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总计第 课时 年 月 日备 月 日投放
课 题
5、苹果里的五角星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徐昌有
教 学
目 标
1、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 学
重难点
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教 具
准 备
小黑板、课件
教学设计与活动过程
复备栏
(含设计意图、学法点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①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导:突出苹果里有什么,怎么读?
强调是哪里的“五角星”,怎么读?
你们看,同一个课题,大家理解不同,读法也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板书:魅力)在写“魅”字的时候要注意结构,“厶”不能丢。
②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这里的“五角星”加了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的意义,并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像五角星的东西。)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⑴给课文各自然段写上序号。
⑵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语句与课文。
⑶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出示:
清晰 生疏 苹果核 循规蹈矩 感触
魅力 图案 创造力 鲜为人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
⑴抽读生字。
⑵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⑶指名分节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3、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4、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课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写字指导。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8个生字。
精典题型设计
板书设计
1、 练习朗读课文。
2、 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 分管教干(签字):
教学设计
总计第 课时 年 月 日备 月 日投放
课 题
5、苹果里的五角星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徐昌有
教 学
目 标
1、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 学
重难点
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教 具
准 备
图片、课件
教学设计与活动过程
复备栏
(含设计意图、学法点拨)
第二课时
一、 动手操作,激趣揭题
1、你们在家切过苹果吗?
2、通常在切苹果之前家人会叮嘱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在你能读懂的地方,画上一个大大的“!”,在不太懂的地方注上“?”,特别吸引你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们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大胆地说出你们不理解的问题。
师: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觉得只要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把这句话读懂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出示句子: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指名读、齐读,评价
师: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请把你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好吗?
三、 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师:那就请你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带着读后的理解去小组里讨论,然后积极举手发言。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小男孩被“五角星”吸引了的?建议你们再读一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生读课文)
生:我可以从小男孩的话语中看出来的。(相机出示小男孩的话:“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指名读)
指导读出小男孩的自豪、神秘、兴奋
师:这就是图案的魅力所在?“魅力”是指?(指着学生写的问题)
生:是指“很有吸引力”。
师:这图案不仅吸引了天真好奇的小男孩,也深深地吸引了我。如果对小男孩来说,吸引他的是图案的新奇有趣,那么吸引“我”的又是什么呢?如果你再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就会明白了。
精典题型设计
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拦腰切下去--------发现五角星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叫创造力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 分管教干(签字):
教学设计
总计第 课时 年 月 日备 月 日投放
课 题
6、最佳路径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徐昌有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并积累“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等词语。
3、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 学
重难点
在教学中重点感悟迪斯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蕴涵的的哲理。
教 具
准 备
图片、课件
教学设计与活动过程
复备栏
(含设计意图、学法点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迪斯尼乐园资料。
2、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关于迪斯尼乐园的图片,并简单介绍有关迪斯尼乐园的知识。
3、师生根据预习情况共同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与迪斯尼有关,课题是——“最佳路径”,教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展示本课重点词语。
(1)自读。
(2)抽生读。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抽生分段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与听的要求;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理清课文层次,根据教师的提示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一)遇到难题;(二)获得启示;(三)完成设计;(四)获得最佳。
四、学习生字。
1、观察生字,说说各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指导生字的书写。
3、完成描红。
精典题型设计
板书设计
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选择(路径)
攻克( ) 设计( )
铺设( ) 清理( )
6 最佳路径
一、(1-2) 遇到难题;
二、(3-4)获得启示;
三、(5-6)完成设计;
四、( 7 )获得最佳。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 分管教干(签字):
教学设计
总计第 课时 年 月 日备 月 日投放
课 题
6、最佳路径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徐昌有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并积累“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等词语。
3、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 学
重难点
在教学中重点感悟迪斯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蕴涵的的哲理。
教 具
准 备
PPT课件
教学设计与活动过程
复备栏
(含设计意图、学法点拨)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讲解上节课作业。
2、听写重点词语。
二、学习交流汇报第一部分:遇到难题
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可是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
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
可以从一下方面汇报:
1、时间这么紧迫,催促电报已经打到了巴黎,方案已经改了五十多次,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呢?格罗培斯?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抓住重词语,读出时间紧迫与格罗培斯的焦急。
3、抽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2自然段。
其他小组补充并挑战。
三、学习第二部分:获得启示
可指导小组从一下几方面交流汇报:
1、内心焦躁的格罗培斯离开巴黎,来到地中海海滨,汽车再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行驶。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看看格罗培斯在法国南部看到了什么?
2、他看到了葡萄园主的哪两种做法?两种做法带来了哪两种不同的结果?
3、默读课文,如果你是过客,你会选择买谁的?为什么?
(板书: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
四、学习第三部分:完成设计
1、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的做法中得到启示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么样的方案,他是怎么想的?
2、小组合作学习5、6自然段。
(1)课件展示: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思考:他是怎么想的?
