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总 论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填空题
1.中国古籍记载的第一个儿科医生是 ;儿科之圣是指 。
2.古代儿科四大要证是 、 、 、 。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3. 相传至今的我国第一部儿科专著是( )
A.《颅囟经》 B.《小儿药证直诀》 C.《幼幼新书》
D.《全幼心鉴》 E.《活幼心书》
4. 首创小儿”纯阳”理论的著作是( )
A.《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小儿则》
E.《温病条辨·解儿难》
5. 论述小儿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是( )
A.《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B.《小儿药证直诀》 C.《幼幼新书》
D.《小儿痘疹方论》 E.《博集稀痘方论》
6. 汇集宋代以前儿科学术成就,为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儿科专著的是( )
A.《颅囟经》 B.《幼幼新书》 C.《活幼新书》
D.《全幼心鉴》 E.《保婴撮要》
7.提出烧灼断脐法预防初生儿脐风的著作是( )
A.《幼幼新书》 B.《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全幼心鉴》
D.《保婴撮要》 E.《婴童百问》
8. 痘疹用温补学派的创始人是( )
A.钱乙 B.董汲 C.陈文中 D.曾世荣 E.张琰
(二)A2型题
9. 患儿,1岁半。经常患感冒、肺炎。家长诉平时已特别注意多穿衣、不外出。医生要求其不要衣着过暖,要多带孩子去户外晒太阳。该医师的观点来源于( )
A.《诸病源候论》 B.《备急千金要方》 C.《小儿药证直诀》
D.《小儿病源方论》 E.《麻科活人全书》
10.患儿,6个月。每闻声响则惊哭不安。其病位在( )
A.肺 B.脾 C.心 D.肝 E.肾
(三)B1型题
A.春秋
B.秦汉
C.隋唐
D.宋
E.元
11.我国古代最早有小儿医的时期是( )
12.我国儿科医案早期记载见于( )
A.《五十二病方》
B.《备急千金要方》
C.《颅囟经》
D.《育婴家秘》
E.《医林改错》
13.我国最早记载“婴儿病痫”的名著为( )
14.我国最早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名著为( )
(四)X型题
15.万全的儿科著作有( )
A.《保婴撮要》 B.《全幼心鉴》 C.《育婴家秘》
D.《幼科发挥》 E.《幼科折衷》
16.钱乙创制的方剂有( )
A.泻白散 B.导赤散 C.异功散 D.七味白术散 E.六味地黄丸
三、改错题
17.隋唐时期称儿科为小方脉。
四、简答题
18.《幼幼集成》对小儿指纹辨证是如何概括的?
五、问答题
19.关于小儿体质特点,钱乙、万全、吴鞠通分别提出了哪些著名论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①扁鹊;②钱乙。
2.①痧;②痘;③惊;④疳。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3.A。答案分析:相传最早儿科专著是《颅囟经》。
4.B。答案分析:《颅囟经》首次提出婴幼儿体属纯阳的观点。
5.A。答案分析:《小儿斑疹备急方论》为天花麻疹专著之始。
6.B。答案分析:《幼幼新书》40卷,627门,许多散失的宋以前儿科著作被收录其中而得以流传,其中歌诀90余首,方剂2000余首。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
7.D。答案分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认为脐风病因是断脐不慎所致,提出烧灼法断脐的预防方法。
8.C。答案分析:陈文中力倡固养小儿元阳,以擅用温补法扶正见长,对痘疹类因阳气虚寒而产生的逆证,用温补托毒救急。
(二)A2型题
9.A。答案分析:《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最早提出:“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
10.C。答案分析:根据《小儿药证直诀》提出的儿科五脏辨证体系:“心主惊。”
(三)B1型题
11.A。答案分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
12.B。答案分析:《史记》记载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以下气汤治疗小儿气鬲病,为我国早期儿科医案记载。
13.A。答案分析:《五十二病方》这部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里,有“婴儿病痫”、“婴儿瘛”的记述。
14.E。答案分析: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四)X型题
15.C,D。答案分析:万全著有《幼科发挥》、《育婴家秘》,《保婴撮要》为薛铠、薛已著,《全幼心鉴》为寇平著,《幼科折衷》为秦昌遇著。
