收藏 分销(赏)

陋室铭全解问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794657 上传时间:2025-04-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全解问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陋室铭全解问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山不在于多高,有了神仙就有名气了   〔2〕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有灵验了    〔3〕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陋室主人〕的品德而声名远播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一起谈笑往来的都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没有学识浅薄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的古琴,阅览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正好比南阳有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旧宅   〔9〕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断句   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解   题目:选自全唐文。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开展成一种文体。   〔1〕 在:在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知名。   〔3〕 灵:神奇,灵验    〔4〕 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 唯:只。   〔6〕 唯吾德馨:只是我〔陋室主人〕的品德而声名远播。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散布的远,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 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通“洪〞,大。儒:有学问的人。   〔9〕 白丁:没有官职的民。指文化素养较低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乱:使……扰乱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②文件;书信。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7〕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与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那么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照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到达"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说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与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与陋室铭是两篇脍炙人口的文言作品,两文在内容与形式上既有一样之处,又情态各异。因此,比拟两文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对理解、把握课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译文 山不在于多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在于多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因为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言文现象   写作特色   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词类活用:   有仙那么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有龙那么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3.是:   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   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   4.名:   ①著名:有仙那么名   ②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自论语·子罕〕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一对对联。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陋室〞不“陋〞,这样说是否前后矛盾?   陋室铭写的是“陋室〞,其实“陋室〞不陋,这样说并不矛盾。作者先用新颖的,易为人们容易理解的比喻:“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引入正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就是说,房子虽然简陋,但我的德行却是高尚的。“惟吾德馨〞与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相照应,点出文章的灵魂。孔子以“君子〞自居,作者以“品德好〞自居。诸葛亮、扬子云也都是品行高尚的人。诸葛亮身居茅屋而知天下三分;扬子云在简陋的亭子里写出了太玄经。在作者看来,君子连同他们居住过的“陋室〞同样名闻于天下。所以,只要德行高尚,虽身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就是“陋室〞不“陋〞的深刻内涵。   2、陋室铭为什么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主要是因为本文的艺术手法独特,作者的构思巧妙,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刘郎才气。首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主题。“比〞,就是用具体事物作比,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比喻;“兴〞,手法上与“比〞一样,但主要是前一句的出现为了引出后一句。例如本文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出作者政治与文学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 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方法,如开头几句排比,造成了一种磅礴的文势。对偶句既有描写又有表达,节奏感强,如中间的六句对偶。同时,本文押韵严格,用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几个押韵字,一韵到底,读起来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美感。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两全齐美的佳作,所以能传颂不衰,脍炙人口,成为千古赞誉的名篇,流传千古。    3、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说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与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   4、 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照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5、陋室铭爱莲说生活态度的异同? 一、同中之异 从主题上看,两文表述的都是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但爱莲说的作者表达的不是隐逸,而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陋室名流露的那么是作者消极遁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方式看,两文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但爱莲说是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陋室铭那么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写“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到达了抒怀的目的。 从表达方式上看,都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但爱莲说对莲进展的是人格化的描写:“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美名远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使莲成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在作者“爱莲〞的议论中,表露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陋室铭那么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与室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达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二、异中之同 从文体上看,爱莲说的“说〞与陋室铭的“铭〞标明了各自所属文体的不同。根据古代文体分类,“说〞为说理文,“铭〞是应用文。但两文都是托物言志,以此说明作者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观。所以,从这一点讲,两文又都属议论文范畴。 从句式上看,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陋室铭那么为骈体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清楚,音韵与谐。但爱莲说中也有骈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两文在句式上都有骈散结合,读来抑扬顿挫、与谐悦耳的特点。 从线索上看,爱莲说以“爱〞为线索,“爱〞在文中出现七次,几乎句句有“爱〞;陋室铭那么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此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与日常生活来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两文线索各具特色,但它们仍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围绕作者的主观感受。 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