(2)格罗培斯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3)请你评价一下格罗培斯的设计。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方案的高明。
五、学习第四部分:获得最佳
交流:
1、最佳路径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
2、你认为格罗培斯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3、此时,你想对格罗培斯数说些什么?
精典题型设计
板书设计
小练笔:为“最佳路径”撰写颁奖辞。
6 最佳路径
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 分管教干(签字):
总计第 课时 年 月 日备 月 日投放
课 题
7、人类的“教师”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徐昌有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读课文,运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概括3、4、5段的段意,理清文章脉络,进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爱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与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 学
重难点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爱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与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与活动过程
复备栏
(含设计意图、学法点拨)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确定重点问题:人类的教师是谁?为什么说他们是人类的教师?
(二)反馈解疑,理清思路,指导分段。
1. 理清思路,指导分段。
读了课文,你知道谁是人类的教师?课文中都介绍了哪些人类的“教师”?科学家们都从他们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分别在哪段里?
你能根据这些“教师”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吗?(可以同位讨论)
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
2.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三)重点学习,总结方法。
过渡:为什么说这些动物是人类的教师呢?下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探讨。
1.请你们一边默读3自然段一边思考,人类为什么会从这些动物身上受到启发?受到启发之后是怎么做的? 把相关语句标出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说。
——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1)指名交流 (2)指导朗读。
(3)总结: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指课题)——(读题课题)
——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
教师小结: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翅痣。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
精典题型设计
板书设计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 分管教干(签字):
教学设计
总计第 课时 年 月 日备 月 日投放
课 题
7、人类的“教师”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徐昌有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读课文,运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概括3、4、5段的段意,理清文章脉络,进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爱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与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 学
重难点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爱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与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 具
准 备
课件。
教学设计与活动过程
复备栏
(含设计意图、学法点拨)
第二课时
1.回顾总结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上节课,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我们怎样读懂课文,认识人类的教师的?(指名回答)
2.汇报:预设:鲸——航行速度快的轮船
(1)指名按上面的句式交流(播放动画:人类由鲸的“流线体”受到启发,改进船体设计,大大提高轮船航行速度的过程。)
(2)引导理解“轻而易举”一词。
(3)指导朗读。
3.汇报:预设:鸡蛋——“薄壳结构”建筑
(1)指名按上面的句式交流
(2)引导理解理解“ 薄壳结构”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汇报:预设:袋鼠——越野汽车站:人们模仿袋鼠制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贝壳——坦克:模仿某些贝克制造出了坚固的坦克。
5.小结:这些生物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的确是人类的好“教师”啊!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课文。
6.引导体会有详有略的写法:同学们请看,作者在介绍3-6段中这些人类的教师是,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第三、四、五、详(详、略)写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鸟类,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学习的例子。六自然段略(详、略)写了人们袋鼠、贝壳身上得到启发,进而发明创造。)
为什么不全部想写呢?
7.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教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
(1)鱼儿:为什么鱼儿是人类的“教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8. 总结
精典题型设计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 分管教干(签字):
教学设计
总计第 课时 年 月 日备 月 日投放
课 题
习作2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徐昌有
教 学
目 标
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 ,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教 学
重难点
1、 学习用具体的事例 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
2、学习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并提高选材能力。
教 具
准 备
图片、多媒体
教学设计与活动过程
复备栏
(含设计意图、学法点拨)
第一课时
一、 联系“雏鹰争章”,明确习作要求:
二、
1、同学们,大队部一直在开展“雏鹰争章”活动,你们参加了吗?
2、在“争章”过程中,出现了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同学。你们愿意向大家推荐一下吗?
