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热电系统过程优化软件操作手册
1 TEPOSS概述
1.1 TEPOSS软件
TEPOSS是 《热电系统过程优化软件》(ThrmoElectricity Process Optimization Software System)的简称。该软件系统以 IT 技术为支撑,集热力学、水力学、热能工程、化学工程、拓扑学和计算数学等知识,在计算机上模拟和研究蒸汽动力系统与蒸汽管网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
TEPOSS应用于炼油、石化、钢铁、区域供热、化工、冶金等行业的蒸汽系统,为优化运行、节能减排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方案。
1.2 TEPOSS特点
n 中文输入界面,建模操作便捷;
n 数学模型严谨,模拟计算准确;
n 融入用户经验,优化方案可靠。
1.3 TEPOSS运行环境
(1) 硬件环境
n CPU速度较快为宜, 建议选用P4/2.0GHZ或以上。
n 选用1G以上的内存,200G以上硬盘空间。
n 显示器显存32M以上,推荐分辨率为1024×768;
(2) 软件环境
TEPOSS软件可在Windows2000/WindowsXP/Windows7的操作系统下运行,需要安装Office2000/Office 2003/Office2007/ Office2010软件。
2 TEPOSS操作
TEPOSS包含蒸汽动力系统和蒸汽管网系统两个部分,开启TEPOSS即会弹出选择进入界面,如图1所示。下面分别对两个部分介绍软件操作。
图 1 选择进入界面
2.1 蒸汽动力系统部分
2.1.1 蒸汽动力系统界面
在图1所示界面中选择“TEPOSS蒸汽动力”,点击确定按钮便进入蒸汽动力系统界面,如图2所示。该界面分为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和绘图区。
图2 蒸汽动力系统界面
菜单栏在界面最上方,内容如图3所示。
图3 菜单栏
工具栏如图4所示,包含通用和TEPOSS专用编辑工具,如模拟计算、绘图、显示、图形编辑、缩放以及绘图属性等,默认所有的工具均显示在工具栏中。将鼠标停留在工具按钮上,可以显示该工具的名称。用鼠标单击图标,即可选中该工具。
图4 工具栏
绘图区占界面主要位置,在此绘制或显示蒸汽动力系统流程图,也可对其进行编辑。绘图区右下角为缩微图区,若流程图太大,全屏显示过密,可将其放大后在缩微图区移动方框定位到流程图的某个部位。
状态栏位于最底部,显示当前操作的状态。
2.1.2 绘制蒸汽动力系统流程图
1、绘制设备
工具栏中含蒸汽动力系统主要设备和元素,如图5所示,依次为:连接线、锅炉、汽轮机、减温减压阀、除氧器、燃气透平、余热锅炉、用户装置、汽源、母管和加热器等。
图5 绘图工具
组成流程图的设备可以用鼠标从工具栏中选取,置于绘图区再点击左键即
可,如图6所示。
图6 绘制设备
2、绘制连线
当设备绘制完成后需交代流程关系。用鼠标左键取 ()后把光标移到绘图区中某设备上,该设备上会显出热点;比如光标移到锅炉上即显出图7a所示热点。光标定位于某热点并击鼠标左键,然后移动光标就会带出连线,如图7b,此时点击鼠标左键可以令连接线转弯,如图7c。当光标移动到下一个设备时,该设备会显示出可以连接的热点,选一个热点并单击鼠标左键,则两个设备连接完成。
图7 绘制连线
欲连接一个锅炉和一个汽轮机,可先用鼠标在绘图工具中先选择(),然后把光标移到锅炉上面,选一热点,单击左键后移动光标到汽轮机上并选择接入热点,然后单击左键便完成连接。如图8所示。
图8 连接两个设备
注1:在所有设备中,汽轮机、减温减压阀和用户只许有一个热点可以接入。
接入热点
汽轮机的接入热点位置见图9。
图9 汽轮机接入点
减温减压阀接入热点见图10。
接入热点
图10 减温减压阀接入点
汽源只有一个热点并且只能接出。
减温减压阀有两个热点,一个接入,另一个接出,如图10所示。
注2:连接除氧器时会弹出图11,供用户选择从热点进入的物料类别
图11 除氧器接入类型
按上述步骤1和2绘制设备和连线后,蒸汽动力系统流程图就绘制完成,如图12。
图12 绘制完的流程图
2.1.3 参数输入
为定义设备和燃料,需输入必要的参数。
a) 设备参数输入
用鼠标在工具栏取“选择”(),移动光标至设备上双击鼠标左键,弹出设备属性对话框。图13---图19为各个设备属性对话框,
