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时卷16 法治中国建设
一、选择题
1.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宣誓制度的誓词修订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意在( )
①落实依法治国,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理念 ②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③恪守宪法原则,坚持依法执政 ④履行宪法使命,保障自身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关于如何实现法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法治要求坚持良法之治 ②实现法治需要坚持公民利益至上原则 ③法律法规必须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④实现法治需要赋予公民更多的政治权利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3.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这说明建设法治国家( )
①必须确保公民各项权利的实现 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 ③必须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④必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坚持良法之治是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这是因为( )
A.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B.法律应内容合理,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C.法律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D.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5.你从下图漫画中得到的启示是( )
①权力至上,宪法是由国家权力部门制定的
②宪法至上,权力是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并保障的 ③权大于法,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离不开国家强制力 ④法大于权,任何个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作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建设者,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全力守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条生命线,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从法治政府内涵的角度,全国公安机关的上述举措做到了( )
①职能科学 ②执法严明 ③公开公正 ④守法诚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就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有关事项提出明确要求。全面推行这三项制度有利于政府( )
①推进依法执政,提高执法效率 ②健全执法制度,促进民主决策 ③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设法治政府 ④依法办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十八世纪的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的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情况”。这是在强调( )
①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②公共生活和谐有序 ③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④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从一些违法案件来看,很多人属于“无知者无畏”、缺乏法治观念,受到惩罚才知道触犯了法律。因此,法治社会建设亟须解决的“短板”是不知法、不学法、不懂法问题。这就要求我们( )
①深入抓好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进人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 ②在全社会培育崇尚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风尚 ③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石景山区本着“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原则,将信访代理与多元调解相融合,集咨询、评估、调解、诉讼于一体,建设起全市首家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让百姓足不出户、动动手指便可调解纠纷。这有利于( )
①提高诉讼服务水平,有效惩治犯罪活动
②降低矛盾化解成本,提高纠纷调解效率
③创新百姓维权渠道,提高服务群众水平
④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消除人民内部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下列体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理念的是( )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②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和激励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坚持良法之治 ④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弱化管理职能,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实体平台、电话热线平台、网络平台)已全面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现“网上办”“指尖办”“马上办”。各个县(市、区)都建成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每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每个村(社区)都有法律顾问,可以面对面地解决群众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建成( )
①有利于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执政 ②有利于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③有利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④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社会进步,法治不仅成为了社会信仰,也成为了老百姓的刚需,是构成我们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庆公交坠江的悲剧发生后,许多人除了表示悲痛和惋惜之外,也在想如果当时公交车上有人能够阻止这名妇女,或者这名妇女的法治意识能够强一点,或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经过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后,人民群众对法治社会的期望越来越强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明靠法治”,法律应该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法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对于当今社会,法治不仅仅是一种信仰,而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刚需。每个人都增强自身的法治意识,美好的生活才能真正到来。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正确认识现代社会的法治化现状。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五条明文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当前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生态文明领域以及党的建设等各领域,都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劈波斩浪前行的重大障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法律服务体系依然稀缺。
运用“法治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