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钠及其化合物计算
1.将a g钠投入b g水中(足量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B. C. D.
2.将加入到93.8 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00g,则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4% B. 4.2% C. 8% D. 12%
3.下列情况下混合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
A.8gNaOH放到42gH2O中 B.6.2gNa2O放到43.8gH2O中
C.4.6gNa放到45.4gH2O中 D.7.8gNa2O2放到42.2gH2O中
4. 某容器中通入V LCO2,再加入少量Na2O2后,气体体积缩小到W L,则被吸收的CO2的体积
是(均为相同条件下)( )
A.(V—W)L B.2(V—W)L C.(2V—W)L D.2WL
5. 金属钠与其在空气中燃烧产物x分别加入到足量水中,生成的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恰好 完全反应,则与水反应的金属钠与被氧化成x的金属钠的质量比 ( )
A.1:1 B.2:1 C.23:78 D.46:78
6.将4.34g 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mL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通过电火花引燃,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物中Na、Na2O和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1∶1 B.1∶1∶2 C.1∶2∶2 D.4∶3∶2
7.当a g NaHCO3和Na2CO3 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在减少时,变成b g,则原混合物中NaHCO3
和Na2CO3的质量比应是 ( )
A.(a-b)/ b B.b/(a-b)
C.(b-0.63 a)/(a-b) D.(a-b)/ (b-0.63 a)
8.将3.8 g CO和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产物全部通过足量的,则
增重( )
A. 2g B. 3.8g C. 5g D. 无法计算
9..将3g下列各组内两种金属的混合物投入水中,若收集到0.1gH2,此中混合物不可能是
A Li和Na B K和Li C K和Na D Na和Cu
10. 200℃时,11.6g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
3.6g,求原混合物中和的物质的量比___________
11. 取0.1 mol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0.2 mol钠、镁、铝分别投入10 mL 1 mol·L-1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体积的
由大到小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2. 使5.16gCO2和水蒸汽的混合气体较快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增重1.96g,则参加反应
的Na2O2质量为__________g
13.有Na2CO3和NaHCO3混和粉末14.8克,投入到足量稀盐酸中,产生气体3.36升(标准
状况时),求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14. 将Na2CO3、NaHCO3的混合物1.9g,强热至无气体出现为止,恢复至原来状态,称量剩余
物的质量减轻了0.31g,求原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
答案:1.D 2.C 3.D 4.B 5.A 6.D 7.D 8. B 9. A 10. 1:4 11.1:2:3
12.15.6 13.71.6% 14.44.2%
铝及其化合物计算
1.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2 mol·L-1 H2SO4溶液 B.18 mol·L-1 H2SO4溶液
C.6 mol·L-1 KOH溶液 D.3 mol·L-1 HNO3溶液
2.将相同质量的Na、Mg、Al、Zn、Fe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置换出的H2按由多到
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Zn>Fe>Na>Mg>Al B.Al>Mg>Na>Fe>Zn
C.Na>Mg>Al>Fe>Zn D.Fe>Zn>Mg>Al>Na
3.质量比为2∶3的金属铝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则产生H2的体积比是
A.1∶2 B.1∶3 C.2∶3 D.3∶2
4. 将10.2 g的镁和铝投入1000 ml 2 mol/L的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再加入4 mol/L
的NaOH溶液,若要使生成的沉淀最多,则应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 100 ml B 700 ml C 600 ml D 500 ml
5.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
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3∶1 D.1∶3
6.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 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 5.4g B. 3.6g C. 2.7g D. 1.8g
7.将5.1 g镁和铝投入500 ml 2 mol/L的盐酸中,生成氢气0.5 g,金属完全溶解:再加入4 mol/L的NaOH溶液,若要使生成的沉淀最多,则应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 200 ml B. 250 ml C. 425 ml D. 560 ml
8.往20毫升1mol/L的氯化铝溶液中滴加0.2mol/L的NaOH溶液,最后有0.78克沉淀生成,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9. 将一定质量的Mg-A1合金投入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某HCl溶液中,充分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右图.计算下列问题:
(1)求合金中Mg与Al的物质的量之比?
(2)所加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原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答案
1.A 2.B 3.C 4.D 5C 6.A
7.B 8 150ml 或 350ml
9. (1)1:1 (2)NaOH 5mol•L-1. (3)HCl 6 mol•L-1.
