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位置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位置〔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与行的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全班有30名同学,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2〕如果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3〕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4〕教学写法:张亮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答复〕
2.小结例1〔提问〕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课堂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小结
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1题
个人修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位置〔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根据示意图找到位置。
2、理解可以用一组数来确定位置关系,通过确立一个坐标图形来找准方位。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把位置关系的学习与生活场景严密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生回忆在生活所见的示意图,答复教师问题。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例如2情境图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1〕个问题
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 海洋馆〔6,4〕
猴 山〔2,2〕 大象馆〔1,4〕
〔3〕解决第〔2〕问题
1.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2.学生答复,利用投影展示。
三、小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四、稳固练习
P20页做一做1、2
个人修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位置单元检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考察学生对本局部内容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教学重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
检测试题
教学过程
一、直接写得数。
2.5×40= 18×6= 1.73+2.07=
10-0.9= 400÷4=
+ = - = + =
- = - =
二、想一想,填一填。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 , 〕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列第〔 〕行。
2、刘强与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与点〔2,7〕表示,
〔4,1〕中的4表示第4列,那么1表示〔 〕,
〔2,7〕说明王兵坐在第〔 〕列第〔 〕行。
3、如以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那么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
西瓜的位置记为〔 , 〕。
4、如以下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1,1〕,B点用数对表示为〔 , 〕,
C点用数对表示为〔 , 〕,三角形ABC是〔 〕三角形。
3题图 4题图
三、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以下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那么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 B、〔4,5〕 C、〔5,4〕 D、〔3,3〕
2、如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那么顶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5,1〕 B、〔1,1〕 C、〔7,1〕 D、〔3,3〕
第1题 第2题图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前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5,2〕 B、〔4,3〕 C、〔3,2〕 D、〔4,1〕
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在右面的方格图里描出以下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你能发现什么A〔2,1〕 B〔7,1〕 C〔4,4〕 D〔9,4〕
2、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
⑴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出来。
⑵请你在图中标出秋千的位置.秋千在大门以东400m,再往300m
处;
五、小结:对本局部中学生易错的题目进展讨论订正。
个人修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小数除以整数〔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比拟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计算下面各题。
115÷5=〔 〕 23×5=〔 〕 115÷23=〔 〕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145÷15= 416÷32= 1380÷15=
二、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例如1:王鹏坚持晨练。他方案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 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 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答复“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与商的一样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一样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教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稳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 9.6÷4 25.2÷6 34.5÷15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的第1、2题
个人修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小数除以整数〔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那么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那么。
教学难点
除数是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以与商的最高位是0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22.4÷4 〔2〕21.45÷15
二、新课
1、教学例2.
王鹏的爷爷方案16天慢跑28千米,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
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6除12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6除12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12的右面添上0看成12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2、教学例3:王鹏每周方案跑5.6千米,平均每天要跑多少千米?
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局部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局部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师接着问应该怎样验算呢?学生板演
3、做教科书第25页的做一做。
三、课堂作业:
练习六 第7、8题
个人修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一个数除以小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那么。
2、 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 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那么。
教学难点
理解除数是小数转化成整数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把以下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 4.67 0.725
2、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变化?
3、 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4、 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被除数 15 150 〔 〕
除数 5 50 500
商 〔 〕 〔 〕 3
学生小结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引入新课:学生做 43.5÷5=8.7
然后改题:
二、新授:
1、 出例如4
〔1〕教师:图上有哪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2〕问: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与前面的0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完成28页做一做
2、出例如5:12.6÷0.28
这道题又该怎样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展改写,改写时注意比拟一下,这道题与上一道题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拟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一样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与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大家来讨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1.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是它变成整数;
2.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零补足〕;
3.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展计算。
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教师适当小结。
三、 稳固练习:
1、 书上第29页“做一做〞
2、练习:判断并改错:
1.44÷1.8=8 11.7÷2.6=4.5 4.48÷3.2=1.4
3、练习:书上30页的作业 练习七的第1~4题。
个人修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商的近似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的比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求出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取商的近似值时,计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存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计算下面各题: 1.54×0.25(得数保存两位小数。)
0.38×6.72(得数保存三位小数。)
2.提醒课题:跟小数乘法一样,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除得的商也可用“四舍五入法〞保存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值。〔板书课题:商的近似值〕
二、尝试
1.出例如6:爸爸给王鹏新买了一筒羽毛球。这筒羽毛球19.4元,一筒12个,每个大约多少钱?
2.生根据题意列式并计算。(指名板演)
3.引导学生思考:
(1)计算时你们发现什么
(2)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所以只需保存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
4.指导解答: 这道题应该保存两位小数,但计算时要算出三位小数(如:1.616),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就是1.62。让学生写出答案。
19.4÷12≈1.62〔元〕
1. 6 1 6
12 〕1 9 .4
1 2
7 4
7 2
2 0
1 2
8 0
7 2
8
答:每个大约1.62元。
使学生分清:求积的近似值要算出乘得的积以后再取近似值 (如复习题);而求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存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
三、应用
1.做一做:按“四舍五入法〞算出商的近似值,填入下表。
保存一位小数
保存两位小数
保存三位小数
40÷14
26.37÷31
45.5÷38
(1)让学生按要求进展计算,并指3名学生将第l题保存一位小数、第2题保存两位小数、第3题保存三位小数的竖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2)介绍一种取商的近似值的简便方法。
以学生板书的3道竖式为例讲解:除到要保存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要把余数同除数做比拟。假设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说明求出的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假设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数上加1。
2.练习八第1题:计算下面各题。
48÷2.3〔保存一位小数〕 3.81÷7〔保存两位小数〕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时,可让学生讲自己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四、体验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解决难点的?