16.A,B,C,D,E。答案分析:创制新方有泻白散、导赤散、异功散、七味白术散,六味地黄丸为由金匮肾气丸化裁而来,亦属创制。
三、改错题
17.改为:隋唐时期称儿科为少小科。
答案分析:隋唐时期称儿科为少小科,宋代医学教育称儿科为小方脉。
四、简答题
18.《幼幼集成》将指纹辨证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
五、问答题
19.关于小儿体质特点,钱乙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万全概括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即“三有余,四不足。”吴鞠通概括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一、填空题
1.小儿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期。小儿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是 期。
2. 一书提出“十八已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3.古代医籍对小儿年龄分期最早记载当推( )
A.《灵枢·卫气失常》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寿世保元·儿科总论》 E.《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大小论》
4.孕妇遭受不利因素影响,如物理、药物、感染、劳累、营养缺乏等伤害,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型等,最易发生于孕后( )周内。
A.8 B.12 C.16 D.20 E.24
5.围生期是指( )
A.从出生到28天 B.孕期28周到生后7天 C.从受孕到分娩
D.生后28天到1周岁 E.孕期28周到生后28天
6.从生后到28天,称为( )
A.胎儿期 B.围生期 C.新生儿期
D.婴儿期 E.幼儿期
7.幼儿期是指( )
A.从出生到生后28天 B.生后28天到满1周岁 C.1~3岁
D.3~7岁 E.7~12岁
8.学龄前期是指( )
A.1~3岁 B.3~7岁 C.5~7岁 D.3~8岁 E.5~9岁
9.学龄期起于( )
A.4周岁 B.5周岁 C.6周岁 D.7周岁 E.14周岁
10.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
(二)B1型题
A.从出生到28天
B.出生28天后到满1周岁
C.1~3岁
D.3~7岁
E.7~12岁
11.婴儿期是指( )
12.幼儿期是指( )
A.胎儿期
B.围生期
C.新生儿期
D.婴儿期
E.幼儿期
13.儿童生命活动的开始,起于( )
14.儿童独立生存的开始,起于( )
(三)X型题
15.容易发生溺水、烫伤、坠床、错服药物以致中毒等,好发于( )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16.幼儿期容易发生( )
A.吐泻、疳证 B.多种小儿传染病 C.意外事故
D.急性肾炎 E.龋齿
三、改错题
17.从1周岁到4周岁为幼儿期。
四、简答题
18.简述婴儿期的保健重点。
五、问答题
19.青春期生理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①婴儿期;②围生期。
2.《灵枢·卫气失常》。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3.A。答案分析:《灵枢·卫气失常》提出“十八已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这是我国关于小儿年龄分期的最早记载。
4.B。答案分析:妊娠早期的12周为胚胎期,最易遭受病理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流产、死胎或畸形。
5.B。答案分析: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6.B。答案分析: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出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7.C。答案分析:1~3周岁为幼儿期。
8.B。答案分析: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
9.D。答案分析: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为学龄期。
10.E。答案分析:青春期(一般女孩自11~12岁至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
(二)B1型题
11.B。答案分析:婴儿期指生后28天到1周岁。
12.C。答案分析:1~3周岁为幼儿期。
13.A。答案分析:男女生殖之精相合,结成胚胎,生命活动就开始了。
14. C。答案分析:儿童独立生存,起于出生后脐带结扎,此前则依赖于母体生存。
(三)X型题
15.C,D。答案分析: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易发生意外及中毒。