图13 锅炉属性对话框
图14 减温减压阀属性对话框
图15 透平属性对话框
图16 除氧器属性对话框
图17 用户属性对话框
图18 汽源属性对话框
图19 母管属性对话框
对话框中所有标成红色的文本框和下拉框复选框中都必须填入参数。锅炉对话框有一个“选择燃料”按钮,移光标至此按左键即弹出该锅炉所用燃料对话框,如图20所示。
图20 锅炉燃料按钮
b) 燃料参数输入
用鼠标选菜单栏中“参数”后点击其“燃料设置”,弹出燃料属性对话框,如图21所示。在燃料标签的下拉菜单中选择燃料名称,如图22所示。选择完燃料名称后填入对应的低位发热值和价格,若用多种燃料需重复操作。其余参数如果标红就必须填入。
图21 燃料属性对话框
图22 选择燃料
2.1.4 计算
参数输入完成后,绘图区所有设备颜色将不呈灰色,如图23所示。
图23 参数输入完成后流程图
a) 模拟计算
用鼠标单击工具栏中的“运行”(),开始做模拟计算。计算结束后,弹出计算完毕提示框。如图24。
图24 计算完毕提示
图24显示出主要模拟计算结果,此时用户可以将其与实际运行情况比较,若二者不符,则需调整输入参数后再作计算,直至用户满意为止。
b) 优化计算
用鼠标在菜单栏中选“计算”,再点击“优化计算”即弹出如图25的对话框。点击左上角“优化”便开始进行优化搜索。计算完成后结果如图26所示,可以把光标移到某方案上,用右键查看该方案的详细结果,如图27所示。还可以点击左下角成本对比表查看各方案的成本对比表。
图25 优化界面
图26 优化计算完成
图27 查看方案结果
2.1.5 查看结果
为检查输入参数,可以点击菜单栏中的“报表”并单击输入参数。
用鼠标选工具栏中的“查看报表”(),弹出“查看报表”对话框,如图28所示。选择所需报表后点击“确定”,即可将相应的报表输出到Excel文档中。
图 28 报表对话框
2.2 蒸汽管网部分
2.2.1 蒸汽管网系统界面
在图1所示界面中选择“TEPOSS蒸汽管网”,点击确定按钮便进入蒸汽管网界面,如图29所示。该界面分为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和绘图区。
图29 蒸汽管网系统界面
菜单栏在界面最上方,内容如图30所示。
图30 菜单栏
工具栏如图31所示,包含通用和TEPOSS专用编辑工具,如模拟计算、绘图、显示、图形编辑、缩放以及绘图属性等,默认所有的工具均显示在工具栏中。将鼠标停留在工具按钮上,可以显示该工具的名称。用鼠标单击图标,即可选中该工具。
图31 工具栏
绘图区占界面主要位置,在此绘制或显示蒸汽动力系统流程图,也可对其进行编辑。绘图区右下角为缩微图区,若流程图太大,全屏显示过密,可将其放大后在缩微图区移动方框定位到流程图的某个部位。
状态栏位于最底部,显示当前操作的状态。
2.2.2 蒸汽管网初始化设置
在绘制蒸汽管网流程图之前,要进行关于工程标准和参数的初始化设置。
打开菜单栏中“参数”,点击“选项”,即弹出如图32所示的选项对话框,用户在此选定计算中所涉及的压力类型、公称直径系列、壁厚系列和服务器IP地址选项。
图32 选项对话框
n 压力类型指表压或者绝压。
n 公称直径系列有“石油化工企业标准”或“热力管段设计标准”。
n 壁厚系列有sch20、sch30、sch40、sch80、sch100、sch120、sch140等可供选择。
打开菜单栏中“参数”,点击“环境参数”即弹出“环境参数”对话框,如图33所示。用户在此输入有关数据。
n 大气压力:单位“兆帕(MPa)”,默认值为0.101。
n 环境温度:单位℃,,默认值为25。。
n 土壤温度:单位℃,默认值为15。
n 土壤状况:默认值为“干土壤”,用户可以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干土壤、不太湿土壤、较湿土壤或很湿土壤。
n 环境风力:默认为“2级”,用户可以从下拉菜单中选择0级——12级风力。
n 天气状况:默认值为“晴朗”,用户可以从下拉菜单中选择晴朗、小雨、中雨或大雨。
图33 “环境参数”对话框
2.2.3 绘制管网流程图
a) 汽源、用户和管段
用鼠标在工具栏选择(),移至绘图区域单击鼠标左键,出现的红色圆点即为 “汽源”。松开左键,移动光标到目标位置,(这时光标与已经绘制的汽源以“橡皮筋”线链接,如图34所示)再次单击鼠标左键和右键,出现的绿色方块即为“用户”,同时绘出一条管段,如图35所示。注意,这是逻辑管段,实际长度、弯头数等需另作定义。