铁及其化合物计算
1.有0.4g铁的氧化物, 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Fe4O5
2.将Cu片放入0.1mol/L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
c(Fe3+)︰c(Fe2+)=2︰3,则Cu2+ 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2 B.3︰5 C.4︰3 D.3︰4
3.向Fe2(SO4)3、CuCl2混合溶液中投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固体经过滤、干燥、称重,得知固体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SO42—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3∶2 B.1∶7 C.2∶7 D.3∶14
4.向一定量的Cu、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300 mL 1 mol/L的HCl溶液,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无红色出现,若用过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固体的质量减少了( )
A.6.4 g B.4.8 g C.2.4 g D.1.6 g
5.将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到250 mL 2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反应完全后,无固体剩余,生成1.12 L NO气体(标准状况),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 mol·L-1的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全部沉淀下来,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为
A.450 mL B.500 mL C.400 mL D.无法确定
6.将8gFe2O3投入到150mL某浓度的稀H2SO4中,再投入7g铁粉收集到1.68LH2(标准状况),同时,Fe与Fe2O3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mol/L的NaOH溶液150mL。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5 mol/L B.0.5 mol/L C.2 mol/L D.1.2 mol/L
7.已知2Fe2++Br2=2Fe3++2Br-,当向100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3.36L,充分反应后测得形成的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8.将54.4g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粉末投入足量的稀H2SO4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4.48L H2(标况),并测得溶液中既没有Fe3+,也没有固体残留。求:原混合物中Fe和Fe2O3各
多少克?
9.将10g铁粉置于40mL较浓的硝酸中,微热完全反应时,收集到NO2和NO混合气体1792mL(标准状况下),还残留4.4g固体。求:
(1)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
(2)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3)NO和NO2的体积比
10.现有铁、氧化亚铁、氧化铁的混合物粉末3.44克,向其中加入100mL 1mol/L的盐酸恰好全部溶解,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毫升,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则6.88克该混合物在高温下用足量CO处理后,残留固体质量为多少克?
答案1.B 2.D 3.D 4.C 5.A 6.C 7. 2 mol/L 8.Fe22.4g Fe2O3 32g 9.(1)2:5(2)7 mol/L(3)3:1 10.5.6g
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计算
1.某500mL溶液中含0.1mol Fe2+、0.2mol Fe3+,加入0.2mol铁粉,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
A.0.4mol/L B.0.6mol/L C.0.8mol/L D.1.0mol/L
2.把7.4g 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Na+浓度为0.6mol/L。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残留固体的质量为( )
A.3.18g B.2.12g C.4.22g D.5.28g
3.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1∶2 C. 1∶3 D. 1∶4
4.往100mL2mol/L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100mL,产生的沉淀为0.1mol,则所加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1mol/L B.1.5mol/L C.3mol/L D.7mol/L
5.现有Mg、Al混合物粉末10.2g,将它溶解在500ml 4mol/L的盐酸中,若要使沉淀量达到最大值,则需要加入2 mol/L NaOH溶液体积为( )
A.500ml B.1000ml C.2000ml D.不能确定
6.某混合溶液中含MgCl2的浓度为2mol/L,含AlCl3的浓度为3mol/L,将此溶液200ml中的Mg2+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
A.0.2L B.0.5L C.0.65L D.0.8L
7.向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1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0.224 L标准状况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那么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得到铁的质量为( )
A.11.2g B.5.6g C.2.8g D.无法计算
8. 下列各金属的混合物2.5g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的H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其中可能的是( )
A.Zn和Fe B.Mg和Zn C.Al和Mg D.Cu和Fe
9. 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A. 1:1 B. 1:2 C. 1:3 D. 2:1
10.将等物质的量镁和铝相混合,取等质量的该化合物四份,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2mol/L H2SO4溶液 B.18.4mol/L H2SO4
C.6mol/L KOH溶液 D.3mol/LHNO3
11.(标准状况)将相同质量的Na、Mg、Al、Zn、Fe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产生H2的体积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Zn>Fe>Na>Mg>Al B.Al>Mg>Na>Fe>Zn
C.Na>Mg>Al>Fe>Zn D.Fe>Zn>Mg>Al>Na
12.将Cu片放入0.1 mol/L 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2 B.3:5 C.4:3 D.3:4
答案1.C2.A3.B 4.CD 5.B 6.D 7.C 8.B 9.B 10.A 11.B 12.D
硝酸计算
1.把22.4 g铁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反应只收集到 0.3 mol NO2 和0.2 mol N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Fe(NO3)3
B.反应后生成的盐只有Fe(NO3)2
C.产物中Fe(NO3)2和Fe(NO3)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产物中Fe(NO3)2和Fe(NO3)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把7.2g铁粉投入40mL某H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1.6g,产生NO2和NO的混合气体0.08mol。若不考虑N2O4的存在,则原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3.5mol /L B 4.5mol /L C 7.0mol /L D 9.0mol /L
3.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 入5 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 mL B.45 mL C.30 mL D.15 mL
4..将14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HNO3反应,放出的气体与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的O2混合后再通入水中,恰好全部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