16.A,B,C。答案分析:幼儿期由于断乳后食物品种转换,易发生吐、泻、疳证;接触面扩大,易发生传染病;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事故。
三、改错题
17.改为:从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答案分析:3周岁后,已进入学龄前期。
四、简答题
18.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脾胃、肺系疾病,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五、问答题
19.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其生理特点是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形体增长出现第二次高峰,精神发育由不稳定趋向成熟。
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
一、填空题
1.小儿出生体重平均约 kg,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 kg,一周岁后平均每年增长 kg。
2.小儿正常血压计算公式: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3.一周岁小儿的体重应为( ) kg。
A.8 B.9 C.10 D.11 E.12
4. 小儿身长的计算公式:身长(cm)=70+7×年龄。其中”70”是表示( )
A.半岁时的身长 B.一岁时的身长 C.1.5岁时的身长
D.2岁时的身长 E.公式简化所得数字
5.按公式计算,3岁小儿的身长应为( ) cm。
A.70 B.80 C.84 D.91 E.96
6.前囟关闭的时间为( ) 个月。
A.2~4 B. 4~6 C.6~12 D.12~18 E.18~24
7.一周岁小儿的头围应为( )cm。
A.33 B.46 C.48 D.50 E.54
8.儿童上下部量相等,中点恰好在耻骨联合上的年龄大约在( )
A.初生时 B.1岁 C.3岁 D.6岁 E.12岁
9.最后一颗恒牙长出的时间一般在( )岁。
A.6 B.8 C.12 D.12~15 E.20~30
10.小儿出齐乳牙的时间在( )个月。
A.8~12 B.12~18 C.18~24 D.24~30 E.30~36
11.按公式计算,正常4岁小儿的收缩压是( ) mmHg。
A.88 B.95 C.100 D.105 E.110
12.4~7岁小儿每分钟呼吸次数约为( )
A.45~40 B.40~35 C.35~30 D.30~25 E.25~20
13.新生儿每分钟脉搏次数约为( )
A.140~120 B.130~110 C.120~100 D.100~80 E.90~70
14.正常小儿多少个月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
A.3 B.4 C.5 D.8 E.12
15.正常小儿多大时能简单的交谈( )
A.1岁 B.1岁半 C.2岁 D.5岁 E.7岁
16.正常小儿多少个月时能独立行走( )
A.10 B.12 C.18 D.24 E.36
(二)A2型题
17.患儿,6岁。刚会与小朋友做游戏。正常儿童应当几岁后能与小朋友做游戏( )
A.1 B.2 C.3 D.4 E.5
18.患儿,4岁。不会穿简单的衣服。正常儿童应当几岁能穿简单的衣服( )
A.1 B.2 C.3 D.4 E.5
19.患儿,3岁。有医生认为在变蒸期。变蒸的时期应在( )日内。
A.32 B.64 C.128 D.320 E.576
20.患儿20天。其呼吸:脉搏次数比应该是( )
A.1:2 B.1:3 C.1:4 D.1:5 E.1:6
(三)B1型题
A.42
B.46
C.48
D.50
E.54
21.2岁小儿的头围(cm)约为
22.5岁小儿的头围(cm)约为
A.4
B.5
C.6
D.7
E.8
23.正常小儿开始会爬的月龄一般是( )
24.正常小儿开始会独坐的月龄一般是( )
(四)X型题
25.前囟大且闭合晚,可见于( )
A.佝偻病 B.小头畸型 C.呆小病 D.解颅 E.维生素D中毒
26.若为10个月小儿,下列那些项目是不正常的( )
A.乳牙20颗 B.囟门已闭 C.体重9kg D.身长75cm E.头围48cm
27.对于2岁小儿,下列哪些是正常的( )
A.乳牙10颗 B.体重12kg C.身长84cm D.头围48cm E.胸围32cm
28. 若为6岁小儿, 下列哪些项目是不正常的( )
A.开始换恒牙 B.体重20kg C.脉搏126次/分
D.收缩压110mmHg E.舒张压85mmHg
29.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下,下列哪些叙述不妥( )
A.小儿出生后体重前半年较后半年增长慢 B.测量身长时,3岁以下采用立位
C.上部量指从头到脐的长度 D.后囟应在生后6个月闭合
E.生后10月乳牙20个
三、改错题
30.小儿出生后体重匀速增长。
31.小儿1岁时能简单地交谈。
四、简答题
32.何谓前囟、后囟?
33.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什么公式推算?
34.7~12个月小儿体重的推算公式?
五、问答题
35.什么叫小儿生长发育?掌握小儿身长发育规律有什么意义?
36.怎样正确认识变蒸学说?