在已有流程上增加汽源和用户,可按“接出三通”的方法绘制,见图 37.。
图34 光标以“橡皮筋”线链接
图35 绘制管段
b) 附加操作
l 延长管段
用鼠标左键单击已有某绿色方块即用户,移动鼠标到目标位置,先后单击鼠标左键和右键,生成一个新“用户”,如图36所示。
图36 继续绘制下一段管段
l 接出三通
将光标移动到某段管线上,按鼠标左键拖动光标至目的地后,先后单击鼠标左键和右键。如图37所示。
图37 绘制T字形管段
TEPOSS默认不能从“汽源”接出第二个管段,也不能从“大小头”、“温压测点”、“阀门”、“三通”引出管段,当光标放到这些图标上时,即显禁止标志(),表示不能再引出管段了。
l 添加弯头、阀门、大小头和温压测量点
用鼠标左键从工具栏选择相应的工具:“弯头”()、“阀门”()、“大小头”()和“温压测点”(),移至绘图区的某管段上单击左键即可。如图38所示。
图38 嵌入弯头、阀门、大小头和温压测点
l 删除顶点和管段
用鼠标左键点击工具栏中的(),再把光标移动到绘图区某管段上,先点击鼠标左键,再按键盘上的Delete键即可将该管段和相关汽源、用户删除。
l 顶点移动
用鼠标左键点击工具栏中的()工具,移动光标至某个顶点(汽源或用户),按住鼠标左键拖动该顶点,即可将其拖动到目标位置。与该顶点连接的管段也随着移动,图39所示为移动其中一个顶点的结果。
图39 移动顶点
l 管段箭头隐藏
管段的箭头表示管内流体流动的方向,默认为绘图时的先后次序,计算后表示实际工况蒸汽流向。用鼠标点击工具条中的“隐藏/显示箭头”(),可以隐藏或显示图中的箭头,如图40和图41所示。
图40 隐藏箭头前
图41 隐藏箭头后
l 管段粗细和线形
点击工具条上的管段属性按钮,可以选择管段的颜色、粗细以及线形。
l 拖动功能
可以用拖动命令来改变整个蒸汽流程图的坐标。用鼠标左键点击工具栏的按钮(),在绘图区按下鼠标左键,然后移光标到目标位置,释放左键,移动完成。利用鼠标滚轮可以实现缩放功能。
l 绘制文本
用鼠标左键点击工具栏的按钮(),拖至选定的绘图界面空白处并按下鼠标左键,弹出如图42所示的对话框。输入标注文字,点击“确定”按钮即可。然后用鼠标左键点击工具栏中的()工具,选中所添加的文字标注和字体等属性,然后拖动到目标位置,释放鼠标左键。
图42 标注的属性设置对话框
2.2.4 管段参数设置
a) 管段属性
在工具栏中选择(),移动光标至某管段上双击鼠标左键,弹出“管段属性”对话框,如图43,可以设置以下属性。
n 编号:管段的编号,按绘制顺序默认生成。
n 名称:管段的名称。
n 管段长度:单位“米(m)”。默认为“未知”。
n 公称直径:单位“毫米(mm)”。默认为“未知”。
n 公称外径:单位“毫米(mm)”。默认为“未知”,
n 壁厚:单位“毫米(mm)”。默认为“未知”。
n 以上各值都可以修改。
图43 “管段属性设置”对话框
n 管段内径:单位“毫米(mm)”。系统自动通过外径和壁厚进行计算,不能直接修改。
n 绝对粗糙度:单位“毫米(mm)”。默认为0.2,该值为新钢管的绝对粗糙度,可以修改。
n 管段材料:默认为“新钢管”。用鼠标点击文本框右边的三角形按钮,弹出下拉菜单,从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管段材料,绝对粗糙度的默认值随管道材料的不同而相应改变。
n “选择管件”在相应的文本框中输入管件个数即可。
图44 “选择管件”对话框
n 保温层材料:默认为“微孔硅酸钙170号”,用鼠标左键点击右边的倒三角形按钮,弹出“保温层材料”列表,从中可以选择所需的材料。
n 保温层厚度:单位“毫米(mm)”,不保温为0。
n 复合保温层:选中该选项可以激活第二层保温层和第三层保温层相关文本框,然后进行保温层材料选择和厚度输入。
n 敷设方式:用鼠标左键点击右边的倒三角形按钮,弹出“敷设方式”列表,从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敷设方式。敷设方式包括:室外架空、室内架空、通行地沟、不通行地沟和无沟直埋。其中,选择“不通行地沟”,激活下边的“埋设深度”、“管沟截面积”和“管沟周长”等参数;选择“无沟直埋”,仅激活“埋设深度”选项。
n 传热因子:用于热损失校正,默认值为1。
n 裸露因子:用于表征保温层破损率。
b) 参数设置表中总体设置
用鼠标点击工具栏中(),移动光标至流程图,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拉出一个方框,方框内的管段会被选中,如图45所示。
