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药剂学部分
1、 显微镜测得的是定方向径,粒子的外接圆为等价径,库尔特计数器测得的是体积等价径,沉降公式计算的为有效径或stocks径,筛分法所得称筛分径。
2、 松密度(粉体占容器体积)〉粒密度(颗粒外空隙体积去掉了,颗粒内仍有空隙)〉真密度(颗粒内外体积都去掉了)
3、 休止角越小,颗粒流动性越大。《40度可满足生产要求。
4、 临界相对湿度(CRH),水溶性药物才有,CRH越小则越易吸湿。混合物的CRH等于各药物CRH的乘积,所以水溶性药物混合后更易吸湿。
5、 接触角越小,颗粒润湿性越好。(跟接触角区别)
6、 目:每英寸(2.54厘米)长度上的筛孔数目。三、六、九号筛分别为50目、100目、200目。极细粉(八号全过,九号95%过)、最细粉(六号全过,七号95%过)、细粉(五号全过,六号95%过)。
7、 数量差异悬殊、组分比例相差过大,应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亦称“配研法”。
密度相差大时,轻者先放。含液体时,应用其它组分或吸收剂吸收。
8、 散剂质检:取10包(瓶)检查,超限者不得多于2包(瓶),并不得有1包(瓶)超限1倍。
9、 倍散(稀释散):十分之一克以下配成10倍散,百分之一克以下配成100倍散,千分之一克以下配成千倍散。
10、 泡腾颗粒: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
11、 颗粒几粒度要求:不能通过一号筛愈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超过供试量的15%。
12、片剂填充剂或稀释剂:淀粉(单用过于松散)、糖粉(吸湿强,硬度大,崩解溶出困难)、糊精(粘结性强,崩解溶出困难)、乳糖(无吸湿,可压性好,稳定)、可压性淀粉(可进行粉末直接鸦片)、微晶纤维素(可粉末直接压片)、无机钙盐等。
13、加入以诱发药物本身粘性的液体称润湿剂,如水或乙醇;加入粘性物质称粘合剂,如:1、淀粉浆(常用10%左右,有煮浆和冲浆两种方法)。
2、纤维素衍生物类: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水溶性)
羟丙基纤维素(HPC,冷水溶,粉末直接压片)
甲基纤维素(MC,水溶)
乙基纤维素(EC,不溶于水)
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水溶 ,亦为薄膜衣材料)
3、其他:明胶溶液、蔗糖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14、崩解剂:干淀粉:内加、外加、内外加法。
羧甲基淀粉钠:CMMS-Na吸水膨胀300倍以上。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吸水膨胀5-7倍。
泡腾崩解:加碳酸氢钠和枸橼酸。
15、润滑剂:硬脂酸镁、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和月桂醇硫酸镁(水溶性);助流剂:微粉硅胶、滑石粉。
16、片剂的制备: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片(结晶压片、干法制粒压片、粉末直接压片)。
17、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微晶纤维素、喷雾干燥乳糖、磷酸氢钙二水合物、可压性淀粉、微粉硅胶等。
18、粘合剂量大会使崩解、溶出困难;润滑剂用量大会使硬度增加。
19、包衣的方法:滚转、流化、轧制等。
20、包糖衣的步骤: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打光。
21、薄膜衣材料:胃溶型:HPMC、HPC、丙烯酸树脂Ⅳ号(与EudragitE型相当)、PVP
