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有机化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 在下列化合物中,偶极矩最大的是 ( )
A. 32 B. H2 C. ≡
2. 根据当代的观点,有机物应该是 ( )
A.来自动植物的化合物 B. 来自于自然界的化合物
C. 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D. 含碳的化合物
3. 1828年维勒(F. )合成尿素时,他用的是 ( )
A.碳酸铵 B. 醋酸铵 C. 氰酸铵 D. 草酸铵
4. 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之一就是多数有机物都以 ( )
A.配价键结合 B. 共价键结合 C. 离子键结合 D. 氢键结合
5. 根椐元素化合价,下列分子式正确的是 ( )
A. C6H13 B. C5H92 C. C8H16O D. C7H15O
6. 下列共价键中极性最强的是 ( )
A. B. C. D.
7. 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 )
A. C2H52H5 B. 4 C. C6H6 D. 32
8. 下列溶剂中最难溶解离子型化合物的是 ( )
A. H2O B. 3 C. 3 D. C8H18
9. 下列溶剂中最易溶解离子型化合物的是 ( )
A. 庚烷 B. 石油醚 C. 水 D. 苯
10. 通常有机物分子中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结构部位是 ( )
A. 键 B. 氢键 C. 所有碳原子 D. 官能团(功能基)
第二章 烷烃
1. 在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中,不同类型的氢被取代活性最大的是 ( )
A.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那个都不是
2. 氟、氯、溴三种不同的卤素在同种条件下,与某种烷烃发生自由基取代时,对不同氢选择性最高的是( )
A.氟 B. 氯 C. 溴 D.
3. 在自由基反应中化学键发生 ( )
A. 异裂 B. 均裂 C. 不断裂 D. 既不是异裂也不是均裂
4. 下列烷烃沸点最低的是 ( )
A. 正己烷 B. 2,3-二甲基戊烷 C. 3-甲基戊烷 D. 2,3-二甲基丁烷
5. 在具有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构造异构体中,最稳定的是 ( )的异构体 ( )
A. 支链较多 B. 支链较少 C. 无支链
6. 引起烷烃构象异构的原因是 ( )
A. 分子中的双键旋转受阻 B. 分子中的单双键共轭
C. 分子中有双键 D. 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围绕单键作相对旋转
7. 将下列化合物绕键旋转时哪一个化合物需要克服的能垒最大 ( )
A. 22 B. 22I C. 22 D. 22I
8. 22中最稳定的构象是 ( )
A. 顺交叉式 B. 部分重叠式 C. 全重叠式 D. 反交叉式
9. 假定甲基自由基为平面构型时,其未成对电子处在什么轨道 ( )
A. 1s B. 2s C. 2 D. 2p
10. 下列游离基中相对最不稳定的是 ( )
A. (3)3C. B. 22. C. 3. D. 32.
11. 构象异构是属于 ( )
A. 结构异构 B. 碳链异构 C. 互变异构 D. 立体异构
12. 下列烃的命名哪个是正确的? ( )
A、乙基丙烷 B. 2-甲基-3-乙基丁烷
C. 2,2-二甲基-4-异丙基庚烷 D. 3-甲基-2-丁烯
13. 下列烃的命名哪个不符合系统命名法? ( )
A.2-甲基-3-乙基辛烷 B. 2,4-二甲基-3-乙基己烷
C. 2,3-二甲基-5-异丙基庚烷 D. 2, 3, 5-三甲基-4-丙基庚烷
14. 按沸点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以下四种烷烃① 庚烷 ②2,2-二甲基丁烷 ③己烷 ④ 戊烷 ( )
A. ③>②>①>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5. 异己烷进行氯化,其一氯代物有几种? (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16. 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12一元氯代产物只有一种,结构式是 ( )
A.C(3)4 B. 32223
C. (3)223
17. 下列分子中,表示烷烃的是 ( )
A. C2H2 B. C2H4 C. C2H6 D. C6H6
18.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属同系物的是 ( )
A. C2H6和C4H8 B. C3H8和C6H14 C. C8H18和C4H10 D. C5H12和C7H14
19. 甲烷分子不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平面结构,而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其原因之一是甲烷的平面结构式解释不了下列事实 ( )
