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目录1
1.编制依据7
2.编制原则7
3.编制范围7
3.工程概况7
3.1.工程位置7
3.2.地质概述7
3.2.1.水文地质7
3.2.2.工程地质8
3.2.3.气象条件9
3.3.设计简介11
3.3.1.工程设计概况11
3.3.2.建筑、结构设计概况11
3.3.3.给排水设计概况12
3.3.4.暖通设计概况12
3.3.5.消防设计概况13
3.4.1.交通条件14
3.6.本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及其对策15
3.6.1.工程特点分析及对策15
a.工程特点分析15
b.对策15
3.6.2.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15
a.工程重难点分析15
b.对策16
3.7.控制性工程16
4.管理目标16
4.1.质量目标16
4.2.安全目标17
4.3.工期目标17
4.4.环、水保目标17
4.5.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7
4.6.文明施工目标17
4.7.投资控制目标18
4.8.劳动卫生和医疗卫生保障目标18
5.项目组织管理机构18
5.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原则18
5.2.施工组织管理机构设置18
5.3.项目经理部的职责和权限19
5.3.1.项目经理19
6.项目管理工作内容25
6.1.目标管理25
6.2.计划管理25
6.3.技术管理26
6.4.安全质量管理26
6.5.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26
6.6.材料管理26
7.工程施工部署27
7.1.施工组织指导思想27
7.2.总体施工顺序安排27
7.3.施工组织措施28
7.4.施工进度安排29
7.5.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30
7.6.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33
8.质量保证措施123
8.1.质量目标123
8.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123
8.3.质量管理保证体系124
8.4.质量管理措施124
8.4.1.组织保证措施124
8.4.2.制度保证措施126
8.4.3.技术保证措施127
8.5.质量技术措施130
8.5.1.土建专业130
8.6.成品保护保证措施139
8.6.1.成品、半成品保护的范围139
8.6.2.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对专业作业的要求140
8.6.3.成品、半成品保护组织制度措施141
8.6.4.成品、半成品的保护和交付142
8.6.5.部分实物及工序的保护措施143
9.安全保证措施151
9.1.安全控制目标151
9.2.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151
9.3.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152
9.4.安全生产管理措施153
9.4.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153
9.4.2.工作制度153
9.4.3.资源配备154
9.4.4.行为控制154
9.4.5.检查的控制154
9.5.安全技术措施155
9.5.1.防护安全技术措施155
9.5.2.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156
9.5.3.施工机械安全技术措施157
9.5.4.起重吊装安全技术措施158
9.5.5.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60
9.5.7.场内运输安全技术措施160
9.6.既有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62
9.6.1.保证既有线运输安全的组织措施162
9.6.2.保证既有线运输安全的技术措施163
9.6.3.保证既有线施工、设备、人员安全的措施164
9.6.4.对既有线防护工程维护、安全检查的措施166
9.6.5.保证既有线“春运”及“暑运”客流高峰期安全措施166
10.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166
10.1.环境保护目标166
10.1.1.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及职责166
10.1.2环境保护措施167
10.1.3.绿色环保措施169
10.1.4.夜间施工管理措施170
10.2.文明施工170
10.2.1.文明施工目标170
10.2.2.文明施工管理体系171
10.2.3.文明施工措施171
11.文物古迹古迹保护173
11.1.文物古迹古迹保护方案173
11.2.文物古迹古迹保护措施173
12.鼠疫及医疗卫生保障措施173
12.1.医疗卫生保障173
12.2.卫生防病174
12.3.疫情报告174
13.预防大风、防冻及保暖施工措施174
13.1.预防大风、防冻及保暖施工管理体系174
13.2.防风技术措施175
14.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176
14.1.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176
14.2.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176
