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博物馆安防系统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79034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139 大小:5.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安防系统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博物馆安防系统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物馆安防系统设计方案 (一)用户需求分析 1.概况 市博物馆位于市路,年建筑而成立。隶属于市文体旅游局。这些文物价值连城,均属国家保护文物,它们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博物馆特殊的安全防范要求,我们选用目前市场上较为先进的网络视频监控和多性能报警系统,多方位、多角度的对文物进行防护。使得文物的保护做到万无一失。整个系统要达到全面兼顾、重点防范的作用。 设计范围包括: 1). 入侵报警系统 2).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3). 对讲系统 4). 广播系统 5). 门禁系统 6). 机房系统 2.系统需求 监控点设置:在一至三层展厅、停车场及地下一层、出入口、通道要有视频监控监控系统。周界室外及停车场需高清网络红外一体化全方位球型摄像机。一至三层展示、地下一层库房、办公室及通道需高清网络红外半球摄像。监控中心设置47英液晶监屏作多画面录像回放及报警自动录像回放,47英液晶监屏组成电视墙进行集中监控。停车场、展厅、重要库房等场所的视频需要进行24小时录像。 报警点设置:在展厅和库房、修复室及设备控制室等重要防范区域设置一定数量的报警设备,包括室外被动红外探测器、室内幕帘探测器、室内被动红外探测器、双鉴探测器、吸顶双鉴探测器、双幕帘被动红外探测器、震动探测器。发生报警后,系统应能联动视频监控监控系统切换报警点的摄像机图像并启动录像机录像。系统还需具有与当地110联网的能力。 对讲点设置:在二层机房安装有线对讲主机及无线对讲平台,地一层至三层每层安装一台有线对讲分机,用与对讲通话。其中无线对讲系统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语音传递快捷,使用经济之特点,是实现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手段。便于在何时何地精准使用于联络如安保、操作及工作管理的人员,在馆区所内非固定的位置执行职责。 广播点设置:地一层至三层每层安装一台壁挂音柱用于进行语音广播、同时与后期消防工程进行系统接入。 门禁点设置:在进入机房、地下库房的主要通道口设置门禁点,采用可具备指纹读取,刷卡、密码三种识别功能的门禁系统、辨别指纹后进入。所有刷卡要有记录,可进行卡片的授权、挂失、删除操作,有非法闯入等报警事件发生时,可联动摄像机和监视器对门禁点进行监视。 机房设置:、空调、机柜、地面敷设静电地板。 (二)设计依据 l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16571-2012) l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27-2002 l 《平台集成系统设计标准》 50314-2006 l 《平台集成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50309-2003 l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50300-2002 l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303—2002 l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50348-2004 l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50394-2007 l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50395-2007 l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50396-2007 l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308—2001 l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50343-2004 l 《控制网络技术规范住宅和楼宇控制系统》 20965-2007 l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0189-2005 l 其它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相关规程和技术标准 (三)风险等级和安全防范级别 本工程风险等级的确定 根据公安部风险等级或按投资划分工程规模,分为二级: 一级工程:一级风险或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工程。 