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包头市第九中学分校教学楼、行政楼工程
高
支
模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单位名称:中国二冶集团包头市第九中学分校工程项目部
第 26 页
1 编制依据
序号
名称
标准号
1
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筑法
2
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
3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79号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011版)
5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T50375-2006
6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评定统一标准》
GB/T50300-2013
7
《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JGJ33-91)
8
《内蒙古自治区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15/427-2005
9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10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11
包头市第九中学分校教学行政楼工程施工图纸
2 工程概况
2.1 项目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简介
1
工程名称
包头市第九中学分校建设项目教学楼行政楼工程
2
工程地址
包头市九原区
3
建设单位
包头市第九中学
4
设计单位
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5
监理单位
内蒙古科大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6
勘察单位
包钢勘察测绘研究院
7
施工单位
中国二冶集团包头市第九中学分校工程项目部
8
工程概况
建筑规模
建筑面积
5824.76m2
层数
地下1层,地上5层
建筑高度
21.3m
标高
±0.000的绝对标高为1068.910m、
基底标高
-7.7m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基础形式
柱下独立基础及墙下条基
2.2 高支模工程施工简介
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的规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工程,均属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其专项方案需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本工程高支模的部位具体如下:
1、E区(13轴~16轴)/(D轴~F轴)通廊,标高为-2.3m至7.45m,板厚110mm,梁截面尺寸为400mm×1150mm、400mm×700mm、400mm×750mm、600mm×850mm、300mm×600mm。面积为283㎡。
图纸阴影部分E区(13轴~16轴)/(D轴~F轴)通廊(-2.3m至7.45m)
3 施工准备
3.1 人员准备
本工程高支撑模板施工拟配备以下人员:
工种
数量
工种
数量
测量人员
2人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人
木工
15人
架子工
10人
3.2 技术准备
1、根据结构施工图、施工现场条件编制高支撑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2、绘制满堂脚手架搭设立杆平面布置图、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布置图、粱底支撑图等。
3、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精读图纸,对设计图纸中的疑点进行汇总,并对劳务分包主要管理人员、班组长进行交底。对施工班组下达书面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3.3 材料准备及要求
3.3.1 材料准备
1、钢管、扣件、木方、模板、跳板、安全网等材料以及防护用具施工前准备齐全到位。
2、根据施工期间的工程量,施工进度,确定材料的数量及进场时间,由专人负责,确保材料按时进场,并妥善保管。
3、对于发生变形、翘角、起皮及平面不平整的模板及时组织退场。
4、原材料进场后,堆放整齐,上部覆盖严密,下部垫起架空,防止日晒雨淋。
3.3.2 技术要求
1、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92)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的Q235A 级普通钢管,其材质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的规定。
2、普通钢管及扣件符合《钢管脚手架》GB-15831的规定,考虑市场供应情况,计算书中钢管壁厚按照3.0mm进行计算。
3、木方截面尺寸为40mm×90mm,木脚手板尺寸为50mm厚×300mm宽×4000mm长。
3、工程部、材料部、安全部负责人应办理周转料具进场验收,对参数达不到方案要求的料具应及时组织退场或通知项目技术负责人调整施工方案。
3.3.3 外观要求:
1、钢管应无裂纹、凹陷、锈蚀,不得采用接长钢管;
2、铸造件表面应光整,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浇冒口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净。
3、冲压件不得有毛刺、裂纹、氧化皮等缺陷;
4、各焊缝应饱满,焊药清除干净,不得有未焊透、夹砂、咬肉、裂纹等缺陷;
5、构配件防锈漆涂层均匀、牢固。
3.4 机具准备
3.4.1 机械设备
塔吊等垂直运输机械,手电钻、砂轮切割机、圆锯机、平刨、压刨以及电焊设备等。
3.4.2 主要工具