A. 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 2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D. 4是非极性分子
20. 甲基丁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能生成一氯化物异构体的数目是 (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21. 实验室制取甲烷的正确方法是 ( )
A. 醇与浓硫酸在170℃条件下反应 B. 电石直接与水反应
C. 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混和物加热至高温 D. 醋酸钠与氢氧化钠混和物加热至高温
第三章 烯烃
1. 在烯烃与的亲电加成反应中,主要生成卤素连在含氢较( )的碳上 ( )
A. 好 B. 差 C. 不能确定
2. 烯烃双键碳上的烃基越多,其稳定性越 ( )
A. 好 B. 差 C. 不能确定
3. 反应过程中出现碳正离子活性中间体,而且相互竟争的反应是 ( )
A. 2与E2 B. 1与2 C. 1与E1
4. 碳正离子22 、 b. R3、 c. 、 d. 2稳定性次序为 ( )
A. a>b>c>d B. b>a>c>d C. a>b≈c>d D. c>b>a>d
5. 下列烯烃发生亲电加成反应最活泼的是 ( )
A. (3)23 B. 33 C. 23 D. 23
6. 下列反应中间体的相对稳定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
A. A>B>C B. A>C>B C. C>B>A D. B>C>A
7. 1-己烯、顺-3-己烯和反-3-己烯三者相对稳定性的次序是 ( )
A. 反-3-己烯>顺-3-己烯>1-己烯 B. 1-己烯>顺-3-己烯>反-3-己烯
C. 顺-3-己烯>1-己烯>反-3-己烯
8. 在烯烃与的加成反应中,反应经两步而完成,生成( )的一步是速度较慢的步骤( )
A. 碳正离子 B. 碳负离子 C. 自由基
9. 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化合物,其异构体数为 (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10. 在下列化合物中,最容易进行亲电加成反应的是 ( )
22 33 3 2
11. 马尔科夫经验规律应用于 ( )
A. 游离基的稳定性 B. 离子型反应
C. 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D. 游离基的取代反应
12. 下列加成反应不遵循马尔科夫经验规律的是 ( )
A. 丙烯与溴化氢反应 B. 2-甲基丙烯与浓硫酸反应
C. 2-甲基丙烯与次氯酸反应 D. 2-甲基丙烯在有过氧化物存在下与溴化氢反应
13. 若正己烷中有杂质1-己烯,用洗涤方法能除去该杂质的试剂是 ( )
A. 水 B. 汽油 C. 溴水 D. 浓硫酸
14. 有一碳氢化合物I,其分子式为C6H12 ,能使溴水褪色,并溶于浓硫酸,I加氢生成正己烷,I用过量4氧化生成两种不同的羧酸,试推测I的结构 ( )
A. 22222 B. 3223
C. 3223 D. 322
15. 下列正碳离子中,最稳定的是 ( )
16. 具有顺反异构体的物质是 ( )
17. 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与稀、冷4溶液反应得到内消旋体的是 ( )
18. 下列反应进行较快的是( )
19. 下列化合物稳定性最大的是 ( )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1. 在含水丙酮中,36H42的水解速度是C6H52的一万倍,原因是 ( )
A.甲氧基的效应 B. 甲氧基的效应
C. 甲氧基的效应大于效应 D. 甲氧基的空间效应
2. 下列化合物中氢原子最易离解的为 ( )
A. 乙烯 B. 乙烷 C. 乙炔 D. 都不是
3. 二烯体1,3-丁二烯与下列亲二烯体化合物发生反应时活性较大的是 ( )
A. 乙烯 B. 丙烯醛 C. 丁烯醛 D. 丙烯
4.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较强的为 ( )
A. 乙烯 B. 乙醇 C. 乙炔 D. H2
5. 在323化合物的自由基取代反应中, ( )氢被溴取代的活性最大
A. 1-位 B. 2-位及3-位 C. 4-位 D. 5-位
6. 下列物质能与(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
A. 乙醇 B. 乙烯 C. 2-丁炔 D. 1-丁炔
7. 下列物质能与22的氨水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是 ( )
A. 乙醇 B. 乙烯 C. 2-丁炔 D. 1-丁炔
8. 以下反应过程中,不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的反应是 ( )
A. 1 B. E1 C. 烯烃的亲电加成 D. 反应
9. 在3, 2, 杂化轨道中p轨道成分最多的是( )杂化轨道( )
