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2022全国高考真题物理汇编
原子核
一、单选题
1.(2022·辽宁·高考真题)2022年1月,中国锦屏深地实验室发表了首个核天体物理研究实验成果。表明我国核天体物理研究已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实验中所用核反应方程为,己知、、的质量分别为,真空中的光速为c,该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氘核 B.X为氚核
C. D.
2.(2022·湖北·高考真题)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我国科学家王淦昌先生首先提出证明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如果静止原子核俘获核外K层电子e,可生成一个新原子核X,并放出中微子νe,即 。根据核反应后原子核X的动能和动量,可以间接测量中微子的能量和动量,进而确定中微子的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X是 B.核反应前后的总质子数不变
C.核反应前后总质量数不同 D.中微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相同
3.(2022·山东·高考真题)碘125衰变时产生射线,医学上利用此特性可治疗某些疾病。碘125的半衰期为60天,若将一定质量的碘125植入患者病灶组织,经过180天剩余碘125的质量为刚植入时的( )
A. B. C. D.
4.(2022·全国·高考真题)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和,在时刻这两种元素的原子核总数为N,在时刻,尚未衰变的原子核总数为,则在时刻,尚未衰变的原子核总数为( )
A. B. C. D.
5.(2021·重庆·高考真题)放射性元素会衰变为稳定的,半衰期约为,可以用于检测人体的甲状腺对碘的吸收。若某时刻与的原子数量之比为,则通过后与的质量之比( )
A. B. C. D.
6.(2021·江苏·高考真题)用“中子活化”技术分析某样品的成分,中子轰击样品中的产生和另一种粒子X,则X是( )
A.质子 B.粒子 C.粒子 D.正电子
7.(2021·海南·高考真题)1932年,考克饶夫和瓦尔顿用质子加速器进行人工核蜕变实验,验证了质能关系的正确性。在实验中,锂原子核俘获一个质子后成为不稳定的铍原子核,随后又蜕变为两个原子核,核反应方程为。已知、、X的质量分别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在该核反应中( )
A.质量亏损
B.释放的核能
C.铍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5
D.X表示的是氚原子核
8.(2021·湖北·高考真题)20世纪60年代,我国以国防为主的尖端科技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关于原子弹和氢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弹和氢弹都是根据核裂变原理研制的
B.原子弹和氢弹都是根据核聚变原理研制的
C.原子弹是根据核裂变原理研制的,氢弹是根据核聚变原理研制的
D.原子弹是根据核聚变原理研制的,氢弹是根据核裂变原理研制的
9.(2021·北京·高考真题)硼(B)中子俘获治疗是目前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治疗时先给病人注射一种含硼的药物,随后用中子照射,硼俘获中子后,产生高杀伤力的α粒子和锂(Li)离子。这个核反应的方程是( )
A. B.
C. D.
10.(2021·北京·高考真题)北京高能光源是我国首个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计划于2025年建成。同步辐射光具有光谱范围宽(从远红外到X光波段,波长范围约为10-5m~10-11m,对应能量范围约为10-1eV~105eV)、光源亮度高、偏振性好等诸多特点,在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和工艺学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速度接近光速的电子在磁场中偏转时,会沿圆弧轨道切线发出电磁辐射,这个现象最初是在同步加速器上观察到的,称为“同步辐射”。以接近光速运动的单个电子能量约为109eV,回旋一圈辐射的总能量约为104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步辐射的机理与氢原子发光的机理一样
B.用同步辐射光照射氢原子,不能使氢原子电离
C.蛋白质分子的线度约为10-8 m,不能用同步辐射光得到其衍射图样
D.尽管向外辐射能量,但电子回旋一圈后能量不会明显减小
11.(2021·山东·高考真题)在测定年代较近的湖泊沉积物形成年份时,常利用沉积物中半衰期较短的,其衰变方程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方程中的X是电子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的衰变
C.与的质量差等于衰变的质量亏损
D.方程中的X来自于内质子向中子的转化
12.(2021·湖南·高考真题)核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需要妥善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经过两个完整的半衰期后,将完全衰变殆尽
B.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守恒,质量数不守恒
C.改变压力、温度或浓度,将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D.过量放射性辐射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但辐射强度在安全剂量内则没有伤害
13.(2021·全国·高考真题)如图,一个原子核X经图中所示的一系列、衰变后,生成稳定的原子核Y,在此过程中放射出电子的总个数为( )
A.6 B.8 C.10 D.14
14.(2021·广东·高考真题)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存在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铝26,铝26的半衰期为72万年,其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是氦核
B.Y是质子
C.再经过72万年,现有的铝26衰变一半
D.再经过144万年,现有的铝26全部衰变
15.(2021·全国·高考真题)医学治疗中常用放射性核素产生射线,而是由半衰期相对较长的衰变产生的。对于质量为的,经过时间t后剩余的质量为m,其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到的半衰期为( )