15.2.1.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体系176
14.2.2.制定职业健康安全保障制度177
14.2.3.配备劳动卫生用品178
15.进度及工期保证措施178
15.1.施工进度保证措施178
15.1.1.建立完善计划保证体系178
15.1.3.制定派生计划178
15.1.4.技术保证措施179
15.1.5.管理的保证措施179
15.1.6.计划对比及纠偏180
15.2.雨期施工进度保证措施180
15.2.1.雨期施组织管理措施180
15.2.2.主要技术质量措施180
15.3.冬季施工安排183
15.3.1.冬季施工保证措施183
a.冬季施工准备183
b.做好冬季施工前准备工作183
c.选定适用于冬季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183
d.严格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过程控制183
e.钢筋工程冬季施工保证措施184
f.钢结构冬季施工保证措施184
g.装饰工程186
h.混凝土结构冬季养护保证措施186
i.机械设备冬季施工保证措施187
11.3.2.冬季施工安全措施187
16.创优规划187
16.1.工程创优领导小组及职责188
16.1.1.创优领导小组188
16.1.2.创优领导小组职责188
16.2.工程创优方针190
16.2.1.创优目标190
16.3.创优工作程序191
16.4.创优保证措施191
16.4.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191
16.4.2.制定创优制度保证措施192
16.4.3.制定创优技术保证措施192
16.4.4.制定创优质量保证措施,加强过程监控193
16.4.5.做到“样板引路,开工必优”193
16.4.6.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193
16.4.7.建立健全质量检测制度194
16.4.8.建立健全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招标制度194
16.4.9.加强安全文明工地的建设194
16.5.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195
18.5.1.定位控制桩保护措施195
16.5.2.地基保护措施195
16.5.3.新浇混凝土保护措施195
16.5.4.钢筋保护措施196
16.5.5.模板保护措施196
16.5.6.卷材、涂膜防水保护措施196
16.5.7.抹灰保护措施196
16.5.8.楼地面保护措施197
16.5.9.门窗保护措施197
16.5.10.油漆、玻璃、涂料保护措施197
16.5.11.水、暖、电、卫保护措施197
1.编制依据
1.1干塘至武威南铁路增建二线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设计说明和招标答疑等。
1.2、国家、铁道部颁发的有关铁路工程和房建工程施工的现行有效法规、规范、标准。
1.3、我方自行踏勘本标段现场及调查周边环境所获得的资料。
1.4、我方拥有的科学技术成果、机械设备装备情况、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多年来在铁路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科研及管理经验。
2.编制原则
2.1、遵守国家法律及铁道部、地方政府的法规。
2.2、执行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
2.3、加强环保,不出现环境污染事故。临时工程本着“永临结合、节约用地、满足施工”的原则安排,尽量利用荒地、废地、非林地,按照“统一规划、精打细算”的原则控制临时用地。
2.4、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工序衔接,统筹兼顾、均衡生产,确保工期。
2.5、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工程完工无行车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实现本工程的安全目标。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制定文明施工措施,确保文明施工。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3.编制范围
干塘至武威南铁路增建二线房建项目包括:干塘至武威南DK0+000-DK172.192范围内所有房屋工程及给排水、暖通、消防等配套工程,全线机务工程(机务段、折返段、整备所),全线车辆工程(客车段、客车整备所、列车检修所、5T及车号识别),全线附属工程。
3.工程概况
3.1.工程位置
本群体工程位于干武二线沿线,海拔高程1600m~1750m。
3.2.地质概述
3.2.1.水文地质
沿线主要经过腾格里沙漠南缘干旱无水区以及武威地区黄河水系石羊河流域。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乌稍岭以西、祁连山北麓,东经101°41′~104°16′,北纬36°29′~39°27′之间。东南与甘肃省白银、兰州两市相连,西北与甘肃省张掖市毗邻,西南紧靠青海省,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总面积4.16万km2。石羊河流域是由众多山、泉支系河流汇合而成的内陆河流域。