手锯、钉锤、铁水平尺、钢尺、扳手、钢丝刷、油刷、铁桶、撬杠、起钉器、经纬仪、水平仪、塔尺等。
作业条件
1、地下室顶板已施工完毕,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及满堂架搭设要求。
2、模板、连接件及支承工具已经备齐。
3、已根据图纸要求放好轴线与模板边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4、作业需要的外脚手架已搭设完毕。
5、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检验其上岗证书的有效性,同时对其劳动技能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6、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规范等文件及地方性规定,与劳务分包签订安全、消防、环保、职业健康等协议。
4 施工部署
4.1 施工目标
1、质量目标:符合国家工程验收标准,确保“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杯”。
2、工期目标:地上结构从2015年3月15日开始施工到2015年4月9日施工完毕。
3、安全文明目标:确保支撑体系符合安全要求,杜绝模板支撑体系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重大事故,达到“内蒙古自治区安全文明工地”要求。
4、环境目标:
1)防大气污染达标:施工现场扬尘达到国家二级排放规定;
2)生活及生产污水达标:污水经过净化后排放,排放标准符合的污水排放的有关规定;
3)施工垃圾分类处理,尽量回收利用;
4)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消耗,保护环境。
4.2 施工组织
高支撑满堂架随普通满堂架同时进行搭设, D、E区各组织一个班组进行施工,各区高支撑均随主体结构楼层进度进行搭设,满足楼层各施工段施工连续。
5 满堂脚手架设计
5.1 满堂架布置
5.1.1 E区(13轴~16轴)/(D轴~F轴)通廊,标高为-2.3m至7.45m的平面布置
本工程满堂架采用扣件式钢管满堂架;考虑到市场钢管材料情况,满堂架立杆选取6m+3.5m交错对接;立杆纵横向间距为900mm,梁两侧立杆间距1000mm,立杆步距1500mm,顶部自由端不大于300mm,水平剪刀撑从架体顶部开始,每两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纵横向每跨中部设置一道;满堂架平面布置、剪刀撑平面布置详见下图。
E区(13轴~16轴)/(D轴~F轴)立杆布置图
E区(13轴~16轴)/(D轴~F轴)水平剪刀撑布置图
E区(13轴~16轴)/(D轴~F轴)剪刀撑立面布置图
5.2 满堂脚手架构造要求
1、竖向剪刀撑的搭设:
本工程在架体外侧四周及内侧纵横方向每隔6跨沿竖向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具体详见《高支撑满堂架竖向、水平剪刀撑布置图》。
2、水平剪刀撑的搭设:
本工程在架体顶部、底部及中间部位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具体详见《高支撑满堂架竖向、水平剪刀撑布置图》。
3、剪刀撑的纵向接长应采用旋转扣件。所有扣件的紧固是否符合要求,可用力矩扳手实测,要求达到40~65N·m。
4、剪刀撑每道的宽度为8跨,7.2 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为51°;剪刀撑斜杆用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上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扣件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剪刀撑斜杆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为1.0m,并用3个扣件均匀布置固定,端部扣件离杆端的距离为100mm。
5、横向支撑:满堂脚手架与已浇筑的框架柱进行拉结,竖向间距为4.5m,另外,高支模区域的水平拉杆与周边的框架柱进行可靠拉结,拉结点水平间距8.4m,竖向间距3m。
6、水平网:在每层水平剪刀撑的部位拉一道安全平网,共设置三道安全平网。
6 模板施工
6.1 顶板模板
6.1.1 顶板模板设计
顶板模板采用15mm厚木模板,次龙骨采用40mm×90mm木方,间距200mm。主龙骨采用φ48×3.5mm双钢管,间距同立杆纵距。模板支撑系统为φ48×3.6mm扣件式普通钢管脚手架,立杆纵横向间距为900mm,水平杆步距为1500mm,扫地杆起步小于等于200mm,立杆顶部自由端为300mm。
6.1.2 顶板模板安装
1、工艺流程:放线并报验→搭设满堂脚手架→铺设钢管主龙骨→铺设木龙骨→铺木模板→自检→报验。
2、放线:首先放好+50cm标高控制线,然后以此标高控制线为准在木模板下皮向下10cm处弹一道模板控制线,校核后报验。
3、搭设满堂脚手架:脚手架纵横间距见《满堂架立杆平面布置图》设计参数。脚手架要求牢固可靠,施工过程中按跨度确定斜向支撑,防止施工荷载太大造成倾覆。
4、铺设木龙骨:木龙骨间距为200mm。龙骨排放要整齐,不得歪斜,不得平放,表面并且要刨光。
5、铺木模板:对每跨进行模板设计,争取最少的模板裁锯量。
6、木模板铺在龙骨上,调整相邻两块木模板之间的缝隙,然后用钉子钉在木龙骨上。注意严禁用铁锤直接敲击木模板边缘,必要时应垫以木块敲击。
7、当顶板跨度≥4米时,模板须起拱,本工程起拱要求为2‰。
8、木模板铺设完毕后先进行自检,用水准仪校正标高,并用靠尺找平,合格后报验。
6.2 梁模板
6.2.1 梁模板设计
1 当梁高=700时,梁模板采用15mm厚木模板拼制梁底、梁侧模板,梁侧采用40mm×90mm木方作背楞,间距250mm,采用φ48×3.5mm双钢管进行加固,间距450mm,φ14的对拉螺栓1道;梁底次龙骨采用40mm×90mm木方,间距200mm,主龙骨采用φ48×3.5mm钢管,间距450mm,梁底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系,梁底一道支撑,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900mm,梁两侧立杆间距为梁宽+600mm,沿梁跨度方向间距同满堂架体立杆间距,步距为1100mm。
