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平安工程方案建议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05780 上传时间:2025-04-04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6.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安工程方案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平安工程方案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市(区)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 规划方案建议书 华为3技术有限公司 200X年 X 月X日 目录 前言 4 第1章 系统规划设计 5 1.1 市(区)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目标 5 1.2 市(区)系统现状 5 1.3 市(区)需求分析 6 1.4 系统设计指导意见 7 1.5 规划依据、规范和标准系统设计依据 7 第2章 系统架构设计 9 2.1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概述 9 2.1.1 基于的第五代网络监控架构 9 2.1.2 系统架构层次 10 2.1.3 系统功能特点 11 2.1.4 与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的比较 12 2.2 系统架构图 13 2.2.1 摄像头汇聚至分局 13 2.2.2 摄像头汇聚至派出所 14 2.3 系统原理简述 15 2.4 系统各分项设计 16 2.4.1 系统前端设备部分(监控接入层) 16 2.4.2 网络架构(承载交换层) 17 2.4.3 系统管理平台部分(控制管理层) 19 2.4.4 系统存储部分(视频应用层) 24 2.5 系统实现功能: 30 2.5.1 派出所监控管理中心实现功能 30 2.5.2 公安分局监控管理中心实现功能 31 第3章 系统功能设计 32 3.1 硬件设备 32 3.1.1 8000视频监控管理服务器 32 3.1.2 8000数据服务器 34 3.1.3 1001视频编码器 36 3.1.4 1001视频解码器 38 3.2 客户端软件 40 3.2.1 8000视频监控管理客户端 40 第4章 系统配置清单与投资估算 43 第5章 附件 44 5.1 监控设备形态规格及技术指标 44 5.1.1 1001单通道2/4监控媒体终端 44 5.1.2 1001单通道2/4监控媒体终端 47 5.1.3 8000 视频监控管理服务器 49 5.1.4 8000 视频数据管理服务器 53 5.2 数字编解码技术介绍 55 5.3 组播技术 59 5.3.1 组播概述 59 5.3.2 组播的实现机制 62 5.3.3 组播报文的转发机制 65 5.3.4 协议简介 65 5.3.5 协议简介 68 5.3.6 协议简介 69 5.3.7 平安工程简介 71 5.4 无源光网络 73 5.4.1 引入的背景 73 5.4.2 参考模型 74 5.4.3 的原理 76 5.4.4 的优势 77 5.5 78 5.5.1 概述 78 5.5.2 1000产品外观 79 5.5.3 1000业务特性 81 5.5.4 1000系统规格 82 5.6 图像存储容量的计算 83 注:将平安工程建议方案书提交给客户前,务必根据实际需求对此模板中的标红部分进行修改和删除,修改包括图片、文字、目录等,以免发生歧义。 前言 市区政府为了适应全市(区)范围内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情况,围绕打造“平安”的总体目标,拟建立一套覆盖全市(区)的“市(区)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 为了确保该系统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根据市(区)各地的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情况,需要制订切合实际的《市(区)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总体规划》作为今后开展全市(区)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避免重复投资,达到“统筹规划、规范设计、分级组网、分步实施”的目标。 在基本了解市(区)社会治安现状和需求之后,对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最新的视频监控安防技术完成了本次《市(区)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本次总体规划由六大部分组成: 1、 系统现状分析、需求分析及系统总体建设目标 结合市(区)地域及经济特点,分析治安现状及现有安防措施,制订建设治安动态监控系统的总体建设目标,作为市(区)政府科学决策的依据,同时明确系统建设需求。 