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云南省中考复习之物理知识清单.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9776002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中考复习之物理知识清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中考复习之物理知识清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主单位是,用符号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米;1分米=米, 1厘米=米;1毫米=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5.误差和错误不同,误差是避免的,错误是(填“可”或“不可”)避免的,我们常用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s),它的常用单位有 , 。1h=min=s. 1.2 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举例: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速度不变) 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内通过的。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常用单位是:。1米/秒=千米/小时 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8.某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150s后速度为25m/s,接着匀速运动100s后减速,经过50s停下,共行驶6900m,则该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 1.3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4.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是指声音的,它与发声体的 `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跟发声体的、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音品):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不同。举例: 5.人们用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 7.通常把高于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Hz的声音称为次声,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Hz到Hz的声音。 2.1、2.2 光的传播 光的反射 1.光源:自身能够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黄、绿、蓝、、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的光的颜色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的光的颜色决定。 4.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 5.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 6.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 7.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中是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8.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 9.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10.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角等于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 11.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2)像到镜面的距离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4)平面镜成的是。 举例: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2.3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折射角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折射光路也是的) F (2) f (1/) (2/) (1) (3) 3.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作用,所以也叫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 4.凸透镜成像: 物距(u) 像距(v)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 u>2f u=2f f<u<2f u=f 不能成像 u<f 无 5.折射的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空气 水 水 水 6.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应该带镜,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应该带镜。 7.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3.1、3.2 质量和密度 1.质量(m):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其他有: 、 、 、,1吨=千克=克=毫克 3.物体的质量不随,,和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 4.质量测量工具:、 、和。实验室常用测质量。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2)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盘里,用镊子向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加上游码所对的。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2)加减砝码要用,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V表示,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单位是,1克/厘米3= 千克/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水的密度ρ=千克/米3 9.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原理:步骤: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测出质量m和用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2)求质量:m= 。 (3)求体积:V=。 11.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比热外包括:、、、、、、。 4.1 力 1.什么是力:力是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4.力的单位是:,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6.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伸长就的原理制成的。 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2)认清和;(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 9.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画一条带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10.弹力:物体时所产生的力。物体发生的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重力跟质量成。 13.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的原理制成。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叫重心。 14.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 15.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和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 16.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2)。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 和压力;(2)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4.2 二力平衡 力和运动 1. 英国物理学家在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为:。(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 物体保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是物体的一种。 3.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4.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并且在。 5. 物体在或受到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1 压强 1. 压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上受到的叫压强。压强是表示 的物理量。 3. 压强公式:,式中p单位是:,1帕=1,表示是物理意义是 。 4. F= ; 5.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 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 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 7.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而且液体具有 性。 8.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和 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增加而,在同一深度,液体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有关系。 9. 液体压强计算:(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h表示是,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距离,单位。)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和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的增大而。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常见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 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帕=cm水银柱高。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气压增大时。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水的沸点,饭容易煮好。 15. 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5.2 浮力 1. 浮力:一切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 2.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 下沉;(2)F浮G 上浮; (3)F浮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下沉;(2)上浮 (3) 悬浮。 物体的漂浮条件:。 3.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 4. 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公式:。 5. 弹簧称下挂着一个物体,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逐渐,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将一个空心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并上浮时,随着露出水面的体积逐渐增大,球所受到浮力将逐渐,球受到的重力,当球浮在水面静止时,所受浮力于它的重力。 6.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0N,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25N,则这个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牛。