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四 单元
单元说明:本单元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找骆驼》有的讲对植物有趣的观察和发现,鲜花什么时候开放: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能: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和发现,却玩出了名堂:有的讲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
单元目标:
1.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会认的字要求读准字音,会写的字要求读准字音外,还要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正确书写。并能正确读出要求掌握的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会写观察日记。
4.“口语交际”要学生能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把话说完整、通顺:“习作”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写的观察日记,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园地中其他内容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单元重点:
单元难点:
课 题
13.花钟
课 时
第 1 课时
课 题
13.花钟
课 时
两课时
中心备课人
张燕妮
二次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教 学 流 程
解析与拓展
预习任务:
1. 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2. 积累一些好词。
3.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
4. 勾画描写各种花开的时间的句子。
5. 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6. 给生字注音:
艳 内 梦 醒 苏 湿 娇 嫩 强 适 昆 播 修 致
7.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义。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 、苏醒、娇嫩、适宜、适应、传播、修建、陆续、大致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 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 请学生读1、2两段。
4、 评议。
5、 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 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 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 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 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 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 交流自己的收获。
6、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达标检测:
1.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 辩字组词:
湿( )娇( )致( )昆( )
温( ) 骄( )侄( )昌( )
3. 学习收获:
课 题
13.花钟
课 时
第 2 课时
中心备课人
张燕妮
二次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教 学 流 程
解析与拓展
一、 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6、 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五、课后延伸
学生自由结合,继续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看谁搜集的资料翔实,丰富。
达标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Su xǐng shuìmèng jiāo nèn shīdù
( ) ( ) ( ) ( )
2.我会填:
牵牛花(吹起来紫色的小喇叭)
睡莲 ( )
学习收获:
观察事物,写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14.蜜蜂
课 时
第 1 课时
课 题
14.蜜蜂
课 时
两课时
中心备课人
张燕妮
二次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教 学 流 程
解析与拓展
预习任务: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 积累一些好词
3.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
4. 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 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5. 给生字注音:
论 试 验 袋 证 概 减 阻 测 括 确 误 途 超
6.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义
证实、遥远、确确实实、超常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
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达标检测:
①练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学习收获:
课 题
14.蜜蜂
课时
第2课时
中心备课人
张燕妮
二次备课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教 学 流 程
解析与拓展
一、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六、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达标检测:
一.辨字组词
伦( )检( )侧( )
论( )验( )测( )
起( )角( )吴( )
超( )确( )误( )
既( )袋( )途( )
概( )代( )涂( )
二.照样子用关联词学句子。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不是······而是······
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15.玩出了名堂
课 时
第 1 课时
课 题
15.玩出了名堂
课 时
两课时
中心备课人
张燕妮
二次备课人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 学习课文生字。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生字,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教 学 流 程
解析与拓展
预习任务: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
3. 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 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4. 给生字注音:
堂 镜 闲 待 阅 腿 随调 简 拜 访 具
5.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义
清闲、细微、调节、居民、微生物、聘请、千里迢迢、拜访
一、谈话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④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谁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读感知
①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学生自主读书。
③检查自学。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四、我来闯关
①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③当堂展评。
五、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课 题
15.玩出了名堂
课 时
第 2 课时
中心备课人
张燕妮
二次备课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2.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教 学 流 程
解析与拓展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3.自读课文。
一、复习回顾
①听写生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②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交流讨论。
三、抓住以下要点: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④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⑥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四、欣赏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③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五、交流玩中收获
①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六、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我来闯关:练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②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③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课 题
16.找骆驼
课 时
第 1 课时
课 题
16.找骆驼
课 时
一课时
中心备课人
张燕妮
二次备课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难点
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教学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教 学 流 程
解析与拓展
预习任务:
1.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
2.按阅读提示预习。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①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③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四、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①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②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我来闯关:
课文中商人丢失的 骆驼特点是什么?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学习收获: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课 题
语文园地四
课 时
第 1 课时
课 题
语文园地四
课 时
三课时
中心备课人
张燕妮
二次备课人
教学目标
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点
观察事物。
教学难点
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准备
搜集名人故事。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教 学 流 程
解析与拓展
一、交流日记
①教师引述:你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里了吗?让我们先交流一下各自的日记。
②学生可自由组合读给朋友听听。
③由好朋友推荐写得好的读给大家听。
二、评议日记
①教师引导:听了几位同学的日记,你们觉得哪些同学写得特别有趣?
②组织学生评说。
③指名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写日记时的想法和过程。
三、再写日记
①当堂写一则观察日记或修改以前写的观察日记。
②写完后读给同学听听,看看自己有没有把观察的过程和观察中的发现说清楚。请同学提提意见,再修改一下。
课 题
语文园地四
课 时
第 2 课时
中心备课人
张燕妮
二次备课人
教学目标
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教学重点
乐于观察。
教学难点
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教 学 流 程
解析与拓展
一、回顾学习,反思所得
①教师引导:本组课文已学完,你们一定从中得到不少启发,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对观察的认识。(交流时要多加引导和肯定)
二、畅谈观察,指导交流
①教师启发:这段时间,同学们玩了什么,观察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吗?现在交流一下我们中的发现,好吗?
②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要重在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设法让大家都来说,涉及范围尽可能广些。
③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问题或意见。
三、开展竞赛,评选最佳
①组织开展观察发现的竞讲比赛,教师提出比赛要求:
a.看谁的仪态大方、声音响亮。
b.看谁的观察过程说得清楚、明白。
c.看谁的发现更有价值。
②各组推荐一人上台参加竞赛。
③师生共同评议。可设“仪态奖”、“观察奖”、“发现奖”等奖项。
课 题
语文园地四
课时
第3课时
中心备课人
张燕妮
二次备课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瞠”等7个字。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教学重点
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教学难点
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教 学 流 程
解析与拓展
一、学习“我的发现”
1.指导学生认真读,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1. 自由合作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2. 交流自己的发现
3. 归纳小结:
二、学习“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1)全班齐读。
(2)分小组比赛读,在小组内背诵。
(3)全班背诵
(4)师小结:
(5)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其他名人名言。
2.“读读认认”
指导说一说每组的两个生字在字形、字义、字音上的不同。
3.学习自己组词,教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展示。
三、作业
背诵“读读背背”。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