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89764 上传时间:2025-04-0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第一课水乡 教学目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表达了音乐及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区分、比拟四分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展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热情地讴歌水乡,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学用具:课件、琴、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采茶舞曲 二、表演采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采茶舞曲 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采茶舞曲   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根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三、表演采菱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与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展,切忌支离破碎。   5. 这句的教学,不要讲解切分节奏 (该知识在五年级教材中),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样.的反复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   6.伴奏的参加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这是要求: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参加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7.小结:水乡一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表演柳树姑娘; 学习附点四分音符,听辨活动。 二、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柳树姑娘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课件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 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及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3〕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并从唱曲调中熟悉附点四分音符。 (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再听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学唱第二声部。   (1)听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9.二声部合唱。   10.小结: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三、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及敌人斗争的情况。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方案,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展报复。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及分队长王金标被捕。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鼓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及风格。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筝独奏)。 二、编创及活动:命题创作——远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筝独奏)。 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   (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复听全曲,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及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欣赏筝独奏渔光曲。   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6.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及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及内容。   7.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8.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 三、编创及活动:命题创作——远航 1.筝独奏渔光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渔船出海打渔的情景。我们自己也来编创一曲远航的乐曲。   2.讲台及地上有很多废旧物品,瓶、罐、塑料杯、木棒……各种打击乐器等你们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用各种手段,如:可用人声来模仿海鸥叫等等。你们可按教材中的五个过程,各组任选一个画面创作,最后我们来开个远航音乐剧音乐会。   3.各组编创,教师巡视指导。   4.各组合成。   5.小结:这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水乡一景。 课后小结: 第二课 快乐的课间 教学目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 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展看图创作。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哦!十分钟、大家来唱 教学难点: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展看图创作。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打击乐器、彩笔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哦!十分钟;2/4拍号,乒乓变奏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哦,十分钟   1.说理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珍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珍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及情绪。   4.再听一次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5.学习曲调。   (1)先学习前8小节。   设问:这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吗剩下的两小节就四个音,我相信你能看着谱唱好。 (2)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3)学习第二句的8小节。   先听钢琴弹一次,然后你们用指挥图式自学。   (4)把这16小节连接起来唱一唱。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5)再下面的8小节,请跟着我的手势把它唱出来。   (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着大家唱)   (6)最后一句六小节跟我学唱。   6.用“啦〞把全曲哼一下,要唱得轻松愉快。   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   (注意前奏的速度及伴奏的配置,要营造欢快的气氛。)   8.练一下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在伴奏的衬托下,欢快地歌唱。   10.小结:这课间十分钟快乐吗 三、聆听乒乓变奏曲   1.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   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2.复听主题曲调。   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3.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   你能说出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4.