图45 选择多根管段
按住Shift键,可以将多次选择的管段“记住”,如图46所示,在图47中红色的部分管段和上次选中的管段同时被选中;按住Ctrl键,可以从已经选中的管段中去掉选中的管段,如图47所示,刚才选中的管段被取消选中。
图46 叠加选择管段
选中多根管段后,打开“参数设置”菜单,选择“管段参数总体设置”命令,打开如图48所示的对话框。该对话框列出和“管段属性”对话框相同的参数。该命令可以同时给所有已选中的管道输入属性。
图47 从选择的管段取消选中
图48 “管段总体参数设置”对话框
例如,对于某个管网,如果所有管段的实际长度都是500米,则将所有管段选中,点击对话框中“管段长度”左边的方框,将右边文本框激活,然后输入500,点击下边的“确定”按钮,即可将所有管段的实际长度赋值为500。同样道理,其它的属性也可以同时输入。
2.2.5 顶点参数设置
对于一个管网流程图,汽源和用户称为“外顶点”,弯头、三通、大小头和温压测点称为“内节点”。“外顶点”和“内节点”合称“顶点”。
(1)外顶点
选择工具栏中(),移动光标至外顶点上双击,弹出顶点对话框。若顶点为汽源则弹出“产汽点属性”,若是用户则弹出“用汽点属性”,然后依次在相应的文本框中输入已知数据,如图49、图50所示。
n 顶点编号:该顶点的编号,画图时自动生成,不可修改。
n 顶点名称:在文本框中输入该顶点所表示实际汽源或用户的名称,例如电站、焦化等。不键入名称时,默认为空。
图49 “汽源属性”对话框
图50 “用户属性”对话框
(2)内节点
选择工具栏中(),移动光标至内节点上双击,弹出节点对话框,不同的内节点对话框内容也不尽相同。“大小头”、“三通”或“温压测点”的对话框相同,可以输入“名称”和“备注”,如图51示;“阀门”则还需设置开、关状态,如图52示。编号在绘制逻辑图时自动生成,不可修改。
图51 “大小头”等内节点对话框
图52 “阀门”对话框
2.2.6 分组选项
为了便于对管网进行分类统计,在管段、顶点参数设置时进行分组,分组名称在这里定义,可以添加和删除。
点击菜单栏中“参数”菜单下的“分组选项”命令,可展开“分组选项”的子菜单,打开“分组选项”的对话框,如图53所示。
图53“分组选项”对话框
点击“添加”按钮,打开如图54所示的对话框,输入分组的名称,点击“确定”后,即可添加一个分组,如图55所示。
图54 增加分组
图55 增加分组
增加分组后,管段和顶点就可以实现分组归类。
2.2.7 模拟计算
a) 基准压力
压力是标量,压降是绝对量。起始压力不同,同样的压降,会得到不同的末端压力。压力影响流体的物理特性,所以,压力对于整个系统来说是个基准,必须至少选定一个汽源的压力。
b) 运算并查看结果
打开“计算”菜单,选择“开始计算”命令,或者点击工具栏中的()按钮。TEPOSS即可完成输入参数校验和计算,计算完成后弹出计算信息对话框;如图56所示。计算完成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按钮查看所有外节点属性。如图57所示。还可以查看流速分布、冷凝水分布、保温效率分布等。
图56 模拟计算信息
57 查看外节点属性
c) 迭代不收敛的处理
(1)迭代不收敛的原因
模型采用牛顿拉夫森法求解方程组。无论经过多少次迭代计算,都无法达到精度要求,即为迭代不收敛。
迭代不收敛的原因通常是输入的参数有误。
计算过程中压降出错可能性最大,用户需注意选择合理的基准压力,仔细检查供/用汽量与管长、管径是否合理。
(2)几种产生迭代不收敛的情况
n 用户用汽量过大;
n 某些产汽点供汽量过大;
n 汽源端压力太低
n 管径太细,管长太长。
2.2.8 查看报表
计算结果除了显示在管网流程图上外,还能以报表的形式输出给用户。
打开“报表”菜单,选择“管段常用参数标”,激活Excel,生成“管段常用参数表”。或者点击工具栏上的
按钮,打开如图58所示的对话框,选择不同的报表。
图58 显示报表对话框
a) 管段常用参数
“管段常用参数”显示关于管段压力损失的所有参数,如图59所示表头。
图59 “管段常用参数”表头
b) 产用汽点参数表
选择“产用汽参数表”,显示关于产汽点和用汽点的所有参数,如图60所示表头。
图60 产用汽参数表
c) 模型确认表
选择“模型确认表”,生成“监测值与计算值对比表”。如图61所示表头。
图61“模型确认表”表头
33 / 3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