五、作业:
练习八第2、3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循环小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使学生掌握求商是循环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3.使学生知道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区别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等概念,掌握求商是循环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除不尽时能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出例如7:哇!王鹏400米只跑了75秒!平均每秒跑多少米呢?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引导学生思考并答复:
①通过竖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除不尽〕
②这道题商的小数局部与余数有什么规律与特点〔商的小数局部不断的重复出现3,而余数重复不断的出现1〕
③这样的商如何表示
(3)指导学生书写:
这样的除法算出的商应该表示为:400÷75=5.333…
省略号表示什么?不写行吗?
2.出例如8:计算28÷18 78.6÷11
(1)学生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思考并答复:
①通过竖式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②从哪一位开场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2与7?
③这样的商如何表示
(3)指导学生书写,这样的除法算出的商应该表示怎样表示?
3.你想给这样的小数取个什么名?〔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
4.学生汇报:
(1)像这样总也除不尽,商又是一种比拟特殊的小数,这种殊的小数叫循环小数。〔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2)一个数的小数局部,从某一为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像上面的5.333…与7.14545…都是循环小数。
一个循环小学的小数局部,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
5.333…的循环节是3
7.14545…的循环节是45
循环小数比拟简便的表示法。
.
5.3333……写作:5.3
. .
6.9258258……写作:6.9258
7.尝试后练习:
P.34页做一做:用简便形式写出下面的循环小数。
1.555…… 1.746746…… 0.105353……
二、示范
1.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1)观察计算的结果。
15÷16=0.9375 1.5÷7=0.2142857142857……
(2)思考并答复:
①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几种情况
②每种情况各有什么特点
(3)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两种情况:①除到小数局部的某一位时,不再有余数,商里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有限的,也就是被除数能够被除数除尽,如15÷16=0.9375;②除到小数局部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不断重复出现,商里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无限的,如1.5÷7=0.2142857142857……
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板书:
有限小数: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有限的。
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无限的。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三、应用
练习八第7题。
四、体验
今天你的收获如何?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
练习八第7题。
个人修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一样的数字,组成最大数与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let’s go!
二、自主探索
1、出例如9
独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鼓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独立练习
P38第13、14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
计算下面各题。
3.6÷0.5 4.2÷0.6 7.5÷0.5
⑴指名板演。
⑵集体订正。
二、尝试
1.投影出例如10〔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要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必须知道一共有多少千克香油与每瓶盛多少香油,应该列式为:
2.5÷0.4= 6.25〔个〕
2. 学生把题目做完后集体订正。
3. 师问这是一个小数,结果应该怎么取数呢?学生思考〔应该取整数〕应该准备7个瓶子。
4. 出例如10〔2〕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
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并计算:
25÷1.5=16.666…〔个〕
教师问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学生通过计算答复〔不够〕,那怎么办呢?
学会思考,教师引导〔应该舍去小数,取整数〕
5.小结:第〔1〕小题不管小数局部是多少,都要进一取整数,第〔2〕小题,不管小数局部是多少,都要舍去尾数取整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三、稳固练习:
1.练习九7、8题
2.练习九11、12题。
提醒学生注意审题。按要求进展计算后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13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那么,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2.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人法〞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与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与熟练程度。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根本练习
1.口算。
0÷5.38 1.4÷0.2 0.15×6 80÷0.5 8.5×0.2
1.25×0.8 3.9÷10 3.9÷1.3 0.63÷0.9 0.17×0.4 2.填表。
保存整数
保存一位小数
保存两位小数
10.395
2.047
0.9292……
二、复习指导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填空。
①6.5×3表示〔 〕
②6.5×0.3表示( )
③8.4÷0.4表示( )
④8.4÷4表示( )
(2)思考并答复。
①小数乘以整数以与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各是什么
②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一样,是什么
2.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那么。
(1)计算下面各题。(指4名学生板演。)
0.67×7.5 0.125×0.24 1.89÷0.54 7.1÷0.125
①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点小数点时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怎么办
②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确定商的小数点位置
(3)由学生小结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那么。
三、课堂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存两位小数。
0.35×0.206 3.1-0.909 1.3÷0.03
0.78+5.436 6.509÷0.27 18.114+9.987
589.76÷16 0.25×32.5 0.68÷0.95
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取积、商的近似值,再让学生按要求计算出结果,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2. 1美元可以兑换6.34元人民币。
(1) 一个玩具标价2.8美元,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2) 1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多少美元?〔结果保存两位小数〕
(3) 同一块手表在香港标价500港元,在日本标价5500日元。哪儿的标价低?
(4)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生独立审题,并列式计算。
四、作业
练习十第1、2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 32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