A. 3 B. 2 C.
10. 鉴别环丙烷,丙烯与丙块需要的试剂是 ( )
A. 3的氨溶液;4溶液 B. 424; 4溶液
C. 2的4溶液;4溶液 D. 3的氨溶液
11. 结构式为33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数目是 ( )
A. 1 B. 2 C. 3 D. 4
12. 1-戊烯-4-炔与1摩尔2反应时,预期的主要产物是 ( )
A. 3,3-二溴-1-戊-4-炔 B. 1,2-二溴-1,4-戊二烯
C. 4,5-二溴-2-戊炔 D. 1,5-二溴-1,3-戊二烯
13. 某二烯烃和一分子溴加成结果生成2,5-二溴-3-己烯,该二烯烃经高锰酸钾氧化得到两分子乙酸和一分子草酸,该二烯烃的结构式是 ( )
A. 223 B. 33
C. 322 D. 2 222
14. 下列化合物无对映体的是 ( )
15. 下列炔烃中,在424的存在下发生水合反应,能得到醛的是( )
16. 一化合物分子式为C5H8,该化合物可吸收两分子溴,不能与硝酸银的氨溶液作用,用过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用,生成两分子二氧化碳和一分子丙酮酸推测该化合物的结构式( )
17. 下面三种化合物与一分子加成反应活性最大的是( )
第五章 环烷烃
1. 环已烷的所有构象中最稳定的构象是 ( )
A. 船式 B. 扭船式 C. 椅式
2. A. 环丙烷、B. 环丁烷、C. 环己烷、D. 环戊烷的稳定性顺序 ( )
A. C>D>B>A B. A>B>C>D C. D>C>B>A D. D>A>B>C
3. 下列四种环己烷衍生物其分子内非键张力()从大到小顺序应该( )
A. A>B>C>D B. A>C>D>B C. D>C>B>A D. D>A>B>C
4. 1,3-二甲基环己烷不可能具有 ( )
A. 构象异构 B. 构型异构 C. 几何异构 D. 旋光异构
5. 环烷烃的环上碳原子是以哪种轨道成键的?( )
A. 2杂化轨道 B. s轨道 C. p轨道 D. 3杂化轨道
6. 碳原子以2杂化轨道相连成环状,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与溴加成的一类化合物是( )
A. 环烯烃 B. 环炔烃 C. 芳香烃 D. 脂环烃
7. 环烷烃的稳定性可以从它们的角张力来推断,下列环烷烃哪个稳定性最差? ( )
A. 环丙烷 B. 环丁烷 C. 环己烷 D. 环庚烷
8. 单环烷烃的通式是下列哪一个? ( )
A. 2n B. 22 C. 22 D. 26
9. 下列物质的化学活泼性顺序是①丙烯 ②环丙烷 ③环丁烷 ④丁烷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10. 下列物质中,与异丁烯不属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 2-丁烯 B. 甲基环丙烷 C. 2-甲基-1-丁烯 D. 环丁烷
11. 的正确名称是 ( )
A. 1-甲基-3-乙基环戊烷 B. 顺-1-甲基-4-乙基环戊烷
C. 反-1-甲基-3-乙基戊烷 D. 顺-1-甲基-3-乙基环戊烷
12. 环己烷的椅式构象中,12个键可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用符号( )表示 ( )
A. α与β B. σ与π C. a与e D. R与S
13. 下列反应不能进行的是( )
14. 下列化合物燃烧热最大的是 ( )
15. 下列物质与环丙烷为同系物的是 ( )
16. 1,2-二甲基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是 ( )
17. 下列1,2,3-三氯环己烷的三个异构体中,最稳定的异构体是 ( )
第六章 对映异构
1. 下列物质中具有手性的为( )。 (F表示特定构型的一种不对称碳原子,a表示一种非手性基团) ( )
2. 下列化合物中,有旋光性的是 ( )
3. 下列化合物中没有手性的为(E为含有手性碳的基团) ( )
4. 化合物具有手性的主要判断依据是分子中不具有 ( )
A. 对称轴 B. 对称面 C. 对称中心 D. 对称面和对称中心
5. 将手性碳原子上的任意两个基团对调后将变为它的 ( )
A. 非对映异构体 B. 互变异构体 C. 对映异构体 D. 顺反异构体
6. “构造”一词的定义应该是 ( )
A. 分子中原子连接次序和方式 B. 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
C. 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置
7. 对映异构体产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 )
A. 分子中有不对称碳原子 B. 分子具有手性 C. 分子无对称中心