A. B. C. D.
16.(2021·河北·高考真题)银河系中存在大量的铝同位素,核衰变的衰变方程为,测得核的半衰期为72万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的质量等于核的质量
B.核的中子数大于核的中子数
C.将铝同位素放置在低温低压的环境中,其半衰期不变
D.银河系中现有的铝同位素将在144万年后全部衰变为
17.(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波动性是光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B.玻尔第一次将“量子”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证明了光子除了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
D.α射线经过置于空气中带正电验电器金属小球的上方,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会变大
18.(2020·海南·高考真题)100年前,卢瑟福猜想在原子核内除质子外还存在着另一种粒子X,后来科学家用粒子轰击铍核证实了这一猜想,该核反应方程为:,则( )
A.,,X是中子
B.,,X是电子
C.,,X是中子
D.,,X是电子
19.(2020·北京·高考真题)氢原子能级示意如图。现有大量氢原子处于能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原子跃迁过程中最多可辐射出2种频率的光子
B.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比跃迁到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低
C.从能级跃迁到能级需吸收的能量
D.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需要吸收的能量
20.(2020·天津·高考真题)在物理学发展的进程中,人们通过对某些重要物理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理论认识。下列图示的实验中导致发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是( )
A. B.
C. D.
21.(2020·山东·高考真题)氚核发生β衰变成为氦核。假设含氚材料中发生β衰变产生的电子可以全部定向移动,在3.2104 s时间内形成的平均电流为5.010-8 A。已知电子电荷量为1.610-19 C,在这段时间内发生β衰变的氚核的个数为( )
A. B. C. D.
22.(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其动能成正比
B.天然放射的三种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射线
C.光电效应实验中的截止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
二、多选题
23.(2022·浙江·高考真题)秦山核电站生产的核反应方程为,其产物的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 B.可以用作示踪原子
C.来自原子核外 D.经过一个半衰期,10个将剩下5个
24.(2022·浙江·高考真题)202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迎来了安全发电30周年,核电站累计发电约6.9×1011kW·h,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六亿多吨。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核电站还将利用冷却水给周围居民供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山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聚变释放的能量
B.秦山核电站发电使原子核亏损的质量约为27.6kg
C.核电站反应堆中需要用镉棒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D.反应堆中存在的核反应
25.(2021·海南·高考真题)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出发,经过等容过程到达状态b,再经过等温过程到达状态c,直线过原点。则气体( )
A.在状态c的压强等于在状态a的压强
B.在状态b的压强小于在状态c的压强
C.在的过程中内能保持不变
D.在的过程对外做功
26.(2021·浙江·高考真题)对四个核反应方程(1);(2);(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式核反应没有释放能量
B.(1)(2)(3)式均是原子核衰变方程
C.(3)式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原子核转变的方程
D.利用激光引发可控的(4)式核聚变是正在尝试的技术之一
27.(2021·浙江·高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我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2018年11月,该装置实现了1×108℃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为未来和平利用聚变能量迈出了重要一步。关于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B.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
C.高温能使原子核克服核力而聚变
D.对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产能多
28.(2020·浙江·高考真题)太阳辐射的总功率约为,其辐射的能量来自于聚变反应。在聚变反应中,一个质量为(c为真空中的光速)的氘核()和一个质量为的氚核()结合为一个质量为的氦核(),并放出一个X粒子,同时释放大约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粒子是质子
B.X粒子的质量为
C.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约为