2 当900≤梁高≤1100时,梁模板采用15mm厚木模板拼制梁底、梁侧模板,梁侧采用40mm×90mm木方作背楞,间距250mm,采用φ48×3.5mm双钢管进行加固,间距450mm,φ14的对拉螺栓2道;梁底次龙骨采用40mm×90mm木方,间距200mm,主龙骨采用φ48×3.5mm钢管,间距450mm,梁底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体系,梁底设置双排立杆,沿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600mm,梁底回顶两道支撑,梁两侧立杆间距为梁宽+600mm。
6.2.2 梁模板安装
1、施工工艺:抄平、弹线(轴线、水平线)→支撑架搭设→支柱头模板→铺梁底模板→拉线找平(起拱)→绑扎梁筋→封侧模。
2、梁底模铺设:按设计标高拉线调整支架立柱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当梁的跨度大于等于4m时,本工程要求起拱2‰。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6.3 柱模板
6.3.1 柱模板设计
柱模板采用分层支设,选用Ф14对拉螺栓400mm(双向), 40×90木方背楞,间距为250mm。主龙骨为双钢管加固,下半部分间距400mm,上半部分间距500mm。
6.3.2 柱模板安装
1、工艺流程
弹线→找平、定位→加工或预拼装柱模→安装柱模(柱箍)→安装拉杆或斜撑→校正垂直度→检查验收。
2、模板安装
1)安装柱模板时,应先在楼面上弹出柱轴线及边线,按照边线位置钉好压脚定位板再安装柱模板,校正好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后在柱模之间用水平撑、剪刀撑等互相拉结固定。
2)浇筑混凝土前将柱模内清理干净,封闭清扫口,办理检查验收手续。
3)柱模安装完毕与邻柱群体固定前,要复查柱模板垂直度、位置、对角线偏差以及支撑、连接件稳定情况,合格后再固定。柱高在4m以上时,应四面支撑。
4)对高度大的柱,宜在适当部位留浇灌与振捣口,以便于操作。
5)高支模部位柱子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5.350m,第二次浇筑至顶。
6.4 模板拆除
6.4.1 拆除制度
1、实行模板拆除审批制度,模板拆除前,应由技术负责人批准,由安全总监监护,报监理审批,并下达相应部位的安全交底后方可进行施工。
2、高支模部分模板拆除时,应预先进行同条件试块强度抗压试验,混凝土强度必须在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时方可拆除。
6.4.2 模板拆除的原则
1、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2、模板工程作业组织,应遵循支模与拆模由同一个作业班组执行作业。支模时就考虑拆模的方便与安全,拆模时,人员熟知情况,易找拆模关键点位,对拆模进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3、落于楼层板上的模板支模架,其下应保留两层模板支撑架不拆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逐层拆除。
6.4.3 拆模时砼强度应达到以下要求
不承重的构件的侧向模板,其砼强度应在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害时方可拆除。梁、板模板拆除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确定,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00%且上部无结构施工荷载时方可拆除。
6.4.4 楼板、梁模板拆除工艺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与剪刀撑
拆除梁连接件及侧模板
下调楼板模板支柱顶托螺旋2—3cm,使模板下降
拆除楼板模板、主次龙骨及支撑
材料堆放、整理
6.4.5 拆除工艺施工要点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与剪力撑,以便作业。而后拆除梁与楼板的连接梁侧模板,以使两相邻模板断开。
用钢钎轻轻撬动木模板,或用木锤轻击,拆下第一块,然后逐步拆除。切不可用钢棍或铁锤猛击乱撬。每块木模板拆下时,应用人工托扶放于地上,严禁使拆下的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加强边缘区域模板拆除安全监控,外围护网应严密结实。
7 安全文明施工
1、安装模板操作人员应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应挂好安全带。
2、模板安装应按顺序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在未固定前,严禁利用拉杆上下人。
3、模板安装应在牢固的脚手架上进行,如中途停歇,应将就位的支柱、模板联结稳固,不得架空搁置,以防掉下伤人。
4、登高作业时,模板连接件必须放在箱盒或工具袋中,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板上,扳手等各类工具必须系挂在身上或置放于工具袋内,不得掉落。在脚手架或操作台上堆放模板时,应按规定码放平稳,防止脱落并不得超载。
5、安装模板,必须有稳固的登高工具或脚手架,高度超过3.5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
6、浇筑混凝土时,应设专人看护模板,如发现模板倾斜、位移、局部鼓胀时,应及时采取紧固措施,方可继续施工。
7、高空拆除模板时,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操作人员应戴安全带。作业区周围及出入口处,应设专人负责安全巡视。拆除作业区应有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8、在支架上拆模时应搭设脚手板,拆模间歇时,应将拆下的部件与模板运走。
9、拆楼层外边梁与圈梁模板时,应有防高空坠落、防止模板向外翻倒的措施。
10、拆除时如发现梁混凝土有影响结构质量、安全问题时,应暂停拆除,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拆模。
11、拆下的支撑、木档,要随即拔掉上面的钉子,并堆放整齐,防止“朝天钉”伤人。
12、六级以上大风天,不得进行模板拆除作业。
13、拆除模板,必须有稳固的登高工具或脚手架,高度超过3.5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
