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措施,个项目县(,个项目县(,个项目县(,个项目县(,2004,年:,5,个项目县(区),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06,年:,11,个项目县(市、区),2008,年:,18,个项目县(市、区),2009,年:,71,个项目县(市、区),2010,年:,181,个项目县(市、区),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在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性病防治、计划生育等服务领域,早发现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的育龄妇女、孕妇和儿童,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建立与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等妇幼保健常,规工作相结合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的,作用,促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常规化和持续开展,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医务人员应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诊,治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营养支持和指导。,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婴儿的,3,次乙肝疫苗(,10ug,重组酵母,/20ug,仓鼠卵母,细胞)接种。,乙肝母亲能否生育小孩?,怀孕后期有无必要打乙肝免,疫球蛋白?,孕妇是否可以通过用药来预,防乙肝的母婴传播?,生产方式如何选择?顺产还,是剖宫产?,乙肝母亲母乳喂养婴儿安全,吗?,如何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不同流行区人群被感染的机会,高流行区,8%,:占全球人口,45%,,,终身感染机会,60%,幼儿感染常见,中流行区,(2%-7%):,占全球人口,43%,终身感染机会,20%-60%,感染见于各年龄层,低流行区,(2%):,占全球人口,12%,终身感染机会,20%-60%,感染多见于成人,全球,HBV,感染分布图,HBsAg,阳性率分布,8%-,高,2-7%-,中,7%,,,占全球人口的,60%,出生时和,儿童早期,母婴传播,水平传播,45%,感染为主,中流行区,2%-7%,,,占全球人口的,20%-60%,感染发生在,各年龄组,,水平传播,性传播,43%,以儿童为主,低流行区,2%,,,占全球人口的,20%,感染发生在,成人中的高危,性传播,母婴传播,12%,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乙肝感染年龄与变成携带者的机率,感染年龄,出生,1,6,月龄,7,12,月龄,1,4,岁,较大儿童和成人,变成,HBV,携带者的机率,90%,80%,60%,35%,10%,显性感染,(%),慢性感染(,%,),不同年龄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后果转归,100,80,100,80,60,40,20,0,显性感染,慢性感染,显性感染,60,40,20,0,Birth,1-6,月龄,7-12,月龄,1-4,岁,较大儿童和成人,感染时的年龄,HBV,1,HBV,感染常呈家庭聚集现象,新婚夫妇中,一方,HBsAg,阳性,另一方的,HBV,感染率为,52.6%,,其中,14,成为,HBsAg,携带者,HBV-DNA,阳性的家庭,子女,HBV,感染率为,29.3,2,HBV,携带者家庭和对照家庭,HBV,感染率的比较,3,感,染,率,(,),1,刘克洲等,.,主编,.,人类病毒性疾病,.2002:494-495,2,候春生,闫香芹,.,乙型肝炎病毒家庭内传播的社区调查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4):271-2,3 Szmuness W,Prince AM,Hirsch RL,et al.Familial clustering of hepatitis B infection.N Engl J Med.1973;289(22):1162-6,HBV,在家庭内的主要传播方式,HBV,感染的家庭聚集现象主要是通过母婴传播和家庭内,水平传播所致,1 2,(?),1,刘克洲等,.,主编,.,人类病毒性疾病,.2002:494-5,2,陈立章,莫显昆,.,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中国医师杂志,2003;5(8):1141-3,乙肝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e,抗原阳性,的妇女怀孕,所生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可高达,88,1,,,其中,5,是在子宫内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其余大,多数是在围产期吸入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受到感染。