肠溶型: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丙烯酸树脂Ⅰ、Ⅱ、Ⅲ号(与国外EudragitL型和S型相当)
水不溶型: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等。
22、片剂质检:重量差异:取20片,超限的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限1倍。0.3克及以上±5%,0.3克以下±7.5%
崩解时限:普通片:取6片,15分钟全部崩解,若有1片未崩解,再做一次应符合规定。
薄膜衣片、含片:同法,30分钟。
糖衣片:同法,1小时。
肠溶衣片:同法,在盐酸中2小时(胃的排空时间)变化小,在磷酸盐缓冲液中1小时应崩解。
( 舌下片、泡腾片:5分钟。)
(可溶片:3分钟。)
溶出度:篮法、浆法、小杯浆法。
23、硬胶囊空胶囊的主要成囊材料是明胶,酸水解得到者为A型,碱水解得到者为B型。常用为0—5号,容积由大到小。
24、软胶囊的制备:滴制法和压制法。
25、胶囊质检:装量差异:同片剂,但限度稍宽(0.3克及以上±7.5%,0.3克以下±10%)。
崩解时限:同片剂,硬胶囊30分钟(同薄膜衣片),软胶囊1小时(同糖衣片),肠溶胶囊同肠溶衣片。
26、栓剂基质:油脂性基质(可可豆脂,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聚乙二醇PE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类)
27、栓剂若距肛门2厘米处,50%-75%不经门静脉-肝脏系统,可避免首过作用;若距肛门6厘米处,则大部分药物进入门肝系统。
28、栓剂的置换价是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
计算公式:置换价f = W÷[G-(M-W)]
(G是纯基质栓重,M是含药栓栓重,W 是平均每栓含药重量)
制备此种含药栓n枚需要基质的重量x = (G-W/f )×n
29、栓剂的制备方法:热熔法和冷压法。
30、栓剂的质检:重量差异:取10粒,超限的不得多出1粒,并不得超限1倍。
融变时限:室温放置1小时后按规定方法测定时限,脂溶性基质栓30分钟,水溶性基质栓60分钟。
31、软膏剂基质:一、油脂性基质:常用羊毛脂:凡士林(1:9)。油腻性大,不适于有渗出液的皮肤损伤。
1、烃类(凡士林、石蜡)
2、油脂类(植物油、氢化植物油)
3、类脂类(羊毛脂吸水性良好、蜂蜡)
4、硅酮:对眼有刺激,不宜作眼膏基质。
二、乳剂型基质:亦称乳膏剂基质,易涂布。O/W型也不适于有渗出液的皮肤损伤。常用乳化剂有:
1、肥皂类;
2、脂肪醇及其硫酸酯类;
3、多元醇酯类:硬脂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醇酯即司盘类、聚山梨醇酯即吐温类(吐温类可降低尼泊金、洁尔灭、苯甲酸的活性);
4、聚氧乙烯醚类如平平加O、乳化剂OP,不宜与有酚羟基的药物配伍。
三、水溶性基质:可用于渗出性皮肤损伤,润滑性差。
1、甘油明胶
2、纤维素衍生物
3、聚乙二醇(PEG)类:分子量700以下为液体,1000-1500为半固体,2000-6000为固体。
32、软膏剂制备方法:研和法、熔和法、乳化法。
33、软膏剂质检:药物释放与经皮扩散实验有体外和体内试验两类方法。
34、眼膏剂的基质无水,常用凡士林:液体石蜡:羊毛脂(8:1:1)。
应无微生物污染,成品不得检出金葡菌和绿脓杆菌;用于眼部手术或创伤者
不得加入抑菌剂或抗氧剂。
制备:基质熔化滤过,150℃灭菌1小时以上。
不溶性药物应为极细粉,通过九号筛。
35、凝胶剂:具触变性者为两相分散系统,如氢氧化铝凝胶;
外用凝胶属单相分散系统,分为油性和水性凝胶剂两类。
水性凝胶基质常用卡波姆、纤维素衍生物、甘油明胶、海藻酸钠等。
36、气雾剂由药物、附加剂、抛射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组成。
