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圆锥曲线》知识点小结
一、椭圆:(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和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
其中: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注意:表示椭圆;表示线段;没有轨迹;
(2)椭圆的标准方程、图象及几何性质: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
标准方程
图 形
x
O
F1
F2
P
y
A2
A1
B1
B2
A1
x
O
F1
F2
P
y
A2
B2
B1
顶 点
对称轴
轴,轴;短轴为,长轴为
焦 点
焦 距
离心率
(离心率越大,椭圆越扁)
通 径
(过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直线夹在椭圆内的线段)
3.常用结论:(1)椭圆的两个焦点为,过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则的周长=
(2)设椭圆左、右两个焦点为,过且垂直于对称轴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则的坐标分别是
二、双曲线:
(1)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和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
其中: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注意:和()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表示两条射线;没有轨迹;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图象及几何性质: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
标准方程
图 形
x
O
F1
F2
P
y
A2
A1
y
x
O
F1
P
B2
B1
F2
顶 点
对称轴
轴,轴;虚轴为,实轴为
焦 点
焦 距
离心率
(离心率越大,开口越大)
渐近线
通 径
(3)双曲线的渐近线:
①求双曲线的渐近线,可令其右边的1为0,即得,因式分解得到。
②和双曲线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是;
(4)等轴双曲线为,其离心率为
(4)常用结论:(1)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过的直线交双曲线的同一支于两点,则的周长=
(2)设双曲线左、右两个焦点为,过且垂直于对称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则的坐标分别是
三、抛物线:
(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和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其中:定点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图象及几何性质:
焦点在轴上,
开口向右
焦点在轴上,
开口向左
焦点在轴上,
开口向上
焦点在轴上,
开口向下
标准方程
图 形
x
O
F
P
y
O
F
P
y
x
O
F
P
y
x
O
F
P
y
x
顶 点
对称轴
轴
轴
焦 点
离心率
准 线
通 径
焦半径
焦点弦
焦准距
四、弦长公式:
其中,分别是联立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消去 y后所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判别式和的系数
求弦长步骤:(1)求出或设出直线和圆锥曲线方程;(2)联立两方程,消去y,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设,,由韦达定理求出,;(3)代入弦长公式计算。
法(二)若是联立两方程,消去x,得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则相应的弦长公式是:
注意(1)上面用到了关系式和
注意(2)求和弦长有关的三角形面积,往往先求弦长,再求这边上的高(点到直线的距离),但若三角形被过顶点的一条线段分成两个三角形,且线段的长度为定值,求面积一般用分割法
五、弦的中点坐标的求法
法(一):(1)求出或设出直线和圆锥曲线方程;(2)联立两方程,消去y,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设,,由韦达定理求出;(3)设中点,由中点坐标公式得;再把代入直线方程求出。
法(二):用点差法,设,,中点,由点在曲线上,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过A、B两点斜率公式,列出5个方程,通过相减,代入等变形,求出。
六、求离心率的常用方法:法一,分别求出a,c,再代入公式
法二、建立a,b,c满足的关系,消去b,再化为关于e的方程,最后解方程求e (求e时,要注意椭圆离心率取值范围是0﹤e﹤1,而双曲线离心率取值范围是e﹥1)1.设为过抛物线的焦点的弦,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无法确定
2.若抛物线上一点到准线的距离等于它到顶点的距离,则点的坐标为( )
A. B. C. D.
F
x
y
A
B
C
O
3.如图,过抛物线的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A.B,交其准线于点C,若,且,则此抛物线的方程为 ( )
A.B.
C.D.
4.设抛物线=2x的焦点为F,过点M(,0)的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和抛物线的准线相交于C,=2,则BCF和ACF的成面积之比=
A. B. C. D.
5.点在直线上,若存在过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且,则称点为“点”,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直线上的所有点都是“点” B.直线上仅有有限个点是“点”
C.直线上的所有点都不是“点” D.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是“点”
6.设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双曲线上存在点A,使∠F1AF2=90°且|AF1|=3|AF2|,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 )
A. B. C. D.
7.双曲线的实轴长和虚轴长分别是( )
A.,4 B.4,C.3,4D.2,
8.若点P为共焦点的椭圆和双曲线的一个交点, 、分别是它们的左右焦点.设椭圆离心率为,双曲线离心率为,若,则( )
A.1 B. 2 C.3 D.4
9.已知点P是椭圆上的动点,、为椭圆的两个焦点,是坐标原点,若M是的角平分线上一点,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 )
A.B.C.D.
10.已知p、q、p+q是等差数列,p、q、pq是等比数列,则椭圆的准线方程
A. B.
C. D.
11.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B、
C、 D、
12.已知抛物线方程为,过该抛物线焦点且不和轴垂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过点,点分别作垂直于抛物线的准线,分别交准线于两点,那么必是 (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 以上皆有可能
13.已知方程,它们所表示的曲线可能是( )
A. B. C. D
14.已知椭圆和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和,若是和的等比中项,是和的等差中项,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 . .
15.已知椭圆上的一点P到左焦点的距离为,则点P到右准线的距离为( )
A. B. C.5 D.3
16.已知点分别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P为该曲线上一点,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A. B. C. D.
17.在三角形ABC中,已知动点B的轨迹方程( )
A.; B.;
C.; D.。
1
则 ( )
A、2. B、 . C、. D、 .
19.