2、 系统总体规划设计概述、设计原则设计依据 根据系统现状及需求,确定本次治安动态监控系统规划设计思路、设计原则以及设计依据。 3、 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分析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际需求,对系统各部分做深化设计。提出一套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技术领先的、超前意识的、经济实用的总体设计方案。 4、 系统功能设计 介绍系统各功能组件及其功能特点。 5、 系统配置清单与投资估算 附录文件:详细介绍产品规格指标和常用技术 第1章 系统规划设计 1.1 市(区)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目标 “市(区)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将建设成一套以打击、预防违法犯罪为目的,在各级政府所在地、治安复杂场所、重点单位、主要街道和社区、宗教场所、娱乐场所、案件多发地段、重要路口、车站、码头、卡口等地点设立视频监控点,将监控图像实时传输到各级公安机关、社区和其它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对图像的浏览、记录等方式,使各级公安机关、社区和其它相关职能部门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监控区域的治安动态,有效提高社会治安管理水平的视频监控系统。建成后的“市(区)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作为治安信息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建设的力度、程度、广度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区治安管理的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水平。 1.2 市(区)系统现状 在仔细分析市(区)公安110接警的发案类型后,我们发现市(区)发案类型主要以抢夺、抢劫、诈骗、盗窃为主,其中抢夺、抢劫的主要行为发生在路面,诈骗、盗窃也有一部分发生在路面。这就需要在案件多发路面相应设置治安动态监控点。 为做好系统的建设规划,必须对现有的系统进行现状了解,从而保证这些系统能顺利融入到新建系统中。 经调查得知,到目前为止,市(区)已建的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模式均是以市(区)公安局为主监控中心,各下属派出所(街道)设分监控中心。前端摄像机的视频图像首先通过(光端机)传输接入到各下属派出所(街道)的分监控中心,再由各分中心将部分图像通过光纤直连至分局监控中心。 同时非公安大型单位,如政府主要职能部门、银行、证券、住宅小区等重要复杂部位也分别建设了一些相对独立的监控技术防范手段。 1.3 市(区)需求分析 本次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将以市(区)公安局为核心:有个派出所,共计个摄像头。 网络设计:根据监控点和公安机关实际情况建立独立的监控系统外网! 存储数据量:数据保存天总数据量为(按照D1分辨率、 4实时码率); 各派出所与市(区)公安局以千兆以太网链接;所有派出所均具备千兆位数据网络交换能力。通过建设这个网络环境,实现前端现场点监控图像的全数字化(高清晰度、全实时),传输网络化(),图像数据存储可做到集中或分布式存储。在公安局外网内各类用户(用户权限许可)可以对前端现场监控可实时图像监控;对存储图像可实现公安局内网内,计算机网络调阅播放和下载所有网点监控摄像机图像和监听麦克风的音频信号(具有网络点播功能)。 建成后的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以实时监控录像为主,系统不仅在结构上具有扩展能力,而且在业务上也有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图像传输、远程监控、数字图像数据远程集中存储,远程实时点播回放(储存数据图像)等等;同时,系统建成后还能与上级数字监控系统进行联网;或被同级别其他单位做调用(市(区)市容,环保,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武警部队、国家安全部门。) 具体监控点分布统计情况如下表: 序号 场所类型 数量 摄像机数量 存储要求 网络 备注 1 2 … … 1.4 系统设计指导意见 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的建设应以“实用、可靠、先进、经济、开放、安全”为指导思想。 (一)实用:监控覆盖面和图像质量须满足各派出所、警务室一线部门实战需求;图像联网须满足与指挥中心、交巡警、各派出所之间互联互通的需求;数字图像实时监视和图像回放查询界面友好,系统安装、使用、维护简便,满足区政府、市局及分局领导、治安、国保、刑侦等单位的需求。 (二)可靠:系统采用的主要安防设备须经过具有公安部批准的相应资格产品检测中心的测试,质量达标,性能稳定,能持续有效运行,对于各级联网用到的模拟矩阵和数字矩阵必须选择市场主流产品,必须统一接口标准,必要时可统一品牌,以降低各级联网成本。 (三)先进:采用成熟、主流的技术构建系统平台,充分兼顾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充分考虑与其他系统的连接,建设可扩展的、开放的平台。主要设备可采用搭积木的模块式方便扩容,保护原有投资。 (四)经济:在确保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的前提下,注重系统建设成本和投入的阶段性,以技术建设与应用机制的协调发展,确保系统效益。 (五)开放:系统应遵循开放系统的原则。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划,能提供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诸方面的接口和工具,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六)安全:由于本系统涉及到区对于公共场所的日常实时监控、数据传输量大及使用人员多,故安全性和保密性就显得十分突出和重要。在考虑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时,除应考虑各种外界干扰外,还需在各个环节提供安全、保密措施。 1.5 规划依据、规范和标准系统设计依据 系统规划设计必须按照国际、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本设计将依据和参照以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 l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 50348-2004); l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75-94); l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308-2001); l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74-2000); l 《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省地方标准(33 502-2004); l 《市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l 《安全防范系统》(省地方标准)(33334-2001); l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50198-94); l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15-87); l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8898-2001); l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4793-2001); l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4943-2001); l 《邮电通信网光纤数据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l 568A,569A国际电子工业协会通信线缆、通讯路径和空间标准 l 11801结构化布线标准 l 协议标准 l 13818 2协议标准 l 协议标准 l 10,100 标准 802.3,802.3U l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926) l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106-2055) l 《关于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技术系统建设的意见》(公安部文件) l 《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技术指南》(公安部文件) l 《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3111”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公安部文件) 第2章 系统架构设计 2.1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概述 2.1.1 基于的 智能监控架构 华为3在基于的数据传输、数字图像处理以及数据存储等技术的长期积累上,推出基于架构的 智能监控系统。 