六、病案分析题
37.患儿,男,2岁。体重8kg,身长78cm,头围48cm,胸围46cm,后囟及前囟已闭合,牙齿萌出6颗。
分析本例小儿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是否异常,提出初步印象。
38.患儿,女,7个月。能独坐片刻,出现换手与捏、敲等动作,能哭能笑,不会发声。
分析本例婴儿的智力发育状况是否正常。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①3;②0.7;③2。
2.①80+2×年龄;②收缩压×2/3。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3.C。答案分析:1周岁时体重为7+0.5×(12-6)=10Kg。
4.E。答案分析:70是公式简化所得数字。
5.D。答案分析:3岁小儿身长为70+7×3=91cm。
6.D。答案分析:小儿前囟关闭时间应在生后12~18个月。
7.B。答案分析:1周岁小儿的头围约46cm。
8.E。答案分析:12岁前上部量大于下部量,12岁以后下部量大于上部量,12岁左右上下部量相等。
9.E。答案分析:最后一颗恒牙一般在20~30岁时出齐,也有终生不出者。
10.D。答案分析:小儿出齐乳牙的时间约在24~30个月。
11.A。答案分析:4岁小儿收缩压80+2×4=88mmHg。
12.E。答案分析:4~7岁小儿每分钟呼吸约25~20次。
13.A。答案分析:新生儿脉搏每分钟140~120次。
14.E。答案分析:正常小儿1岁时听懂自己的名字。
15.C。答案分析:正常小儿2岁后能简单的交谈。
16.B。答案分析:正常小儿12个月可以独立行走。
(二)A2型题
17.C。答案分析:3岁后可与小朋友做游戏。
18.C。答案分析:3岁时会穿简单的衣服。
19.E。答案分析:小儿576日后,不再有变蒸。
20.B。答案分析:新生儿呼吸:脉搏为1:3。
(三)B1型题
21.C。答案分析:2周岁时头围约48cm。
22.D。答案分析:5周岁时头围约50cm。
23.E。答案分析:8个月会爬。
24.C。答案分析:6个月时会独坐片刻。
(四)X型题
25.A, C, D。答案分析:小头畸形、维生素D中毒无前囟大且闭合晚的表现。
26.A,B,D,E。答案分析:10个月小儿乳牙开始萌出,囟门未闭,到1岁时身长75cm,
到1岁时头围46cm。
27.B,C,D。答案分析:2岁小儿萌出20颗乳牙,胸围应该大于头围。
28.C,D,E。答案分析:6岁脉搏100~80次/分,收缩压约为92mmHg,舒张压约为61mmHg。
29.A,B,C,D,E。答案分析:小儿出生后前半年较后半年体重增长快,测量身长时,3岁以下采用仰卧位,上部量指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后囟应在生后2~4个月内关闭,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
三、改错题
30.改为:出生后,小儿体重非匀速地不断增长。
答案分析:小儿在青春期之前,年龄愈小,增长速率愈高。出生时体重约3kg,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5kg,1岁后平均每年增长约2kg。
31.改为:小儿2岁后能简单地交谈。
答案分析:1岁时只能说出简单的生活用语,如吃、走、拿等。
四、简答题
32.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
33.乳牙数=月龄-4(或6)
34.体重(kg)=7+0.5×(月龄-6)
五、问答题
35.一般以”生长”表示形体的增长,”发育”表示各种功能的进步,生长主要反映为量的变化,发育主要反映质的变化,二者密切相关,形与神同步发展,通常相提并论。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做好儿科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36.变蒸学说是古代医家阐述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即小儿生长发育在婴幼儿时期最快,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每经过一定时间周期,显示出显著的生长发育变化;形神是相应发育、同步发展的;变蒸周期是逐步延长的,显示婴幼儿生长发育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减慢;576日后不再有变蒸,小儿生长发育趋于平缓。变蒸学说对当今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是,古医籍中有的认为变蒸时小儿会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属于正常表现,不需治疗,这种说法则应当扬弃。
六、病案分析题
37.就该小儿各项生长发育指标而言,与2岁小儿正常均值相比:体重低4kg;身长低6cm;头围正常;胸围小于头围2cm,2岁胸围应当渐大于头围;后囟、前囟已闭属正常范围;牙齿长出6枚,较正常儿少。综合分析:该小儿的特点是体重显著不足,身长亦低,胸围小于头围,牙齿萌出较少。初步诊断印象为营养不良(疳证)。
38.该小儿7个月能独坐片刻,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的动作,能哭能笑,均达到了智能发育的正常水平。但是,7个月婴儿应会发复音,如“妈妈、爸爸”等,说明语言发育欠佳,须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第四节 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一、填空题
