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74917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 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 目 录 1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 1 1.1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2009年版) 1 1.2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2011年版) 6 2室间隔缺损临床路径 11 3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 16 3.1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2009年版) 16 3.2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2011年版) 20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26 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临床路径 32 6法洛四联症临床路径 39 7主动脉瓣病变临床路径 45 8升主动脉瘤临床路径 52 9肺动脉瓣狭窄临床路径 60 10二尖瓣病变临床路径 65 11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临床路径 72 12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临床路径 79 13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86 1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 1.1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一、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02) 行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 35.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以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35.71)。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102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年龄大于3岁或体重大于15千克,不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 3.手术植入物:缺损补片材料、胸骨固定钢丝等。 4.术中用药:麻醉和体外循环常规用药。 5.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8-11天。 1.术后转监护病房,持续监测治疗。 2.病情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 3.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切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手术耗材的选择: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内植物和耗材,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3.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4.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二、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 Q21.102) 行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35.7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1-15天 时间 住院第1-2天 住院第2-3天 住院第3-4天(手术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病史询问,体格检查 □ 完成入院病历书写 □ 安排相关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 □ 汇总检查结果 □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 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 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 □ 气管插管,建立深静脉通路 □ 手术 □ 术后转入监护病房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 □ 向患者家属交代手术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按先心病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饮食 □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 血尿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 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长期医嘱: □ 强心、利尿、补钾治疗 临时医嘱: □ 拟于明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 备皮 □ 备血 □ 血型 □ 术前晚灌肠 □ 术前禁食水 □ 术前镇静药(酌情) □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 按心脏体外循环直视术后护理 □ 禁食 □ 持续血压、心电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 □ 呼吸机辅助呼吸 □ 预防用抗生素 临时医嘱: □ 床旁胸片 □ 其他特殊医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 入院宣教(环境、设施、人员等) □ 入院护理评估(营养状况、性格变化等) □ 术前准备(备皮等) □ 术前宣教(提醒患者按时禁水等)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定期记录重要监测指标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4-5日 (术后第1天) 住院第5-10日 (术后第2-6天) 住院第11-15日 (术后第7-11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医师查房 □ 观察切口有无血肿,渗血 □ 拔除胸管(根据引流量) □ 拔除尿管 □ 医师查房 □ 安排相关复查并分析检查结果 □ 观察切口情况 □ 检查切口愈合情况并拆线 □ 确定患者可以出院 □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 通知出院处 □ 开出院诊断书 □ 完成出院记录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一级护理 □ 半流饮食 □ 氧气吸入 □ 心电、无创血压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 □ 预防用抗生素 □ 强心、利尿、补钾治疗 临时医嘱: □ 心电图 □ 大换药 □ 复查血常规及相关指标 □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 饮食 □ 改二级护理(视病情恢复定) □ 停监测(视病情恢复定) □ 停抗生素(视病情恢复定) 临时医嘱: □ 拔除深静脉置管并行留置针穿刺(视病情恢复定) □ 复查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全套 □ 大换药 临时医嘱: □ 通知出院 □ 出院带药 □ 拆线换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 观察患者情况 □ 记录生命体征 □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 术后康复指导 □ 病人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利于恢复 □ 术后康复指导 □ 帮助病人办理出院手续 □ 康复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1.2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2011年版) 一、房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01)。 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ICD-9-CM-3:35.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无症状,也可有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经皮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封堵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101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疾病编码。 