按分散系统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气雾剂三类,前者为均相,后二者为非均相;按相组成可分为二相和三相气雾剂(气-液或气-固-液,气-液-液),二相者一般为溶液型,药物可溶于抛射剂,三相者药物不溶于抛射剂,一般为混悬或乳剂型。
37、吸入气雾剂的粒径应在10μm以下,大多应为5μm以下。
抛射剂可分为氟氯烷烃(也称“氟利昂”)、碳氢化合物、压缩气体、氢氟氯烷烃及氢氟烃。其填充有压灌法-和冷灌法两种。
喷雾剂是借助手动泵将药物以雾状释处。
38、膜剂的常用成膜材料有聚乙烯醇(PVA)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制备方法有:匀浆制膜法、热塑制膜法、复合制膜法。
39、注射剂按分散系统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粉针等四种类型。
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PH值(注射剂要求范围在4-9之间,小量可放宽至3-10)和渗透压,澄明度等。
纯化水经蒸馏可作为注射用水,注射用水经灭菌可作为灭菌注射用水。
酸值、碘值、皂化值是评价注射用油的重要指标。
注射剂常用的附加剂有增溶剂或润湿剂或乳化剂;抗氧剂或络合剂;抑菌剂;渗透压调节剂等。5毫升以上注射剂慎重添加抑菌剂;静脉或椎管用者不得加入抑菌剂。
40、热原是内毒素,主要成分是脂多糖。
热原耐热性强(通常的灭菌条件不足以破坏);滤过性(微孔滤膜0.22μm,垂熔玻璃漏斗6号可用于无菌滤过);溶于水;可被活性炭吸附;不挥发(但可随蒸汽雾滴带入蒸馏水;其他(可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或超声波所破坏。)
热原的除去方法有:高温(250℃、30分钟)、酸碱、吸附、超滤、离子交换、凝胶滤过、反渗透法等。
41、结晶中不同晶型稳定形溶解度最小,不稳定、亚稳定型溶解度大。
增加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如磺酸钠
3、使用混合溶剂。
4、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先将药物与活性剂混合再加溶剂。
5、加入助溶剂:除表面活性剂外,其他均为助溶。
固体药物的溶解符合Noyes-whitney方程。
42、滤过过程分为介质滤过和滤饼滤过。
43、注射剂的配液方式有稀配法和浓配法两种。
注射用水不得超过12小时。
安瓿(bù)灭菌:150℃-180℃干热2-3小时。
灭菌效果F0值应大于8:100℃30-45分钟,耐热药物宜115℃30分钟。
44、注射剂质检:1、澄明度:只能检查大于50μm的微粒和异物。照度要求:无色溶液1000-1500勒克斯,有色溶液2000-3000勒克斯,混悬液4000勒克斯。
2、热原检查:家兔热原试验法和鲎试验法。
3、无菌检查。
4、不溶性微粒:光阻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检查10μm和25μm以上微粒。
5、装量:50ml以下不得少于其标示量;
50ml以上则取3瓶,其平均装量不得少于其标示量,每瓶不得少于标示量的97%(粘稠液体为93%)。
装量差异:仅粉针需要检查。
6、降压物质检查:生物制品的针剂,以猫为实验动物。
45、F0值:相当于121℃ 热压灭菌时杀死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分钟)。目前仅用于热压灭菌。一般安全起见,实际灭菌时间在规定F0值的基础上应增加50%。如规定F0值为8(分钟),实际操作时间应为12(分钟)。
46、输液剂不得添加抑菌剂。PH值以接近7.4为宜。
室内正压大于4.9Pa,洁度要求10000级-100级。
从配制到灭菌不超过4小时;F0值为8(分钟),实际操作时间应为12(分钟)。
47、静脉注射脂肪乳剂中微粒不得大于5μm.