二级工程:二级风险或投资额30万元~100万元的工程。 三级工程:三级风险或投资额30万元以下的工程。 本文以一级风险大型博物馆工程进行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根据«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二级风险大型博物馆的设计要求为: 1. 组成以微机为核心的报警和电视监控系统,控制室设于禁区(不允许公众出入的区域)内 2. 报警信号传输以有线(总线)为主,无线为辅;所有展厅、出入口与控制中心建立有线对讲系统; 3. 具有三种以上不同探测技术组成的交叉入侵探测系统 4. 具有电视图像复核为主,现场声音复核为辅的报警信息复核系统 5. 设有出入口控制系统 6. 用户终端可与上一级报警接收中心(110)联网,可实现双向通信,并有现场报警指挥中心 7. 文物展柜应处于24小时设防状态 8. 库房配置集装式文物保险库或防盗保险柜,设置实体屏障保护装置 9. 设置不间断电源 由于该馆使用功能有所不同,保安系统应提供多层次和不同程度的保护;馆内的防范区域进行如下划分,其中:展厅、库房和文物修复室及重要办公场所将作为重点防护目标区;其它馆区、办公区为普通/一般防护目标区;设备房及其它服务区作为一般防护区;馆外周边部分、停车场为监视区;控制中心机房部分为禁区。 整体工程实现全方位防护,重要出入口应处于报警系统的监控范围内,安装电视监控,并能不间断录像。在接收报警信号的同时,可以识别报警信号的性质并在屏幕上显示;记录功能可以显示报警时间及处置方案,并可打印记录;中心控制室可与公安机关的110联网。重要办公室、机房、财务室及其他重要出入区域设置感应式读卡器,内部员工需通过刷卡和指纹辨认才能出入,并产生相应的进入记录。门禁点报警及辨别指纹时,可联动视频监控监控系统作必要的视频联动切换,并启动录像机录像。 (四)防范目标和防范措施 1、监视区域 区域范围:该博物馆室外游人及停车场区域 防范措施:A、在停车场上方设置全方位红外一体化球机 B、结合室外的泛光照明 C、结合巡逻人员的对讲 2、一般防护区 区域范围:设备区及其他服务区 防范措施:A、在能进入防护区的所有楼梯、等出入口处安装红外/微波双鉴报警探头。 B、与红外双鉴探头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摄像机,报警系统与电视监控系统联动,进行实时录像。 3、重点目标防护区 区域范围:馆内展厅、文物修复室、库房和重要办公室 防范措施:A、在能进出防护区的所有楼梯、电梯等出入口处安装红外、微波双鉴报警探头; B、与报警探头、音频探测器相对应的位置安装固定彩色摄像机,报警系统可与电视监控系统联动,进行实时录像。 C、在展厅设置玻璃破碎探测器、振动探测器,在珍贵文物上还可设置压力探测器等重点保护措施。 E、结合对讲人员的无线对讲。 4、普通目标防护区 区域范围:馆内其他区域 防范措施:A、在能进出防护区的所有楼梯、电梯等出入口处安装红外、微波双鉴报警探头。 B、与红外双鉴探头相对应的位置安装固定彩色摄像机。报警系统与电视监控系统联动,进行实时录像。 C、结合对讲人员的无线对讲。 5、禁区 区域范围:安防控制中心 防范措施:A、在能进入防护区的所有楼梯入口处安装红外、微波双鉴报警探测器。 B、与红外双鉴探头相对应的位置安装固定彩色摄像机。 C、在进入区域内的所有门安装门禁系统,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的控制。 D、室内安装一台彩色摄像机对值班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 E、控制中心设有与外界联系的直拨电话、在无人值守时有报警信号传到控制室,控制中心确认后能直接将警号送于公安部门。 F、进入禁区的门建议采用防盗门。 (五)方案介绍和设备选型 该博物馆综合安保系统由以下几部份组成:防盗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门禁出入口系统、广播系统、对讲系统。贯彻“防盗为主、图像核实”的原则,“分立设置、软件集成”的系统结构。由外部供电的设备的电源均经过电源集中供给。 1.配置原则 1、系统设计与设备配置遵循结构化、模块化、标准化的原则,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合理的性能价格比。采用的产品由技术防范行业认证或检测合格的产品。 2、系统可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必要的优化集成,实现统一管理,满足整体防御的功能要求。 3、系统采取集中供电方式,信号线与电源线隔离,以防干扰。 4、系统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能进行系统之间的良好通信;能方便地实现系统功能的扩展和系统扩容。 5、 系统能对各个子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必要的控制,对现场监测报警进行自动检测,能提供可靠的监测资料和报警信息。 