3、只要这个同学在一个方面突出,你都可推荐。你们可以自己推荐,也可以小组相互讨论、推荐。注意;主要要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二、组织交流,丰富习作素材:
1、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要求确定被推荐的人是谁,说出推荐的理由,关键是举具体的事例。
2、班级进行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3、推选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师生共同评议,选用事例是否具体。
4、小结:在说推荐理由时,选取具体的事例,如果事例太多,要做到有详有略。
5、有的同学很苦恼,说的事例总觉得不典型,不具体,教师教你们一个方法:下课后,你可以去采访教师或被推荐的同学,来获取最详细的资料。
6、当然,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以争章的每个方面各推荐一个人。
三、 拓展思路,指导书面表达:
1、 好,通过刚才的采访,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2、 可以采用总分方式来推荐某个同学。
四、学生撰写草稿。
精典题型设计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 分管教干(签字):
教学设计
总计第 课时 年 月 日备 月 日投放
课 题
习作2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徐昌有
教 学
目 标
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 ,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教 学
重难点
1、学习用具体的事例 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
2、学习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并提高选材能力。
教 具
准 备
教学设计与活动过程
复备栏
(含设计意图、学法点拨)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二、交流、评议习作。
1、可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师生就“是否用具体事例把人物优点写具体”方面进行评议。
2、修改习作草稿。
3、选一篇写得好的文章,师生来共同赏析。(事例具体,详略得当)
4、再次进行修改。
三、例文展示。
我要推荐她
学校的“雏鹰争章”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今天我想推荐我的好朋友王雨珊,去争“阅读章”,她在班上是个惹人喜爱的好学生,她的优点很多,比如她学习很好,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她很爱看课外书;作文写得好,常常得到教师的赞扬。
我的好朋友王雨珊是有名的“书虫”,无论是在学校教室里,还是在书店,到处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平时,我们在外面玩耍时,她总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不论我们怎么逗她,她好像没听到似的,眼睛直直地盯着书本,一动也不动。
记得有一次,我去雨珊家玩,正好碰到她妈妈叫她吃饭。她妈妈连叫了她好几声,可雨珊却一个人待在书房里津津有味地看着书,书中那优美的词语与生动活泼的画面深深吸引着她,她舍不得放下手来,我走上前去,拍了拍她的肩膀,她才回过神来。在妈妈的催促下,她才无奈地放下书本,到饭厅吃饭,吃完饭后又依旧钻到书房里去看书,真是个典型的书呆子。
还有一次,我邀雨珊下午2点到中山公园玩耍。我按时来到中山公园等待。可是,我左等右等就是没看到她的身影。我心想:反正时间还早,再等等吧。我一个人站在那儿傻傻的等啊,等啊,可她还是没有来。这下我急了,急忙跑到她家一看,她还在那捧着书本看书。我没好气地问道:“雨珊,我们不是说好了去公园玩吗,你怎么让我一个人等那么久还不来,到底是怎么回事?”雨珊在我的再三追问下,这才想起我们约定的事,她一个劲地跟我说对不起,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嗨,你这个人啊,真是拿你没办法。
正是因为她特别的爱看书,所以我推荐她去争“阅读章”,在此,我衷心地祝愿她在此次“雏鹰争章”活动中能取得成功,荣登“阅读章”的宝座。
精典题型设计
板书设计
概括介绍
推荐他人 具体事例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 分管教干(签字):
教学设计
总计第 课时 年 月 日备 月 日投放
课 题
练习2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徐昌有
教 学
目 标
1、读懂小芳与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标点。
2、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3、写好钢笔字,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
4、熟记八个词语与诗歌《真知》。
5、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教 学
重难点
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教 具
准 备
教学设计与活动过程
复备栏
(含设计意图、学法点拨)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1、 教学第一部分
(1) 创设情境:爸爸带小芳坐了一次磁悬浮列车,这可是小芳第一次坐磁悬浮列车呢!
(2) 让学生自由练习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仔细分辨哪几句是小芳说的,哪几句是爸爸的回答,并判断提示语的位置。
(3) 请学生回忆:如何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来加标点。
(4)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加标点的练习,教师巡视。
(5) 全班集体订正。
(6) 学生默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思考:通过与爸爸的交谈,小芳对于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呢?请学生谈谈。
(7)以后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也要像小芳这样多提几个“为什么”
2、 教学第二部分
(1) 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极快了,每小时可以走400-500千米。
小芳第一次坐上磁悬浮列车,说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生练习读一读小芳说的话,要读出小芳兴奋的心情。
(2) 小芳的话突出了磁悬浮列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车速快。思考:为了表现列车的快,还能怎么说?
(3) 学生自由练说,教师巡视指导。
(4) 全班交流。
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启、戴、氛”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与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小结:“启、戴、氛”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3)示范书写“启“。提醒学生注意:写这三个字时,既要注意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外框些,又要注意字中的撇、斜钩或横斜钩要写得舒展些。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即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
(2)对于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精典题型设计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 分管教干(签字):
教学设计
总计第 课时 年 月 日备 月 日投放
课 题
练习2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徐昌有
教 学
目 标
1、读懂小芳与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标点。
2、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3、写好钢笔字,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
4、熟记八个词语与诗歌《真知》。
5、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教 学
重难点
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教 具
准 备
教学设计与活动过程
复备栏
(含设计意图、学法点拨)
第二课时
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请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学习词语。
(2)请学生自主学习词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再意义上的联系。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学习或做事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印象不深。
不甚了了:了了,了解,明白。不太了解,不太清楚。
天道酬勤: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到窍门。
2、背诵《真知》。
(1)出示诗歌内容,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再读。思考:在你的印象中真知是什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获取真知呢?
在小组内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4)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5)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6)课外拓展:课后搜集同样有关真知地诗句或名人名言等。
说说写写
1、审题
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讲述原《狐狸与乌鸦》的故事,讨论:乌鸦会上当,狐狸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当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的时候会怎么做?
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局呢?
(3)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觉得最合理的结局续编故事,分组练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
(4)每一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精典题型设计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 分管教干(签字):
第 30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