常用乳化剂有卵磷脂及普朗尼克F68(pluronic F68),前者为好。
48、滴眼剂:眼睛无不适感觉的PH值范围是6-8,可耐受5-9。
眼外伤的眼用制剂要求绝对无菌。
49、单糖浆浓度为85g/100ml(64.7g/100g)。
糖浆剂含糖量不得低于45g/100ml。
50、溶胶剂的粒子在1-100nm之间。制备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51、表面活性剂分类:
1、阴离子型:肥皂类——碱金属皂(可作O/W型乳化剂)
碱土金属皂(可作W/O型乳化剂)
三乙醇胺皂
硫酸化物
磺酸化物
2、阳离子型:季铵化物,如苯扎氯胺、苯扎溴胺。
3、两性离子:卵磷脂、氨基酸型(Tego)、甜菜碱型
4、非离子型:脂肪酸甘油酯(W/O)
蔗糖脂肪酸酯(O/W)
脂肪酸山梨坦即“司盘”类(W/O)
聚山梨酯即吐温类(O/W)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类(O/W)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类(O/W)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乙烯比例大则亲水,丙烯比例大则亲油,如
普朗尼克68。
5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越大,越倾向于亲水。反之,亲油。
两种表面活性剂混合后HLB =(2HLB1×W1+HLB2×W2)÷(W1+W2)
HLB值在3-8间,适合作W/O型乳化剂;8-16,适合作O/W型乳化剂。
1-3间消泡剂, 7-9间润湿剂,13-18增溶剂或去污剂。
53、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表面活性剂用量增加,增溶量也增加。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Krafft点,超过此温度其溶解度急剧增大,所以此类表面活性剂应在此温度上使用。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聚氧乙烯型有“昙点”,超过此温度其溶解度急剧减小,所以此类表面活性剂要在此温度下使用。
5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大,其次为阴离子型,再其次为非离子型。
非离子型溶血作用也较轻。
55、乳剂形成的条件:降低表面张力,加入适宜的乳化剂,形成牢固的乳化膜(膜上被
吸附有单分子、多分子、固体微粒),有适当的相体积比(分散相浓度不能超过50%)。
56、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湿胶法、新生皂法、两相胶体加入法、机械法等。
干胶法中,因油相被乳化的难易程度不同,植物油、液体石蜡、挥发油跟水和胶的比例是4:2:1,3:2:1,2:2:1。
乳剂的变化有: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坏等。
57、混悬剂粒子直径一般在0.5μm-10μm之间,小者0.1μm,大者可50μm以上。
Stocks定律:沉降速度 V = 2r2(ρ1-ρ2)÷9η
混悬剂的制备:分散法和凝聚法。
混悬剂的稳定剂有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等。
58、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1、影响因素试验(强化)—高温(60℃10天,不合格40℃再试)
高湿度(90%10天,不合格则75 %再试验)
强光(4500±500勒克斯10天)
2、加速试验—40℃左右、相对湿度75%左右6个月,不合格则30℃ 、60%再试验。
3、长期试验—25℃、60%12个月
*4、经典恒温法:理论依据是Arrhenius公式(阿累尼乌斯)。
59、微型胶囊直径在1-5000μm之间。
特点:稳定性提高、矫味、刺激性减少、缓控释、液态药物固态化、配伍变化少、靶向。
微囊囊材分为——天然高分子(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壳聚糖,蛋白质类)
半合成高分子(纤维素类衍生物)
合成高分子(聚乳酸等)
微囊的制备:1、物理化学法——单凝聚法(药物混悬或乳化在一种囊材溶液中,加凝聚剂;明胶用甲醛固化,CAP用强酸固化)
复凝聚法(两种囊材,改变条件使之交联,如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壳聚糖等)
溶剂-非溶剂法(与单凝聚不同,加非溶剂使溶解度降低)
改变温度法(不加凝聚剂或非溶剂,改变温度使溶解度降低)
液中干燥法(乳浊液分散相是挥发性的,除去即可得干燥的微囊)
2、物理机械法—喷雾干燥(热气流)
喷雾冻凝(冷气流,常温为固体、加热可熔融的囊材)
锅包衣及空气悬浮包衣
多孔离心法
3、化学法——界面缩聚法
辐射交联法
微囊要检查载药量与包封率。
60、包合物:主分子的空穴结构容纳客分子。
常用的材料是环糊精,由6、7、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分别称α-CD,β-CD,γ-CD。