2.入侵报警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主要由报警主机、报警控制键盘、报警输入模块(地址模块)、前端报警探测器等部分组成,配合使用图像识别报警系统完成入侵报警功能。入侵报警系统是安全防 范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架构图如下: 当报警发生时,报警服务器将进行报警信号的捕获和转发,并进行报警日志的记录。报警服务器主要采用侦听模式,即服务器在一个固定端口上进行侦听,当前端有报警信号发生时,设备或者报警主机将主动上报,报警服务器在接收到信号后再进行处理。鉴于侦听模式为被动探测的模式,资源消耗较少,一台服务器可同时处理高达1000路的报警。 当报警服务器收到报警信号时,除了进行日志记录,还会对所有在线的客户端进行转发。报警服务器将定时地进行在线客户端的管理更新,以维护最新的在线客户端列表。此外,报警服务器将进行所有此报警事件的联动操作。报警联动有客户端联动、录像联动、云镜联动、报警输出联动(可外接控制器进行声光电的报警及显示)、报警上墙联动、短信联动、邮件联动和门将联动。系统在配置报警联动时,可选择配置需要的联动,也可以不配置任何联动。当报警发生时,只响应已配置的报警联动。 需求分析 报警控制系统是防盗报警系统的心脏,衡量一个报警控制系统的标准是响应时间(按规定文物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的报警响应时间不能大于2秒)。 目前大部分系统通常采取两种方式来组建报警系统。一种系统采用总线制,报警系统由微机和前端收集器组成。系统功能由软件编程实现,包括其中的布防、撤防、旁路及解除报警均由软件完成,我们称之为“软布防”,这种系统布线、配置简单,维护方便,报警响应快,完全符合相关规范,目前在文博系统广泛被采用。但是如果中心管理计算机现故障或传输链路出现故障,则会造成系统的局部或全部瘫痪,因为目前大部分前端报警收集器或报警控制器不能脱机独立工作,这样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一种方式是采用多台报警主机组建报警系统。这种系统将单台报警主机作为一台报警收集器,同时该报警主机也是一台独立报警控制器,利用一台微机来管理这些报警主机,利用主机自身的布撤防等功能来实现系统功能。 这种结构比较稳定,管理计算机出现故障后可利用报警主机自身功能实现局部的布撤防管理。本方案中选择第二种报警架构方式。 报警主机的配置: 监控中心配置一台报警主机,共管13个防区的各类报警探测器。 报警主机通过网络模块跟海康视频平台连接,通过视频软件进行管理,这样报警主机既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管理,可脱离计算机独立工作。这样也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需求说明 外周界布防设计 遵照27-2002标准6.3.2条规定,二级风险单位应建立室外周界报警系统。周界的出入口应设置电视监控装置或必要的报警装置。 市博物馆本身没有有实体围墙,并且拐弯比较多,因此本方案中考虑在建筑物外围墙布置宜于安装的室外被动红外探测器进行防护,防止不法分子靠近建筑物。 防护区布防设计 防护区主要指各层的内部区域,考虑到室内部有重点文物,主要防护对象为内部各种铜质道器及塑像,故其具体防护措施为: 1)在每个出入口安装室内被动红外探测器及吸顶双鉴探测器防止有人非法进入。 2)在重点文物展示区安装被动红外探测器和震动探测器,防止有人闯入和破坏展柜; 3)在入口设置手动报警按钮,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报警。 布防设计 外周界布防设计 遵照27-2002标准6.3.2条规定,二级风险单位应建立室外周界报警系统。周界的出入口应设置电视监控装置或必要的报警装置。 市博物馆本身没有有实体围墙,并且拐弯比较多,因此本方案中考虑在建筑物外围墙布置宜于安装的室外被动红外探测器进行防护,防止不法分子靠近建筑物。 防护区布防设计 防护区主要指各层的内部区域,考虑到室内部有重点文物,主要防护对象为内部各种铜质道器及塑像,故其具体防护措施为: 1)在每个出入口安装室内被动红外探测器及吸顶双鉴探测器防止有人非法进入。 2)在重点文物展示区安装被动红外探测器和震动探测器,防止有人闯入和破坏展柜; 3)在入口设置手动报警按钮,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报警。 前端设计 1)周界布防设计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市博物馆的周界进行局部防护。所有探测器的设计是根据现有图纸、按照所有探测器技术指标中探测范围的80%数值对每个区域的平面空间进行全覆盖设计。 2)室内空间布防设计 在所有防护建筑物内设置双鉴探测器进行空间防护 1). 推荐设备选型 室内双鉴探测器采用日本AD—360及40Q。