华为3 智能监控系统完全是基于应用开发的,并将控制信令的通信概念引入了监控应用,将传统监控的简单连接应用提升到通信应用。 智能监控系统借鉴了架构,将信令控制与码流交换分离,信令接续与码流承载分离。若核心服务器出现故障,并不会影响目前整个监控业务的正常运行。系统中各个部件(视频管理服务器、数据管理服务器、客户端、前端监控媒体终端、视频存储设备)如果可达,都可以分布化部署,正常运行。 华为3 智能监控系统按照控制管理分为监控接入层、承载交换层、控制管理层和视频应用层四个层次。 图2:华为3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架构 2.1.2 系统架构层次 1. 监控接入层 前端监控媒体终端(1001)负责把视频源传送过来的模拟图像转换并编码压缩成数据流通过网络传送,支持组播流和存储单播流。 2. 承载交换层 采用开放式的协议的承载网,并利用组播/单播协议把不同的数据码流传送到实际目的地址。同时通过视频/控制网关把原有的监控系统(包括矩阵、光端机、、网络监控系统)的控制信号和码流转换成标准的信号并由控制管理层进行处理。 3. 控制管理层 华为3 智能监控系统采用信令控制与码流交换分离的体系,控制管理层主要负责整个系统的信令控制。控制管理层是 智能监控系统的核心部件,系统中所有的设备都是通过控制管理层来实现相互的通信和管理。主要控制管理设备是视频管理服务器8000和数据管理服务器8000,单台服务器可管理多达1000个视频源。 4. 视频应用层 视频应用层主要由视频客户端负责把监控图像进行实时查看,并把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同时 智能监控系统可以提供相应的接口,提供第三方做深层次的应用开发。 2.1.3 系统功能特点 1. 图像质量清晰 华为3 智能监控系统采用一次编码,避免了传统监控系统因为多级级联而造成的图像质量急剧下降的现象,最大限度地还原图像的真实情况。并可提供 D1高清晰图像分辨率,最高可以提供8M带宽,为用户提供画质的高清晰图像。 视频编码采用 2 4()可选压缩算法、后续支持H.264、。 支持标准的24标准,一次编码全网传输,不存在多级级联质量下降可能,联网图像质量比矩阵好。 对于高动态图像2编码能够提供比H.264编码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广播级D1图像质量,传统4格式在高动态时质量下降,应此能更好的满足公安高清图像事后取证和智能分析的实战需求 2. 系统高可靠性 系统中音视频流并不在数字监控网管服务器上集中处理,而是通过网络的处理交换以分布式的形式分发出去,避免了由于视频交换服务器的处理性能而造成的瓶颈问题。 监控媒体终端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保证了设备的可靠性。核心管理服务器采用了高处理性能服务器,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采用了华为3 1000 作为监控数据存储设备,1000支持 0,1,5,10,50,支持容量在线动态扩展功能;1000支持硬盘在线热插拔,支持硬盘电源短路保护(5V,12V),支持系统启动时硬盘顺序加电,提供更全面的硬件保护手段;1000可选冗余热插拔电源,支持电源自动故障切换,并支持外接,避免电源故障带来的系统异常。1000的多种可靠性技术的设计保证了监控数据最大的可靠性。 端到端的直接写入,工作稳定可靠。存储设备可以任意布置。特别是系统扩展,视频编码设备码率变化后对系统压力影响小。裸数据写入,系统资源开销少。 通过实现专业的存储数据管理:存储设备管理、存储计划管理、存储数据管理等 3. 集中化管理 系统针对不同的用户可以采用域管理、用户管理和云台控制冲突管理等多种权限管理模式。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指定的权限对系统进行操作。这种分级分域的多种管理模式非常适合政府、公安、机场等行业的管理模式。 系统根据用户业务管理模式的特点,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方式。通过视频管理服务器和数据管理服务器不仅可对前端设备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控制,还可对分布在各区域的存储终端设备进行远程的集中管理。用户只需要在一台客户端上就可以对整网设备进行批量配置下发、远程升级、远程操作、业务实现等操作。 4. 良好的系统开放性 整个系统采用国际标准传输协议,提供业界标准设备接口,用户选择设备的灵活性大,升级扩容方便;图像编码和传输协议均采用国际标准,前端设备扩容简单方便,可灵活增减;整个系统可通过第三方开放接口提供业务应用开发,也可以参与矩阵、光端机、等其他厂家的系统控制。 5. 