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5 语言表达连贯
语言文字运用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母亲几乎年年都买水仙,赶上春节前后( )开放,暗香( ),照亮沉闷的室内。在户外,顶属杏花开得最早,随后梨花、丁香、桃花,风卷花香,熏得人头晕,昏昏欲睡。小时候常说①“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②,”那时尚不知有花粉过敏一说。
等到槐花一开,夏天到了。国槐乃北方人性格,有一种恣意妄为的( )之美。相比之下,那淡黄色槐花开得平凡琐碎,一阵风过,如雨飘落。槐花的香味儿很淡,但悠远如箫声。
……
暴雨似乎来自体内的压力。当闷热到了难以忍受的临界点,一连串雷电惊天动地,青春期的( )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雨一停,孩子冲向马路旁阴沟上,一边蹚水一边高叫③:“下雨啦④、冒泡啦⑤、王八戴上草帽啦⑥……”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愀然 浮动 狞厉 懵懂
B.悄然 涌动 狞厉 躁动
C.悄然 浮动 狰狞 躁动
D.愀然 涌动 狰狞 懵懂
2.文中画横线的几处标点符号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3.有人认为“槐花的香味儿很淡,但悠远如箫声”语句不通,应去掉“如箫声”。你觉得呢?请说明理由。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七月里,去蜈蚣岭。当地人说,“街口进街源,只见青山不见回”。在一个岔路口,公路拐进山端后,两边的山峰立刻气势汹汹地挤过来,天空逼仄得像一根蓝色的棉线。眼前的石砖,层层叠叠,随着山体盘旋环绕。从前,这里“三条大岭五面坡,山高土薄石头多”,而蜈蚣岭人 ,开山抬土,成就了今天的千亩石砌梯形茶园。茶季之后,茶树开始 ,青草、野菜,这些大自然的伙伴,与它们朝夕相处。石磅坡面并不规则的平整,山芋藤、南瓜藤悬挂下来,被它遮了一半。黄色的南瓜花开得绚烂,绿色的小南瓜也是 ,冬瓜、扁豆、羊角,从底部攀援而上。
看过几处路边的民宅,喟叹起当年生活的艰辛。看到悬崖上“蜈蚣岭”三个红色的大字,也就抵达了蜈蚣岭村委会。这里地势略显平缓,山顶上的村庄 地踞在那里。在村里穿行,石板路高低起伏,新居与老屋偎依着。村头的玉兰树,高大挺拔;路旁的水窖,清澈阴凉。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栉风沐雨 养精蓄锐 不甘示弱 参差不齐
B.筚路蓝缕 养精蓄锐 力争上游 错落有致
C.筚路蓝缕 休养生息 不甘示弱 错落有致
D.栉风沐雨 休养生息 力争上游 参差不齐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石磅坡面并不规则的平整,山芋藤、南瓜藤悬挂下来,把它遮了一半。
B.石磅坡面呈并不规则的平整,山芋藤、南瓜藤悬挂下来,被它遮了一半。
C.石磅坡面平整而不规则,山芋藤、南瓜藤悬挂下来,被它遮了一半。
D.石磅坡面平整而不规则,山芋藤、南瓜藤悬挂下来,把它遮了一半。
6.请简要赏析文段中画横线句的修辞手法。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多年前的丝绸、500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三星堆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 、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 、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 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膜拜 夏商西周 更要
B.崇敬 夏商西周 还要
C.膜拜 商彝周鼎 还要
D.崇敬 商彝周鼎 更要
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B.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C.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
D.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9.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堪称中国美学的“灵魂”。无论是创作还是传播的过程,书法艺术都体现出 的文化价值。在艺术上,书法强调审美意境和艺术情境的和谐统一;在文化上,书法艺术表现出多重的文化内涵。
书法不仅有书写规律和法则,还有着独特的语言意义。书法中结构与章法的巧妙运用依靠的是由书写者娴熟的技巧与审美水平决定的。在书法艺术作品中,结构与章法表现得越好,就越能体现出作品的意境。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书写的轻重、快慢、强弱在纸上留下浓淡、干湿、刚柔等 的线条,能够充分体现书法的和谐美和动态美。书法家通过线条把真挚、强烈的感情 到作品中去,使观赏者感动,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因此,蕴含着作者深厚感情的作品,深受喜爱,备受 。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可估量 五花八门 贯注 青睐
B.不可限量 千变万化 贯注 青睐
C.不可限量 五花八门 灌注 推崇
D.不可估量 千变万化 灌注 推崇
1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灵魂”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吴晗《说谦虚》)
B.……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鲁迅《拿来主义》)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朱泳燚《看云识天气》)
D.……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鲁迅《故乡》)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答:
语言文字运用Ⅱ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灭活疫苗是指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然后加热或用化学剂将其灭活。这种生物制品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裂解疫苗的生产,是将微生物进一步纯化,直至疫苗仅仅包含所需的抗原成分。它既可以是蛋白质疫苗, ① 。蛋白质疫苗包括类毒素和亚单位疫苗。大多数多糖疫苗由来自细菌纯化的细胞壁多聚糖组成。