14、拆除承重模板时,为避免突然整块塌落,必要时应先设立临时支撑,然后进行拆卸。正在施工浇筑的楼板,其下一层楼板的支撑不得拆除。
15、架体四周用安全网全部封闭,外架加设拦腰杆,脚手架通道满铺脚手板。
8 环境保护措施
1、模板安装、拆除时应注意控制噪音污染。
2、木模板加工过程中使用电锯、电刨,应在室内作业,注意控制噪音。在居民稠密区夜间施工应遵守当地规定,防止噪音扰民。
3、加工木模板产生的锯末、碎木要严格按照固体废弃物处理程序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4、涂刷隔离剂时要防止撒漏,以免污染环境。
5、模板拆除后的垃圾应及时清理,并严格按照固体废弃物处理程序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9 质量标准
1、模板支撑系统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具有足够的支撑面积。
2、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即检验方法见表9-1。
检查方法:在同一验收批内,对梁、柱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大空间结构,墙按相邻轴线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得少于3面。
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洞口与预留孔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表9-2之规定。
检查方法同上;
表9-1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柱、墙、梁
+4,-5
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6
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m
8
吊线、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与塞尺检查
表9-2 预埋件与预留洞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
插筋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0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10
外露长度
+10,0
预留
中心线位置
10
尺寸
+10,0
10 成品保护
1、模板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不准碰撞柱、墙、梁、板等混凝土,以防模板变形与损坏结构。
2、模板支好后,应保持模内清洁,防止掉入砖头、砂浆、木屑等杂物。
3、搭设脚手架时,严禁与模板及支柱连接在一起。
4、不得在模板平台上行车与堆放大量材料与重物。
5、在模板上进行钢筋、铁件等焊接工作时,必须用石棉板或薄钢板隔离。
6、拆模板吊运时应轻起轻放,不准碰撞柱、墙、梁、板等混凝土,以防模板变形与损坏结构。
7、拆除模板时要轻轻撬动,使模板脱离混凝土表面,禁止狠砸硬撬,防止破坏模板与混凝土构件;拆下的模板,不得抛掷。
11 应急预案
11.1求援应急机构
1)应急求援组机构
组长
蒙智厚(项目经理)
组员
王辉
副组长
杨建军、张璞
组员
武波
组员
高增顺
组员
杨俊忠
组员
付文礼
组员
杨荣斌
组员
周荣
组员
罗开德
组员
胡涛
组员
唐其国
2)职责与分工
(1)组长负责应急求援的全面组织、指挥、协调求援工作,负责向上级报告并负责调集救险求援所需的人力与物力。
(2)副组长协助组长组织、指挥、协调求援工作,组长不到现场时,代行组长的职责。
(3)组员在组长或副组长的指挥下,各组员负责现场的维护、抢救、警戒等工作,具体落实组长或副组长下达的求援方法、措施的指令。
11.2 演练
在工程开工前一周,由组长组织救援小组人员进行演练;工程中每周开展演练一次。
11.3 应急回应
若发生事故,立即向组长报告,汇报内容包括事故的地点、事故的程度、迅速判断事故可能发展的趋势、伤亡情况等,及时抢救伤员,在现场警戒,观察事故发展的动态并及时将现场的情况汇报给组长。
组长接到事故发生后,立即赶赴现场,并组织、调动救援的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领导负责人汇报事故情况及需要公司支持的人力、物力。事故的各情况由公司向外向上汇报。
11.4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应急求援
1)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的主要危害
模板及支架倒塌事故主要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
2)应急求援方法
1)人员安排
组长、副组长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到现场全程指挥救援工作,立即组织、调动求援的人力、物力赶赴到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领导负责人汇报事故情况及需要的支持。
2)疏散、救援方法
人员的疏散由组长安排组员进行具体指挥,把有危险的人员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安全警戒工作。各组员与现场其他的各人员对现场受伤害、受困的人员、财物进行抢救。人员被有支架的构件或其他对象压住时,先对支架进行观察,如需要局部加固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加固,方可进行相应抢救,防止抢险过程中再次倒塌,造成进一步伤害。加固或观察后,确认没有进一步的危险,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救。
3)伤员救护
休克、昏迷伤员的救援:让休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腿部抬高30度。若属于心原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不能平卧,可采用半卧。
受伤出血,用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止血。并立即拨打120急救 或送医院。
4)警戒保护