灵活廉价的光纤布线成本 通过内置在网络交换机和监控媒体终端的插板提供布线,非常符合城市道路光纤布置的特点,通过一根光纤可以解决大量的监控媒体终端的接入,大大节省了用户的光纤布线成本。 6. 全系统时钟同步 不但所有管理服务器之间时间自动同步,监控媒体终端上还有叠加视频时钟,也和系统管理服务器同步,这个功能在视频监控管理和事件发生后查找证据上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2.1.4 与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的比较 智能监控系统突破了传统监控的瓶颈点,使得监控系统具备更好的可扩展性,同时也使得监控网络具有了良好的可管理性。同时有机地将监控前端设备、监控管理软件、网络设备、存储设备融合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有效地将客户的监控应用由原先的安防应用提升到应用。 智能监控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平安城市”、机场监控、城市轨道交通监控、港口码头监控、校园监控等行业监控市场。 传统体系的视频监控系统,虽然实现了从模拟到数字直至支持网络的传输,但前端设备功能的单一,管理系统的相对简单,已难以完成目前监控网络的不断扩大及日益复杂的功能需求。从用户的实时观看、使用、存储三个方面与视频监控系统比较如下: 特点 光端机+矩阵++视频服务器 基于架构的视频监控(存储)系统 看的清楚 支持4视频流,码率最高2 支持高清D1视频流,码率1M~12M 图像接入时候图像效果变差,视频多级转换模拟信号衰减 摄像机模拟信号在监控点一次编码直接加入网络,传输和存储图像质量不受距离限制变化。 用的方便 查看某个监控画面的用户数量是有限的 基于组播机制,查看某个监控画面的用户数量没有限制 单个设备功能强大,功能齐全。 架构,软交换业务平台,可支持各类数据应用 存的可靠 实时视频监控和数据集中存储服务在一起;一旦视频服务器出现问题监控和数据存储都失效 实时监控与存储分离,互不影响; 可靠性高 适合100~200路摄像机局域网小系统,低码率低存储量较低图像质量。 工业级存储设备,支持大数据量实时并发读写,可以应对所有恶劣的突发需求。 2.2 系统架构图 根据业务需求不同,全系统架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前端摄像头汇聚至公安分局,另一种是前段摄像头汇聚至各派出所。在不考虑查看权限的情况下,市局、分局和各派出所均可可以实时查看任何一个摄像头的监视画面,并且可以回放某一时间段的历史视频数据。 2.2.1 摄像头汇聚至分局 系统联网架构图如下: 2.2.2 摄像头汇聚至派出所 系统联网架构图如下: 2.3 系统原理简述 其主要工作原理为:安装在前端的摄像机把图像信号摄入后,视频信号经2视频编码器转换为网络信号,通过铺设到位的网线传输至各处分控中心。编码器支持双流,经编码后一路实时组播视频流传输到由数字解码器组成带有矩阵切换控制功能的数字视频矩阵,控制前端的摄像机,控制矩阵图像上电视墙,实时图像格式为D1(分辨率为720×576)或4(分辨率为704×576),同时在经授权的专网用户可通过客户端接受实时组播视频流。另一路是存储流直接送入存储设备,存储设备挂在总控中心,专网内的授权电脑可通过局域网远程查看录像资料,并可以截取或备份,录像资料保存的时间决定存储设备硬盘容量。 通过视频监控管理软件和报警接口软件,系统可以响应区域联网报警系统,区域联网报警系统的用户报警后,区域联网报警主机通过报警接口软件自动调用相关图像到大屏或主监视器显示。总控中心监控系统的大屏幕可以显示监控图像、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等各种信息,作为各种信息的综合显示平台。 系统工作流程逻辑示意图如下: 2.4 系统各分项设计 2.4.1 系统前端设备部分(监控接入层) 系统每个前端均由摄像机(云台摄像机或固定枪机)、立杆、室外机箱、视频编码器()、专用电源和防雷接地等设备组成。 1. 摄像头 摄像头能够把活动景物的光信号转变为图像的电信号,它是电视监控系统中最主要的信号源。 摄像机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按所摄取的图像种类来分:(1)黑白电视摄像机;(2)彩色电视摄像机;按适用照度来分。(1)普通摄像机:在白天和较强灯光下才能摄取到满意的图像,最低照度均大于10勒克斯()以上。(2)低照度摄像机:可以工作在照度较低的环境中(如黎明、黄昏、暗光下),最低照度为0.1—0.5。(3)微光摄像机:可以工作在月光、星光甚至伸手不见五指的阴天、漆黑的夜间。一般摄像头支持视频输出接口。 l 摄像机云台及支架 云台不仅起到支撑和安装摄像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扩大了摄像机的视野范围。云台可以使摄像机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任意转动和俯仰,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它起到了变一台摄像机为多台摄像机的作用。 