石羊河流域自东向西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八条河流及多条小沟、小河组成,河流补给来源为山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产流面积1.11万km2。
线路主要跨越的河流为大靖河、黄羊河、古浪河、海石河、西石河、谢家河等。
上述河流均为西北地区典型的冲沟型、季节性河流,平时基本干涸,汛期洪水暴发,河水陡涨陡落,具有峰高量小、历时短、来势凶猛的特点,容易发生水害。
大靖河发源于祁连山东部的毛毛山,流域面积524km2,河道长135km,河道平面形态基本顺直,弯曲系数1.2,沿程相系数1.5~4.5,河流上游出口处有大靖河水库。
黄羊河发源于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的双龙山、磨脐山、黑沟山一线,主要干支流为峡门河和哈溪河。黄羊河流域面积828 km2,河道长126 km。
3.2.2.工程地质
(1)本段铁路沿线不良地质为风沙。
K62+000~K76+550、K96+200~K133+500 段通过腾格里沙漠区,沙源丰富,地表多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及固定沙丘、沙地相间分布,自通车四十多年以来,经路局采取打井植树、铺设草方格、挖截沙沟、设挡沙墙等植物固沙与机械固沙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线路两侧大部分段落植被较好,表层泥皮完整,多已成为为固定沙丘、沙地。
包兰线干塘至迎水桥段位于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地带。其中迎水桥—孟家湾(K701+000~K715+460)区间主要为连绵迭复的格状沙丘,高 5~30m。其边缘为密集的新月形沙丘链,高 2~15 m,长 30~200 m,迎风坡8°~12°,背风坡 28°~30°,其间为平缓的积沙地。
红卫至一碗泉(K734+700~K747+700)区间为新月形沙丘链、半固定沙丘、沙地与固定沙丘、沙地穿插分布区,以半固定沙丘、沙地为主,高 1~10m,新月形沙丘链走向 N15°~40°E,高 3~10 m,迎风坡 3°~12°,背风坡 18°~22°,间距为 20~50 m。本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其次有东东北及东南风等,沙丘呈往复前进式,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
(2)本段线路沿线特殊岩土为湿陷性黄土及人工填土。
湿陷性黄土:沿线地表分布有第四系上更新统砂质黄土、黏质黄土,黄褐色,具Ⅰ~Ⅱ级非自重湿陷性,局部具Ⅱ~Ⅲ级自重湿陷性。
人工填土:人工填土主要分布于既有铁路及公路路基处,主要成份为
砂质黄土、细砂及少量碎石土,设计时应注意其影响。
(3)水文地质特征
1)地下水分布及特征
干武线沿线冲沟均为季节性流水,勘探期间为枯水期,未见地表流水。
3.2.3.气象条件
该地区属高原温带亚干旱气候区,具有冬寒夏凉、无霜期短、空气相对湿度小、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丰富、冬春两季干燥风沙大、多雷暴等特征。向西气温逐渐降低,随海拔高程的升高气温递减。受地势地形的影响,气候垂直分带明显,随海拔高程的升高,气温递减。由于降雨量较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植被较为稀疏,宽谷区滩地、坡地沙漠化较为严重。主要气象数据资料如下:
年平均气温5.0℃~8.4℃,极端最高气温29.9℃,极端最低气温-25.1℃,最热月平均气温12.7℃~15.4℃,最冷月平均气温-4.6℃~-1.9℃,降雨量年分布不均衡,项目区地貌类型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和腾格里沙漠;气候类型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平均气温5.2-8.4摄氏度,年降雨量163.6-361.3毫米,年蒸发量1783.8-3258.4毫米,年平均风速1.8-3.7米/秒,最大冻土深度1.0米-1.5米;沿线土壤类型主要为灰钙土、盐土、风沙土、灰漠土和棕漠土等;植被类型主要为温带荒漠植被,林草覆盖率约10-25%;水土流失以中度风力侵蚀为主,兼有水力侵蚀;线路涉及的宁夏中卫市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甘肃景泰县、古浪县、凉州区属甘肃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3.2.4.地形地貌
沿线经过山前冲洪积平原、腾格里沙漠区、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丘陵及山前洪积平原交互地带及黄河冲积平原区。
K0+000~K62+000、K76+550~K96+200段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区:K0+000~K62+000段线路走行于祁连山余脉之长岭山北麓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形略有起伏,微向北倾斜,海拔高程一般1600~1750 m。地表多为荒地,疏生野草,零星分布固定、半固定沙丘,人烟稀少,呈干旱荒漠景观; K76+550~K96+200段地表平坦,线路两侧耕地与荒地相间,灌溉沟渠纵横,冲沟发育,土地沙化严重。村庄较密集,交通便利。
K62+000~K76+550、K96+200~K133+500段腾格里沙漠区:本段线路走行于腾格里沙漠中,地势南高北低,微向北倾斜。海拔高程一般1650~1800 m,地表由北东-南西向的新月形沙丘构成走向近南北的链形垅岗、沙梁夹槽形洼地,相间宽度1.0km左右,延伸长达数十公里,丘梁高度10~50m。沙漠中植被稀少,荒无人烟,一片沙漠景观。