8. 对称面的对称操作是 ( )
A. 反映 B. 旋转 C. 反演
9. 对称轴的对称操作是 ( )
A. 反映 B. 旋转 C. 反演
10. 由于σ-键的旋转而产生的异构称作为( )异构
A. 构造 B. 构型 C. 构象
11. 下列各对投影式中,构型相同的是( )
12. 下列化合物中,有旋光性的是 ( )
13. 下列有旋光的化合物是 ( )
14. 下面化合物分子有手性的是( )
15. 下列化合物中,具有手性的分子是 ( )
16. 下列与等同的分子是( )
17. 与 为( )
A. 对映异构体 B. 位置异构体 C. 碳链异构体 D. 同一物质
18. 的对映体是 ( )
19. 与 是什么关系( )
A. 对映异构体 B. 位置异构体 C. 碳链异构体 D. 同一化合物
第七章 芳烃
1. 下列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高的是 ( )
A. 甲苯 B. 苯酚 C. 硝基苯 D. 萘
2. 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付-克)反应的是 ( )
A. 甲苯 B. 苯酚 C. 苯胺 D. 萘
3. 下列物质不具有芳香性的是 ( )
A. 吡咯 B. 噻吩 C. 吡啶 D. 环辛四烯
4. 下列化合物进行硝化反应时,最活泼的是 ( )
A. 苯 B. 对二甲苯 C. 间二甲苯 D. 甲苯
5. 下列物质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顺序为a. 氯苯 b. 苯酚 c. 苯甲醚 d.硝基苯 e. 苯 ( )
>c>e>a>d >b>c>d>e >a>b>c>e >d>c>b>a
6. 下列化合物进行硝化反应时,最活泼的是 ( )
A. 苯 B. 对二甲苯 C. 甲苯
7.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历程是 ( )
A. 先加成—后消去 B. 先消去—后加成 C. 协同反应
8. 物质具有芳香性不一定需要的条件是 ( )
A. 环闭的共轭体 B. 体系的π电子数为42 C. 有苯环存在
9. 以下反应过程中,不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的反应是 ( )
1 1 C.芳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D.烯烃的亲电加成
10. 下列化合物不能进行 (付-克)反应的是 ( )
A. 甲苯 B. 苯酚 C. 硝基苯 D. 萘
11. 下列化合物哪个没有芳香性? ( )
A. 噻吩 B. 环辛四烯 C. [18]—轮烯 D. 奥
12. 下列化合物中,不具有芳香性的是 ( )
13. 四种物质发生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高的是 ( )
14. 最容易发生亲电取代的化合物是 ( )
15. 下列化合物中具有芳香性的是 ( )
16. 下列环状烯烃分子中有芳香性的是 ( )
17. 苯乙烯用浓的4氧化,得到 ( )
18.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
第八章 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质谱
1. 醛类化合物的醛基质子在1谱中的化学位移值(δ)一般应为 ( )
A. 9~10 B. 6~7 C. 10~13 D. 2.5~1.5
2. 下列化合物在谱中于1680—18001之间有强吸收峰的是 ( )
A. 乙醇 B. 丙炔 C. 丙胺 D. 丙酮
3. 紫外光谱也称作为( )光谱( )
A. 分子 B. 电子能 C. 电子 D. 可见
4. 下列物质在1H 谱中出现两组峰的是 ( )
A. 乙醇 B 1-溴代丙烷 C 1,3-二溴代丙烷 D. 正丁醇
5. 表示核磁共振的符号是 ( )
A. B. C. D.
6. 某有机物的质谱显示有M和2峰,强度比约为1:1,该化合物一定含有 ( )
A. S B. C. D. N
7. 在谱中,3-上氢的δ值最大的是 ( )
A. 3 B. 3 C. 3 D. 32
8. 下列化合物在谱中于3200~36001之间有强吸收峰的是 ( )
A. 丁醇 B. 丙烯 C. 丁二烯 D. 丙酮
9. 下列化合物中,碳氮的伸缩振动频率在光谱中表现为( )
A. A>B>C B. B>A>C C. C>B>A D. C>A>B
10. 分子式为C8H10的化合物,其1谱只有两个吸收峰,δ=7.2,2.3。其可能的结构为 ( )
A. 甲苯 B. 乙苯 C. 对二甲苯 D. 苯乙烯
11. 有机化合物的价电子跃迁类型有下列四种,一般说来所需能量最小的是 ( )
A. σ-σ* B. σ* C. π-π* D. π*
12. 有机化合物共轭双键数目增加,其紫外吸收带可以发生 ( )