,单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所生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为,38,。,婴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他们中,85,90,会发展成,慢性带乙肝病毒状,态,,其中,25,于成年后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保证下一代的健康有重,要意义,HBV,母婴传播的方式,HBV,母婴传播有,3,种方式:,宫内感染、产时传播,及,产后传播,对于后两种传播方式现 运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已基本可以阻断,,对宫内的,HBV,传播,目前的预防措施难 以,奏效。,HBV,宫内传播,国内外文献报道,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9.1%,36.7%,。,过去一般认为产时和产后,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而,宫内感染比较少,但近年来研,究发 现宫内感染的发生并非象,人们过去认为的那样低,这可能,与研究技术的进步、地区差异,以及 重视程度的增加有关,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HBV,宫内感染虽然较过去增多,但感染者毕竟还占少数,,它主要 和以下因素有关:,(1),母亲孕期外周血的,HBsAg,滴度、,HBeAg,阳性率,和,HBV-DNA,含量水平,越 高,宫内感染的机率越大,(2),导致胎盘裂隙形成、胎盘屏障破坏的因素,如,TORCH,感 染,(3)HBeAg,阳性,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第一产程延,长、子宫收缩频繁等情况胎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提示,机体在缺氧的状态下较易感染,。此外,先兆流产及,先兆早产,也是,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它可以造成母,血交流,引起 母婴传播。,(,朱科伦等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76,例孕妇进行研究,),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与,HBV,的宫内传播有关基因,:TNF-,-238,A,等位,基因和,IFN-,+874,A,等位基因,与,HBV,的宫内传播的预防效应有关基因,:IL-10-,1082 G,等位基因,于广军等国外医学,流行病传染病分册,,1996,,,23,;,161-164,朱科伦等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31,:,3-4,Zhu QR et al.Chin Med J(Engl).2005,118(19):1604-9,HBV,宫内感染途径,大多数人认为,HBV,宫内感染的途径是通过,胎盘传,播,的。,HBV,可以使胎盘 受损或通透性改变。,有研究,HBV,可以感染胎盘组织,通过,细胞转 移,的,方式实现母婴传播,即母血,HBV,首先经绒毛间隙,和,/,或感染蜕膜细胞,然后感染相邻绒毛,包括,滋养层细胞和绒毛间质细胞,并进一步侵袭绒毛,胎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最终感染胎 儿。,还有人认为可能为,上行感染,,从阴道传播到宫,内,或为生殖细胞之间的感染。,基因垂直传染,受精卵形成之前,卵细胞、精细胞,已携带有,HBV-,DNA,,并将此,DNA,传染给胎儿,Hadchouel,等检测了,17,例,HBV,感染者的精液,从,3,份急性肝炎患,者精液中查到了,HBV-DNA,,其中,2,份为整合状态,首先提出了,HBV,可经精子造成感染的可能性。取母亲,HBsAg(,),父亲,HBsAg(+)6,例患者的标本,检测父儿所携带,HBV S,区,451-660,位,核苷酸序列,结果发现父儿间同源性为,98%-100%,,表明父儿,间病毒在分子水平特征相同,从基因水平上阐明了父儿传播的,可能性,另一研究发现,HBV-DNA,分布于精子的膜部和核心部,体外实验,亦表明,正常人体活精子能俘获,HBV-DNA,,并且所俘获的,HBV-DNA,在精子内的分布位置与乙肝患者的分布相同,Hadchouel M,Scotto J,Huret JL,et al.J Med Virol.1985,16(1):61-66.,王珊珊,姜普林,彭桂福,等,.,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1),:,20-22,赵连三,刘小松,张智翔,等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16(3),:,154-157,HBV,感染对胎儿的影响,宫内感染儿,发育指标降低,:,体重、身长、头围三,项指标同时降低,其发生率为,33%,,,胎儿宫内感染,HBV,后的病毒血症期,病毒在胎儿,体内呈高水平复制时干扰了细胞的正常分裂与,增殖,尤其影响细胞增生旺盛期生长和大脑发,育,以至在,孕晚期发育迟缓,赵孟陶,孟素芹,何丹中华儿科杂志,,1998,,,36,:,224-226,Kim SC,Chung EK,Hodinka RL,et al.Pediatrics.1997,99(4):534-536.,产时传播与产后传播,产时传播包括分娩时外伤、接触母亲产道,分泌物和混有母血 的,羊水,、或在分娩时因,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血管破裂,致使少量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在很多情况,下,上述几种因素同时起作用。