1.关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说:“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
2.张景岳在 中说:“ 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之比。”
3.小儿病理特点可以概括为 , ; , 。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4.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
A.纯阳无阴 B. 阳常有余 C.阴亏阳亢 D.发育迅速 E.肝常有余
5.《颅囟经》所说”纯阳”是针对几岁以内小儿而言?( )
A.1 B.2 C.3 D.7 E.14
6.小儿发生烈性传染病的病邪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
A.风热 B.风寒 C.湿热 D.燥邪 E.疫疠
7.小儿为纯阳之体,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其原因是六气易从( )
A.湿化 B.寒化 C.燥化 D.火化 E.风化
8.小儿易产生营养失调性病证,原因主要是( )
A.肝常有余 B.心常有余 C.肺常不足 D.脾常不足 E.肾常虚
9.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
A.脾常不足 B.肺脏娇嫩 C.肾常虚 D.稚阳未充 E.稚阴未长
10.小儿易患五迟、五软、解颅、遗尿等病,原因主要是( )
A.肺脏娇嫩 B.脾常不足 C.肾常虚 D.稚阴稚阳 E.纯阳之体
11.小儿易受惊吓,原因主要是( )
A.肺脏娇嫩 B.脾常不足 C.肾常虚 D.心神怯弱 E.稚阴未长
12.小儿易发生好动、惊惕、抽风等症,原因主要是( )
A.心常有余 B.肝气未实 C.脾常不足 D.稚阳未充 E.肾常虚
13.“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见于( )
A.《颅囟经·脉法》 B.《宣明方论·小儿门》 C.《医学正传·小儿科》
D.《幼科要略·总论》 E.《格致余论·慈幼论》
14.“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见于( )
A.《灵枢》 B.《素问》 C.《小儿药证直诀》
D.《颅囟经》 E.《幼幼新书》
15.小儿缺乏卫生知识,易于误食一些被污染的食物,引发( )
A.咳喘 B.水肿 C.紫癜 D.厌食 E.吐泻
16.小儿易患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邪从( )
A.口入 B.鼻入 C.皮毛 D.耳入 E.眼入
17.小儿易患痢疾、霍乱、肝炎等传染病,邪从( )
A.口入 B.鼻入 C.皮毛 D.耳入 E.眼入
18.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首推( )
A.肺系病证 B.心系病证 C.肝系病证 D.脾系病证 E.肾系病证
19.儿科发病率居于第二位的是( )
A.肺系病证 B.心系病证 C.肝系病证 D.脾系病证 E.肾系病证
(二)A2型题
20.患儿,半岁。骤闻异声后,夜里啼哭2月,每夜发作3~5分钟。其病因是( )
A.感受外邪 B.伤乳因素 C.惊恐因素 D.环境污染 E.胎产因素
21.患儿,3岁。吃瓜子时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其病因是( )
A.乳食因素 B.先天因素 C.情志因素 D.意外因素 E.其他因素
22.患儿,4岁。平素喜食生冷瓜果,容易损伤( )
A.肝阴 B.脾阳 C.肺气 D.肾气 E.肾阴
23.患儿,2岁。生后至今不能行走与站立,头项歪斜。其病变脏腑主要在( )
A.心肝 B.肺脾 C.心肺 D.心肾 E.脾肾
(三)B1型题
A.《幼科要略》
B.《小儿病源方论》
C.《颅囟经》
D.《小儿药证直诀》
E.《温病条辨·解儿难》
24.首创小儿”纯阳”理论的著作是( )
25.提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学说的著作是( )
A.肺常不足
B.脾常不足
C.心常有余
D.肾常虚
E.肝常有余
26.小儿易患疳证、泄泻,主要责之于( )
27.小儿易患惊风、痫证,主要责之于( )
(四)X型题
28.小儿的生理特点是( )
A.生机蓬勃 B.脏腑娇嫩 C.脏腑虚弱 D.形气未充 E.发育迅速
29.小儿五脏六腑之功能皆属不足,其中尤其突出的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0.小儿病因与成人多数相同,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因而对不同病因为病的情况和易感程度与成人不同。小儿比成人多见的病因有( )
A.外感 B.情志 C.意外 D.食伤 E.先天
31.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如( )
A.肺炎喘嗽 B.哮喘 C. 疳证 D.夏季热 E.癫痫
三、改错题
32.“肾常虚”主要指小儿元精不足,肾脏素虚。
33.小儿病证易趋康复的主要原因是小儿多外感疾病,且少情志因素的影响。
四、简答题
35.简述小儿发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36.简述小儿患病为什么易生惊动风?