A. 红移 B.
第九章 卤代烃
1. 一般说来2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是 ( )
A.一级反应 B. 二级反应 C. 可逆反应 D. 二步反应
2. 卤代烷的烃基结构对1反应速度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
A. 空间位阻 B. 正碳离子的稳定性 C. 中心碳原子的亲电性 D. a和c
3. 在卤素为离去基团的反应中,离去倾向比大的原因是 ( )
A. 的电负性比小 B. 的半径比 大
C. 溴离子的亲核性强 D. 键能键能比键能小
4. 在N,二甲基甲酰胺()等非质子极性溶剂中卤素负离子的亲核性大小次序为>>>的原因是 ( )
A.与卤素负离子的碱性顺序一致 B. 这些溶剂的极性小
C. 与溶剂形成氢键造成的 D. 溶剂使卤素负离子几乎完全裸露
5. 转化指的是反应中 ( )
A. 生成外消旋化产物 B. 手型中心碳原子构型转化
C. 旋光方向改变 D. 生成对映异构体
6. 手型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若邻位基团参预了反应,则产物的立体化学是 ( )
A. 构型保持 B. 构型转化 C. 外消旋化 D. A、B、C都不对
7. 在含水丙酮中,36H42的水解速度是C6H52的一万倍,原因是 ( )
A. 甲氧基的效应 B. 甲氧基的效应
C. 甲氧基的效应大于效应 D. 甲氧基的空间效应
8. 试剂指的是 ( )
A. B. C. R2 D.
9. 试剂、、的亲核性由强到弱顺序一般为 ( )
A. >> B. >>
C. >> D. >>
10. 化合物A. C6H52X、 B. 22X、 C. 32X、 D. (3)2发生2反应的相对速度次序为 ( )
A. A>B>C>D B. A≈B>C>D
C. B>C>D>A D. C>D>A>B
11. 2反应中,产物分子若有手性的话,其构型与反应物分子构型的关系是 ( )
A. 相反 B. 相同 C. 无一定规律
12. 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中,氟、氯、溴、碘几种不同的卤素原子作为离去基团时,离去倾向最大的是 ( )
A. 氟 B. 氯 C. 溴 D. 碘
13. 2反应历程的特点是 ( )
A. 反应分两步进行 B. 反应速度与碱的浓度无关
C. 反应过程中生成活性中间体 D. 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化
14. 比较下列各离子的亲核性大小A . C6H5 ; C. 32 . 3 ( )
A. C>A>B>D B. D>B>A>C C. C>A>D>B D. B>C>D>A
15. 下列情况属于2反应的是 ( )
A. 反应历程中只经过一个过渡态 B. 反应历程中生成正碳离子
C. 溶剂的极性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D. 产物外消旋化
16. 在亲核取代反应中,主要发生构型转化的反应是 ( )
A. 1 B. 2 C. E2 D. E1
17. 脂肪族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中, 两种常见的极端历程是 ( )
A. 1和 2 B. E1和E2 C. 匀裂和异裂
18. 2反应的特征是:(ⅰ)生成正碳离子中间体;(ⅱ)立体化学发生构型翻转;(ⅲ)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影响,与亲核试剂浓度无关;(ⅳ)在亲核试剂的亲核性强时容易发生。 ( )
A.ⅰ;ⅱ B. ⅲ;ⅳ C. ⅰ;ⅲ D. ⅱ;ⅳ
19. 氯苄水解生成苄醇属于什么反应 ( )
A. 亲电加成 B. 亲电取代 C. 亲核取代 D. 亲核加成
第十章 醇 酚 醚
1. 下列物质与(卢卡斯)试剂作用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
A. 伯醇 B. 仲醇 C. 叔醇
2. 下列物质酸性最强的是 ( )
A. H2O B. 32 C. 苯酚 D. ≡
3. 下列化合物的酸性次序是( )
i. C6H5; . ≡;. 32;. C6H53H
> > > B. i > > >
C. > > i > D. > i > >
4. 下列醇与进行1反应的速度次序是( )
A. b>a>c B. a>c>b C. c>a>b D. c>b>a
5. 下列物质可以在50%以上H24水溶液中溶解的是 ( )
A. 溴代丙烷 B. 环己烷 C. 乙醚 D. 甲苯
6. 下列化合物能够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是( )
3C6H4 O26H4 3C6H4 26H4
7. 能用来鉴别1-丁醇和2-丁醇的试剂是( )
A. 2 B. I2 C. 2 D. 24
