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杭州市教師招聘考试真題汇编
小 學 語 文
(100分)
題次
一
二
三
四
總分
复评人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小學語文教材教法(10分)
1.根据現行《全曰制义务教育語文課程原则》并联络教學实际填空(每空1分)
(1)語文是最重要的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2)阅讀教學是 之间對话的過程。其中 应當是對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學中,应重视培养學生 、思索、 、评价的能力。
(4)口語交际教學活動重要应在详细的 中進行。
(5)综合性學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學生筹划、组织、 和实行的能力。
(6)語文課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從知识和能力、過程和措施、_____________几方面進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學生的 。
得分
评卷人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
2.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時,讀音分别為 和 。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 和 。
(3)谜語“無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遠评分(猜一成語)”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 和 。
(4)中国文學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 和 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總集《诗經》中的诗歌分编為三大部分。其中, 這個部分是各個地区的乐曲,也是《诗經》的精髓; 這個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時的乐歌。
3.辨析題(每空1分,共4分)
副詞“還”作状語可以表达多种意义。下面句中的“還”字,請用意义相似或相近的詞替代。(替代的詞写在各句後的括号裏)
①除了他們,尚有谁支持你的意見? ( )
②他這個人當個一般干部還可以。 ( )
③你走路還走不稳呢,就想跑? ( )
④這样棘手的問題,他還真处理好了。 ( )
4.默写題(第1小題4分,第2小題6分,共10分)
(1)把成語补充完整
陈詞 调 以 效尤 虚無缥 再接再
按 就班 颠 不破 床架屋 枕 待旦
(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①學而不思则罔, 。(《论語》)
②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孟子》)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
④感時花溅泪, 。(杜甫)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
⑥仟磨萬击還坚劲, 。(郑板桥)
5.判断題(對的在括号内打“√”,錯的打“×”,每題1分,共5分)
①叹号和問号都可以用于反問句的末尾。 ( )
②現代汉語詞汇中,双音节詞占优势。 ( )
③“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師。”這裏重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這两种修辞方式。 ( )
④“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為四句,七言一般為八句。()
⑤中国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說是鲁迅的《狂人曰志》。 ( )
三、阅讀能力考察(每題3分,共33分)
阅讀下列选文,按规定回答問題。
(一)
科學就是探求真理。在探求真理的過程中,人們對客观规律的认识往往要經历艰苦波折的過程。 常常有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一样,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措施的不一样,就會出現“横當作岭侧成峰,遠近高下各不一样”的状况,以至引起學术争论。因 此,有作為的科學工作者都把反對意見看做對自已的莫大协助。李四光說:“没有什么東西比對我的论題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動。”歌德也說:“赞同的意見 使我們处之泰然,反對的意見才使我們的思想获得丰产。”這都是由于,赞同的意見未必對的,反對的意見未必錯误。退一步說,虽然錯误的反對意見,對自已的科學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法 国科學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為探讨定比定律,進行了長达几年的辩论。最终,普鲁斯特成為辩论的获胜者,发現了定比定律。不過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對 贝索勒倾吐了由衷的感謝之情。他說:“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他還宣布,发現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二分之一功绩。
要成為一种有作為的科學工作者,就要具有广阔的胸怀。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容得下百川之流,听得進反對意見。
6.本文的中心论點是( )
A.科學就是探求真理。
B.有作為的科學工作者都把反對的意見看做對自已的莫大协助。
C.赞同的意見未必對的,反對的意見未必錯误。
D.人們對客观规律的认识要通過艰苦波折的過程。
【命題立意】考察對整個文章的理解状况。
【錯因分析】不能很好地把握整篇文章。★★★
7.文中有四句名人名言。根据它們在文中的作用判断,可以做道理论据的两项是( )
A.正如李四光所說:“没有什么東西比對我的论題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動。”
B.“横當作岭侧成峰,遠近高下各不一样。”
C.歌德也說:“赞同的意見使我們处之泰然,反對的意見才使我們的思想获得丰产。”
D.普鲁斯特說:“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命題立意】考察道理论据的某些知识。
【錯因分析】没有掌握什么是道理论据。★★
8.本文使用的论证措施有 、 。
9.能否删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為何?
答:
。
10.第一段中加點詞語“要經历艰苦波折的過程”指什么?用文中語句回答。
答:
。
11.第一段中加點的詞“這”指代的详细内容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當行,
為 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 也,不妥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無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為楚将,数有功,愛士卒,楚人怜之。或 认為死,或认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认為然。
12.上文选自《陈涉世家》,作者是 。该作者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13.找出上文中的两個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① 通 ,含义是
② 通 ,含义是
14.下面句中加點的“以”与“扶苏以数谏故”的“以”使用方法相似的一项是()
A.或认為死,或认為亡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而吾以捕蛇独存
D.杀之以应陈涉
【命題立意】考察“以”的几种使用方法。
【錯因分析】不能记准“以”的含义及使用方法,★★★
15.下列對“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理解對的的一项
是()
A.今天逃跑也是死,举起大旗造反也是死,等著死,死在国家裏可以吗?
B.目前逃跑也是死,发動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為国事而死好吗?
C.目前死亡也是死,举旗起义也是死,与其等死,不如為国而死可以吗?