2.有介入治疗适应证,无禁忌证。 3.年龄大于3岁或体重大于15千克,不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大便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可以考虑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一般在入院3天内。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成人和能配合的儿童)或全身麻醉(不能配合的儿童)。 2.手术植入物: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4.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5.术中所有其它辅助器械:动脉鞘,右心导管,输送鞘管,导丝等。 6.术中影像学监测:透视和超声心动图(包括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术后24小时持续监测,并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2.术后第2日起口服阿斯匹林(3-5 mg/kg体重),持续治疗6个月。 3.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4.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穿刺部位无出血、感染。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封堵器和耗材,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3.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4.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二、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 Q21.101) 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ICD-9-CM-3:35.5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5天 时间 住院第1-2天 住院第2-3天 (手术日) 住院第3-5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病史询问,体格检查 □ 完成入院病历书写 □ 完善相关检查,汇总检查结果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麻醉同意书等 □ 建立静脉通路 □ 术中超声心动图检测 □ 局麻或全麻下穿刺右股静脉 □ 行右心导管检查 □ 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 □ 向患者家属交代手术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 医师查房 □ 拆除穿刺点弹力绷带,检查穿刺伤口 □ 安排相关复查并分析检查结果 □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后续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如阿斯匹林治疗等 □ 安排出院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按先心病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饮食 □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 血、尿常规 □ 血型,凝血功能,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 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 拟于明日在全/局麻下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 备皮 □ 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通路 □ 需全身麻醉者术前禁食水 □ 术前镇静药(酌情) □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 一级护理 □ 饮食 □ 持续血压、心电监测 □ 全身麻醉者同时行经皮血氧饱和度 临时医嘱: □ 穿刺点弹力绷带包扎 □ 预防用抗菌药物 □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 二级护理 □ 饮食 □ 阿斯匹林治疗(3-5mg/kg体重) 临时医嘱: □ 穿刺部位换药 □ 复查血、尿常规、电解质 □ 复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 通知出院 □ 其他特殊医嘱 □ 不适随诊 主要 护理 工作 □ 入院宣教(环境、设施、人员等) □ 备皮等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观察穿刺点及下肢血运情况 □ 术后康复指导 □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 康复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2室间隔缺损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室间隔缺损(ICD-10:Q21.0) 行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3/35.62/ 35.7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发现心脏杂音等。 2.体征:可有胸骨左缘3-4肋间全收缩期粗糙杂音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3/35.62/ 35.72)。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0室间隔缺损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年龄大于3岁或体重大于15千克,不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 3.手术植入物:缺损补片材料、胸骨固定钢丝等。 4.术中用药:麻醉和体外循环常规用药。 5.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8-11天。 1.术后转监护病房,持续监测治疗。 2.病情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 3.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切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手术耗材的选择: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内植物和耗材,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3.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4.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二、室间隔缺损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室间隔缺损(ICD10: Q21.0) 行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3/35.62/35.7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1-15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2-3天(手术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病史询问,体格检查 □ 完成入院病历书写 □ 安排相关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 □ 汇总检查结果 □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 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 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 □ 气管插管,建立深静脉通路 □ 手术 □ 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 □ 向患者家属交代手术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按先心病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饮食 □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 血尿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生化全套,感染性疾病筛查 □ 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 肺功能(视患者情况而定) □ 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长期医嘱: □ 