,产后传播主要是接触母亲的,唾液,及,母乳,喂,养而引 起。,HBV,宫内感染的诊断,血清学诊断,早期诊断,HBV,宫内感染的方法,(1),脐血,HBsA g,(2),新生儿外周血,HBsAg,及抗,HBc,IgM,但新生儿肝细胞发育不完善及免疫力低下,,HBsAg,低水 平表达且不能,产生针对,HBV,感染的原发性免疫反应,从而影响诊断结果。,HBV,宫内感染的诊断,母亲血病毒水平,HBV-DNA,目前认为检测母亲循环血或脐血、新,生儿循环血中,HB V-DNA,水平判断,HBV,宫内,感染较血清学更为准确、可靠,乙肝母婴传播防治,HBV,通过性生活传播。可通过精液传播给未来的孩子。,“两对半”全为阴性,注射“乙肝”疫苗,使体内产生抗体,,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如果是单纯,HBSAg,阳性,或是所谓“小三阳”,即,HBSAg,、,e,抗体、核心抗 体三项指标阳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性,说明体内病毒处于稳定状态。,可,以怀孕,如果 是“大三阳”,即,HBsAg,、,e,抗原、核心抗体三项指标,阳性,,HBV,DNA,阳 性,(研究证实,孕妇,HBsAg,、“乙,肝”,e,抗原同 时阳性,大多传染新 生儿)这时,最好休息,治疗,待“乙 肝”病毒,e,抗原、,HBV,DNA,转,阴后再怀孕为,好,肝炎的急性期和肝炎后肝硬化不能怀孕生育,慢性乙型肝,炎也,不宜怀孕,,为了母亲健康,避免将病毒传染给胎儿。”,乙肝母婴传播防治,上世纪,70,80,年代,发达国家已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为减少。,发现是带乙肝病毒携带者,则新生儿在诞生,24,小,时内,立即注射乙肝疫苗,,于一个月后和六个月后,作加强注射,对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86,65,。,出生后立即及生后一个月在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时,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则保护率可高达,97,13,。,HBV,宫内感染的防治,HBV,宫内传播一旦发生,现有的免疫阻断措施很难奏,效,因此强调预防为根本。,重视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程度,加强围产期保健,对,HBV,感染孕妇进行筛查、管理和,监 测,肝炎病毒能否致胎儿畸形尚无定论,,孕前如发现,HBV-DNA,及,HBsAg,高水平合并,HB eAg,阳性者,应积极治疗,尽可能待,HBeAg,转阴后怀孕。,早孕妇女,HBsAg,滴度高、,HBeAg,阳性和多 种方法或多次检,查,HBV-DNA,阳性及定量较高者必要时可考虑终止妊娠。,HBV,宫内感染的防治,对,HBV,感染的孕妇所生新生儿进行检测和,随访,对,HBV,感染的孕妇所生新生儿进行 检,测和随访,尽早选择准确、特异的,HBV,宫内,感染 诊断方法,早期确定是否为胎儿感染。,HBV,宫内感染的防治,新生儿乙肝免疫预防,根据美国健康保护组织(,HMO,)提供的资料,表明,每年大约 有,20 000,名婴儿的母亲为,HBsAg,阳性。这些婴儿处在孕产期感染,HBV,的高度危险,之中。严格 实行免疫预防程序,即,(,1,)对所有的妊娠妇女早期进行,HBsAg,的筛查;,(,2,)对,HBsAg,阳性母 亲所生的婴儿于出生时、,生后,1,个月、,6,个月注射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疫苗,,可以使,90%,的高危 儿免受,HBV,的感染。,HBV,宫内感染的防治,被动免疫:,HBIG,为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它可以中和进入体内的,HBV,,避免和减少,HBsAg,慢性携 带者的发生。,HBIG,使用,越早越好,可在出生后立即肌注,1 ml,,,HBeAg,阳性者于出,生后立即、,1,月和,6,月各注射,1 ml,。,主动免疫:,现主张凡生于无症状携带,HBsAg,母亲的新生儿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即使新生儿 在宫内已感染,HBV,,虽近期无,明显阻断效果,但远期效果比未接种者明显为佳。,以色列人 报道,在,HBV,高发地区新生儿出生后第,0,、,1,、,6,个月注射免疫,疫苗,对,411,名婴 儿调查追踪显示,,89%,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其中,82%HBsAb,滴度大于或等于,10 mIU/ml,。尽管有,24,名妇女为,HBsAg,携带者,但她们的婴儿却无,HBsAg,阳性。说明目前的主动 免疫程序是非常有,效的,即使在高危人群中也不需要其他手段。,HBV,宫内感染的防治,孕妇是否可以通过用药来预防乙肝的母婴传播?,乙肝母婴传播的几率是与母亲血液中乙肝病毒水平的高低,明显相关联的。