A 3.2g B 4.8g C 6.4g D 10.8g
5.镁铁混合物4.9g,溶解在过量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完全反应得到标况下气体2.24L(假
设气体全为NO),则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则可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6g B.8g C.10g D.12g
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
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1∶4 B.1∶5 C.2∶3 D.2∶5
7.在100 mL 混合溶液中, HNO3 和 H2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 0.4 mol/L, 0.1 mol/L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 1.92 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Cu2+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0.15 B. 0.225 C. 0.35 D. 0.45
8.将1.92 g 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0 mL。(假设反应中只产生NO或NO 2)则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 0.12 B. 0.11 C.0.09 D.0.08
9. 将1.92 g Cu投入到一定量的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的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 672 mL 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的氧气的体积为 mL。
A . 168 B. 224 C . 336 D. 504
10.将25.6 mg Cu 与1.4×10-3 mol 的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
下的体积为 ml。(假设反应中只产生NO或NO 2)
11.将51.2 g铜恰好完全溶于V mL 10 mol/L硝酸中,得到硝酸铜溶液,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O2、N2O4)的混合物共17.92 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2.0 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得到500 mL(假设吸收气体后溶液体积不变)钠盐溶液(含NaNO3和NaNO2)。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V=______。
(2)上述钠盐溶液中硝酸钠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A 4.A 5.C 6.A 7.B 8.B 9.C 10.13.44ml 11.260ml 0.4 mol/ L
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对计算题不太重视,对计算题有种为难情绪,使得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考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太多。高一化学中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一、差量法
例题.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
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
Fe + CuSO4= 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 (Fe) 100.8g-100g=0.8g
56∶8=m (Fe)∶0.8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 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 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
差量法适用范围
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
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固体物
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 )
A.7:8 B.8:7 C.7:80 D.80:7
2.标准状况下,把4.48 L CO2通过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后收集到3.36 L气体,则3.36
L气体的质量是( )
A.4.8 g B.5.4 g C.6.0 g D.6.6 g
3.常温下盛有20m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
体的体积为16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二、 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
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守恒法包括
(1).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
的质量不变。
(2).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元素守恒即反应
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3).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
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4).得失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
的电子数。
1. 原子(离子)守恒
例题1 有0.4g铁的氧化物, 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
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Fe4O5
解析 由题意得知,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后转移到沉淀物CaCO3中
即n(CO)=n(CO2)=n(氧化物中O原子)=n(CaCO3) =0.0075mol,
m(O)=0.0075mol×16g/mol=0.12g。m(Fe)=0.4g-0.12g=0.28g,n(Fe)=0.005mol。n(Fe)∶n(O)=2:3,
选B
例题2 将8g Fe2O3投入150mL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铁粉收集到1.68L H2(标准状况),同时,Fe
和Fe2O3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mol/L的NaOH溶液150mL。
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5mol/L B. 0.5mol/L C. 2mol/L D. 1.2mol/L
解析 粗看题目,这是一利用关系式进行多步计算的题目,操作起来相当繁琐,但如能仔细阅读题目,
挖掘出隐蔽条件,不难发现,反应后只有Na2SO4存在于溶液中,且反应过程中SO42―并无损耗,根据
n(SO42―)=n(Na+),则原硫酸的浓度为:2mol/L,故选C。
经典习题
1.将38.4mgCu跟适量的浓HNO3反应,Cu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mL(标况)气体,
反应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是 ( )(不考虑N2O4的存在)
A 1.0×10-3 mol B 1.6×10-3 mol C 2.2×10-3 mol D 2.4×10-3 mol
2.向一定量的FeO、Fe、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1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
放出224ml标况下的气体,在所得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CO
在高温下还原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
A、11.2g B、5.6g C、2.8g D、无法计算
3.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到250ml 4mol/L的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再加入2mol/L的NaOH溶液,若要生成的沉淀最多,加入的这种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A、250ml B、400ml C、500ml D、750ml
4.标准状况下将17.92 L CO2气体通入1 L 1 mol/L的NaOH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是
多少mol?