师生讨论。   5.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吗?如果你愿意,下课后也去试试。   6.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大家来唱;3/4 拍号,为三幅图配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大家来唱   1.知识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一首歌是几拍子你听!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3.这首歌就是3/4拍。再听一次。模仿我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指挥动作。   4.学曲调:先学唱第一声部。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看谱唱。   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的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 (2)再学唱后8小节。   5.学唱第二声部曲调,也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6.二声部合成(这是难点)。   (1)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2)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稳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力,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到另一声部。使自己的声音溶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做好一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与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曲调二声部都非常有把握的根底上,再进展一步:填上歌词,不然的话宁可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千万不可为了完成二部合唱而破坏了音乐的美感。一定要加强平时训练,水到渠成。   8.配上打击乐伴奏。 9.要非常注意歌唱的流畅性及乐感,表达孩子们快乐的课间生活。 三、在图的下方配上节奏或用图谱表示〞的创作练习。   如:“骑马〞用马蹄印 第二课 快乐的课间 教学目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 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展看图创作。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哦!十分钟、大家来唱 教学难点: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展看图创作。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打击乐器、彩笔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哦!十分钟;2/4拍号,乒乓变奏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哦,十分钟   1.说理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珍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珍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及情绪。   4.再听一次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5.学习曲调。   (1)先学习前8小节。   设问:这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吗剩下的两小节就四个音,我相信你能看着谱唱好。 (2)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3)学习第二句的8小节。   先听钢琴弹一次,然后你们用指挥图式自学。   (4)把这16小节连接起来唱一唱。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5)再下面的8小节,请跟着我的手势把它唱出来。   (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着大家唱)   (6)最后一句六小节跟我学唱。   6.用“啦〞把全曲哼一下,要唱得轻松愉快。   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   (注意前奏的速度及伴奏的配置,要营造欢快的气氛。)   8.练一下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在伴奏的衬托下,欢快地歌唱。   10.小结:这课间十分钟快乐吗 三、聆听乒乓变奏曲   1.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   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2.复听主题曲调。   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3.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   你能说出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4.师生讨论。   5.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吗?如果你愿意,下课后也去试试。   6.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大家来唱;3/4 拍号,为三幅图配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大家来唱   1.知识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一首歌是几拍子你听!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3.这首歌就是3/4拍。再听一次。模仿我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指挥动作。   4.学曲调:先学唱第一声部。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看谱唱。   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的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 (2)再学唱后8小节。   5.学唱第二声部曲调,也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6.二声部合成(这是难点)。   (1)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2)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稳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力,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到另一声部。使自己的声音溶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做好一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与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曲调二声部都非常有把握的根底上,再进展一步:填上歌词,不然的话宁可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千万不可为了完成二部合唱而破坏了音乐的美感。一定要加强平时训练,水到渠成。   8.配上打击乐伴奏。 9.要非常注意歌唱的流畅性及乐感,表达孩子们快乐的课间生活。 三、在图的下方配上节奏或用图谱表示〞的创作练习。   如:“骑马〞用马蹄印的深浅表示其强弱——图谱。也可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示:   “荡秋千〞用三拍子节奏及图谱,“时钟〞当然是二拍子的节奏。 课堂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陀螺、旋转木马;二首歌曲总复习; 2/4拍3/4 拍比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陀螺   1.解题:(城市的孩子有一局部未见过“陀螺〞。)   设问:谁玩过陀螺,或见到过陀螺说说怎样玩法   解题:陀螺是一种玩具,请看教材中的插图:一个小孩执鞭子在打陀螺(椎形木制品两头尖的,在抽打下能快速旋转)。本曲就是作者在创作一组儿童游戏中的一首小品曲。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的转动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要求边听边看教材中的两种谱——简谱及图形谱,了解快速的节奏及大跳音程所造成的欢快、热烈的气氛。 三、聆听旋转木马   1.