,通过服用一些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比如拉米夫定(贺普丁),是可以明显降低小孩的乙肝感染机会的我国已经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美国,FDA,已经把替比夫定,(,素比伏,),作为,B,类药物,认为,孕妇用是相对安全的,在确实需要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临床实践也证明贺普丁也是相对安全的,使用过的孕,妇所生小孩,目前还没有发现在智力和生长发育方面有问,题。,对于那些肝功能一直异常的母亲,也是可以要小孩的,,只是需要在专科医生的监测跟踪下指导使用这些药物。,对于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患者,一般不通过服用药物来达到,降低母婴传播的目的。,分娩方式,乙肝疫苗免疫后保护性抗,-HBs,阳性率,自然产,剖宫产,阴道助产,80.8%,100%,66.7%,剖宫产对减少胎儿,HBV,感染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剖宫产手术分娩能否真正做到安全保护尚,需进一步研究,涂世玺,武玉,胡广莲中华妇产科杂志,,1991,,,36,:,358-359,分娩方式,剖宫产手术分娩 出血多,婴儿暴露于大量被污染,的母血中,不能完全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应提倡阴道分娩,对阴道分娩的,HBV,携带者孕,妇,应尽量不做会阴侧切及减少 产程中胎儿局部,损伤,防止母血渗入胎儿血循环造成,HBV,感染。,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感染,HBV,的可能机制,母乳中大多数,T,细胞是抑制性,T,细胞,可抑制婴儿对,HBsAg,的免疫应答反应,婴儿口腔粘膜血管丰富且粘膜壁薄弱,咽部和胃肠道粘膜发育不健全,易,破坏或由于溃疡,新生儿胃内酸度较低,无发育成熟的分泌型,lgA,在肠道炎症的状况下也不排,除,HBV,通过渗透性增强的肠壁进入体内的可能性,de Martino M,Resti M,Appendino C,et al.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1987,6(2):208-211,.,母乳喂养,人类肠粘膜中存在,HBsAg,抑制物,能使进入十二,指肠的,HBsAg,失去活性,初乳中单纯,HBsAg,阳性且,HBV-DNA(,),的母亲初,乳可以起到乙肝主动免疫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HBsAg,阳性孕妇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新生儿产生抗乙肝抗体无显著差异,杨晓,崔敏娴,刘宝根等中华妇产科志,1994,10(29),:,586-588,王建设,朱启镕,张公惠等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1),:,24-27,母乳喂养,肝炎产妇能给婴儿喂奶吗,能否母婴同室,取决于母亲会不会传染新生儿,母亲在乙肝的急性期或慢性急性发作期是不能与,新生儿母婴同室的,因为她无力照顾婴儿,而且,疲劳及睡眠不佳会影响其康复。,乙肝恢复期或乙肝病毒携带的产妇一般可以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能否母乳喂养,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乙肝产妇在乳汁中能检出,HBsAg,,但未见有在乳,汁中检出,HBVDNA,的报告,故其乳汁是否有传染,性尚不能定论,只要母亲乳头不破溃出血,母乳,喂养是可以的。如果乳头有破溃出血,则应停止,喂奶,喂奶前母亲应用肥皂流水洗净双手,以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需要指出的是,乙肝产妇的唾液中有,肝炎病毒存在,故产妇不可口对口给孩子喂食,,并要注意消毒隔离。,母乳喂养,只要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应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建议,1.,凡,携 带,HBV,在孕,7,个月,(,即孕,28,周,),起,每,4,周肌注,1,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共,4,次。第,4,次即临产前,1,周内注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年,9,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建议,2.,HBV,高 危新生儿于出生断脐清,洁处理后,属于正常新生儿。生后,12h,内,一侧臀部注射,HBIG,,同时在另一,侧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年,9,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建议,3.HBV,高,危新生儿的母乳喂养问题,:,若,母亲仅,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采取,上述产前和产后免疫措施的同时,可行母,乳喂养。,对,HBsAg,、,HBeAg,双阳性,,HBvDNA,阳,性等,HBV,高载量孕妇,建议人工喂养。