归纳小结: “原子守恒法”是化学计算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技巧。当遇到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和涉及多个反应的计算题时,按常规方法计算需要先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列方程组解方程,这种常规的计算方法,步骤很多,非常繁琐,需消耗大量的时间解一道题。若采用“原子守恒法”解题,思路清晰,步骤少,省时,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速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电荷守恒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
例题:已知,向100mL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充分反应后测得形成的溶液中和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此题也可用得失电子守恒法)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还原性,因此通入后应该全部被氧化为。由题意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只有、、,且
。
由电荷守恒有:,解得。
所以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练习:
测得某溶液中仅含有Na+、 Mg2+ 、SO42- 、Cl-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Na+:Mg2+:Cl-=4:5:8,如假设
Na+ 为4n个,则SO42-可能为:( )
A、2n个 B、3n个 C、6n个 D、8n个
3. 得失电子守恒法
例题1.用0.1 mol / L的Na2SO3溶液30 mL,恰好将2×10-3 mol的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
化合价是 ( )
A.+1 B.+2 C.+3 D.+4
解析:该反应中, 将被氧化为,
0.1 mol / L×30×10-3 L×2=2×10-3mol×(7-x),x=4
例题2某稀硝酸溶液中,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后,铁粉全部溶解,生成NO,溶液质量增加3.2g,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4∶1 B. 2∶1 C. 1∶1 D. 3∶2
解析 设Fe2+为xmol,Fe3+为ymol,则:NO质量5.6-3.2
x+y==0.1(Fe元素守恒)
2x+3y=(得失电子守恒即铁失去的电子数等于硝酸得到的电子数 )
得:x=0.06mol,y=0.04mol。则x∶y=3∶2。故选D。
经典习题
1. 在含有0.078 mol FeSO4的溶液中通入0.009 mol Cl2,再加入含有0.01 mol X2O72−的溶液后,Fe2+恰好完全转化为Fe3+,则反应后X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4 D. +5
2.金属Cu ag与某浓度的硝酸反应生成NO、NO2、N2O4标况下共22.4L,将所有生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通入水中充分反应,共耗氧11.2L(标况下)问a是( )
A.16g B.32g C.64g D.无法确定
3.在反应3BrF3+5H2O=HBrO3+Br2+9HF+O2↑,若有5 mol H2O作为还原剂时,被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
量为 ( )
A. 3 mol B. 2 mol C. mol D. mol
三、极值法
“极值法”即 “极端假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采用。可分别假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例题 有锌、铁、镁、铝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
A.锌 B.铁 C.铝 D.镁
解析 Zn—H2↑ Fe—H2↑ 2Al—3H2↑ Mg—H2↑
若单独跟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1.2LH2(标准状况)需各金属质量分别为:Zn∶32.5g;Fe∶28 g;Al∶9g;Mg∶12g。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小于10g,其余均大于10g,说明必含有的金属是铝。应选C。
经典习题
(双选)两种金属的混合粉末15g,跟足量盐酸的应时,恰好得到11.2L氢气(标准状况)。下列各组金属不能构成符合上述条件的混和物是:(此题也可用平均值法)
A.Mg和Ag B.Cu和Zn C.Al和Fe D. Mg和Al
综合练习题
1.取相同体积的KI、Na2S、FeBr2溶液,分别通入适量Cl2,当反应恰好完成时,三种溶液消耗Cl2体积相同(同温同压下),则KI、Na2S、FeBr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2:1:2 B. 2:1:3 C . 6:3:2 D. 3:2:1
2.已知28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浓硝酸完全反应,放出的气体与2.24 L的O2(标准状况)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吸收,则合金中Cu与A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1 D.无法计算
3.往100 mL溴化亚铁溶液中缓慢通入2.24 L(标准状况)氯气,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有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求原溴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4.(双选)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烧杯,内盛4mol/L的盐酸溶液50mL,调节至天平指针指向标尺中央。分别向烧杯中加入下列各种物质,反应完毕天平仍为平衡的是
A.6.5gFe和0.1molZn B.0.1mol Fe和0.1molZn
C.0.1molFe和5.6gZn D.0.1molNa和0.1molMg
5..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此反应中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11∶3 C.3∶1 D.4∶1
6.将10g铁粉置于40mL较浓的硝酸中,微热完全反应时,收集到和NO混合气体1792mL(标准状况下),还残留4.4g固体。求:
(1)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
(2)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3)NO和的体积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