以上探测器的选择都符合27-2002标准6.4.9条规定,系统中使用的所有设备、器材均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符合50348-2004标准3.1.4条规定,安全防范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法规和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并经检验或认证合格。同时这些产品也是行业内的知名品牌,是在大量工程中广泛使用并一致得到好评的产品。 128 多达 248 个防区,分布在八个分区内 记录 400 个事件的缓存 多达 200 个用户密码 () 多达 112 个无线设备 多达 240 个可编址地点,包括多达 60 路输出 以太网连接,实现网络报警 可以同时支持电话/网络报警 通过串行接口、以太网或电话线进行远程编程 电路数量: 八个板载电路 终端电阻: 2.2 + 1.5 kΩ 系统提供三个可编程输出,可由报警、访问控制、接地开始、烟雾探测器重置或控制器布防状态来控制。 报警输出: 常开,1.75 A 触点,连接到辅助电源。 可编程的输出 1: 固体输出电流(最大 1 A)。可用于告警、布防状态或访问控制。 可编程的输出 2: 固体输出电流(最大 500 )。可用于告警、布防状态或访问控制。 操作温度: 0°C 至 +49°C(+32°F 至 +120°F) 和触发管可以抑制静电放电或由雷电引起的电涌。 输入: 18 ,50 ,50 或 60 总电源输出: 12 ,2.5 A 键盘稳压电源: 12 ,1.0 A 中文字符键盘6160 双行显示屏包含防区、用户和区域名称 汉字显示屏包含用于常见命令的专用功能键,包括状态指示(布防)/报警、布防就绪、电源和火警指示灯均清晰可见 自锁式基座,易于安装 158 毫米 x 120 毫米 x 26 毫米 0.32 千克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显示屏窗口 双行显示屏 指示灯 发光按键状态指示灯警告和指示音 在+32°C时介于5%至94%之间,无凝结 () 0°C 至 +50°C 待机电流:65 报警电流:100 (输入) 额定 12 端子接线尺寸 1.02毫米至0.65毫米 总线布线 最大距离 - 导线尺寸(仅非屏蔽导线):305米– 0.65毫米 740074007408 7.6.3.3 单防区地址扩充模块4208 具有功率限制的受监测输入防区 小巧紧凑,可以安装在大多数底盒和外壳中 通过 拨码开关设置地址 启动电路类型 (7457): B 类(样式 A) 信号线路电路类型: B 类(样式 4) 操作温度: 0°C 至 +49°C(+32°F 至 +120°F) 电流消耗: 0.5 (最大) 操作电压: 8 (最小峰值) 7.6.3.4 以太网通信模块 全双向 报警/事件报告,支持远程控制主机编程 通过6和4 网络进行的 10/100 以太网通信 采用 128,192或256 位 加密技术的高安全性监控 在大多数 网络中即插即用,可进行路由器配置 可通过浏览器或进行高级配置 相对湿度: 93%, 无凝结 工作温度: 0° +49°C 板尺寸: 59.5 毫米 x 108 毫米 x 16 毫米 电流: 10 以太网:最大 100 毫安100 以太网:最大 90 毫安 电压: 12 伏直流电 局域网/广域网: 45 模块化端口(以太网) 以太网电缆: 5 类或更高规格的非屏蔽双绞线 以太网电缆长度: 最长 100 米 数据总线线缆规格: 18 或 22 数据总线线缆长度: 最长距离 线缆规格150米 0.65 毫米(22 )300米– 1.02 毫米(18 ) 6+, 3+ 7.6.3.5被动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 40 性能特点 ●集被动红外与微波技术于一体的外观新颖且安装简便的系列探测器,40—探测范围 12x12m ●能够在其他普通探测器不能正常工作的诸多恶劣环境下,提供稳定且可靠的探测。 ●具有四分区逻辑的探头能够探测出人体与背景温度的最小误差,从而能够将人体与其他红外源区分。此外,具有微波区域成形的微波探测能够阻止覆盖区域外非所需的运动。总之,系列能够提供卓越的探测性能。 技术参数 2). 吸顶式双鉴探测器360 性能特点 的360吸顶探测器具有独特且耐用性高的球形透镜,能够提供360度全方位探测,对窗帘及小动物等引起的局部温度变化具有高随力,防误报性高。 ●球形菲涅尔透镜设计 ●放射状立体12幕防区,能检测来自任何方向的入侵 ●可选脉冲计数(2或4) ●智能温度补偿 ●指示灯可选 ●防破坏设计 ●现代时尚外形设计 ●吸顶式86盒简易安装设计 ●防虫设计 技术参数 3). 被动红外探测器40 性能特点    系列对由于窗帘或小动物等引起的局部温度变化 具有高承受力,因此防误报性高。应用专利技术的四分区 逻辑,它能够准确的区分人体与其他红外源,能够为不同 的应用环境提供可靠的探测。      系列外观新颖且具有独特的球形透镜设计,球形透镜设计不仅耐用,而且能够通过每个探测区域提供精确的焦距来最优化其四分区逻辑。 ●四分区逻辑(防宠物功能) ●球形菲涅尔透镜设计 ●温度补偿 ●密封光学机构 ●可选脉冲计数(2或4) 技术参数 4). 玻璃破碎探测器 性能特点 玻璃破碎探测器以前所未有的防误报能力 提供了可靠的周边防护。四频实时分析检测与数 扩展检测确保了其独特的性能。凭借出众的设计与 优越的特点,大量用户坚持选用玻璃破碎探 测器。 1.