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时06-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小题多维练(原卷版).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582649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7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06-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小题多维练(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时06-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小题多维练(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06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1.宋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尤其以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史称“宫中条令,为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表明宋代( ) A.土地买卖缓和了社会矛盾 B.政府强化租佃剥削关系 C.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 D.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提高 2.宋初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雇值制度。由此可见,这会导致宋代( ) A.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B.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官营手工业高度发展 D.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 3.北宋汴京官府规定:“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当铺)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人。”由此可见,当时( ) A.官府垄断商业破坏营商环境 B.政府重视商业交易的有序性 C.商人户籍制度束缚商人转行 D.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4.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一位正在送外卖的酒店伙计形象。据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这说明,北宋( ) A.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B.城市经济繁荣 C.坊市格局已被打破 D.自然经济瓦解 5.唐代斗茶之风起源于贡茶之地福建,主要是茶民评比茶叶质量的高低。到了宋代,从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从此可见,宋代(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社会生活平民化趋势加强 C.小农经济趋向解体 D.文人雅士引领了社会潮流 6.下面为宋朝部分年份财政收入情况(收入计量单位:万贯)表。表中信息可以说明宋代( ) 时间 总收入 农业收入 农业占比% 工商业收入 工商业占比% 宋太宗至道三年 (997) 3 559 2 321 65 1 238 35 宋熙宁十年 (1077) 7 070 2 162 30 4 911 70 宋天禧五年 (1201) 5 723 2 762 48 2 936 52 A.经济繁荣程度超越了唐代社会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C.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D.政治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7.下列图片显示了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状况。由此可见,当时( ) A.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国家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C.商帮推动了城市的繁荣 D.商品经济取得良好发展 8.郑樵《通志》卷二十五记载:“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这一变化( ) A.显示了“公天下”的趋向 B.反映了文官政治的形成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D.表明了封建等级秩序的重构 9.吴宁、范立舟在《两宋士风述论》中指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由盛唐时对功名的追求转向对道德精神的弘扬,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空前强烈。”这反映了宋代( ) A.程朱理学的影响突出 B.国力贫弱、政治黑暗 C.国家统治思想的转变 D.文化教育事业日益普及 10.官箴主要是官员从政期间的经验积累和心得体会,用以劝诫和感化同僚,使其更好的为官从政。历代官箴强调为官从政者的第一要义“修身”,在宋代则变为“修心”,具体表现为“有公心、要尽心、能平心”。这反映了宋代( ) A.理学思想渗透到政治活动中 B.官箴有效提高官吏的行政能力 C.儒学发展到心学体系化完成 D.理学成为政府推崇的官方哲学 11.王阳明曾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是也。”他还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他的思想( ) A.忽视了对先秦以来儒家思想的传承 B.实现了儒学在危机下的彻底复兴 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体现 D.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 12.由下表内容可知,我国古代科学家( ) 朝代 科学家 活动记载 结论 唐朝 张志和 让人背向太阳喷洒小水珠,看到类似虹霓情景 彩虹是因阳光通过空中的水滴形成 北宋 沈括 把磁针搁在碗沿上;以针横贯灯心草浮于水面;用独根茧丝将蜡少许粘着于针腰,在无风处悬挂 只有“缕悬法”才能使指南针真正“指南” 元朝 赵友钦 将一个黑漆球挂在屋檐下,该球半个亮半个暗,犹如月球反射太阳光。不同角度看黑球,其反光部分的形状各异,有月牙形、半月形等 解释月亮的盈亏现象 A.重视科学技术的实用性 B.富有近代科学探索精神 C.运用实验说明天人感应 D.借助实验进行创造发明 13.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现象体现出( ) A.两宋官方意识形态差异 B.立场差异使得历史研究难有共识 C.政治形势发生显著变化 D.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理性客观 14.蹴鞠在汉代是军中用以练身习武的方式,唐朝时经常出现“华庭观货,万人瞻仰”的情景,宋代有了专门靠蹴鞠作为技艺维持生活的艺人。这些史实说明蹴鞠运动( ) A.源于国家统一集权的政治体制 B.适用范围和影响力的逐渐扩大 C.得益于历代政府的开明政策 D.满足了平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15.元世祖忽必烈希望用八思巴字“译写一切文字”,并指出“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据此可知,八思巴字的创制( ) A.意在统一各地语言 B.说明蒙古民族出现了文字 C.有利于政令的推广 D.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1.据史料记载和《清明上河图》所绘,北宋东京城十分繁华,《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可清晰看到,当时的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 A.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 C.城市经济职能凸显 D.实行不抑兼并政策 2.程朱以“天理”作为宇宙本体和生发万物的根源,王阳明在《答顾东桥书》中提出:“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可见,理学和心学的相通之处是( ) A.对天命理性的获取途径 B.个性自主探寻天理 C.以道德理性为核心目标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3.宋代图书的写版、刻版、印刷、装帧质量都十分完美。在版式设计上,宋版书为后代提供了样板,在装帧方面,宋版书走出了唐五代以来的卷装历史,开始了册页装,并发展到散页装。这反映出当时( ) A.文化政策推动印刷进步 B.理学流行促成重学风气 C.技术革新促进出版业发展 D.经济发展改变文化的形式 4.唐朝时,士大夫最爱金碧辉煌的壁画,壁画规模宏大,用色流光溢彩,而到了宋代,上流社会流行淡雅的水墨画,在尺寸之间展现文人意趣。下列选项中可能导致宋代绘画风气转变的因素是( ) A.朝廷实行“强干弱枝”政策 B.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主流 C.市民文化的影响扩大 D.科举考试影响到文化取向 5.“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苏轼的这首词( ) A.展现雄奇豪放风格 B.关注市井生活趣味 C.写出唯美婉约之情 D.体现深沉忧患意识 6.宋代朱熹等理学家,倡导具有平民色彩的民间宗族制度与乡族组织,主张通过举办“义仓”“义学”“义冢”等,达到敬宗收族、义恤乡里的目的。这反映出宋代理学( ) A.维护传统礼教 B.注重品质修养 C.强调社会责任 D.主张经世致用 1 (2021.年全国甲卷)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弑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 A. 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 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 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 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2.(2021.年全国乙卷) 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含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 A.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 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 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 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3. (2021年6月.浙江选考)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 ) A. 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 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 C. 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 D. 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 4. (2021年.广东学考)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 A. 加重了区域经济不均衡 B. 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 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 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5. (2021年.湖南学考)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用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 A. 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 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C. 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 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6.(2020·浙江1月选考)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7.(2020·江苏卷)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8.(2019·全国Ⅱ卷)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9.(2019·北京卷)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10.南宋陈痹《农书》记载,湖州人对桑蚕纺织技艺“皆能之,唯籍蚕办生事。以一月之劳,贤于终岁勤动,且无旱干水溢之苦”。这一情况表明当时的湖州( ) A.手工业独立性增强 B.弃农从商成为民众共识 C.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D.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