强心、利尿、补钾治疗 临时医嘱: □ 拟于明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 备皮 □ 备血 □ 血型 □ 术前晚灌肠 □ 术前禁食水 □ 术前镇静药(酌情) □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 按心脏体外循环直视术后护理 □ 禁食 □ 持续血压、心电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 □ 呼吸机辅助呼吸 □ 预防用抗生素 临时医嘱: □ 床旁心电图、胸片 □ 其他特殊医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 入院宣教(环境、设施、人员等) □ 入院护理评估(营养状况、性格变化等) □ 术前准备(备皮等) □ 术前宣教(提醒患者按时禁水等) □ 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记录生命体征 □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 定期记录重要监测指标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3-4日 (术后第1天) 住院第4-10日 (术后第2-6天) 住院第11-15日 (术后第7-11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医师查房 □ 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 □ 转回普通病房 □ 观察切口有无血肿,渗血 □ 拔除胸管(根据引流量) □ 拔除尿管 □ 医师查房 □ 安排相关复查并分析检查结果 □ 观察切口情况 □ 检查切口愈合情况并拆线 □ 确定患者可以出院 □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 通知出院处 □ 开出院诊断书 □ 完成出院记录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一级护理 □ 半流饮食 □ 氧气吸入 □ 心电、无创血压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 □ 预防用抗生素 □ 强心、利尿、补钾治疗 临时医嘱: □ 心电图 □ 大换药 □ 复查血常规及相关指标 □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 饮食 □ 改二级护理(视病情恢复定) □ 停监测(视病情恢复定) □ 停抗生素(视病情恢复定) 临时医嘱: □ 拔除深静脉置管并行留置针穿刺(视病情恢复定) □ 复查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全套 □ 大换药 临时医嘱: □ 通知出院 □ 出院带药 □ 拆线换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 记录生命体征 □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 术后康复指导 □ 病人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利于恢复 □ 术后康复指导 □ 帮助病人办理出院手续 □ 康复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3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 3.1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一、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ICD-10:Q25.0) 行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ICD-9-CM-3:39.7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乏力、发育迟缓、发现心脏杂音等。 2.体征:可有胸骨左缘第1-2肋间连续性机械样杂音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 (ICD-9-CM-3:39.7901)。 (四)标准住院日为2-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5.0动脉导管未闭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年龄大于3岁或体重大于15千克;未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未闭动脉导管呈管型且直径小于1厘米的患者进入该路径。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肺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2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成人和大龄儿童)或全麻(儿童患者)。 2.手术植入物:动脉导管封堵器。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3天。 1.术后回病房。 2.观察生命体征。 3.必须复查的项目: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完成复查项目。 2.穿刺部位无出血、感染。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手术耗材的选择: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内植物和耗材,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3.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4.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二、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ICD-10:Q25.0) 行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ICD-9-CM-3:39.79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2-5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3天 (手术日) 住院第3-5天 (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 完成入院病历 □ 完善相关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 □ 术前讨论,确定治疗方案 □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注意事项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 □ 局麻或全麻下穿刺右股动、静脉 □ 行左、右心导管检查 □ 降主动脉造影 □ 动脉导管封堵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完成病程记录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中基本情况 □ 医师查房 □ 拆除穿刺点弹力绷带,检查穿刺伤口 □ 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胸片 □ 安排出院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二级护理 □ 饮食 □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 血、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 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 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通路 □ 拟于明日行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 □ 备皮 □ 预防用抗生素 长期医嘱: □ 二级护理 □ 饮食 □ 心电监测 □ 平卧24小时 临时医嘱: □ 预防用抗生素 □ 穿刺点弹力绷带包扎 □ 其他特殊医嘱 临时医嘱: □ 穿刺部位换药 □ 通知出院 主要 护理 工作 □ 入院宣教 □ 术前准备(备皮等)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观察穿刺点及下肢血运情况 □ 术后康复指导 □ 帮助病人办理出院手续 □ 康复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3.2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2011年版) 一、动脉导管未闭直视闭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ICD-10:Q25.001)。 行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ICD-9-CM-3:38.85伴39.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乏力、发育迟缓、发现心脏杂音等,轻者可无症状。病程早期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中期可有心悸、气短,晚期可有紫绀、杵状指(趾)等表现。 2.体征:听诊可有胸骨左缘第1-2肋间连续性机械性杂音,粗糙、传导广、伴震颤,婴幼儿期或晚期病例常仅有收缩期杂音。可伴有周围血管征。