K133+500至武威南站段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山前冲洪积平原区:本段线路走行于祁连山余脉之横梁山北麓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程一般1620~1750m。K133+500~K136+600段季节性冲沟发育,地表沟壑纵横。线路两侧植被破坏,土地沙化严重,就地起沙,堆积成丘。K136+600至武威南站段线路两侧地表平坦,农田与荒地相间,村落较密集,交通便利。
黄河冲积平原区:包兰线K696+000~K700+300,位于黄河河谷区,为平坦开阔的黄河一级阶地。良田遍布,人口稠密
低洼处辟为小片耕地,人烟稀少。多见高大密集的格状沙丘及新月形沙丘、沙丘链以及固定与半固定沙丘、沙地,一片荒漠景观。
3.2.5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干武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结合本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设置情况,沿线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为三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按表1-4-3采用。
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划分表
序号
里程范围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m/s2)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
备注
1
K0-K27小红山联络线
0.20g
VIII
2
K27-K143(YCK143)
0.15
VII
3
K143(YCK143)-终点
0.20g
VIII
3.2.6.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分段一览表
序号
代表里程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cm)
1
K62+600
1.41
2
K135+600
1.41
3
K138+600
1.41
3.3.设计简介
3.3.1.工程设计概况
干武线增建二线后,运营长度172.477km。共开放车站10处(含干塘、武威南站),线路所1处(干塘西线路所)。其中编组站1处(武威南),接轨站1处(干塘),办理客运业务中间站1处(谭家井),办理货运业务中间站1处(土门子),其余为越行站。最大站间距离27.707km(郭家窑~大嘴子),最小站间距离10.062km(上腰墩~武威南)。
3.3.2.建筑、结构设计概况
沿线车站及区间的生产、生活房屋,共计建筑面积18289.43m2(不含风雨棚和地道出入口),其中生产房屋面积为18289.43m2,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建筑层数都不超过2层。
墙体:外墙砌体部分250厚,内墙200厚,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0.000以上采用MU10级水泥砂浆砌250厚MU10加砌混凝土砌块,±0.000以下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U10水泥砂浆MU15烧结普通砖,砌筑砂浆应采用干拌砌筑砂浆Mb10级,部分建筑墙体采用混合砂浆气体多孔烧结砖,外墙240mm厚,内墙240mm厚,±0.000以上采用MU10级混合砂浆砌筑MU10级烧结多孔砖,±0.000以下采用MU10级水泥砂浆砌筑MU10级烧结普通砖;所有外墙均外贴100mm厚岩棉板保温层(燃烧性能为B1级)。
墙身:在—0.060m标高处设防潮层,做法为1:2水泥砂浆20厚加5%防水剂。
内外装修:大部分房间采用玻化地板砖、金属抗静电地板楼地面,个别库房、电缆间采用水泥地面;外墙采用乳胶漆涂料并外贴100mm厚挤塑聚苯板(燃烧性能为B1)。
门窗:外门采用防盗(防火)保温门,设防盗锁,内门采用夹板木门;外窗采用塑钢中空玻璃门窗。
屋面:屋面采用平屋面,高分子卷材防水,屋面保温材料为100mm厚挤塑聚苯板(燃烧性能为B1)。货运仓库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其余为I级
沿线车站及区间生产房屋部分采用采用框架结构,房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部分采用砌体结构;地基设计等级为丙级;砌体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屋面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平屋盖结构;基础一般采用钢筋砼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房屋地基处理采用3:7灰土或砂夹石整片换填为主,换填厚度1—3米,部分房屋采用灰土挤密桩基础。
混凝土采用C10、C15、C20、C25、C30标号。
3.3.3.给排水设计概况
1、干塘、乌兰敖包和郭家窑2站现采用黄河岸边地下水,经多级泵站提升,经长距离输水管路供水至站区。本次工程新增用水量极少,充分利用既有水源、给水机械及长管路供水模式。
2、大嘴子、黑冲滩2站地下水源条件较差,现采用兰州铁路局专用水罐列车拉水。根据兰州铁路局运营管理部门意见,本次工程水源仍维持既有水罐列车拉水模式,结合站改工程分别新建蓄水池,配置Q=0~5m3/h、H=30m变频潜水泵直供车站用水。
3.谭家井、土门子、园墩、上腰墩4站现采用地下水源,各站均设有管井,2012年兰州铁路局对既有给水机械设施进行了改造,对各站既有潜水泵均配置了变频控制柜,既有水源及给水机械能力富余,本工程利用既有设施。
