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医院常用消毒与灭菌,四、清洁、消毒、灭菌职业防护,三、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基本原则,一、消毒与灭菌,术语定义,交流内容,二、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管理要求,十、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九、空气、地面等环境的消毒,五、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六、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七、常用皮肤及黏膜的消毒方法,八、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灭菌,一、消毒与灭菌的,术语定义,常用术语和定义,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清洁剂,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常用术语和定义,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低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一、常用术语和定义,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常用术语和定义,医院消毒物品的危险等级斯伯尔丁分类法,常用术语和定义,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常用术语和定义,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常用术语和定义,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常用术语和定义,灭菌水平,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常用术语和定义,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常用术语和定义,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常用术语和定义,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常用术语和定义,有效氯,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mg/L,或,(g/100ml),浓度表示,,生物指示物,含有活微生物,对特定灭菌过程提供特定的抗力的测试系统。,终末消毒,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常用术语和定义,菌落形成单位,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二、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管理要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管理要求,1.,医疗机构应根据规范结合实际,科学操作,具体落实,2.,加强培训,3.,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相关灭菌消毒要求,4.,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5.,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6.,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7.,定期检查与监测,总结分析、反馈、改进。,8.,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9.,医疗机构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按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三、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基本原则,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基本原则,1,基本要求,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再进行消毒灭菌。,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规范规定方法处理。,以往的清洗模式,感染:先灭菌后 清洗,再消毒灭菌,污染:先清洗,后消毒灭菌,改变过去,“先消毒,后清洗”,新规定要求,污染器材,包括对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病人用后的器材处理程序为,“先清洗,后消毒”,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基本原则,1,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基本原则,2,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高度危险性物品 灭菌处理;,中度危险性物品 中水平以上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 低水平或清洁,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基本原则,3,根据物品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基本原则,4,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四、清洁、消毒、灭菌职业防护,清洁、消毒、灭菌职业防护,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利器伤的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0.4,毫微升;每毫升感染乙肝病毒,(HBV),的血液中含有,1,亿个乙肝病毒微粒。每毫升感染爱滋病病毒(,HIV,),),的血液中含有成千上万的,HIV,病毒微粒。,HBV,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一周,而,HIV,仅存活,10,分钟。,2,、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主要途径:皮肤刺伤、皮肤接触、粘膜接触等。,清洁、消毒、灭菌职业防护,消毒、灭菌职业防护,化学因素,化学药物如戊二醛、乙醇等 消毒液等,均为刺激性物质,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的接触对人体造成伤害。有报道戊二醛应用时飞沬能造成医务人员角膜损害和皮肤损害。,防止液体喷溅眼结膜防止皮肤的灼伤提高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力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五、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物品的清洗与清洁,清洗与清洁,清洗适用于所有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清洗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清洗注意事项,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清洗用水、清洁剂等的要求遵循,WS310.1,的规定。,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洗和消毒。,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物品的清洗与清洁,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紫外线消毒,臭氧,醛类过氧化物类,含氯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类消毒剂,氯己定、季铵盐类,酸性氧化电位水,煮沸消毒,流动蒸汽消毒,其他:过滤除菌、微波消毒,六、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七、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灭菌方法,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 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外来医疗器械,植入物,医疗机构应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植入物灭菌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放行;紧急情况下植入物的灭菌,应遵循,WS310.3,的要求。,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灭菌注意事项,应根据被灭菌物品的材质,采用适宜的灭菌方法,所有缝线不应重复灭菌使用,采用小包装或单包装。,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消毒方法,中度危险性物品如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的消毒方法如下:,耐高温、耐湿的管道与引流瓶应首选湿热消毒;,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无条件的医院,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注意事项,待消毒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应充分清洗干净。,管道中有血迹等有机物污染时,应采用超声波和医用清洗剂浸泡清洗。清洗后的物品应及时进行消毒。,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洁与消毒,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便器可使用冲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医疗机构应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等)的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采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如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或采用合法、有效的床单元消毒器进行清洗和(或)消毒,消毒剂或消毒器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其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按医疗废物处置。,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宜选用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可重复使用的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性物品处理,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然后按,WS310.2,中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应采用,134,138,,,18 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气体坏疽病原体,消毒方法,诊疗器械的消毒 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 mg/L,浸泡消毒,30min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 000 mg/L,浸泡消毒,60min,然后按规定清洗,灭菌。,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届时发布的规定要求。没有要求时,其消毒的原则为:在传播途径不明时,应按照多种传播途径,确定消毒的范围和物品;按病原体所属微生物类别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确定消毒的剂量(可按杀光芽孢的剂量确定)医务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不同危险等级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特殊污染物品清洗注意事项,患者宜使用一次性器械、器具和物品。,医务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防护和隔离应遵循,WS/T 311,的要求;接触患者时应戴一次性手套,手卫生应遵循,WS/T 313,的要求。,接触患者创口分泌物的纱布、布垫等敷料、一次性医疗用品、切除的组织如坏死肢体等双层封装,按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置。,八、皮肤与黏膜消毒,皮肤与黏膜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消毒方法,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时间,1min3min,,待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使用,70%8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使用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皮肤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min5min,。