,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年,9,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建议,4.,对,HBV,高危新生儿尽管已采纳,HBV,免疫阻,断措施,仍必须建立定期并长期的随访制度,以,便及时发现有无抗体水平不足、免疫失败和再感,染。建议每年随访,1,次,检测保护性抗体水平,若,抗,HBs,10mIU/ml,,立即加强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于加强注射后,1,个月再次检测,使抗,HBs,达到有效保护水平以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年,9,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指南,2005,年,12,月,16,日,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后,12,h,内,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g,重组酵母或,20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指南,2005,年,12,月,16,日,在出生后,12,h,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g,重组酵母或,20g 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10,g,重组,酵母或,20,g CHO,乙型肝炎疫苗,),。,保护率高于前者。,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卫生部新闻办联合,举办乙型肝炎防治知识介绍会,专家报告 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1,、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预防乙肝,的母婴传播是一种有害的做法;,2,、乙型肝炎的预防接种要覆盖所有出生婴,儿,一个也不能漏。,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卫生部新闻办联合,举办乙型肝炎防治知识介绍会,专家还提到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做法,给患有,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此来预防乙肝的母婴传播。,中国肝炎基金会理事长王钊、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庄辉说: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正确用途,是,原来患有乙肝的肝、肾移植患者在移植前使用,,以预防手术后乙肝复发。这种使用剂量是很大,的,而各地医疗机构给孕妇注射的剂量很小,根,本不起作用,而且费用很高。大面积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能会造成乙肝病毒变异,导致乙肝,疫苗失效,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1,2,月龄);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应尽快补种。,第,2,针和第,1,针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如第,2,针滞后,时间较长,第,3,针与第,2,针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并,且第,1,和第,3,针的间隔要在,4,个月以上。,乙型肝炎疫苗儿童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中国,CDC,2002,乙肝疫苗在,2,8,条件下贮存、运输,贮存量一般不得超过,2,个月的使用量,承担接种工作的接生单位必须配有可以贮存乙肝疫苗的冰箱,基层接种单位要有专人负责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疫苗领发、保管,制度,设立疫苗专用帐本,做到帐、苗相符,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并由儿童监护人,及时报送至其居住地所在的基层接种单位,接生单位接种后要保留存,根以备核查,谁接生谁接种第一针的原则,在家中分娩的新生儿要主动及时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接种由接生员完成,或者由预防,接种人员上门及时接种,在家分娩率高的地区,接种人员要做好孕妇的登,记工作,可将乙肝疫苗在预产期前预先下发给接,生员保存在,4,冰箱。如无冰箱可存放在避光阴凉,处,在没有温度指示标签(,VVM,)情况下,存放,最好不要超过,1,个月(南方)或,2,个月(北方),乙肝免疫球蛋白储存,乙肝免疫球蛋白正常为冷,藏储存方式,2-10,,在,常温下,(25,摄氏度,),不宜保,存超过,30,分钟,乙肝免疫球蛋白应冷藏贮,存,严禁冻结,久存可能,出现低量沉淀,但一经摇,匀立即消散。若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等,均不可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