数字线缆检测加强了防误报功能 玻璃类型选择:平板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夹丝玻璃 2.灵敏度可调 3.测试模式 4.数字信号分析 玻璃破碎探测器是一款通过探测玻璃破碎声音在第一时间提供关于潜在侵入者警告的声波玻璃破碎探测器。先进的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分析,处理每一个声音的频率、振幅和时间控制信息。四个不同频带的分析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误报(四频分析)。如果信号准确地与玻璃破碎声音吻合,玻璃破碎探测器将只会显示一个警报。 数字收缩检测 通过利用数字收缩检测进一步加强防误报功能。当窗户发生碰撞时,收缩检测将探测低频电压波的传送。如果一个粉碎信号立刻被收缩信号追踪到,将只会产生一个警报信号。这就确保常见的误报源(例如一个玻璃瓶在范围之外打破)被完全忽略。 5.玻璃类型选择 不同类型的玻璃在被打碎时产生不同的声波反应。玻璃破碎探测器的特点是可以为平板玻璃和钢化玻璃或者夹层玻璃和夹丝玻璃的任何一种玻璃类型设置选择开关。 6.双指示 双绿色和红色灯使设置简化,并通过指示预警信号和提供已经展开的测试模式确认帮助减少误报。 7. 增强可调范围模式 玻璃破碎探测器拥有最大程度上的灵活性,可安装在墙壁上,转角处或天花板上。在长达9米的距离上有一个170°的覆盖角,利用一个探测器对多个窗口进行防护进行快速直接的防护。完全可调的灵敏度使得每个探测器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发挥优越的性能。 传输部分设计 根据以上报警系统的设计,报警主机安装在监控中心,各大殿内报警探测器采用4*0.5线缆将信号传输至前端报警模块,报警模块通过4*1.0总线将报警信号传至报警主机。所有传输线路由探测器开始通过配管敷设至监控中心,园区通过镀锌钢管和管敷设至监控中心。 供电设计 直接接入报警主机的探测器由报警主机自带直流电源进行供电,其他区域的探测器由配置在相应模块箱内的直流电源进行供电。 系统功能 系统软件体现安全防范的特点,功能设置完善;采用汉字菜单和标准化图标、符号给予提示,使界面友好、快捷、实用,体现了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的特点。系统的所有操作均可用鼠标点击实现。 具体功能如下: 设有完善的系统管理功能。设有多级密码,每一级密码规定了不同的操作权限,责任分明。操作人员进入系统或不关机换班时,均需在系统上注册。系统有键盘锁定功能,操作人员暂时离开时可将系统锁定,防止无关人员误操作。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和所进行的操作过程,都毫无遗漏的作为运行日志自动记录存挡。一旦有事件发生,可方便地对当时情况进行复查和分析。所记录的事件内容有: 报警事件; 报警性质确认事件; 复位事件; 布防/撤防件; 隔离/暂时隔离事件; 防拆/防破坏事件; 故障/与传输故障事件; 更改操作人员密码事件; 修改软件事件; 调用内存事件; 交、接班事件。 以上各事件记录的时间精度为“秒”。一旦事件纪录存挡均无法改变。 有完善的报警指示功能。其可见指示与可听指示是由图形、文字、语言及警号等方式来显示报警信号和报警部位。 设有强大的报警图标数据库,在现场平面图上,操作人员可根据设计要求,从平面图上选择各种报警图标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 系统具有主图、分图切换功能,鼠标点击平面图上的设备图标,可看到该设备相关的文字资料。它可帮助值班人员、设备维修人员熟悉系统的设备情况,以利于系统出现故障报警时,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分析、判断和维修处理。 设有联动编程功能。入侵报警后,可同步启动声音复核、图像复核、辅助光源和录音、录像设备进行联动。 系统对前端报警探测器和控制器,具有手动分组警戒、撤防和定时分组警戒、分组撤防功能。 系统可对前端任意一个报警探测器,依据需要,可随时布防或撤防;系统可对有故障的探测器,进行强制“隔离”,以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系统一旦发生故障,会及时有图形、文字、语言和报警给予提示,便于及时维修,防止系统带病运行,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如果有人对线路和设备进行破坏,线路发生短路或断路、非法撬开情况时,报警控制器会发出报警,并能显示线路故障信息;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引起控制器报警。 3.视网络频监控系统 设计背景 从模拟到网络、从标清到高清,随着安防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监控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为了解决监控系统的视频图像分辨率低、存储可靠性差、视频上墙显示复杂及系统管理性差等方面的问题,海康威视从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等方面出发,推出了一套集前端采集、后端存储、上墙显示及应用管理于一体的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标准化解决方案。 