3.3.4.暖通设计概况
1、采暖技术标准
1)沿线的生产、生活房屋热源主要为燃煤锅炉房。离热源较远、面积较小的生产、生活房屋采用电暖器采暖。工艺要求不允许采用散热器的工艺设备用房采用机房专用空调采暖。
2)一般办公房屋室内设计温度为:20℃,生产车间16℃,轨道车库及汽车库10℃。
3)采用散热器采暖的生产、生活办公用房;其热媒均采用热水(75-50℃),散热器为铜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散热器安装根据《新型散热器选用与安装》05K405 执行。
4)供电段材料库,红外线探测站、电缆间、电容器间、变压器室、电缆夹层、清扫房等不设采暖。
5)采暖系统定压方式:全线采暖系统定压方式采用定压灌定压。
6)室内采暖管道采用焊接钢管,室外采暖管道采用预制直埋保温管,
2、通风设计
1)变配电室、设置气体灭火房间设机械通风。
2)储油间设置防爆风机全面通风。
3)厨房设轴流风机满足室内通风换气要求。
4)浴室、卫生间设天花板换气扇满足室内通风换气要求。
3.3.5.消防设计概况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生产生活房屋设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在站房等达到设计标准的建筑物内设置消火栓灭火系统,屋顶设消防水箱间。
区段站及以上车站的通信机械室,信号机械室设气体灭火装置。每个防护区设置排风及泄压装置。气体灭火装置要求如下:防护区门窗及空调设备在喷放气体前应做关闭。防护区门应向外开,并设闭门器自行关闭。灭火结束后,手动开启门窗及通风空调设备。疏散通道和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防护区内应设声光报警器。防护区内应设置温感和烟感探测器,探测灵敏度宜采用一级。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手动控制可设在防护区内外便于操作并安全防水的地方。灭火控制盘应做好综合接地措施。气体灭火施工前应与土建施工配合预留好系统内埋线。
生产房屋的电力、通信、信号电缆穿过房间隔墙、楼板时,电缆采用防火包带包扎,孔洞采用防火堵料防堵。
3.4.工程施工条件
3.4.1.交通条件
本线路位于干武线两侧,沿途经过腾格里沙漠,部分为荒漠区域,交通十分不便利。
3.4.2.生活、施工用水
干武线主要经过腾格里沙漠南缘干旱无水区及武威地区的黄河水系石羊河流域。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由众多山、泉支系河流汇合而成的内陆河流域,线路通过区域河流长度约为100 km;本线施工时可就近取水或利用既有管网,干旱污水区采用地下打井或引用铁路车站既有排水管道接水。
3.4.3.生活、施工用电
该线路为既有线增建二线,用电较为便利
3.4.4、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
(1)石料
沿线经过地区地层分布杂乱,类型繁多,岩性主要有白色砾岩、砂岩、灰色灰岩、安山岩、花岗岩、闪长岩等,另根据隧道弃砟的岩性,施工时考虑利用部分隧道弃砟加工。
(2)砂
沿线经过地区,虽然河流沟谷较多,但大部分河滩上为细砂,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靠近拉萨附近有大量中粗砂,可用于工程建设,另施工时可考虑利用部分隧道弃砟或卵石加工机制砂。
(3)卵石
沿线经过地区卵石较为丰富,工程所需卵石可在沿线筛选。
(4)砖、瓦
沿线砖厂分布分散,且项目主要材料为、多孔烧结砖、普通砖、砌体混凝土块。采购单价偏高。
(5)石灰
本段线路所经地区,石灰石矿产资源匮乏,且西藏地区地方工业相对薄弱,生产石灰的厂家较少,仅拉萨市有石灰生产厂家,需远运解决。
3.5.本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及其对策
3.5.1.工程特点分析及对策
a.工程特点分析
本工程为干塘至武威南增建二线工程DK0+000-DK172+0.192范围所有房屋工程及给排水、暖通、消防等配套工程,机务工程,车辆工程和附属工程;总工期365天,要求主体工程2015年09月01日完成,室内外装修2015年09月01日完成。施工线路较长、施工位置海拔高、不良地质多、施工工点间距大、工程量繁多、工期紧是本工程的显要特点。
本工程为综合项目,工程规模庞大。包括了土建、给排水和暖通安装、机务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且与三电等工程相衔接。工序繁多,工序间相互穿插和制约,涉及面广,施工干扰大,需要动态管理,施工组织管理难度大。
b.对策
本项目进场后,配备充足的人员、物资设备,积极采用“四新”成果,选择有丰富新建铁路站后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技术和施工人员,特别是选派具有丰富房建、机务工程、车辆工程等施工经验的管理、技术和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组织安排时,组织精干专业队伍;加强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及材料供应,保证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满足施工工期、方法及工艺要求;努力提高施工机械化作业水平;合理压缩工程工期,给按期竣工交付留有余地;加强施工安全、质量、技术和环保控制,争取当地地方政府的支持。确保优质、安全的按计划完成本项目的施工。
3.5.2.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a.工程重难点分析
1.如何处理好季节性施工的影响,合理的组织施工,按照节点要求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