五、问答题
37.小儿患病后为什么易虚易实?
38.小儿患病后为什么易寒易热?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①《颅囟经·脉法》;②《宣明方论·小儿门》。
2.《景岳全书·小儿则》。
3.①发病容易;②传变迅速;③脏气清灵;④易趋康复。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4.D。答案分析:“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5.C。答案分析:《颅囟经·脉法》中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6.E。答案分析:疫疠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7.D。答案分析:六气易从火化,小儿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
8.D。答案分析:由于小儿“脾常不足”,易为乳食所伤,故易产生运化失常的营养失调性病证。
9.B。答案分析:肺主气,司呼吸,小儿肺脏娇嫩,表现为呼吸不匀,息数较促,易发生感冒、咳喘。
10.C。答案分析:小儿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因而多见肾藏精,肾主骨,肾司生长不足而导致的疾病。
11.D。答案分析:心主血脉,主神明,小儿心气未充,心神怯弱未定,故表现为易受惊吓。
12.B。答案分析:肝主疏泄,主风,小儿肝气未实,经筋刚柔未济,表现为好动,易发惊惕抽风。
13.A。答案分析:见于《颅囟经·脉法》。
14.B。答案分析: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
15.E。答案分析:误食被污染的食物易引发肠胃病如吐泻病。
16.B。答案分析:各种时邪从鼻入,肺卫受袭,形成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
17.A。答案分析:邪从口入,脾胃受邪,形成痢疾、霍乱、肝炎等传染病。
18.A。答案分析:小儿肺脏娇嫩,卫表未固,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均易犯肺,引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
19.D。答案分析:小儿脾常不足,再由于乳食失节,食物不洁,脾运失健等因素导致呕吐、泄泻、腹痛、积滞、厌食等脾系病证,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病证而居第二位。
(二)A2型题
20.C。答案分析:小儿心怯神弱,骤闻异声导致惊伤心神,出现夜啼。
21.D。答案分析: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是因意外因素致病。
22.B。答案分析:平时喜食生冷瓜果容易损伤脾阳。
23.E。答案分析:五迟五软主要和脾肾有关,脾主肌肉,肾主骨,脾肾不足导致该病发生。
(三)B1型题
24.C。答案分析:现存最早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25.E。答案分析:清代吴鞠通运用阴阳理论,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将小儿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26.B。答案分析:脾常不足,运化力弱,摄入的食物不洁、饮食不节、饥饱不均易患疳证、泄泻。
27.D。答案分析:肾常虚。小儿肾藏精、主骨,肾司生长不足而导致解颅、五迟五软。
(四)X型题
28.A,B,D,E。答案分析: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29.C,D,E。答案分析:小儿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表现为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
30.A,D,E。答案分析:小儿病因以外感、食伤和先天因素居多,如年龄越小,对六淫邪气易感程度愈高,因乳食而伤的情况越多。情志因素和意外因素虽亦为儿科常见病因,但不能说“比成人多见”。
31.B,E。答案分析:哮喘和癫痫与先天遗传有关。
三、改错题
32.改为:“肾常虚”是针对小儿“气血未充,肾气未固”而言。
答案分析:肾藏经,主骨,为先天之本,这种功能对形体尚未长大,多种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小儿更为重要,关系到小儿骨、脑、发、耳、齿的功能和形态,关于生长发育和性功能成熟。小儿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因而常有肾司生长不足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五迟、五软、解颅、遗尿等。并非指元精不足,肾脏素虚。
33.改为:小儿病证易趋康复的主因是机体生机蓬勃,脏腑之气清灵,随拨随应,对各种治疗反应灵敏,并且宿疾较少,病情相对单纯。
答案分析:外感疾病有的易趋康复,有的不易康复,甚至留下后遗症。小儿情志因素的影响也并非少见,因而也不是小儿患病比成人易趋康复的原因。
四、简答题
34.小儿病因,以外感、食伤、先天因素居多,情志、意外和其他因素亦值得注意。
35.小儿生理上心神怯弱,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