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也有长足的发展,从最早模拟监控到数字监控再到现在方兴未艾的网络视频监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视频监控系统在应用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系统管理性差、功能应用少:系统很难实现对设备的集中管理,较少有系统管理平台或者现有管理平台的管理性不强、功能少,多局限于视频的预览、回放等基础功能,不能对系统设备进行远程参数配置、状态检测、用户权限管理等。 视频清晰度低、图像质量差:现有的视频监控资源多数是以标清图像为主,整体视频图像质量差,只能解决“看得见”,无法实现“看得清”,降低了视频资源的使用价值。 系统组网性不强:模拟监控系统的组网和应用受地域限制的影响较大,管理性和资源共享性较差;另外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较差,不利于远距离传输。 视频码流大、画面不流畅:用户在预览视频图像时,会经常出现卡、顿等现象,尤其是视频码流高、网络环境差的系统,严重影响用户的业务应用。 录像占用空间高、检索效率低:视频图像占用存储空间大,存储成本较高;且录像易丢失,经常查找不到,困扰用户。 系统部署复杂、设备占用空间多:原系统解码、上墙、拼控等功能实现非常复杂,系统所涉及的设备部署不方便,同时会占用较多空间。 系统维护不方便、故障响应不及时:系统缺乏对前端设备故障的自动侦测与预警,前端摄像机损坏很长时间也未及时发现。 对旧系统的整合程度不高:新建视频监控系统与原有系统之间难以融合,原有监控资源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 需求说明 根据现状分析发现原先系统存在众多弊病,用户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以下需求: 系统需要有中心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系统应达到高清视频的采集、传输、存储、显示; 系统需全化,从而实现灵活组网,便捷管理; 降低视频码率,提高视频预览的效果; 系统应具备灵活、可靠的存储方式; 系统具备视频质量诊断功能; 从节省资源、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原有系统利旧。 设计原则 本系统以“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扩展性”为基本原则,具体如下: 先进性:采用成熟、主流的设备构建系统,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视音频、数据、网络等技术,充分兼顾需求和技术的不断变化,建设业内领先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 可靠性:系统硬件采用电信级的服务器及专业设备,对关键设备采取冗余备份措施,软件采用模块化、分层隔离的设计思想,确保整个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实用性:系统的设计突出应用,以现实需求为导向,以有效应用为核心,以技术建设与工作机制的同步协调为保障,确保系统能有效服务于用户的工作需要。 经济性:系统整体配置性能高,价格合理,建设成本和投入较低,同时方案考虑原有监控系统的利旧。 扩展性:系统采用业界主流的硬件设备,提供标准的协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通用的软硬件接口,可以全面兼容主流厂商的设备,并能为其他系统提供接口。 设计目标 系统采用高清视频监控技术,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的高清采集、高清编码、高清传输、高清存储、高清显示;系统基于网络传输技术,提供视频质量诊断等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全网调度、管理及智能化应用,为用户提供一套“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视频图像监控系统,满足用户在视频图像业务应用中日益迫切的需求。本方案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建成统一的中心管理平台: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全网统一的视频资源管理,对前端摄像机、编码器、解码器、控制器等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远程参数配置与远程控制等;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全网统一的用户和权限管理,满足系统多用户的监控、管理需求,真正做到“坐阵于中心,掌控千里之外”。 