2.本标段包含屋面、外墙、室内顶棚、内墙、室内楼地面、门窗等部位的装饰装修,装饰装修工程做法多,质量要求高。是本标段的关键和重点。
b.对策
1.组织精干专业队伍,加强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及材料供应,保证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满足施工工期、方法及工艺要求;加强施工安全、质量、技术和环保控制,争取当地地方政府的支持;努力提高施工机械化作业水平;合理压缩工程工期,给按期竣工交付留有余地,确保优质、安全、按期完成本项目的施工。
2.本工程对货仓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方案极为重视,多次召开由多名专业专家参加的会议,仔细研究论证钢结构施工方案,提出最新、最优的施工技术方法,以最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来安排钢结构的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在场外设独立钢结构加工厂,并在场外预拼装,验收合格后,运输至现场直接拼装,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房建工程的施工进度。
3.桩基施工是站后工程结构工程的特殊工序,施工过程要确保桩基孔径和垂直度,保证灰土挤密桩施工质量
4.装饰装修施工中,试验部门做好各种材料的质量检测检验,坚持先检测后使用的原则。严把材料加工、制作、安装质量关,重点控制保温板粘贴安装质量、洞口周边及墙拐角处理方法、保温板与建筑主体之间连接质量、防火隔断设置质量,确保外墙保温施工质量。
3.6.控制性工程
本项目控制性工程以土门子、谭加井、干塘三个大站展开。在±0.00以下地基处理完成后立即进入主体施工,考虑到工期要求,各条主线平行施工,各条主线内各自流水施工。
房屋内设备基础的施工应与房屋基础的施工密切配合,房屋内设备基础与房屋基础工程同步施工,避免施工过程中对房屋主体结构的破坏。
土建工程框架结构的模板体系使用木模,采用覆膜胶合板模板,厚度18mm;支撑体系采用Φ48×3钢管支撑。模板体系采用现场制作、现场安装的方式进行,以便于组织抢工和实时调整。
4.管理目标
4.1.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要求为: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定及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
4.2.安全目标
a、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
b、消灭责任设备、火灾、爆炸等事故。
c、杜绝重大死亡及以上责任事故,责任人身负伤人数控制在每年10‰以下,责任人身重伤及以上人数控制在每年0.8‰以下。
d、消灭行车险性及以上责任事故。
e、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工地;实现安全生产达标。
4.3.工期目标
积极响应业主对本工程工期的要求,计划工期:365日历天,计划开工日期:2014 年9月 01日,计划竣工日期:2015年 09月 01日。
节点工期要求:主体工程2014年12月31日完成,室内外装修2015年8月31日完成。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现场施工环境和气候条件来安排本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图附后。
4.4.环、水保目标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铁道部下发的环境保护相关文件要求。努力把工程设计和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做到环保设施与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4.5.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从业人员上岗职业健康体检率100%;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测率100%;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知识普及率100%;无职业病发生;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
4.6.文明施工目标
施工平面布置合理、施工组织有条不紊,施工操作标准、规范,施工环境、施工作业安全,现场材料管理标准有序,施工人员遵纪守法、文明用语、尊重民风民俗,创文明施工工地。
4.7.投资控制目标
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对资源有效分配,缩短工期,保证施工质量,本着节约成本,文明施工,搞绿色工程,确保投资目标顺利实现。
4.8.劳动卫生和医疗卫生保障目标
以人为本,科学施工,有效实施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岗前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到位率100%,防护措施到位率100%。确保不发生食物中毒,不发生传染病,不发生重大疫情,职工因工职业病发生率为0。
5.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5.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原则
精干高效、强化管理:以技术为龙头,以计划为先行,以管理为主线,以施工现场为对象。
