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73490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九寨沟》、略读课文《秦兵马俑》,4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这一组课文,都是写我国的文化遗产的文章。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引起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因此,训练的重点一是理解内容,增长见闻。二是品味语言领悟表达。三是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9~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 21《长城》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 拍摄(she) 嘉(jia)峪(yu)关 扶(fu) 智慧(hui) 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瞭望口:指用来瞭望的口子。瞭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21长城            远景     观察长城            近景            血汗     联想人民            智慧            雄伟     赞美工程   奇迹 当堂检测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ai she   ning jie   zhi hui   jian gu   cheng qiang  yu hang yuan (     ) (     )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从充完整 ( )山( )岭  互相( )应 蜿蜒(  )旋  气( )雄伟 三、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这一断长城建筑在八达岭上,高大艰固,是用具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  2、城墙上铺着方砖,向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 教学后记: 22《颐和园》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前提测评   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  (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   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   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练习:   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齐读   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    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   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一段            2————二段            3————三段            4、5———四段            6————五段 四、达标测评    (一)用“隐隐约约”造句。     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2.齐读课文例句。     3.补充句子完整。      ①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②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      ③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④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     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      看远处的景物。      烟雾影响视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     5、口头造句。  (二)指导背诵方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     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     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     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     第2句:向下望。     第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东远眺。     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22、颐和园            长廊:长、美、奇、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教学后记: 23《九寨沟》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 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以课文为载体,从九寨沟的绮丽风光和有趣动物两部分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学生情动而辞发,使课堂上焕发出一种如诗如画的人性的光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1.教师饱含感情地述说:“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   2.再看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九寨沟在哪儿?它名字的来历?那里有哪些绮丽的风光?……)   3.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否回答了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指名五位学生分自然段读全文。    2、读后教师出示课件,纠正学生读文之问题。  课件一:         湖泊 镶嵌 沟谷   (1)分别出示三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把这三个词连起来,用书上的内容说一句话。(顺序可调换)    如: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彩带般的沟谷中,镶嵌着颗颗宝石般大大小小的湖泊。      大大小小的湖泊,好像镶嵌在彩色沟谷中的宝石。         ……  课件二:          清澈见底  色彩斑斓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1)分别出示二词,读准字音。   (2)出示课文中的语句,读好。   (3)“色彩斑斓”什么样?  课件三:           憨态可掬   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   (1)读词:憨态可掬   (2)能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吗?   师:“憨态可掬”是个成语,就像同学们体会的那样,形容天真单纯的表情、神态尽情流露的样子。   (3)出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四:         雪峰插云 古木参天 平湖飞瀑         异兽珍禽 诗情画意 人间仙境   课文中还有一些概括九寨沟绮丽风光的词汇,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课件四。指名读,读好。    3.齐读第五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开头想一想。(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理解内容。   1.通过刚才读书,你们知道九寨沟在哪,为什么叫九寨沟了吗?   2.指名读一读书上的原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好。(“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读出欣喜、惊奇的感觉。)   4.你们想看一看这被称作“人间仙境”的童话世界吗?我们下一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九寨沟的有关资料。    3.巩固词语。 板书设计: 23九寨沟 自然风光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异兽珍禽 24《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24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 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 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 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课前准备   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宽带网   ◆ 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 交流方法   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 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 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   2 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 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 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 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 习作:导游词   ◆ 创设情景,   1 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 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 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 交流资料   1 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 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 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 自主完成习作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