实现系统高清化与网络化:本方案以建设全高清监控系统为目标,为用户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和细节,让视频监控变得更有使用价值;同时以建设全监控系统为目标,让用户可通过网络中的任何一台电脑来观看、录制和管理实时的视频信息,且系统组网便利,结构简单,新增监控点或客户端都非常方便。 系统具备以下特征: 系统具备高可靠性、高开放性的特征:通过采用业内成熟、主流的设备来提高系统可靠性,尤其是录像存储的稳定性,另外系统可接入其他厂家的摄像机、编码器、控制器等设备,能与其他厂家的平台无缝对接; 具备快速部署、及时维护的特征:通过采用高集成化、模块化设计的设备提高系统部署效率,减少系统调试周期,系统能及时发现前端监控系统的故障并及时告警,快速相应; 具备高度整合、充分利旧的特征:新建系统能与原有系统高度整合、无缝对接,能充分利用原有监控资源,避免前期投资的浪费。 设计思路 本方案的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前端设备均采用高清,从而实现高清视频采集,同时为满足前端多种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推荐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 采用存储模式对实时视频进行分布式存储,实现存储系统的高可靠、高性价比; 建立统一的视频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实现对系统的统一管理;同时引入视频质量诊断技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充分考虑原有系统利旧,实现新老系统的无缝对接,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系统逻辑结构 整个方案从逻辑上可分为视频前端系统、传输网络、监控中心和应用管理平台四部分内容,视频存储、视频解码拼控等内容在监控中心部分进行设计。另外,方案对系统利旧方面进行了简单说明,符合众多项目设计的实际需求。 系统物理结构 系统物理结构图 前端部分:前端支持多种类型的摄像机接入,本方案配置高清网络枪机、球机等,前端网络摄像机将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成网络数字信号,按照标准的音视频编码格式及标准的通信协议,可直接接入网络并进行视频图像的传输。 传输网络部分:传输网络部分主要是对前端接入到核心交换机之间的网络进行设计,前端系统通过光纤收发器等网络传输设备将新建前端网络高清摄像机连接至监控中心的接入交换机,再通过接入交换机将网络信号汇聚到中心的核心交换机,监控中心端的接入交换机负责工作站和存储等设备的接入。 监控中心部分:监控中心采用将高清视频图像进行存储,解决数据落地问题;配置视频综合平台,系统可将模拟摄像机、网络摄像机和数字摄像机都接入到视频综合平台,实现统一的管理平台、统一的切换控制系统和统一的显示系统,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统一配置和管理。 平台部分:应用管理平台部署在视频综合平台的服务器板卡上,形成一体化的配置,应用管理平台可以对高清视频和用户进行统一管控,并且配置工作站进行预览、回放、下载等操作。 用户价值体现 该系统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用户价值为落脚点,并结合海康威视产品亮点进行组合设计,该系统的设计可带来以下几点用户价值,总结为“一项维护、两个便利、三类降低、四种效果”,具体如下: 1) 有效的系统维护:该方案采用视频质量诊断技术,自动对前端监控点的视频图像是否完好、设备是否在线等进行实时、不间断的检测与报警,及时发现前端系统运行发生的问题,并及时告警通知,避免因有效保障系统高质量运行; 2) 系统部署的便利:该方案实现了软件与硬件部署的一体化、视频解码与上墙显示的一体化及网络、模拟、数字视频信号可集中处理的一体化,方便安装调试,减少了部署时间; 3) 系统扩容的便利:采用的是标准化的设备,可接入第三方平台软件;而且平台开放性高,可兼容其他厂家的摄像机、存储等设备;视频综合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设计时留有一定的冗余,方便系统后期的升级与扩容; 4) 存储成本的降低:该方案设计采用码流低的摄像机,最大可减少3/4的存储占用空间,降低了存储成本; 5) 网络成本的降低:该方案通过采用低码流的网络高清智能摄像机,同等图像质量下,720p码率只需1~2M,1080p码率只需3~4M,从而降低了网络开销,降低了网络成本; 6) 系统功耗的降低:从前端摄像机到存储都采用新技术降低了功耗,从整体上降低了功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特别是设备选用专用视频处理芯片、磁盘休眠技术等,有效降低整机功耗; 7) 良好的视觉效果:系统实现了全高清模式,且可实现对大场景的高清监控,满足用户对高清监控的需求,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8) 畅通的预览效果:该套方案通过先进的智能编码技术,有效降低了视频码流,减少了视频预览不流畅等现象; 9) 便捷的管理效果:系统实现了全网络监控,满足用户对数字化组网的要求,方便用户对系统网络化管理,轻松做到足不出户就能管控管局; 10) 先进的智能效果:该套方案采用智能网络摄像机、智能球机和智能分析技术,体现了高度的智能化水平,可让用户体验丰富的智能效果。 