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年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模拟试卷及答案八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不具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进行行为研究时常用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测法
C.测验法
D.问卷法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观测法是对不具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进行研究时常用的方法。
2.小朋友听到老师讲《西游记》的故事,仿佛看见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景,这是( )
A.逻辑思维
B.发明思维
C.综合想象
D.再造想象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是( )
A.3岁以前
B.4岁以前
C.5岁以前
D.6岁以前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陶行知说“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4.婴儿的喂养过程应注意( )
A.应过量喂养,使婴儿肥胖
B.0~6个月大的婴儿人工喂养优于母乳喂养
C.喂养过程是建立亲子关系和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
D.无论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方式,科学喂养能促进婴儿生长发育,与心理发展无关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婴儿的喂养过程是建立亲子关系和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
5.当刺激多次反复出现时,婴儿仿佛已经结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映。这是( )
A.条件反射
B.重学记忆
C.习惯化
D.故意记忆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当刺激多次反复出现时,婴儿仿佛已经结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映,这是习惯化。
6.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拟定下来的是( )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新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癸卯学制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拟定了下来。
7.学前儿童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观
B.提高儿童感受美的能力
C.形成儿童发明美的能力
D.培养儿童鉴赏美的能力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形成儿童发明美的能力是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
8.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
A.感觉
B.知觉
C.刺激
D.表象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9.没有预定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属于( )
A.故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发明想象
D.再造想象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的想象。
10.“培养小班幼儿快乐地进餐,对的地使用小勺,饭后擦嘴”,这属于幼儿园教育目的层次中的( )
A.远期目的
B.中期目的
C.近期目的
D.活动目的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中期目的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的。“培养小班幼儿快乐地进餐,对的地使用小勺,饭后擦嘴”,这属于幼儿园教育目的层次中的中期目的。
11.幼儿园是对( )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
A.0~3
B.0~6
C.3~6
D.6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幼儿园是对3~6周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
12.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标语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夸美纽斯
D.福禄贝尔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裴斯泰洛齐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标语的教育家。
13.1881年,法国通过《费里法案》,提出国民教育的三个原则:“免费”“( )”“世俗化”。
A.强制
B.公立
C.义务
D.社会化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费里法案》提出国民教育的免费、义务、世俗化三个原则。
14.我国于( )年正式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
A.1994
B.1995
C.1996
D.1997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1996年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
15.多半建于城乡、农村,附设在小学,作息制度仿照小学进行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
A.幼儿园
B.托儿所
C.托幼园所一体化
D.学前班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学前班多半建于城乡、农村,附设在小学,作息制度仿照小学进行。
16.通过呈现想要的快乐刺激来增强反映频率是( )
A.强化物
B.正强化
C.负强化
D.处罚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快乐刺激来增强反映频率。
17.下列不属于按照制定教育政策的主体划分的是( )
A.党的教育政策
B.国家的教育政策
C.社会团队的教育政策
D.基本政策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根据制定政策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社会团队的教育政策。
18.教师在向小班幼儿描述常规时应避免使用否认性的语句,这是由于( )
A.按规定不能用
B.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
C.可以用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
D.容易导致幼儿的逆反心理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教师避免使用否认性语句,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
19.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是( )
A.家庭生活方式
B.家庭经济状况
C.家庭结构
D.家庭重要成员的文化限度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家庭结构重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家庭的组成结构对幼儿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20.3岁以后,儿童( )
A.个性萌芽
B.个性尚未发生
C.出现较稳定的个性特性
D.个性的独特性迅速发展,而稳定性发展缓慢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个性不是生来就有的,3岁以后,儿童的个性开始形成,出现比较稳定的个性特性。
二、名词解释
1.无意注意
答案: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敏感期
答案: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
3.学习动机
答案: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的的内在心理过程。
4.教育政策
答案: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5.质的研究
答案:质的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6.近期目的
答案:近期目的也称短期目的,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成的教育目的,近期目的的制定是为完毕最终目的服务的。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法律救济的意义。
答案要点:(1)保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2)维护教育法律的权威;
(3)促进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
(4)有助于推动教育法制建设。
2.简述婴幼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答案要点:(1)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出生~3个月);
(2)有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3~6个月);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4)目的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3.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答案要点:(1)保教结合的原则;
(2)活动中积极学习的原则;
(3)环境育人的原则;
(4)整体综合教育的原则;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4.实行幼儿智育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1)解决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2)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注意幼儿知识的结构化。
四、论述题
1.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要点: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提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七种。生理需要是指维持生存的需求,如饥饿、口渴、求食、睡眠等,这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需要是指获得安全感,避免威胁的需求。婴幼儿由于无力应付环境中不安全因素的威胁,他们的安全需要就显得尤为强烈。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寻求温暖和和谐关系的需求,涉及被别人接纳、爱惜、关注、欣赏、支持等。尊重的需要涉及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如信心、名誉和声望等。求知需要是指个体希望了解自己、别人及各种事物变化的需要。审美需要是指对美好事物欣赏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精神层面提高人生境界的需求。马斯洛指出,只有当个体的低档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也许寻求更高一级的需要。
2.试述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答案要点:(1)好学、好问;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五、案例分析
学期过了一半,晨晨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同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小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晨晨觉得还是上幼儿园好……
结合案例,谈谈应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答案要点:(1)明确并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矛盾①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教育目的;②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教育对策。
(2)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减缓两者之间的教育坡度①调整观念;②体制方面保持沟通与衔接关系;③让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工作保持衔接关系,互相靠拢。
更多资讯请关注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相关推荐:2023年内蒙古教师招考信息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