如图,用和圆柱的母线成角的平面截圆柱得一椭圆截线,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
A.B.C.D.非上述结论
20.D
C
B
A
P
所在的平面和四边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且,
则点P在平面内的轨迹是( )
A.圆的一部分 B.椭圆的一部分
C.双曲线的一部分 D.抛物线的一部分
21.设是曲线上的点,,则必有…………( )
A. B.
C. D.
22.有一矩形纸片ABCD,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任意折叠,使每次折叠后点B都落在边AD上,将B的落点记为,其中EF为折痕,点F也可落在边CD上,过作H∥CD交EF于点H,则点H的轨迹为……………………………………………………………………………( )
A.四分之一圆
B.四分之一椭圆
C.双曲线的一部分
D.抛物线的一部分
23.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右顶点为,点在椭圆上,且轴,直线交轴于点.若,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24.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弦的中点轨迹方程是( )
A.y2=x-1 B.y2=2(x-1) C.y2=x- D.y2=2x-1
25.直线和曲线的交点个数为(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26.已知双曲线(a>0, b>0)的离心率为e∈,则它的两条渐近线所成的角中以实轴为平分线的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27.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点M在AB上,且AM=,点P是平面ABCD上的动点,且动点P到直线A1D1的距离和动点P到点M的距离的平方差为1,则动点的轨迹是( )
A.圆 B.抛物线 C.双曲线 D.直线
28.不论为何值,直线和双曲线总有公共点,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0.直线交抛物线于M,N两点,向量和弦MN交于点E,若E点的横坐标为,则的值为 ( )
A.2 B.1 C. D.
31.直线交椭圆于M,N两点,MN的中点为P,若(O为原点),则等于 ( )
A. B. C. D.
32.已知定点,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则|PA|+d的最小值为( )
A.4 B. C.6 D.
33.点是双曲线右支上一点,是该双曲线的右焦点,点为线段的中点。若,则点到该双曲线右准线的距离为()
A、 B、 C、 D、
34.过双曲线的右焦点F,作渐近线的垂线和双曲线左右两支都相交,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
35.定义椭圆的面积为,若,,,则所表示图形的面积为()
A、1 B、 C、 D、
36.一条线段AB (|AB| = 2a)的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x轴上、y轴上滑动,则线段AB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 )
A.x2 + y2 = a2 (x≠0) B.x2 + y2 = a2 (y≠0)
C.x2 + y2 = a2 (x≠0且y≠0) D.x2 + y2 = a2
37.如果方程表示双曲线,则下列椭圆中,和该双曲线共焦点的是( )A. B. C.D.
38.已知椭圆的焦点是,P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到Q,使得,那么动点Q的轨迹是 (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的一支 D.抛物线
39.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弦的中点轨迹方程是( )
A.y2=x-1 B.y2=2(x-1) C.y2=x- D.y2=2x-1
40.设P为双曲线右支异于顶点的任一点,F1,F2为两个焦点,则△PF1F2的内心M的轨迹方程是 ( )
A、x=4, (y≠) B、x=3 ,(y≠) C、x=5 ,(y≠) D、x=, (y≠)
41.双曲线中,被点P(2,1)平分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
A、 B、 C、 D、不存在
42.若双曲线的右支上一点P(a,b)到直线y=x的距离为,则a+b 的值是( )
A、 B、 C、 D、
43.过点A(,0)作椭圆的弦,弦中点的轨迹仍是椭圆,记为,若和的离心率分别为和,则和的关系是( )。
A = B =2 C 2= D 不能确定
44.过抛物线的焦点作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则为( )
A 4 B -4 C D
45.已知对称轴为坐标轴的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若双曲线上有一点M(),使,那双曲线的交点( )。
A 在轴上 B 在轴上 C 当时在轴上 D 当时在轴上
46.若直线和曲线有公共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47.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抛物线上两点满足,则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为
A.1 B.2 C.3 D.4
48.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则两条渐近线的方程为
A B C D
49.椭圆的短轴长为2,长轴是短轴的2倍,则椭圆的中心到其准线的距离是
A B C D
50.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C,直线L过两点,已知原点到直线L的距离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2 B 2或 C D
答案
1.C 解析:垂直于对称轴的通径时最短,即当
2.B 解析:点到准线的距离即点到焦点的距离,得,过点所作的高也是中线
,代入到得,
3. B4.A5.A6.B7.A8.B9.B
10.A
解析:因为 所以所以椭圆方程为,故准线方程为
11.D12.B13.B14.D15.C16.B17.C18.B19.A
20.A. 解析:在.以AB的中点O为原点,以射线OB为x轴,在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化简得
,故选A.
21. A22.D23.D24.B25.C26.C27.B28.B29.C30.D31.A32.B33.A34.C35.B
22. 36.解析:因原点即在x轴上,又在y轴上,故本题无特殊情况,选D.
37.D38.A39.B40.A41.答案:D42.答案:B
43.正解:A。设弦AB中点P(,则B(
由+=1,+=1*
=
误解:容易产生错解往往在*式中前一式分子不从括号里提取4,而导致错误。
44.正解:D。 特例法:当直线垂直于轴时,
注意:先分别求出用推理的方法,既繁且容易出错。
45.正解:B。 由得,可设,此时的斜率大于渐近线的斜率,由图像的性质,可知焦点在轴上。所以选B。
误解:设双曲线方程为,化简得:,
代入,,,焦点在轴上。这个方法没错,但确定有误,应,焦点在轴上。
误解:选B,没有分组。
46.D47.D
48.解析:C49.解析:D50.解析:D
易错原因:忽略条件对离心率范围的限制。
14 / 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