前端系统设计 海康威视视频监控前端系统可根据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前端监控产品,既能满足路面固定点、路面可控点、出入口、室内等常规场景的监控需求,又能满足制高点、大场景的远距离、大范围和大视场的特殊场景的监控需求。海康威视网络高清摄像机,通过其全新的硬件平台和最优的编码算法,提供最高效的处理能力和最丰富的功能应用,旨在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图像效果、更丰富的监控价值、更便捷的操作管理和更完善的维护体系。 前端系统结构设计 前端摄像机选型应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监控需求,选择不同类型或者不同组合的摄像机,可以选择固定枪机与球机搭配使用、交叉互动原则,以保证监控空间内的无盲区、全覆盖,同时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前端基础配套设备如防雷器、设备箱等以及视频传输设备和线缆。 针对具体监控点位的实际情况,摄像机、补光灯(选配)安装于监控立杆上,网络传输设备、光纤收发器、防雷器、电源等部署于室外机箱。监控网络摄像机前端部署结构如下图所示: 监控前端部署结构示意图 结构特点 海康威视网络摄像机产品形态各不相同,每种产品形态采用科学、合理的结构进行设计,从结构上保证产品质量和监控图像质量。在以往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还有以下几点突出的设计: 散热设计 据统计,电子设备的失效率有55%是温度值引起的。如果摄像机温度低10度的话,产品的使用寿命可以提高一倍。海康威视进行精密的散热设计,选用高效的散热材料,使摄像机的温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工作温升比华南厂家低10度左右。 防水设计 海康威视拥有多项专利防水设计,防水性能优越;采用先进高效防水检测工艺,全系列室外摄像机产品出厂100%检测防水性能。 除雾设计 需要打开外罩调节镜头的防水型摄像机在湿度高且温差大的环境下,内部可能会起雾凝结;为解决起雾问题,海康威视在摄像机内部装有防水透气膜和干燥剂,能快速有效散走雾气。 防虚焦设计 海康威视所有定焦摄像机均采用高效胶质材料点胶锁死,所有变焦摄像机均采用专业校准技术矫正,有效防止镜头虚焦现象出现。 防刮擦设计 半球罩刮花后,红外光照射到刮痕处会出现漫反射,造成红外反光。海康威视全系列红外半球采用加硬半球罩,具备防刮花功能,有效防止红外半球反光现象。 功能亮点 智能编码 1) 低码率 u 同等图像质量下,720p码率只需1~2M,1080p码率只需3~4M; u 码率最多降低3/4,存储空间最多减少3/4,带宽占用最多减少3/4。 (感兴趣区域编码) 示意图 u 可将码流资源按需分配,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块或多块感兴趣区域,提升感兴趣区域(如车牌、人脸)图像质量; u 在保证关键区域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码率至少可降低1/2。 (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 示意图 u 使得网络摄像机编码后的视频流具有伸缩能力,配合后端支持的,可实现对任意时间段录像抽帧压缩,压缩后可将录像时间延长3倍; u 海康720低码率综合运用可节省3/4的存储空间,一块2T硬盘,可存储4路720录像47天。 多码流 多码流示意图 u 支持多路独立编码码流,双路实时高清码流; u 每路码流可分别设置不同分辨率、帧率、编码格式(H.2644); u 总带宽提升至80M,可满足20路同时在线预览。 低延时 u 高效编码算法,所有网络摄像机产品延时均在200以内; u 最短延时模式下,平均延时7202M可达140,10804M可达160。 前端配套设施 1) 支架及立杆 监控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立杆安装、抱箍安装、壁挂安装以及吊杆安装等方式。其中抱箍、壁挂支架以及吊杆支架有成套产品,根据现场选择符合要求的产品即可。 室内摄像机的安装固定,根据摄像机型号和现场情况可采用壁装、吊装及角装等多种形式的安装支架,安装高度不低于2.5m。 安装在室外的摄像机,当可借助建筑物附着安装时,选用相应的安装支架来安装;若无合适的建筑物供附着安装,则需要选用视频监控专用立杆,安装高度应不低于3.5m。 室外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