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铁 路 工 程 施 工 测 量
作 业 指 导 书
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有关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有关铁路工程检查评估标准
铁路工程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介绍:铁路工程施工测量的任务;、着重介绍路基、中小桥梁放样检查程序;强调放样放样检查制度和内外业资料的管理工作、控制导线建立、移交、复测加密、施工测量的依据与工作原则等技术保证措施。
1、铁路工程施工测量的特点与任务
铁路工程一般由桥梁工程、路基工程、沟涵排水工程、隧道工程等附属工程组成,构造繁杂,线路线型多变,施工里程一般较长,施工测量任务繁琐,特别控制导线一般为线性要素点,位于线路左线,施工时所有破坏,需要重新布设控制导线。一般涉及以下工作内容:
施工阶段
施工测量任务
测量结果规定
测量准备阶段
1、 测量人员组织、仪器配置、检测。
2、 施工现场勘察,编制施工测量控制放案。
3、设计图纸的交接、会审和内业计算。
4、、控制导线移交、复测与加密。
规定人员仪器精度数量满足施工规定,规定资料表识符合质检站规定。
施工过程中
1、控制导线定期复测、加密。
2、用地红线圈定及原地面标高测量,进行土方计算,作发包依据。
1. 3.对构造物几何尺寸进行检查和检测,校正施工偏差。
4、 基桥台及路基的变形监测。
5、 协助项目部土石方中间计量计算。
满足<工程测量规范﹥规定。
满足有关铁路线路施工技术规范。
满足设计规定。
满足施工的需要。
为计价提供依据。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测量及竣工资料的移交
满足﹤铁路工程检查评估标准﹥的规定。
2、 路基、桥梁的施工放样程序
2.1路基施工放样检查程序与工作规定:
线路中桩的移交、复测、加密 施工控制导线的移交、复测、加密
(复测结果,报监理复测) (监理复测满足精度规定)
↓
施工控制导线的建立
↓
施工控制导线的测量、平差、报监理复测
↓(监理复测满足精度规定)
线路中线的测设,用地红线的圈定 (满足安排大临设施、施工便道的需要,满足征地的需要)
↓
原地面标高测量 (复测原地面标高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假如与设计图纸出入较大,告知项目部打联系单,重新确认工程量地面起伏较大,可用全站仪,同时测得高程点与中桩的关系,绘制断面图。)
↓
清表后标高测量 (确认工程清表后高程,计算实有工程量,特出地段清表深度超过设计规定,告知工程部,以联系单上报监理、建设单位;清表后标高资料由测量、监理、项目部三家共同认可后,以放样、复核、监理复测方式签字)
↓
清表后路基中桩、边桩测设 (目的拟定路基填筑范围,放坡范围,即坡脚线,保证路基宽度,防止土源浪费,挖临时排水沟等)
↓
路基填土起拱解决
↓
填筑过程中的标高测量 (即厚度测量,分层填筑时控制填土厚度。 )
↓
填筑过程中的中桩恢复
(分层填筑时控制填土宽度。 )
↓
路床顶面中桩放样
↓
路床顶面标高、路幅宽度验收 护坡排水沟等附属工程测量
↓
渗水黄沙层的标高放样
↓
黄沙顶面中桩放样,道渣标高放样 (纵坡、横坡、平整度均有标高测量控制)
↓
道渣宽度、标高验收 (标高加密放样后,铺设时采用拉剪刀线的方法保证厚度的均匀和标高)
↓
道渣顶面中线精密放样 (满足铺轨规定)
↓
粗调钢轨时标高、平面位置的测量 (根据实际情况,在竖曲线、超高段、特别是变坡过渡段应加密。)
↓
细调钢轨时标高、平面位置的测量 (根据实际情况,在竖曲线、超高段、特别是变坡过渡段应加密。)
↓
钢轨的竣工测量 线路里程碑放样、用地线界碑放样
↓
竣工资料整理、移交
3.2铁路线路中小桥梁的特点放样检查程序
3.2.1铁路线路中小桥的特点
为方便居民交通,顺应河流的流向,及投资成本控制,铁路建设中,中小桥居多设计为与主线斜交,且跨度不一,存在基础与梁分孔线的偏心问题。施工测量时,一般以桥梁分孔线为放样依据,推算基础坐标。(一般基础基准线相对梁分孔线向跨径大的方向偏移)。桥台图纸标注里程有时为台背线,有时为胸墙线,有时为分孔线,甚至为基础中心线,进行施工测量时,同样以分孔线为起算依据,推算各条控制显得相对关系,特别是基础横轴线于梁分孔线的关系。这样充足保证跨距,保证墩台的相对关系。
3.2.2.桥梁的放样检查程序:
各座桥梁控制次级加密导线的建立、复测
(复测合格,报监理复核后)
↓
桩位放样 (中小桥一般为群桩或排架桩,放样时用坐标法,直接测放每排两端的桩,及中间的一个桩用于复核,放完后用钢卷尺进行几何尺寸检查,并运用跨度进行检查。)
↓
桩位竣工验收
↓
承台基坑标高验收、承台模板放样