组员带领警卫人员在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用三色纺织布或挂有彩条的绳子圈围起来,由警卫人员旁站监护,防止闲人进入。
12 其它说明
1、混凝土浇筑说明: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输送,由中部向两边对称扩展浇筑。浇筑时应随放料随整平,不得有集中堆料现象。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置专人对架体变形进行观测,发现变形较大时,及时通知人员停止混凝土浇筑,撤离到安全地带。待变形稳定后,将堆积在一起的混凝土及时摊铺开,减小顶部荷载。变形部位荷载消除后,根据变形情况,对架体进行加固,回顶支撑,加密步距,增设剪刀撑。
混凝土浇筑顺序及要求:先浇筑高支模区域周边的框架柱,混凝土浇筑至柱顶,待混凝土强度达到50%以上后,再由中间向两侧,对称浇筑高支模区域顶板与梁的混凝土。
2、由技术负责人、安全员、专业工长等人员对高支模进行检查,检查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2)钢管扣件螺栓是否有松动。
3)柱子主龙骨对拉螺栓是否有松动。
4)安全防护是否符合要求,操作人员劳保用品是否按规范佩戴。
5)混凝土浇筑是否按要求进行,振动荷载及施工荷载是否过于集中。
6)立杆、水平杆、扫地杆、剪刀撑等杆件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安全防护是否满足。
3、应急预案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防雷接地措施详见专项施工方案。
13 计算书
13.1 板模板计算书(以11cm楼板计算为例)
13.1.1 参数信息
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0.90;纵距(m):0.90;步距(m):1.5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3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10.73;
采用的钢管(mm):Φ48×3.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50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5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3.000;
3.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木面板,厚度为15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00.000;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4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90.00;
托梁材料为:钢管(双钢管) :Ф48×3;
4.楼板参数
钢筋级别:三级钢HRB 400(20MnSiV,20MnSiNb,20MnTi);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每层标准施工天数:12;每平米楼板截面的钢筋面积(mm2):654.500;
楼板的计算长度(m):4.20;
楼板的计算宽度(m):4.20;
楼板的计算厚度(mm):110.00;
13.1.2 模板面板计算
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与刚度
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与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90×1.52/6 = 33.75 cm3;
I = 90×1.53/12 = 25.312 c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与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 25.5×0.11×0.9+0.5×0.9 = 2.975 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3×0.9= 2.7 kN/m;
2、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其中:q=1.2×2.975 +1.4×2.7= 7.350kN/m
最大弯矩 M=0.1×7.350×2502= 45937.5 N·m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W= 45937.5/33750 = 1.361 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1.361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ν=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 =q1=2.975kN/m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 0.677×2.975×2504/(100×9000×25.312×104)=0.034 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ν]=200/ 250=0.8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34 mm 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0.8 mm,满足要求!
13.1.3 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与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h2/6=4×9×9/6 = 54 cm3;