,其他方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新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消毒范围,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皮肤与黏膜消毒,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清洁皮肤,手术部位的皮肤应先清洁;对于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术前可用抗菌或抑菌皂液或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洗净全身皮肤。,消毒方法,使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遍,作用。,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等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使用有效含量,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其他合法、有效的手术切口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部位由内向外擦拭。,皮肤与黏膜消毒,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肤的消毒,彻底冲洗。,消毒采用碘伏原液擦拭作用,或用乙醇、异丙醇与氯己定配制成的消毒液等擦拭消毒,作用。,皮肤与黏膜消毒,黏膜、伤口创面消毒,擦拭法,使用含有效碘,L,L,的碘伏擦拭,作用到规定时间。,使用有效含量,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采用,L,L,季铵盐,作用到规定时间。,冲洗法,使用有效含量,L,氯己定水溶液冲洗或漱洗,至冲洗液或漱洗液变清为止。,采用(,L,)过氧化氢冲洗伤口、口腔含漱,作用到规定时间。,使用含有效碘,L,的消毒液冲洗,作用到规定时间。,皮肤与黏膜消毒,注意事项,2.2.,.1,其他合法、有效的黏膜、伤口创面消毒产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2.2.,.2,如消毒液注明不能用于孕妇,则不可用于怀孕妇女的会阴部及阴道手术部位的消毒。,九、医院环境消毒,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清洁和消毒方法,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注意事项,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遇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所用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清洁用品的消毒,手工清洗与消毒,擦拭布巾 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地巾 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自动清洗与消毒,使用后的布巾、地巾等物品放入清洗机内,按照清洗器产品使用说明进行清洗与消毒,一般程序包括水洗、洗涤剂洗、清洗、消毒、烘干,取出备用。,注意事项,布巾、地巾应分区使用,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环境的消毒方法,低度危险物品和一般物体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根据待消毒物品的材质采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1mol/L,氢氧化钠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至少作用,15min,并确保所有污染表面均接触到消毒剂。,被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环境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采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至少作用,15min,。为防止环境和一般物体表面污染,宜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操作台,操作完成后按特殊医疗废物焚烧处理。,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险物品、一般物体表面和环境表面可只采取相应常规消毒方法处理。,气体坏疽病原体污染环境消毒方法,物体表面的消毒,手术部(室)或换药室,每例感染患者之间应及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采用,0.5%,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环境表面消毒,手术部(室)、换药室、病房环境表面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消毒,采用,0.5%,过氧乙酸或,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终末消毒,手术结束、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可采用,3%,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熏蒸,,3%,过氧化氢按照,20ml/m3,气溶胶喷雾,过氧乙酸按照,1g/m3,加热熏蒸,温度,70%90%,,密闭,24h,;,5%,过氧乙酸溶液按照,2.5ml/m3,气溶胶喷雾,温度为,20%40%,。,织物,患者用过的床单、被罩、衣物等单独收集,需重复使用时应专包密封,标识清晰,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清洗。,十、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清洗与清洁效果监测,消毒效果监测,灭菌效果监测,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清洗与清洁效果监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的效果监测,日常监测,定期抽查,蛋白残留测定,ATP,生物荧光测定,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灭菌质量的监测,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监测要求及方法,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生物监测不合格时的处理,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外来医疗器械管理的关键点,制定制度,规范流程,质量追溯,加强监管,接收,清洗,包装,灭菌,监测,发放,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植入型器械监测要求及方法,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监测要求及方法,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低温灭菌的监测,低温灭菌方法包括,环氧乙烷灭菌法,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等。,通用要求 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应对灭菌效果进行重新评价,包括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干热灭菌的监测,物理监测法,(,每灭菌批次,),化学监测法:,(,每一灭菌包外、包内最难灭菌的部位,),生物监测法,(,应每周监测一次,),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紫外线消毒的效果监测,日常监测,紫外线灯强度测定,生物监测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监测方法,紫外线灯辐照计测定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测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特殊紫外线灯在推荐使用的距离下测定,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值即为该紫外线灯的幅照度值。,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指示卡置于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紫外线照射后,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结果判定,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符合,GB19258,要求;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180W/cm2,为合格。,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皮肤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用,5cmx5cm,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及时送检,不规则的皮肤可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结果判定,皮肤消毒效果的判定标准遵循,WS/T313-2009,中外科手消毒卫生标准,5cfu/,c,群,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采样方法,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沉降法:室内面积,30 c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 c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cfu,(,直径平皿)。,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注意事项,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采样。,洁净手术部,最少沉降菌培养皿数,被测区域洁净度级别,最少培养皿数,(,90,平皿,暴露,30min,),100,级,13,(,5+8,),1000,级,9,(,3+6,),10000,级,7,(,3+4,),100000,级,5,300000,级,5,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等,级,手术室名称,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空气洁净度级别,手术区,周边区,手术区,周边区,特别洁净手术室,0.2,个,(5,个,/m,3,),0.4,个,(10,个,/m,3,),100,级,1000,级,标准洁净手术室,0.75,个,(25,个,/m,3,),1.5,个,(50,个,/m,3,),1000,级,10000,级,一般洁净手术室,2,个,(75,个,/m,3,),4,个,(150,个,/m,3,),10000,级,100000,级,准洁净手术室,5,个,(175,个,/m,3,),300000,级,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消毒液的监测,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库存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依照产品企业标准进行检测;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测定可用上述方法,也可使用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浓度纸(卡)进行监测,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被检消毒液,加入,9mL,中和剂中混匀。,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用含,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用含,0.3%,吐温,80,和,0.3%,卵磷脂中和剂,醛类消毒剂用含,0.3%,甘氨酸中和剂,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可在中和剂中加入吐温,80,至,3%,;也可使用该消毒剂消毒效果检测的中和剂鉴定试验确定的中和剂。,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结果判断,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清洁用品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时间 消毒后、使用前进行采样。,采样方法 布巾、地巾等物品可用无菌的方法剪取,1cm3cm,,直接投入,5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及时送检。,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取采样液检测致病菌。,结果判定 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谢谢聆听!欢迎交流!,祝各位老师工作、生活一帆风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