如果说孩子们玩陀螺是一种传统的游乐活动的话,那么玩电动木马就是现代的游乐活动了。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上下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像到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乐曲的开场局部及最后一局部的曲调是一样的吗当最后一局部再现第一局部曲调时,请举手表示你已听出来了,好吗 4.小结:这两首乐曲都描绘了孩子们快乐的课余活动,你能讲讲自己的课余活动吗 四、复习歌曲   1.复习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复习演唱歌曲大家来唱 在歌曲复习中提问音乐知识。〔2/4、3/4拍号重点是节拍感,即2/4拍的强弱。3/4拍的强、弱、弱。这一节拍感在前三年的音乐实践中都已进展,现在是在理论上让学生掌握,使这一节拍感成为他们自觉的音乐实践活动。〕 课后小结: 第三课国歌 教 学 目 标 1.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歌是进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与进展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唱好国歌。 教学难点:重音符号及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效果。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歌四种形式 二、音乐知识:“上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歌四种形式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歌。   (1)义勇军进展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   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与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三、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 (2)举一反三, ……   (3)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   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 表演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歌 二、聆听歌唱祖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 表演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局部: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展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歌奋勇前进。 三、聆听歌唱祖国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   设问:   (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设问:   (1)这首歌分为几个局部   (2)每个局部讲述什么内容   (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4.完成课本上的编序号及涂色。 课后小结: 第四课 月 夜 教学目标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及社会的人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聆听月亮月光光 二、 聆听小夜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月亮月光光 1.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聆听前要出示歌词,对方言要作解释(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   2.欣赏月亮月光光,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全歌。   设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   设问:   (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   (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 三、聆听小夜曲   1.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   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   要求:大家看着书本上的图形谱,第一个音是。   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   答案:主旋律由一小提琴演奏,衬托的乐器用拨弦伴奏,由四件乐器合奏。   4.再听一次全曲。   简单介绍弦乐曲重奏的形式,结合课本上的插图。   5.小结: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梦幻曲 二、表演愉快的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 聆听梦幻曲   1.介绍梦幻曲是童年情景之七。    顺带介绍一下童年情景这部作品,有助于学生对梦幻曲的理解。   2.初听梦幻曲。   设问:这一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是哪个声部演唱的听完后介绍童声无伴奏合唱的形式特征。   3.复听梦幻曲主题旋律。   讲解:刚刚听到的音乐都是由一个主题开展变化而成全曲。聆听主题音乐(出示主题旋律谱)。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跟着这段音乐哼唱一下。   4.复听全曲。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用手势来表示旋律的起伏。   5.小结:这是夜晚温馨而甜美的梦。 四、 表演愉快的梦   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播放课件,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及认真听,并打拍子。)   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刚听的时候在做什么——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   6.按刚刚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   (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13.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歌曲愉快的梦 二、听辫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三、编创及活动——编自己的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愉快的梦 1.播放课件,学生跟伴奏演唱歌曲。 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2.师生讨论。   答案:   (1)唱的时候好似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   (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与的,要唱得连贯。   3.有感性地背唱歌曲。 二、听辫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下行〞教学根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展讲解。   2.复习〈愉快的梦〉歌谱。   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展。   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稳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三、编创及活动——编自己的歌   1.创作4小节下行的曲调,节奏及音符完全按学生自己的愿望进展创作。   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把典型的曲调介绍给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及者。 课后小结:  第五课 少年的歌 教学目标 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以不同的情绪表现中外少年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的唱法。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打击乐器、彩笔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音乐知识;音名,变音记号;编创小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   1.