I=b×h3/12=4×9×9×9/12 = 243 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与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25.5×0.2×0.11+0.5×0.2 = 0.661 kN/m ;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3×0.2 = 0.6 kN/m;
2、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均布荷载 q = 1.2 × q1 + 1.4 ×q2 = 1.2×0.661+1.4×0.6 = 1.633 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 = 0.1×1.633×0.92 = 0.132 kN·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 /W = 0.132×106/54000 = 2.444 N/mm2;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2.444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 = 3V/2bhn < [τ]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1.633×0.9 = 0.882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 3 ×0.882×103/(2 ×40×90) = 0.368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1.4 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368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4 N/mm2,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ν=0.677ql4/(100EI)≤[ν]=l/250
均布荷载 q = q1 = 0.865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0.865×9004 /(100×9000×2430000)= 0.176 mm;
最大允许挠度 [ν]=900/250=3.6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176 mm 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3.6 mm,满足要求!
13.1.4 托梁材料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托梁采用:钢管(双钢管) :Ф48×3;
W=8.98 cm3;
I=21.56 cm4;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2.535kN;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计算弯矩图(kN·m)
托梁计算变形图(mm)
托梁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1.035 kN·m ;
最大变形 Vmax = 1.304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12.607 kN ;
最大应力 σ= 1035020.476/8980 = 115.258 N/mm2;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115.258 N/mm2小于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托梁的最大挠度为 1.304mm 小于 9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13.1.5 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与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38×9.64 = 1.330 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5×0.9×0.9 = 0.405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5×0.11×0.9×0.9 = 2.272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4.007 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3+2) ×0.9×0.9 = 4.05 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 = 1.2NG + 1.4NQ = 10.478 kN;
13.1.6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σ =N/(φA)≤[f]
以600mm×850mm截面梁模板,跨度为10.5m
自重荷载:模板自重=0.350KN/㎡
钢筋自重=1.500KN/m³
混凝土自重=24.000 KN/m³
施工荷载标准值=2.500 KN/㎡
荷载计算:(1)钢筋混凝土自重(KN):Q1=25.500×0.6×0.85×0.9=11.704
(2)模板自重(KN):Q2=0.35×(2×0.85+0.6×0.9)=0.784
(3)活荷载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KN):P1=2.5×0.6×0.9=1.35
计算得出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KN):
N=1.2×(Q1+Q2)+1.4P1=1.2×(11.704+0.784)+1.4×1.35=16.876
计算长度(mm):L0=kµh=1.155×1.649×1200=2285.514
截面回转半径(mm):i=15.9
钢管截面积(mm2):A=424
长细比:λ=L0/i=2285.514/15.9=143.74
查表得∮=0.332
则N/(∮A)=16876/(0.332×424)=119.885N/mm2<f=205N/mm2 [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