云台可分为手动式和电动式两种。在监视系统中,电动式云台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电动云台多是由中心控制室通过摄像机遥控单元来进行控制的。电动云台是—种以微电机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摄像机在水平方向做0°~350°转动和在垂直方向做0°~±90°俯仰的一种机械装置。电动云台分为交流和直流云台两种类型。 l 摄像机防护罩 用于监控系统的摄像机,特别是置于室外的摄像机,一年四季全天候进行工作,环境条件变化无常,有时需要在相当恶劣的条件下工作。例如,风沙、雨、雪、冰雹、烟雾、高温等。为了保证摄像机工作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给摄像机配装具有多种特殊性保护措施的外罩,称为防护罩。一般防护罩的功能是防尘、防雨雪风霜、自动调节温度等,根据需要,还可以附加防爆、防砸、防腐蚀、防冲击、防烟雾、防辐射等一些特殊的功能。另外为了防止阳光直射摄像机,还应加装防阳光直射的遮光罩。 本次设计中,共设置监控摄像机个,根据应用场所分别选择(可由客户或集成商建议)。对于已有的监控点,本系统通过前端编码器()融合进新建的系统中。 2. 立杆和室外机箱 立杆和室外机箱是前端监控点的物理支柱,室外环境的恶劣加上各种不可预测的天气情况,这都要求室外立杆一定要具有良好的牢固度;室外机箱内需安装光端机和专用监控电源等设备,并留有空间余量,所以室外机箱在保证防雨耐高温的同时,要具有很强的防撬性能。 3. 视频编码器() 视频编码器采用24编码算法,支持D1分辨率;编码芯片采用支持高码流的或芯片,视频编码器控制单元需支持协议,设备可以设置目标地址,支持时钟同步及远程管理等功能。 4. 防雷设备 城市治安监控系统前端摄像机多为室外安装方式,对于雷雨多发地区必须设计安装防雷与接地系统。前端设备防雷与接地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电源线入口处安装电源避雷器;视频信号线入口安装信号避雷器;通信控制线入口安装信号避雷器;室外的前端设备的良好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放宽至 <10Ω。 2.4.2 网络架构(承载交换层) 1. 网络设备分布 l 市局(分局)总控中心: 在市局(分局)总控中心内放置X台高端以太网交换机S7500(S9500)和X台以太网交换机S3600(建议选择增强型版本)。高端以太网交换机S7500(S9500)作为系统核心交换机,可汇聚各视频流(或派出所上传视频流),在总控中心可任意观看到各分控中心的监控视频信号,同时在授权的情况下,各分控中心之间亦可接受到对方的视频组播流。以太网交换机S3600负责接入视频管理服务器,数据管理服务器以及视频解码器,由负责接受组播视频流上电视墙实时浏览。 总控中心网络设备配置表: 序号 监控点数(个) 以太网交换机型号 数量(台) 备注 1 S7500 X 作为系统核心交换机,负责汇聚各分控中心上传信息 2 S3600 X 接入总控中心、、 l 派出所分控中心: 在派出所分控中心内放置X台高端以太网交换机S7500(S9500)和X台以太网交换机S3600(建议选择增强型版本)。高端以太网交换机S7500(S9500)作为系统核心交换机,可汇聚所辖范围内摄像头接入,包括接入,以太网交换机S3600负责接入,由负责接受组播视频流上电视墙实时浏览。 分控中心网络设备配置表: 序号 分控中心 监控点数(个) 交换机型号 数量(台) 备注 1 派出所 2 …… 3 派出所 l 分控中心与总控中心之间 市局(分局)总控中心与派出所分控中心均采用千兆单模光纤直连。 2. 系统网络架构示意图: 根据系统架构和实际选用网络设备绘制网络架构示意图。 3. 网络对网络设备的需求 要求各级网络设备支持组播协议,交换机应支持 2.0以上或,路由交换机和路由器除支持外,还必须支持组播路由协议,如或。组播支持应从高端贯彻到前端接入。 l 智能交换功能 交换机能实现真正的带宽独享,并支持组播;而集线器()是带宽共享,信息传送是广播方式。因此,前端接入应使用交换机而尽量不用集线器(),即使用,也只能限制于接入级上,而且必须保证接入的组播组成员不超过2个。禁止在网络干线上使用。对单播也应智能交换而尽量避免用式的广播发送。使用会使所有信息在端口上叠加,不能充分利用交换结构的背板带宽,在上数字视频后,容易引起网络阻塞。交换机必须具有足够的背板带宽、端口数据缓存和地址记忆机制。 l 交换机带宽 高清晰度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图像是按标准压缩和传输的,一个标准的单向视频流的传输要占用约4504带宽,本系统终端编解码设备可做到带宽范围在4508的2/4图像传输:在8的带宽范围,分辨率可达720×576(),704×480()。 本系统终端的网络编码器,始终都平时只占用一个单向带宽用于向存储设备栓送单播流;当用户有实时监控需要时编码器将会用相同带宽发出组播流,向用户提供实时监控图像数据流;(根据组播特性,当有N个用户看这个编码器实时图像时,该编码器只向外发两个数据流,一、I-数据流,二、组播数据流。)