阿凡提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你能说出他的英雄事迹吗   2.这是一首诙谐情调的歌曲,,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这首歌曲学生接触不多,所以要多让学生听录音范唱感受它的风格特征。   3.在学唱曲调前讲解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   (1)要讲解音名是健盘上固定不变的音高名称,而唱名,尤其我们现在教材中的简谱唱名的音高,是不固定的、流动的,通过具体歌曲说明。如本歌是1=C,摇篮曲(舒伯特曲)是1=F,哦!十分钟1=D,大家来唱是1=C等。   (2)通过本歌第一乐句的第3小节 ,从唱的音高中让学生听 及 的比拟区别中讲解变音记号的作用。   4.曲调学习可分为三局部,教师的指导重点在第一局部的曲调,即从第1小节到第17小节。而在第一局部中间,主要是头4小节及第13小节到第17小节。因此这9小节可以通过听唱及跟唱法学习,其它局部可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局部即从第18小节开场到完毕比拟有规律,可以组织学生自学、互学进展学唱。   5.歌曲是以第一人称“我〞演唱的,所以每一位学生在歌唱时,必需在歌声中表达角色的风度及气质。   6.伴奏的配置:   打击乐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的方案归纳试奏,通过集体讨论选择一至二个方案伴奏。 三、编创小品: 1.歌词创作“谁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是综合能力的显示。   2.结合歌词创作进展小品设计及排练。各组可以施展集体的智慧创作表演。 3.分组展示小品,评价。 四、课堂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小小少年;音乐知识;附点八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小小少年:   1.这首歌通过媒体在少年中流传很广,要唱这首歌曲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把握好风格及情绪,因为这首歌反映的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少年的多变心理状态。其次技术上的问题,弱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每句的弱拍起唱。后半局部根本上是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   2.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还得从聆听范唱切入,以加强对作品的感受。   3.在学唱曲调中结合进展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在实践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   4.学唱曲调分两局部。第一局部是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局部是第二乐段的8小节。   (1)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教师指导学唱第一乐句的4小节,这一乐句的难点是: 这两种节奏。运用上一单元获得的4/4拍指挥图式,用划图式的方法解决节奏难点,如果第一乐句解决得好,第二乐句学生就能自学解决。另外要注意大跳的音准: 。   (2)第二乐段也是要解决好第三乐句,即:   最后第四乐句就能迎刃而解。第二乐段的重点是二声部的谐与有一定难度。如果班上有口风琴吹得较好的同学分别支撑一下,可能会解法得快些,但关键还是要锻炼学生唱一声部听另一声部的能力。   5.这首歌曲的演唱,声音既要明亮,同时要稍稍略带忧虑烦恼感,以表达这一时期少年的复杂的心情。   听辨活动:   1.这是两条 及 节奏的比照练习。通过比照听辨,加深对这两种附点音符的理解。   2.第二条的附点八分音符均在第二拍弱拍上,唱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以提示。 三、音乐知识:附点八音符 :   1.从骑马的 的象声词节奏中形象地进展附点八分音符的知识讲解。   2.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   3.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必需从本歌的歌曲实践中体验。   4.附点八分音符的教学及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同样要对附点作用的强化讲解。在唱奏中对带附点的音要强调重些,而附点后面的音可弱化,这样一强一弱,附点就突出了。   5.将 改成 的练习,是为了稳固 的技巧的强化而编制的大量的连续的 加深学生对 节奏的记忆。 四、课堂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牧羊姑娘、小机灵的歌,总复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牧羊姑娘:   1.介绍同名歌曲的歌词,以便了解乐曲所描绘的根本情绪。   2.看着教材上的谱例,教师用钢琴奏出其旋律,简单分析该曲调由高向低的下行进展,使音乐显得苍凉而悲伤。   3.欣赏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全曲。设问:双簧管音色演奏的这一乐曲给你的感受如何是悲哀的还是欢乐的   4.对照着牧羊姑娘原歌曲的歌词,你想像到穷苦的牧羊少女的凄凉的生活吗再次聆听本曲。   5.小结:这是旧社会少年的生活缩影的歌。 三、聆听小机灵的歌:   1.设问导入:谁看过日本动画中聪明的一休谁能说说一休的聪明伶俐的方方面面   2.欣赏:小机灵的歌   这是动画中的主题歌,表达了对一休的赞美之情。   要求: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歌词理解歌曲的内容。   3.复听时要求学生随音乐哼唱。   4.在二次欣赏的根底上,由学生自己编简单的歌词,最后的“小一休〞改为X X X。   5.随音乐唱主题后,配上自己编的歌词,在音乐伴奏下表演“唱唱周围的小机灵〞。   6.小结:这是机灵少年的歌。 四、复习本课歌曲。 五、课堂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六课 在妈妈身边 教学目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筹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及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   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及二、三拍子进展比照学习。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歌曲及音乐中获得感受,唱好表达“音乐及人〞的亲密关系的歌曲。 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学用具:课件、琴、打击乐器、彩笔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摇篮曲;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1.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选自朝鲜歌剧血海。   2.这首歌曲不长,曲调很流畅很动听。   3.初听歌曲。要求了解歌曲的内容。   设问:   (1)妈妈为什么不露笑脸   (2)妈妈什么时候露笑脸   4.复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局部每局部的音乐在节奏及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5.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轻哼唱,体验孩子对妈妈的亲切的呼唤。 三、表演摇篮曲:   1.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   2.谈话: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   3.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4.再听一次。请看歌谱,这首歌的记谱及第三课的愉快的梦是一样的。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5.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6.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做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唱好)。   7.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8.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9.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10.要求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摇篮曲,投入角色(要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四、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