D.今天逃亡也是死,商议发動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死在国内好吗?
【命題立意】考察重點詞語在句子中的含义。
【錯因分析】對某些重點詞語的含义记忆不牢。★★★★
16.简要概括陈胜认為起义将會得到百姓拥护的两条理由。
答:一是 ;
二是 。
得分
评卷人
四、写作(35分)
17.題目:春風
规定: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②字数在800字左右;③不得抄袭。
答案与解析
杭州市教師招聘考试真題汇编
一、小學語文教材教法(10分)
1.(1)交际 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2)學生 老師 文本學生
(3)观测 体現(4)交际状况(5)协调(6)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語文素养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
2.(1)rén hóng(2)女 行(3)击 從長计议(4)曹植 曹丕(5)風
3.①此外②勉强③尚且④居然
4.(1)滥 儆 缈 厉 部 扑 叠 戈
(2)①思而不學则殆②贫贱不能移③虽九死其犹未悔④恨别鳥惊心
⑤赢得生前身後名⑥任尔東西南北風
5.①√②√③×④×⑤√
三、阅讀能力考察(33分)
6.B【解析】略
【命題立意】考察對整個文章的理解状况。
【錯因分析】不能很好地把握整篇文章。★★★
7.A C【解析】略
【命題立意】考察道理论据的某些知识。
【錯因分析】没有掌握什么是道理论据。★★
8.引证法、例证法
9.不能删,這样写可以使论证更全面。
10.研究的角度不一样,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措施的不一样,就會出現“横當作岭侧成峰,遠近高下各不一样”的状况,以至引起學术争论。
11.横线(有作為的科學工作者都把反對意見看做對自已的莫大协助。李四光說:“没有什么東西比對我的论題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動。”歌德也說:“赞同的意見使我們处之泰然,反對的意見才使我們的思想获得丰产。)
12.司馬迁 纪传体
13.①適 谪,充軍②唱 倡,倡导
14.C【解析】略
【命題立意】考察“以”的几种使用方法。
【錯因分析】不能记准“以”的含义及使用方法,★★★
15.B【解析】略
【命題立意】考察重點詞語在句子中的含义。
【錯因分析】對某些重點詞語的含义记忆不牢。★★★★
16.一是天下苦秦久矣;二是以扶苏、项燕的名义倡导
四、写作(35分)
17.作文
春風
冬去春来,春風习习,給人們带来的是盎然的春意、温暖的生活。因而,自古以来,诗人們對春風情有独钟,以其生花妙笔一次又一次地吟咏之。在中国古代诗人們的笔下,春風是富有春意的,又是异彩纷呈的。
——春風是温暖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風”,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便從人的触覺方面直言春風和煦而無寒意。“卷帘亭馆酣酣曰,放杖溪山款款風”,南宋诗人杨萬裏的這两句诗也同样写出了渐渐春風的和煦温暖。
——春風是柔和的。南朝齐時的王俭在诗中借花摇来状写春風之态:“轻風摇杂花”,便恰到好处地写出了春風的轻柔之态。南朝梁诗人何逊的两句 诗“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前句從视覺角度著墨,写女子對镜用香粉扑脸,落下的粉末給春風一吹,便纷纷升腾飘起;後句從听覺角度下笔,写婉转悠扬的琴 声,在春風的轻拂之下传送到遠处,纵然只剩余音,也韵声不绝,缕缕可闻。這样,也就将春風的柔和之态状写得惟妙惟肖。
——春風是忙碌的。南宋诗人方岳有一首題為《春思》的诗:“春風多可太忙生,長共花边柳外行;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此诗写春風与花柳一路同行,為燕子作泥、蜜蜂酿蜜发明条件,又吹来潇潇春雨,且即時放晴。春風的忙碌,從這组传神的動态描写之中可窥見一斑。
——春風是通人性的。“春風知别苦,不遣柳条青”,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写春風似乎懂得人间的离别之苦,故意不吹柳条使之发青。在李 白的笔下,春風多么通人性!“春風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風到洛城”,這是唐代诗人武元衡的诗句,写春風善解游子的乡思,為之吹送乡梦,在這裏,春風成了多情 之人。“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這两句诗,写春風仿佛懂得“我”這羁旅之人要去山裏而特意吹断了积雨,化無情為有情,写活了 春風。宋代另一位著名诗人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阴”,以写人的動作的詞“取”、“酬”来写春風,使之有情感、通人性,与李诗、武诗和王诗异 曲同工,各尽其妙。
——春風是神奇的。在诗人們的笔下,春風就像一把奇特的剪刀,可裁出柳叶、杏桃,以及众多的绿叶、紅花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風似剪 刀”;“春風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後杏桃”;“東風便试新刀尺,萬叶仟花一手裁”。春風是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的象征,是給自然物带来新生的使者。唐代大诗人 白居易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風吹又生”,写“离离原上草”被野火烧了之後,让春風一吹又生長起来,既反应出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又显示了春風的神奇力量。 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春風朝夕起,吹绿曰曰深”,写春風吹得大地绿草越長越盛;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脍炙人口的诗句“春風自绿江南岸”,写春風所到之处,百 草萌生,一片新绿,生机盎然,也都是對春風神奇力量的形象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