(2)弹簧秤上挂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称示数为14.7N,浸没在水中称示数为4.9N,这个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3)体积为100厘米3的铝块()它的一半浸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N,它浸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是N。()(4)重5牛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为牛。 8.浮力利用:(1)轮船:把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通过改变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小于空气的气体。他们是靠改变来实现升降。 6.1 简单机械 1. 杠杆:一根在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的硬棒就叫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是:、、、、 。 3. 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状态或作缓慢的都叫杠杆平衡 4. 杠杆平衡的条件:。公式表示为: 5.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但费。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但省。)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 6. 定滑轮特点:不,但能的方向。(实质是个杠杆) 7.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为二倍的杠杆) 8. 天平、动滑轮、定滑轮、汽车刹车、缝纫机的脚塌板、起重机的吊臂、剪铁剪刀、理发剪刀、剪布的剪刀、铡刀、起子、钓鱼杠、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9.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滑轮组的优点是:。 6.2 功和功率 机械效率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s)的乘积。 (功=×) 3. 功的公式:;单位:W→;F→;s→。(1焦=1).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5. 机械效率: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6.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 需要测的物理量有、、、 实验器材除钩码、铁架台、细线还需要、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物体提升的高度、绳子的绕法是否影响机械效率? 7. 功率(P):,叫功率。 计算公式:,或。单位:P→;W→; t→。(1瓦=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千瓦=1000瓦) 8. 功率表示物体的快慢。 6.3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 2.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越大,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和。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物体越大,被举得越 ,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的能。物体的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机械能:和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 7.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的。 8.人造卫星饶地球转动时,从近地点转到远地点的过程中人造卫星的重力势能将,动能,速度 。(填“变大”、“变小”、“不变”)。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 水能 和 风能 。 12.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 7.1温度 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测量的工具是。 2. 温度计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3. 摄氏温度(℃):单位是。1摄氏度的规定:把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 4. 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5.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至℃,每一小格是℃。 6.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和;(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4)读数时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相平。 7. 、、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8. 熔化: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熔化。要热。 9. 凝固: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凝固。要 热. 10.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1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 熔化 凝固 ℃ t t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 态,在BC段是过程,吸热,但不变,处于状态,CD段处于;而DG是晶体曲线图,DE段于,EF段落是过程,热,不变,处于状态,FG处于 态。 11.汽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和。都要热。 1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温度下,且只在液体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 热,但温度,这个温度叫。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2)液体;(3)液面快慢。 14.液化: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要热;而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要热。 7.2宇宙和微观世界 分子动理论 1.科学家探究微观世界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再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m,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间有。 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模型。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质子和中了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4.宇宙是一个有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系中的普通一员,而太阳又是系中恒星中的一个。 5.天文学中,天体间相距遥远,为此采取一些特殊长度做距离单位。例如,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AU),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一(l·y)。 6.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我们。 7.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组成的。(2)。   (3)。 8.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 7.2比热容 内能 热量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有关:物体的越高,分子越快,内能就。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和,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5. 物体吸收,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物体放出,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 6.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 7.比热容(c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吸收(或放出)的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 8.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 9.水的比热容是:C=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0.热量的计算:Q吸==cm△t(Q吸是吸收,单位是;c 是物体,单位是:;m是;t0是;t 是 .   Q放=,其中to-t=Δt指物质的温度。 11.热值(q ):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单位是;q是,单位是。 13.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能转化为的机器。在压缩冲程中能转化成能。在做功冲程中能转化为 能。 14.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次,曲轴转动,对外做功次。 15.在热机中,用来做 功的那部分能量跟 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 1。(大于、小于) 8.1 电路 电流 电压 1.电源:能提供的装置。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的使正极聚集 ,负极聚 集。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流向 。 2.电源是把能转化为能。如干电池是把能转化为 能。发电机则由能转化为能。 3.用电器使用电能进行工作时,把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4.电路是由 、、、组成。 5.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上的电路叫短路。 6.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 7.串联:把用电器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8.并联:把用电器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9.物理学中用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安培=毫安=微安。在台灯、彩色电视机、半导体收音机、电风扇、冰箱、电熨斗几种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时电流最大的是,电流最小的是 。 10.测量电流的仪表是:,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在不知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采用的方法选择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 11.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安。 12.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的原因,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3.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 1千伏=伏=毫伏=微伏。 14.测量电压的仪表是:,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 15.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伏。 16.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伏;④安全电压是:伏;⑤工业电压伏。 8.2 电阻 欧姆定律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 )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千欧; 1千欧=欧。 3.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不同,电阻一般不同。(2)导体的和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 (3)导体的和 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4)导体的电阻还和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越高,电阻越。