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 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1)心电图:正常或左室肥厚表现,大分流量时双心室肥厚表现,晚期右室肥厚心电图表现。 (2)胸部X 线平片:肺血增多,左室或左、右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结增宽。 (3)超声心动图:主肺动脉分叉与降主动脉之间异常通道分流即可确诊。 4.鉴别诊断:注意与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冠状动静脉瘘、主动脉窦瘤破裂进行鉴别。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行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 (1)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或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2)预计在非体外循环下的手术中可能发生意外大出血,或急性心力衰竭; (3)同时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拟在一次心脏手术中同时处理的动脉导管未闭。 (四)标准住院日通常≤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5.001动脉导管未闭疾病编码。 2.年龄大于3岁或体重大于15千克。 3.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4.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6天。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 线平片、超声心电图。 (4)血压、经皮氧饱和度。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大便常规、心肌酶、24小时动态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心脏增强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可以考虑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一般在入院7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 3.手术植入物:缺损补片材料、胸骨固定钢丝等。 4.术中用药:麻醉和体外循环常规用药。 5.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1天。 1.术后早期持续监测治疗,观察生命体征。 2.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血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3.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4.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完成复查项目。 2.引流管拔除,切口愈合无感染。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日延长或费用超出最高限价。 2.手术耗材的选择: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内植物和耗材,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3.患儿入院时已发生严重的肺部感染、心功能不良,需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和检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4.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二、动脉导管未闭直视闭合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ICD-10:Q25.001) 行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ICD-9-CM-3:38.85伴39.6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出院日期: 标准住院日:≤18天 时间 住院第1-2天 住院第1-6天 住院第2-7天(手术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病史询问,体格检查 □ 完成入院病历书写 □ 安排相关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 □ 汇总检查结果 □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 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 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 □ 气管插管,建立深静脉通路 □ 手术 □ 术后转入监护病房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 □ 向患者家属交代手术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先心病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饮食 □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 血、尿常规 □ 血型,凝血功能,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 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 经皮血氧饱和度检测 □ 测四肢血压 长期医嘱: □ 强心、利尿、补钾治疗 临时医嘱: □ 拟于明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 □ 备皮 □ 备血 □ 血型 □ 术前晚灌肠 □ 术前禁食水 □ 术前镇静药(酌情) □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 按心脏体外循环直视术后护理 □ 禁食 □ 持续血压、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 呼吸机辅助呼吸 □ 预防用抗菌药物 临时医嘱: □ 床旁胸部X线平片 □ 扩血管降血压治疗:硝普钠、开搏通 □ 补液 □ 对症治疗 □ 必要时复查血气分析 □ 复查胸片、心电图 □ 复查血常规 □ 其他特殊医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 入院宣教(环境、设施、人员等) □ 入院护理评估(营养状况、性格变化等) □ 术前准备(备皮等) □ 术前宣教(提醒患者按时禁水等)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定期记录重要监测指标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3-8日 (术后第1天) 住院第4-17日 (术后第2天至出院前) 住院第6-18日 (术后第5-11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医师查房 □ 观察切口有无血肿,渗血 □ 拔除胸管(根据引流量) □ 拔除尿管 □ 医师查房 □ 安排相关复查并分析检查结果 □ 观察切口情况 □ 检查切口愈合情况 □ 确定患者可以出院 □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 通知出院处 □ 开出院诊断书 □ 完成出院记录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一级护理 □ 半流饮食 □ 氧气吸入 □ 心电、无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 预防用抗菌药物 □ 强心、利尿、补钾治疗 □ 扩血管降血压治疗:硝普钠、开搏通 临时医嘱: □ 心电图 □ 大换药 □ 复查血常规及相关指标 □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 二级护理(酌情) □ 饮食 □ 停监测(酌情) □ 停抗菌药物(酌情) 临时医嘱: □ 拔除深静脉置管并行留置针穿刺(酌情) □ 复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以及血常规,血电解质 □ 大换药 □ 其他特殊医嘱 临时医嘱: □ 通知出院 □ 出院带药 □ 切口换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 观察患者情况 □ 记录生命体征 □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 术后康复指导 □ 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利于恢复 □ 术后康复指导 □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 康复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2009版)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ICD-10:I25.1) 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9-CM-3:3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