当系统没有客户向编码器发出实时监控请求,编码器机会在服务器的指令下自动停止组播流。 解码器平时只占一个单向带宽,在视频切换瞬间要多占用一路带宽。 由于本次系统设计需要支持协议我们需要交换机能支持帧。 2.4.3 系统管理平台部分(控制管理层) 1. 系统管理平台的构成 系统管理平台由以下单元构成: l 视频编码器() l 视频管理服务器() l 视频数据管理服务器() l 视频解码器() l 视频监控客户端。() 2. 系统管理平台业务流程 l 实况业务 高清晰度全数字监控系统采用了高质量的音视频压缩算法,视频编码为4及其以上2/4算法。系统可实现了高质量的画质(720*576 D1格式)和立体声效果。音视频采用混合编码,声音和图像的传送完全同步。采用了专用的硬件编解码芯片,音视频的传送时延小于300。 实况业务实现过程: 、、加电启动完成后,应当马上进行向注册;注册成功后,进行周期性的保活消息上报;如果注册失败,则重新发送注册消息,直到注册成功为止。 摄像头采集图像后,由编码器进行转换,编码压缩为高带宽(4以上)、高分辨率(D1格式)的视频媒体流数据,使用组播报文的形式发送到视频监控专网。 由专网对报文的复制、转发功能,实现对组播报文的传播。 接收端的(解码器)只要使用申请加入对应的组播组,就可以接收到特定摄像头的组播媒体流数据,经过解码器的解码,然后进行转换,就可以将现场图像实时的还原到监视器上。如果不使用,也可以通过(软终端),接收组播媒体流,通过计算机的软解码,直接显示到计算机的显示器上。 l 轮切业务 轮切业务基于实况业务,是对多路实况进行轮询查看的业务。 轮切业务实现过程: 在上,针对进行轮切配置,指定轮切的多路摄像头,以及每个摄像头需要逗留的播放时间(一般在3-10s左右)。轮切计划可以设置为计划执行,或者是立即执行。 根据事先配置好的轮切计划,将轮切命令周期性的下发到指定的上,由根据接收到的切换指令,决定当前需要接收的摄像头场景实况,从而在监视器上循环显示多路摄像头的实况场景。 l 存储业务 存储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可以清晰的调阅历史录像。存储业务、回放业务示意图如下 存储业务实现过程: 在上,按照实际情况,配置存储设备,然后根据各的存储计划,配置存储资源。 启动后,向注册,向获取该的存储计划,连同注册成功信息,一起返回给。 摄像头采集图像后,由编码器进行转换,编码压缩为高带宽(4以上)、高分辨率(D1格式)的视频媒体流数据,使用单播报文,以流的形式发送到视频监控专网,目的地址为分配给该的地址。 将媒体流信息写入,同时,每隔一定时间,建立媒体流检索信息,定期检查各上的检索信息,记录到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中,以备回放查询。 l 回放业务 回放业务实现过程: 启动后,向注册,返回注册成功。 在的监控地图上选择要作回放操作的摄像头,并设置好要求回放的时间段。 通过向请求该摄像头上述时间段的检索信息,查询自己的数据库,根据数据库的记录,通过返回给:当前时间段的媒体流记录情况。 根据检索到的媒体流时间段记录信息,对有媒体流存储的时间段,向请求播放。接收请求后,将请求转发到,为分配 ,通过此 即可读取 中存储的历史数据,显示到的显示器上,实现回放功能。 根据回放情况,用户可以在回放的时候进行快进(按照2x、4x、8x)、单帧播放、后退、进度条前后拉动等常见操作。 l 多画面业务 客户端上,可以实现多画面的显示,多个画面之间的操作相互独立,比如:可以显示多路实况,可以显示多路回放,也可以部分画面显示实况、部分画面显示回放。根据所配置的计算机性能的不同,可以支持4画面、6画面、9画面等显示方式。 l 其他业务 码率更新、存储资源更新 码率更新,由向发送命令,修改的码率参数。回应成功后,向发送消息,通知,的码率已被更新。 存储资源更新(或者存储计划更新),在上修改了存储资源/存储计划,上报给,即可。 l 辅助业务:终端注册、告警、保活、配置轮询 终端(、、)等,启动后,必须向发起注册,注册成功后,才能接入到视频监控专网,进行工作。 在设备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终端将异常信息保存到本地,也可以将异常向上汇总到,或者由主动向终端发起查询。当管理的域内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的向(告警台)上报故障信息。故障可能来源于自身,也可能来源于域内的设备。 终端注册成功后,需要周期性的向发送保活。保活是为了保证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正常,类似设备之间的心跳检测,默认10s进行一次保活确认。 主动发起的配置轮询,是为了保证上记录的配置与上实际的配置一致。配置轮询的时候,如果出现配置不一致,将以记录的配置为准,由记录轮询前的终端配置,然后将上记录的终端配置,下发到不一致的终端上,强制终端修改当前的配置。如果有重大的配置差异,将记录日志,并启动相关的告警提示。 