与药物是1:1摩尔包合。无机药物不宜。β-CD最为常用。
包合方法有饱和水溶液法和研磨法,随后可通过冷冻或喷雾进行干燥。
通过相溶解度法(包合后溶解度增大)、X射线衍射法和热分析法(晶体或粉末发生了变化)、
红外核磁共振荧光等验证包合物的形成。
61、固体分散物:药物以某种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难溶性或肠溶性载体材料中。
水溶性载体有速释作用,而难溶性、肠溶性载体则有缓释作用。
制备方法: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研磨法。
验证:同包合物。
62、缓释是缓慢、非恒速释放药物,而控释是缓慢、恒速或近恒速释放药物。
特点:减少给药次数与用药总量、血药浓度平稳。
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1、半衰期小于1小时或大于12小时的药物。
2、剂量很大或剂量需要精密调节的药物。
3、药效很剧烈的药物。
4、溶解吸收很差的药物。
63、有缓释作用的辅料多为高分子—阻滞剂(疏水性强的蜡类、脂肪材料)。
骨架材料(不溶性、溶蚀性、亲水胶体骨价材料)
增粘剂(水溶性高分子材料)
控释材料也为高分子,但与药物结合或混合及制备工艺有所不同。
64、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
1、溶出——成盐或成酯以减小溶解度。如丙酸睾酮。
与高分子生成难溶性盐。如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控制粒子大小。
药物被溶蚀性材料包藏。
药物被亲水性材料包藏。
2、扩散——难溶性材料包衣。
难溶性+亲水性材料包衣
水不溶性骨架片
3、溶蚀、扩散、溶出相结合
4、渗透泵原理:控释
5、离子交换作用
其类型主要有三种:骨架型、膜控型、渗透泵型。
65、经皮给药系统(TDDS):
基本组成可分为5层: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粘附层、保护膜。
可分为:充填封闭型(雌二醇、芬太尼等)、复合膜型(东莨菪碱、可乐定等)、黏胶分散型、聚合物骨架型、微储库型等。
其控释膜材料常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压敏胶常用聚异丁烯、聚丙烯酸酯、聚氧硅烷。
制备:涂膜复合、充填热合、骨架粘合。
66、靶向制剂分类:1、被动靶向制剂—脂质体:其类脂双分子层的膜材主要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制备方法有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冷冻干燥法。脂质体类似生物膜成分,具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溶性,并且浓集在单核-巨噬细胞丰富的肝、脾、淋巴系统。
靶向乳剂:对淋巴系统有亲和性。
微球:1-250μm
纳米粒:10-1000纳米
2、主动靶向制剂—修饰的药物载体:在上述被动靶向药物的表面用水性材料修饰,结果减少了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药物靶向肝脾以外的组织,称“反向靶向”。
前体靶向药物:在靶部位有酶使药物产生活性。
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磁性靶向制剂
栓塞靶向制剂
热敏感靶向制剂
PH敏感靶向制剂
4、结肠靶向药物制剂
67、t 1/2 = 0.693/k (k 消除速率常数)
68、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动学方程:方程式中只有消除常数k.
①㏒C =(-k/2.303)t + ㏒C0(C= C0 e-kt)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药动学方程:式中除有消除常数k外,还有药物恒速进入的速度常数ko.
② C = ko(1 -e-kt)/Vk
③稳态血药浓度CSS = ko/Vk
静滴稳态后停滴药动学方程:
④㏒C’=(-k/2.303)t’ + ㏒(ko/Vk)
静滴稳态前停滴药动学方程:
⑤㏒C’=(-k/2.303)t’ + ㏒[ko (1 -e-kt)/Vk]
( 注意稳态的公式ko/Vk在③④⑤中都出现的意义。1 -e-kt的值比1要小,所以⑤式比④式浓度要小,因为还没到稳态就停滴了。)
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联合用药:
⑥ X = X0 e-kt+ko(1 -e-kt)/Vk
(⑥式是①式和②式之和)
单室单剂量血管外给药:因为有吸收(absorb)过程,所以其公式里必然有一个Ka
见P275公式(16-38)
二室模型给药:无论公式怎样表述,里面同时会有α和β或А和В。
多剂量给药(n次)则往往在公式里可以找到一个n字母。
19 / 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