组建职能完善、体系健全、精干高效的施工管理班子,以爱岗敬业、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职权明确、责任到人: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实行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层层包保的管理体系。
5.2.施工组织管理机构设置
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全面履行合同、控制建设投资,确保工程建设工期、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实现建设目标,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组建 “中铁七局干武二线铁路站后工程GWEX-ZH标段项目经理部”,承担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结合我公司在类似工程中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加大在工程项目上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加强统一管理与协调,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项目经理部下设各五部二室及4个架子队承担本项目的施工。各架子队按照各自的施工任务及施工需要组织施工,确保本标段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按期完成。
分部总工:刘海军
分部经理:屈 涛
副经理:刘晓虎
副经理:张 攀
施 工 技 术 部
工
程
经
济
部
计
划
财
务
部
安
质
环
保
部
物
资
设
备
部
综
合
管
理
部
中
心
试
验
室
一架子队(武威南至双槽)
二架子队(双槽至黑冲滩)
三架子队(黑冲滩至干塘
5.3.项目经理部的职责和权限
5.3.1.项目经理
贯彻落实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对“六位一体”管理要求的实施和有效运行进行全面监督和评审,持续改进。
严格履行企业与建设单位、企业内容承包合同,确保合同目标的实现,承担因管理不善造成的经济责任、行政责任乃至法律责任。
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抓好项目部设置、人员选调、职责人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工作于生活设施。
对所属单位各项工作负有直接的指挥、协调、服务与监督责任。
科学组织施工,及时正确地组织做出项目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重大技术措施、资源调配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计变更等重要决策。
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强化责任制,强化管理,推动科技进步,严格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成本控制,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负责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沟通,及时妥善处理好内外关系,保证项目施工顺利进行。
执行上级的指令,接受建设单位和上级机关的监督、指导,及时向建设单位和上级汇报工作。
建立项目经理部架子队管理责任制,检查、考核项目部内各级领导、各部室架子队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
审定项目部有关的架子队管理办法。
定期组织架子队管理检查,组织架子队管理专题会议,布置架子队管理工作。5.3.2.项目副经理
负责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对项目经理负责。
科学组织施工,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编制项目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安排、重大技术措施、资源调配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计变更等。
负责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组织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事故直接人员进行经济处罚。
负责制定参与本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计划,督促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的落实。
协调与业主及监理单位的关系,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科学组织施工,及时组织编制进度计划安排及资源调配方案,参与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计变更等重要决策。
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制定项目环保规划、措施,定期对环保工作进行检查,确保环保工作落到实处。