8. 常用来防止汽车水箱结冰的防冻剂是 ( )
A. 甲醇 B. 乙醇 C. 乙二醇 D. 丙三醇
9. 不对称的仲醇和叔醇进行分子内脱水时,消除的取向应遵循 ( )
A. 马氏规则 B. 次序规则 C. 扎依采夫规则 D. 醇的活性次序
10. 下列化合物中,具有对映异构体的是 ( )
A. 32 B. 2F2 C. 22 D. 323
11. 医药上使用的消毒剂“煤酚皂”俗称“来苏儿” ,是47—53%( )的肥皂水溶液 ( )
A. 苯酚 B. 甲苯酚 C. 硝基苯酚 D. 苯二酚
12. 下列中碱性最强的是 ( )
A. 3 B. 32 C. (2)2 D. (3)3
13. 比 易被水蒸气蒸馏分出,是因为前者( )
A. 可形成分子内氢键 B. 硝基是吸电子基
C. 羟基吸电子作用 D. 可形成分子间氢键
14. 苯酚易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是由于 ( )
A. 羟基的诱导效应大于共轭效应,结果使苯环电子云密度增大
B. 羟基的共轭效应大于诱导效应,使苯环电子云密度增大
B. 羟基只具有共轭效应
D. 羟基只具有诱导效应
15. 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料酒,是因为工业酒精中含有下列物质中的 ( )
A. 甲醇 B. 乙二醇 C. 丙三醇 D. 异戊醇
16. 下列化合物中与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 )
17. 下列酚类化合物中,值最大的是 ( )
18. 最易发生脱水成烯反应的 ( )
19. 与试剂反应最快的是 ( )
A. 3222 B. (3)22 C. (3)3 D. (3)2
20. 加适量溴水于饱和水杨酸溶液中,立即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 )
21. 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 )
A. 甲醚 B. 乙醇 C. 丙烷 D. 氯甲烷
22. 丁醇和乙醚是( )异构体 ( )
A. 碳架 B. 官能团 C. 几何 D. 对映
23. 一脂溶性成分的乙醚提取液,在回收乙醚过程中,哪一种操作是不正确的? ( )
A. 在蒸除乙醚之前应先干燥去水 B. “明”火直接加热
C. 不能用“明”火加热且室内不能有“明”火 D. 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
24. 乙醇沸点(78.3℃)与分子量相等的甲醚沸点(-23.4℃)相比高得多是由于 ( )
A. 甲醚能与水形成氢键 B. 乙醇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甲醚不能
C. 甲醚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乙醇不能 D. 乙醇能与水形成氢键,甲醚不能
25. 下列四种分子所表示的化合物中,有异构体的是 ( )
A. C23 B. C2H22 C. 4O D. C2H6
26. 下列物质中,不能溶于冷浓硫酸中的是 ( )
A. 溴乙烷 B. 乙醇 C. 乙醚 D. 乙烯
27. 己烷中混有少量乙醚杂质,可使用的除杂试剂是 ( )
A.浓硫酸 B.高锰酸钾溶液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溶液
28. 下列化合物可用作相转移催化剂的是 ( )
A. 冠醚 B. 瑞尼镍 C. 分子筛
29. 用醚合成法合成最适宜的方法是( )
30. 下列化合物能与镁的乙醚溶液反应生成格氏试剂的是 ( )
第十一章 醛 酮
1. 该反应 ,实际上得不到加成产物,欲制备加成产物 [(3)3C]3, 需对试剂或条件作更改的是( )
A.第一步反应需加热 B. 换(3)3为(3)3
C. 换(3)3为[(3)3C]2 D. 换溶剂2O为
2. 黄鸣龙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他的贡献是 ( )
A. 完成了青霉素的合成 B. 在有机半导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C. 改进了用肼还原羰基的反应 D. 在元素有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 醛类化合物的醛基质子在1谱中的化学位移值(δ)一般应为 ( )
A. 9~10 B. 6~7 C. 10~13 D. 2.5~1.5
4. 下列物质不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
A. 乙醇 B. 乙醛 C. 异丙醇 D. 丙醇
5. 下列能发生碘仿反应的化合物是 ( )
A. 异丙醇 B. 戊醛 C. 3-戊酮 D. 2-苯基乙醇
6. 下列能进行(康尼查罗)反应的化合物是 ( )