灭活疫苗的免疫机理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它产生的抗体有中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作用,对细胞外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 ② ,仅仅是“初始化”免疫系统。必须接种第2剂或第3剂后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接种灭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随着时间而下降,因此, ③ 。灭活疫苗通常不受循环抗体影响,即使血液中有抗体存在也可以接种。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
2.请给“灭活疫苗”下一个定义。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血压平稳的朋友,可以适量进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建议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4次,每次不少于45分钟。动静结合也是适时养生的基本原则之一, ① ,静是指精神内敛。《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对运动养生的论述提到应“形劳而不倦”“不妄作劳”, ② ,过逸亦会使人体气机、气血不畅。《素问·宣明五气》亦指出“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久坐伤肉”。都是强调形体运动与劳逸均具有一定的限度和时间规律,过动过静、过劳过逸均能引起内在气血、外在五体的伤害。
眼下正是自然界万物成熟、平定收敛的季节。这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情绪保持安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调节,帮助血压平稳。 ③ ,寻找原因的前提下,且调节情志后仍不能很好地睡眠,建议适当服用助眠药物或者中医治疗调理。建议晚上10时前入睡,避免熬夜,同时保证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不超过9小时。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
4.结合材料,请简要概括患有高血压的人应注意什么。要求:使用并列关系复句,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在《易经》中为阳数, ① ,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二九相重,故又称为“重九”。 ② ,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别称。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登高的风俗相传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中是最大数, ③ ,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的祝福,发展出了敬老爱老的浓浓深情。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激活历史传统,唤醒文化记忆,使重阳节更显迷人魅力与时代光彩。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
6.各用一个短语按顺序概括每一段的段意,每个短语不超过10个字。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 ① ,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正是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表现,也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多读多记是必要条件。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出口成章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 ② ,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童子功”的底子要从小打下,但效果的显现却不是立竿见影的。与现代社会相距甚远的古代诗文,不能指望孩子一下子就读懂。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常读常新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 ③ ,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义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7.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
8.有一个家长想要练就孩子的古诗文的“童子功”,请依据上文,请用双重否定句式,列举三条措施,每条不超过10个字。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短视频大多因其内容新奇、节奏轻快、轻松幽默,抓住了用户的兴奋点,而且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五花八门,数量非常多,极易吸引人沉迷。
短视频的吸引力,成年人都难以抵挡, ① 。青少年短视频上瘾的原因有很多。 ② 。短视频多是新奇刺激的内容,这些信息内容博眼球、吸流量,为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创作,青少年很容易就会受到吸引。二是瞬时速览的刺激。短短十几秒的视频,通过视觉、听觉、交流等全方位模式的刺激,极其具有吸引力。三是算法推荐的诱惑。短视频传播基于大数据的推荐算法,用户越刷越能看到自己想要的内容,青少年特别容易被推荐的内容带进去,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③ ,会占用大量精力,耽误学习或睡眠。专家建议,视频平台应该设置青少年模式,包括每天使用时间和时段,防止过分沉迷。青少年要将精力投入到更多的现实生活中,当现实社交乐趣远远大于网络虚拟乐趣的时候,沉迷就会慢慢淡化。老师和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谐的亲子关系,帮助他们学会分辨,学会自律。
据悉,当地政府近日通过了关于幸福社区提出的禁止相关企业在学校周边地区随意播放不健康短视频的报告的决议。
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
10.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连贯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