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和。(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5.的物体叫导体。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石墨、陶瓷、人体,塑料,大地,纯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玻璃,空气、,油。其中是导体的有 6.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常温下的玻璃是,而状态的玻璃是 。 7.半导体:导电性能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8.超导体: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物质的会完全消失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物体叫 ,超导体(有、没有)电阻。 9.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来改变电路中的。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 ④ 正确使用:A应 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的变阻器。 10.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成正比,跟导体的成反比。(当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当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 11.公式: ( ) 式中单位:I→;U→;R→。 13.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不变,电阻与电流和电压 。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电阻 。通过的电流将 (填“变大、不变、变小”)(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 。(U=IR) 14.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等效电路图: ①电流: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① 电阻:(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 ② 分压作用:U1:U2=;③比例关系:电流:I1∶I2=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图: ①电流:(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④分流作用:;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 15.伏安法测电阻:(1)测量原理:。(2)电路图: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 9.1 电功 电功率 电热 1.电功(W):叫电功。 2.电流做功的特点:电流做功时,把能转化为。 3.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焦耳。 4.电能表是测量的工具。 5.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和有关。电功计算公式: 。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 7.电功率(P)定义:电流在。国际单位有:;常用单位有: 8计算电功率公式:P== (式中单位P→;W→;t→;U→);I→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则P的单位是;②如果W用、t用,则P的单位是。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的电压。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在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实际功率(P实):用电器在电压下的功率。 以灯为例子: 当U实> U额时,则P实P额 ;灯很,易。 当U实< U额时,则P实P额;灯很, 当U实= U额时,则P实 P额;灯。 L R,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例一盏灯标有“220V100W”是表示是220伏,是100瓦,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 14.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图中所画元件)3.电路图:(如右图) 4.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开关闭合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成正比,跟导体的成正比,跟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 (电功) 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 则有W=,可用计算电功的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8.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效应的设备,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它是由大、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组成的。家用电器中属于电热器的有 、、、等等。 9.2 家庭安全用电 1.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用电器 组成 2. 两根进户线是和,它们之间的电压是,可用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不发光的是。测电笔使用时,手一定要接触,手一定不能接触 。 3.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 4. 保险丝:是用大,的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时,保险产生较多的,使它的温度达到,从而熔断,自动,起到保险的作用。 由于铁和铜的较高,所以不能用铁丝和铜丝来代替保险丝。 5. 现在有一种新型保险装置叫,这种装置被附加在总开关上。 6. 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上。一只电能表标有“220V,5A”表示:是220V, 是5A。可以用在最大功率为的家庭电路中。 7. 三孔插座中比两空插座中多的一孔是与 相连的,当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时,除了将用电部分连在电路中外,还把用电器的 和连接起来。 8. 引起电路火灾的原因:一是;二是电路中某处。 9.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二是用电器过大。 10.家庭电路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和接触,引起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1)单线触电:人站在地上单手触到。(2)双线触电:人站在绝缘体上双手同时接触到和。 11.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②。 12.家庭电路中发生触电事故时,应当赶快,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 10.1电和磁(一) 1. 磁性:物体吸引等物质的性质。 2. 磁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 磁极:磁体上的部分叫磁极。 ①. 任何磁体都有个磁极,一个是;另一个是 ②. 磁极间的作用:磁极互相排斥,磁极互相吸引。 4.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的过程。常见的能被磁化的物质有、、、等。 5.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发生的。 6.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的作用。 7.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出来,回到。(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 磁场中某点四向同一:磁场中某点的方向、方向、小磁针静止时指的方向相同、小磁针极的受力方向。 10.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 地球周围空间存在 ,叫。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附近。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电流的磁场方向跟有关。 12.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的磁场一样。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越大,磁性;②线圈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磁性大大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来改变。可用来判断。 13.电磁铁:内部带有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电磁铁的常见应用在、、、等。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和来调节;③磁极可由和 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来控制的。它的作用可实现操作,利用电压、电流来控制电压、电流。还可实现控制。 18.电话基本原理:→→ , 电话是由和组成,其中筒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10.2 电和磁(二) 1.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2)磁场力的方向:不仅跟导体中的方向有关,还跟有关。(3)当导体中的电流和磁感性平行时,磁场对导体(有、没有)力的作用。 2.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发生运动的过程就是转化为的过程。 3. 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应用:直流电动机就是根据磁场对通电线圈产生的作用而使它转动的原理制造而成。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使线圈连续转动。 4. 首先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 的发明。 5.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在磁场中做 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这种现象叫 ,产生的电流叫。 6. 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②只是电路的导体在中;③这部分导体做运动。 7.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方向和方向有关。 8. 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是转化为。 9.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和组成。现代大型旋转磁极式发电机是采用不动,转动的方式发电。 10.周期性改变的电流叫做交流电。方向不改变的电流叫做直流电。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 ,频率是,交流电的方向每周期改变 次,我国用交流电方向1秒内改变 次。 11.1现代通信 能量与能源 2.波的基本特征是:波长、、频率和。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3.根据可知: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 4.电磁波 (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是波。 5.常见的能量形式有、、、、。 6.卫星通信是通过实现的,光纤通信通过在中传输信号。 7.从无线电波、微波、到光波,传递信息所用电磁波的频率越来越。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相同时间内可传递的信息就越。 8.常见的材料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和。 9.半导体二极管具有性,半导体三极管可用来。 10.不可再生能源是指一量消耗,就不可在短戎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例、。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得到的能源。例、、、。 11.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所释放出的能量,获取核能的两个途径是:和。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叫,又称反应。 12.新材料有和。超导材料的特性是。 13.太阳能是由于太阳内部的大量氢原子核发生所产生的。 14.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能量定律。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的,能量经转化后,可利用的能,只可能(减少,增加)。因此,节能和如何有效地利用能源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