通过的监控键盘,控制当前摄像头的云台动作 的计算机上外接323的串口监控专用键盘后,可以通过专用键盘直接控制当前的摄像头的云台动作。实现过程为:键盘发出串口控制指令,接收指令后,将控制动作指令封装成报文,通过网络,发送到摄像头对应的编码器,编码器收到控制报文后,将报文信息翻译成当前的云台动作,通过编码器的485串口,发送到对应的云台,由云台执行当前的动作。也可以接键盘的,工作原理与类似。 l 时间同步 系统支持域内全部设备均使用服务器作为时间同步来源的配置,也支持域内设备根据的系统时间进行域内设备进行时间同步的机制。与之间的时间同步通过保活消息完成;与设备间的时间同步,可以通过保活消息完成,也可以通过消息进行指示。 2.4.4 系统存储部分(视频应用层) 此次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图像的存储时间为天,同时要求图像质量清晰可辨,通过对比图像和D1图像的分辨率就可得知清晰的图像必须要使用D1格式保存。 :图像分辨率为352×288 D1:图像分辨率为720×576 1. 存储容量的计算 根据用户需求计算具体存储容量,计算公式详见附件。 2. 监控系统模式选型:基于存储设备的数据集中存储模式 监控数据对应的存储模式随监控模式之发展,大致历经了从模拟监控的模拟录像带式存储、基于的分布式存储,到基于网络、存储系统的全数字化集中存储三代发展历程。 基于的存储模式中,将监控录像存储于分布式的设备中,利用其内置的硬盘进行存储。该种监控模式面临如下问题: l 存储容量问题,导致监控画质清晰度降低,事后监控、取证的效果难以保证: 的存储容量小于2T,常常被迫采用低画质质量换空间的做法;画质降低后导致事后的调查、取证困难,即使调用出历史监控录像,也常因画质不清晰,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另外,由于低容量原因,必须缩短监控录像的存储周期,无法长期保存与存档。 l 监控数据安全性较低: 设备一般采用低端的等硬盘,并且无保护,常因硬盘故障导致录像数据丢失,监控系统运行的连续性、监控数据的安全性不高,历史录像的调阅、取证无法保证。 l 突发事件实时监控困难: 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而有大量远程客户端需同时监控事发当地的监控录像时,会由于存储设备的支撑能力有限,导致众多客户端无法登陆而无法实时监控。可支持的远程监控链路数量一般低于6路,因此,无法满足突发事件的并发远程监控需求,因而无法支撑时间的远程决策支撑业务需求。 l 日后维护中,故障率偏高,维护性工作量大: 大量分散部署于多个地点,硬盘故障率较高,分散的管理与维护的工作量大。 l 设备扩容的兼容性风险: 设备的兼容性较差,厂商的私有协议、非标准协议较多,日后系统的扩容存在兼容性风险。 l 业务模式风险: 监控录像分散存储于各个地点的中,属于分散性的监控模型,从业务模式上未能做到监控数据的集中,无法解决监控数据集中与统一管理等业务需求。 随着监控业务的发展,在监控系统中,监控录像数字化并进行集中存储逐渐成为主流应用模式。采用专业存储设备,进行集中监控与存储的数字化集中监控模式,有如下优点: l 监控画质清晰: 由于采用专业海量存储设备存储监控录像,不受到设备的最大2T容量限制,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提高画质质量,实现高清晰的监控。可选D1、4、2()等多种不同清晰度监控画质,实时监控画质、还原历史监控画质完全相同,并可支持高清,达到清清楚楚监控、事后取证准确、精准支撑决策的监控效果,真正实现监控系统部署的意义。 l 事后取证保障业务可靠性高,监控数据安全性高: 采用专业存储设备集中存储监控录像,保障监控数据安全、系统安全。存储容量不受限制,无限扩展,监控录像保存周期可随需延长。存储系统采用企业级硬盘,其安全性远高于硬盘,可保障监控数据的安全性,事后监控、调阅、调查有充分保障。硬盘可实现保护,并采用热备盘进行二级保护,进一步保障监控数据的安全性。 l 标准开放性高: 存储系统多采用标准化协议,系统兼容性风险较低。 l 维护简便,集中管理: 在统一监控模式下,可统一监控整个监控系统的设备运行状态,实现集中管理。另外,由于采用专业存储设备,降低了分布式带来的维护工作量大、数据丢失频繁等问题,降低了日常维护工作量。 l 集中监控模式: 从业务模式上,采用了全集中的监控数据存储,统一监控管理。将来也可在集中数据基础上,建设图像分析等业务系统。 3. 存储子系统选型:海量集中存储模式 本次监控系统建议采用基于存储设备的数据集中存储模式。海量集中存储存储架构分为以下三种 l ( ,直接外挂存储):通过(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等总线连接存储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存储架构。该存储设备由应用服务器独享。 l ( ,存储区域网络):通过网络方式连接存储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存储构架,对外提供块()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