(可测设承台十字线或直接测放承台的角控制点,便于模板拼装 和检查)
↓
承台模板检查、承台顶面标高放样
↓
承台竣工验收,立柱放样
(结构尺寸较小直接测放立柱的中心坐标)
↓
立柱模板检查
(平面位置直接测中心坐标,标高用钢卷尺传递法,然后用承台顶面高程加模板长进行复核,虽然立柱顶面高程允许误差为≤±10mm,有帽梁时,通常要比设计高2---3cm,方便帽梁施工。)
↓
立柱竣工、帽梁底板放样
(可用坐标法,直接测放帽梁的四个角坐标)
↓
帽梁模板检查
↓
帽梁竣工验收
↓
桥梁贯通测量
(调整基础施工导致的施工误差)
↓
垫石放样、锚栓预留洞放样
↓
支座控制线放样,检查垫石标高、预留洞位置
↓
支座安装、验收
↓
梁面标高验收、桥梁中线放样 桥梁附属工程放样
↓
轨枕、钢轨铺设平面位置、标高调整
↓
钢轨顶面标高验收、平面位置验收
↓
竣工资料的整理移交
3、技术保证措施
3.1铁路工程施工测量的依据与工作原则
铁路工程施工测量的依据应涉及:有关国家强制性测量规范,有关铁路桥涵的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工程控制导线交桩书,招投标文献,验收标准和公司的有关质量管理文献等。铁路施工测量中同样遵循“等级、整体、控制、检查”的基本原则。
3.2、放样检查制度
3.2.1放样的每道工序,坚持“三级检查”制度。
总包施工放样 分包施工放样
不 精 ↓ ↓ 不 精
满 度 其他方法复核 总包复测 满 度
足 (满足精度)↓(不满足精度) (不满足精度)↓(满足精度)足
监理复测签认
↓(满足精度)
下道工序
3.2.2全站仪坐标放样时,采用第三控制点进行检核和几何尺寸复核方法相结合,临时支导线放样,必须闭合到其他导线点,或测量上次放样点坐标检核。尽量避免使用自由设站法。
3.2.3标高放样,必须闭合到其他水准点检核,特别大批量放样标高,用拉线的方法检核。
遵循以上检查制度,做到放样的自我复核,避免坐标放样全站仪输错数字,标高放样的读数错误,所用点位是否对的,同时检查控制点的是否沉降或位移。
3.3施工测量内外业资料规定
3.3.1必须对图纸会审,理解设计意图,对线性要素、中桩坐标复核,对全线标高根据图纸提供的要素进行复核,作好会审记录,对错误或疑问及时联系设计院明确。
3.3.2加强对图纸的管理,设计更改,在原图用红笔标注,告知所有测量人员,图纸应表白有效或无效;
3.3.3内业计算资料必须两人复核,或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复核,可用Auto cad绘出整个工程的平面图,和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复核。
3.3.4测量记录本,根据实际情况,按分项工程或里程分册使用,表白放样检查内容、仪器、放样基准点、读数记录及施测人员。
3.3.5报验资料及时,并表白放样控制点与放样构造物的坐标、标高关系。
3.3.6每次检查前,备齐资料,每分部、分项工程完毕後,资料整理,归档管理。
4、高速铁路施工测量的重点难点
4..1贯通误差调整
因铁路工程施工时,中小桥比路基竣工时间早,这也决定了,整个线路的贯通误差采用“桥梁控制线路线型”的思绪进行调整。以已竣工的中小桥梁中心作为导线点,布设起闭于控制导线的单一附合导线。然后依据桥梁中心点的设计坐标进行两桥梁间的路基放样,直线段采用穿线法,消除贯通误差。对高程误差的调整采用按比例分派法进行。与相邻标段采用顺接或取中平分的方法。
4.2.工差的控制调整
施工中按照路基、桥梁的放样、检查程序,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跟踪放样和竣工验收,可避免上道工序误差对下道工序施工的影响, 平行施工各道工序的误差积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验评,采用提前制定防止措施,提前控制的方法。
5、控制导线(平面、高程)的交接、复测、加密
5.1控制点的移交和保护
在工程开工前(即接到中标告知书后),测量中心安排相关人员组成测量组派驻工地。控制点移交时,由测量组负责人、本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测量监理、设计院代表、业主代表(代建方)四方组成,并请设计院代表逐个引桩,对控制桩进行实地勘察,确认后,用油漆作好点标志,并在交桩书上表白点位的完整限度。对于控制点密度不够或破坏等情况向设计院提出加密或恢复。
交接完毕后,由五方签字,并加盖项目部、监理单位、设计院、业主(代建方)公章,一释四份,归档管理。对于设计院提供里程桩同样进行以上手续。一旦交接完毕后,立即对控制点进行保护,避免人为的破坏和施工的破坏。
5.2平面和高程控制导线复测和应用
在施工前,一方面进行所有导线复测,通常采用的总体控制导线为所有线路控制的一部分,所以联测到相邻标段至少一个导线点或水准点。等级精度规定如下:
平面控制导线
一级导线
方位角闭合差小于10 n
边长中误差小于
1/15000
高程控制导线
三等导线
闭合差
为了削弱对中误差对测角量距的影响,应尽量采用三联脚架法,我们公司常用全站仪测角中误差为2″,进行一级导线复测时,采用测回法,通常测两个测回,测角中误差≤±5″。距离测量采用往返测,计算时取平均值。水平角观测手簿如下(测回法):
A (bs) B(fs)
C(stn)
水平角观测手簿(测回法)
测点
读数
半测回方向
一测回
各测回
附注
盘左
盘右
平均方向
平均方向
1
2
3
4
5
6
7
8
第一测回
°′″
°′″
°′″
°′″
°′″
A
B
第一测回
A
B
测回法各项限差如图:
经纬仪型号
光学测微器两次读数重合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2c较差
同一方向各测回较差
DJ1
1
6
9
6
DJ2
3
8
13
9
DJ3
18
24
假如复测结果与设计院移交的成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考虑到设计院所用的仪器较施工单位的好,所以应采用设计院提供的测量成果。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控制导线点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当发现控制点的稳定性有问题时,应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复测。正常情况,控制点没有明显变化,一般半年复测一次。
当控制导线中仅个别控制点位移或沉陷,而周边其他控制点仍然可靠时,可以进行局部复测,将已产生的导线点与周边的点联测成附合导线,经精密测量与平差后,对不稳定点赋予新值。施测精度可比原网低1—2个等级。
当控制导线中少量控制点发生明显位移,而其他控制点的稳定性难以判断时,应进行全面复测,并符合以下技术规定:(1)全面复测应在原导线的基础上进行;(2)复测进度应与原导线精度相同;(3)原坐标系统不得变动,复测中轴线上的起算点必须与轴线上的稳定控制点有精密联测关系;(4)高程系统和起算点应与原导线一致。经全面复测后的控制导线,应采用复测后的平差值。
复测后,控制点坐标或高程的变化值小于2√m2原+m2复,可以人为其位移或沉降不显著,原放样成果仍然有效,否则,对原放样的成果重新测算或重新计算,并采用相应的措施。
复测资料应涉及以下内容:(1)报验单;(2)复测范围(即交桩书提供的平面,高程导线);(3)复测选用仪器名称及型号,并附仪器有效鉴定证书复印件;(4)水准导线复测结果、精度评估及结论;(5)平面控制导线复测结果、精度评估及结论;(6)附页:平面、水准导线复测记录等内容。复测资料及时上报监理公司,并配合监理公司进行复测。
5.3按“三级控制”的原则进行控制导线的加密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对设计院提供的导线进行加密,为首级加密,目的满足路基施工放样及检查的需要。另一方面,虽然控制导线满足精度规定,但相邻三个控制点之间的误差仍然存在,对中小桥及立交桥作为分项工程,布设依附于控制导线的次级加密导线,其相对精度高于首级导线,进行桥梁放样和检查,保证墩台之间的相对关系。对于跨线桥,作为分项工程,单独布设依附于主控制导线的支导线,进行施工放样。对于大型桥梁和互通立交桥见《桥梁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最后,以桥梁两端桥台中心建立微型导线,进行碎部放样。实行“三级控制”的加密方法,保证桥梁工程的相对精度。
控制导线加密后,及时完善测量资料告知监理公司复测,经测量监理认可无误后,才干使用。加密资料涉及:报验单;加密导线的依据及精度评估;施测值、平差值、采用值等,表识采用本地公路质检站提供的表识。
6、小结
在铁路工程施工中,施工测量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直接影响工程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根据工程施工特点,提出施工测量的重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建立规范的施工测量顺序和检测程序,通过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对施工测量进行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优化了工作环节,减少了粗差风险,节约测量成本,为施工提供准确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