负责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综合治理等工作,严格执行铁道部、地方政府、业主的有关标准及要求。
5.3.3.项目总工程师
按照“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和管理目标,负责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进行策划、组织实施及绩效评估。负责质量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的编制,领导、检查、督促质量体系文件的有关技术、标准等日常工作的实施。
负责本工程的技术管理、组织技术规范、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政策、规范、规程和标准,开展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和组织QC小组活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
协助项目经理合理调配生产资源、科学组织施工;开展责任成本核算,提高效益;加强合同管理,实现合同目标。协助项目经理协调、处理施工与建设、设计、监理及地方各部门的工作。负责施工中的变更设计工作。
组织施工设计文件的会审工作,组织项目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特殊过程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并按有关程序进行优化和完善,负责组织施工方案、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的审核,负责按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生产工作。
组织制定各项质量、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技术制度、创优规划、管理办法和保证措施,组织处理安全、质量、环保和职业健康技术问题。负责组织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施工技术总结和科技成果的编写工作。
参加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等专项综合检查,参与或组织召开生产、安全、质量分析会,主持制定改进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和合同履约。
负责指导、协调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的配备、供应和管理,保证设备、物资供应满足施工生产需要。
5.3.4.工程管理部
在项目总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开展日常安全质量工作检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现行施工规范、规程指导施工,确保单位工程质量创优。
贯彻落实“六位一体”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目标,负责有关施工规范、规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的有效实施。
负责施工技术管理。制定施工技术管理办法,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计划、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作业指导书、质量问题技术处理方案、施工技术措施,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负责监督实施。
积极推行工程管理先进经验和方法,指导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与应用,针对各专业的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为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参与施工调查、审核和优化设计施工图,适时提出变更设计及资料呈报工作。
负责工程测量、技术交底的指导工作,制定和实施技术管理责任制及技术工作奖惩办法,制定各种技术工种的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并监督执行。
负责所辖技术部门、试验室、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负责施工过程标识、记录的检查指导。负责工程调度管理,组织召开工程例会,掌握工程动态,及时向领导提供工程状况分析报告。
负责工程开工申请、竣工验收、交接等各项技术工作,组织编写竣工文件、施工技术总结、施工工法、科技论文。
定期向上级业务部门上报工程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协助征地拆迁和外部协调工作。
按照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提交专家论证。
负责编写架子队管理制度和办法。
建立健全项目部管理体系,落实各项架子队管理制度。
组织架子队大检查,检查项目部架子队管理制度和保证体制的运转执行情况。
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并按考核标准严格组织考核,确保架子队工作的有效实施。
建立架子队管理信息平台,信息档案,负责架子队档案管理。
5.3.5.安全质量环保部
及时收集整理并贯彻执行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