A. 丙醛 B. 乙醛 C. 甲醛 D. 丙酮.
7. 化合物:A. 、B. 3、C. 33、D. C6H56H5相对稳定性次序为 ( )
A. A>B>C>D B. A>C>D>B C. D>C>B>A D. D>A>B>C
8. 氧化反应中,不对称结构的酮中烃基迁移的活性次序近似为 ( )
A. 苯基>伯烷基>甲基 B. 伯烷基>甲基>苯基 C. 甲基>伯烷基>苯基
9. 下列化合物在谱中于3200~36001之间有强吸收峰的是 ( )
A. 丁醇 B. 丙烯 C. 丁二烯 D. 丙酮
10. 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不能用来制取醛酮的衍生物 ( )
A. 羟胺盐酸盐 B. 2,4-二硝基苯 C. 氨基脲 D. 苯肼
11. 下列羰基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速度次序是i.; .33; .3; .C6H56H5 ( )
A. i > > > B. > > > i
C. > > > i D. i > > >
12. 缩醛与缩酮在( )条件下是稳定的 ( )
A. 酸性 B. 碱性
13. 能够将羰基还原为亚甲基的试剂为 ( )
A. ()3 , B. H22, , (22)2O,△
C. ⑴ 22, ⑵ H2 D. 4
14. 下列试剂对酮基无作用的有 ( )
A. 酒石酸钾钠 B. C. R2 D. 2
15. 下列反应能增长碳链的是( )
A. 碘仿反应 B. 羟醛缩合反应 C. 康尼查罗反应 D. 银镜反应
16. 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碘仿反应的为 ( )
17. 下列化合物中不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
18. 下列两个环酮与加成的平衡反应中,平衡常数较大的是 ( )
19. 下列含氧化合物中不被稀酸水解的是 ( )
20. 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 ( )
21. 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生成α-重氮酮,α-重氮酮经重排,水解后生成 ( )
A. 酯 B. 酮 C. 羧酸 D. 酰胺
22. 利用迈克尔()反应,一般可以合成 ( )
A. 1,3-二官能团化合物 B. 1,5-二官能团化合物
C. α,β-不饱和化合物 D. 甲基酮类化合物
23. 下列反应不能用来制备α,β-不饱和酮的是 ( )
A. 丙酮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醇醛缩合反应
B. 苯甲醛和丙酮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
C. 甲醛和苯甲醛在浓碱条件下发生反应
D. 环己烯臭氧化水解,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反应
24. 下面金属有机化合物只能与α,β-不饱和醛酮发生1,4-加成的是( )
A. R2 B. C. R2 D.
25. 下列化合物中,能与溴进行亲电加成反应的是 ( )
A. 苯 B. 苯甲醛 C. 苯乙烯 D. 苯乙酮
26. β-丁酮酸乙酯能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产生黄色沉淀,也能与三氯化铁起显色反应,这是因为存在着 ( )
A. 构象异构体 B. 顺反异构体 C. 对映异构体 D. 互变异构体
27. 丙烯醛与1,3-丁二烯发生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是立体专一的顺式加成 B. 加成反应
C. 是协同反应 D. 1,3-丁二烯的反式构象比顺式构象反应活性大
28. 保护醛基常用的反应是 ( )
A. 氧化反应 B. 羟醛缩合 C. 缩醛的生成 D. 还原反应
29. 可以进行分子内酯缩合的是 ( )
A. 丙二酸二乙酯 B. 丁二酸羰基化合物 C. 对苯二甲酸二乙酯
30. 下列化合物最易形成水合物的是 ( )
A. 3 B. 33 C. 3 D. 2
31. 下列化合物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大小次序是① 2 ② 32
③ 32 ④ 22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①>④>②>③ D. ①>③>④>②
32. 下列化合物中不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
33. 下列化合物中亚甲基上的氢酸性最大的是 ( )
34. 下列化合物烯醇式含量最多的是 ( )
35. 2,4—戊二酮其较稳定的烯醇结构式(热力学控制)为 ( )
36. 比较下面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