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Page,*,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一章导入,读教材:,教材,艺术鉴赏,主编:杨晓迪,21,世纪高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一、中国传统艺术:(先秦,隋唐、五代两宋及元朝、明清,近现代),(一)视觉艺术,(二)听觉艺术,1,、绘画,2,、雕塑,3,、建筑,4,、书法,5,、工艺美术:陶、瓷、铜镜,1,、民间音乐、宫廷音乐,2,、舞蹈,1,第一章导入,一、外国艺术:(古老文化、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世纪,(一)视觉艺术,(二)听觉艺术,1,、绘画,2,、雕塑,3,、建筑,4,、书法,5,、工艺美术,1,、民间音乐、宫廷音乐,2,、舞蹈,2,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是设计基础的导论。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设计鉴赏这门课的性质及研究范围;掌握设计艺术的鉴赏的特点以及艺术设计美的分析。,艺术设计鉴赏的特点,是本章的重点。,3,(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艺术的本质特征,一、形象性,二、主体性,三、审美性,第二节艺术的种类,第三节艺术鉴赏基本知识,4,一、艺术鉴赏的特点,1.,识记: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2.,领会: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的不同点,二、设计艺术鉴赏的方法,l.,识记:设计艺术美的特点:功能美、形式美、文化美,艺术鉴赏与设计艺术鉴赏,5,1.,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识记),.,设计、艺术和技术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1,)设计与艺术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设计从艺术中分离出来的,最早在中国称为“工艺美术。可以说,设计需要艺术来指导,艺术需要设计来表现。,(2),技术和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往往是一种方式、过程和手段;艺术则既可以是方式、过程和手段,又可以是艺术品、艺术现象。两者不可混同。但是,艺术与技术又是不可分的。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属性,或说艺术是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3,)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技术、设计是高度统一和整合的。,6,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技术、设计是高度统一和整合的。,7,8,9,1.1.2艺术鉴赏与设计艺术鉴赏,1.艺术鉴赏与设计艺术鉴赏的不同特点:,(,1,)艺术鉴赏是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较多涉及艺术家个人风格的表达,而设计艺术鉴赏则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2,)设计艺术强调作品的时尚性,而艺术不为时尚而表达,(,3,)经典艺术作品是永恒的,而设计艺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和发展。,10,1,。艺术鉴赏概念:,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作为完整的艺术系统,,艺术鉴赏则可以看做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和欣赏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11,2.艺术鉴赏的特点,a:形象性特点: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b:主体性特点:美感具有千万差别的个性特征。,c:审美性特点:艺术产生角度看1.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产品 2.必须具有审美特征。,12,1.1.2艺术鉴赏与设计艺术鉴赏,3.,设计艺术鉴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艺术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与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2.设计艺术与社会生产力有直接联系,它的发展标志着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3.设计艺术作品中,有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13,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作为完整的系统研究,揭示出艺术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艺术创作可以说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艺术作品可以看作是艺术生产的“产品”。,艺术鉴赏则可以看做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对整个艺术系统来说,艺术生产理论揭示出艺术品与欣赏着、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14,1.2设计艺术美与鉴赏,1.2.1设计艺术美的分析(设计艺术美的特点),1.功能美,功能是设计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美是物的结构、材料、技术所表现的符合目的性和符合规律性的功能的统一。功能美所产生的多层次的审美感受,满足了人对功利与实用的双重需求,15,1.2设计艺术美与鉴赏,2.形式美:,形式美是功能美的抽象形态,是指构成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产品的美固然体现在产品的功能上,但更多的是体现在产品的外在的形式上。形式美也是设计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6,1.2设计艺术美与鉴赏,3.文化美,设计艺术以创造物质文化为表现形式,融合了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共同作用内容,构成了自身的文化美。,论述文化美:举例故宫,17,文化现象分为四种:,物质文化,,是人类生产劳动所创造的物质成果。,智能文化,,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制度文化,,是调整和控制社会环境所取得的成果,表现为社会的组织、制度、法律、习俗、道德和语言等规范。,观念文化,,是表现在人的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以及文学艺术等精神成果。,设计艺术以创造物质文化为表现形式,融合了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各种文化)的共同作用内容,构成了自身的文化美。设计艺术蕴涵的文化美有两种形式,一是和谐美,二是境界美,18,第一节 艺术鉴赏,一、艺术鉴赏的性质与特征,1,、性质:是人们对艺术作品进行的非反思性的审美接受活动。是人们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复杂作用进行艺术再创造,并获得审美享受的精神活动。,2,、特征:,充满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充满着情感与想象。,充满着积极主动的审美再创造。,充满着审美通感与个人审美的偏爱与差异。,19,二、艺术鉴赏活动展开的基本条件,1,、艺术品必须是具有审美魅力、审美内涵、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2,、鉴赏者必须是具有一定艺术素养、文化知识、生活阅历、审美能力的审美主体。,3,、鉴赏者必须和审美鉴赏对象之间建构起相应的审美关系。,20,三、艺术鉴赏的过程,1,、直觉感受层面:,直觉感受是艺术鉴赏的基础,是鉴赏主体的感官对于艺术对象感性形式的直接把握。会得到悦目悦耳、悦情悦心的美感享受。,2,、深入体验层面:,深入作品,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情感体验,由象达意,情感交流,畅志畅神。,21,3,、领悟升华层面:,领悟升华是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主体的心灵完全沉浸到艺术境界里,达到一种超越自我的自由审美观照,从体验上升到超验。心灵净化,灵魂提升,精神升华,获得终极审美享受。,22,四、艺术鉴赏的心理,1,、审美注意:,指向性、选择性、期特性、静观性。,2,、感觉知觉:,直感性、认知性、感悟性、整体性。,知觉的模式:,完形原理,整体把握、简化力的图式、,弥散原理,无聚焦、注重细节与局部、,错觉原理,错位把握:空间错觉、运动错觉、物象错觉、,差异原理,求新、求奇、求变、陌生化、,23,3,、联想想象:,生发性、转化性、再创造性。,4,、情感共鸣:,移情性、谐振性、共通性、互动性。,5,、领悟理解:,顿悟性、超验性、升华性、情理交融性。,24,五、艺术鉴赏的方法,1,、涵咏玩味:,驻目凝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反复诵读,反复咀嚼,反复揣摩,入乎其中,物我两忘。,2,、入后之出:,入者,强调艺术鉴赏要能进入作品境界,沉浸陶醉在艺术品的情景之中,设身处地进入相应角色位置去体察感悟艺术形象的生命真谛。出者强调要能自觉淸醒地摆脱作品的束缚,超然、超脱、超越,保持审美心理的恰当距离,在入入出岀之间得到真正审美享受。,2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