D.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约为
三、填空题
29.(2021·福建·高考真题)核污水中常含有氚等放射性核素,处置不当将严重威胁人类安全。氚衰变的半衰期长达12.5年,衰变方程为,其中是质量可忽略不计的中性粒子,Z=___________,A=___________。若将含有质量为m的氚的核污水排入大海,即使经过50年,排入海中的氚还剩___________m(用分数表示)。
30.(2020·江苏·高考真题)大量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辐射出多条谱线,其中最长和最短波长分别为和,则该激发态与基态的能量差为_____,波长为的光子的动量为_____。(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
参考答案
1.D
【详解】AB.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1,为氕核,AB错误;
CD.根据质能方程可知,由于质量亏损核反应放出的能量为
C错误、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AC.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有,X的质量数为7,电荷数为3,可知原子核X是,A正确、C错误;
B.由选项A可知,原子核X是,则核反应方程为 + → + ,则反应前的总质子数为4,反应后的总质子数为3,B错误;
D.中微子不带电,则中微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设刚植入时碘的质量为,经过180天后的质量为m,根据
代入数据解得
故选B。
4.C
【详解】根据题意设半衰期为t0的元素原子核数为x,另一种元素原子核数为y,依题意有
经历2t0后有
联立可得
,
在时,原子核数为x的元素经历了4个半衰期,原子核数为y的元素经历了2个半衰期,则此时未衰变的原子核总数为
故选C。
5.B
【详解】根据题述,与原子数量之比为,则通过(两个半衰期)后,4份衰变剩余1份,生成了3份原子,剩余与原子数量之比为,因为与原子质量相同,所以通过(两个半衰期)后,与原子的质量之比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该核反应方程为
可知X是质子。
故选A。
7.B
【详解】CD.根据核反应方程满足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方程为
则,,铍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4,X表示的是氦核,故CD错误;
AB.核反应质量亏损为
则释放的核能为
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8.C
【详解】原子弹是根据重核裂变研制的,而氢弹是根据轻核聚变研制的,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A
【详解】由题知,硼俘获中子后,产生高杀伤力的α粒子和锂(Li)离子,而α粒子为氦原子核,则这个核反应方程为
故选A。
10.D
【详解】A.同步辐射是在磁场中圆周自发辐射光能的过程,氢原子发光是先吸收能量到高能级,在回到基态时辐射光,两者的机理不同,故A错误;
B.用同步辐射光照射氢原子,总能量约为104eV大于电离能13.6eV,则氢原子可以电离,故B错误;
C.同步辐射光的波长范围约为10-5m~10-11m,与蛋白质分子的线度约为10-8 m差不多,故能发生明显的衍射,故C错误;
D.以接近光速运动的单个电子能量约为109eV,回旋一圈辐射的总能量约为104eV,则电子回旋一圈后能量不会明显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1.A
【详解】A.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是电子,A正确;
B.半衰期非常稳定,不受温度,压强,以及该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的影响,B错误;
C.与和电子X的质量差等于衰变的质量亏损,C错误;
D.方程中的X来自于内中子向质子的转化,D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大量的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量的个别的原子核无意义,则放射性元素完全衰变殆尽的说法错误,故A错误;
B.原子核衰变时满足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故B错误;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原子核的自身结构决定的,而与物理环境如压力、温度或浓度无关,与化学状态无关,故C错误;
D.过量放射性辐射包含大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但辐射强度在安全剂量内则没有伤害,故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由图分析可知,核反应方程为
设经过次衰变,次衰变。由电荷数与质量数守恒可得
;
解得
,
故放出6个电子。
故选A。
14.C
【详解】AB.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该核反应是
即Y是正电子,选项AB错误;
CD.因72万年是一个半衰期,可知再过72万年,现有的铝26衰变一半;再过144万年,即两个半衰期,现有的铝26衰变四分之三,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15.C
【详解】由图可知从到恰好衰变了一半,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可知半衰期为
故选C。
16.C
【详解】A.和的质量数均为相等,但是二者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所以质量不同,A错误;
B.核的中子数为个,核的中子数为个,B错误;
C.半衰期是原子核固有的属性,与外界条件无关,C正确;
D.质量为的的半衰期为万年,经过万年为个半衰期,剩余质量为,不会全部衰变为,D错误。
故选C。
17.B
【详解】A.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减小光的强度,让光子通过双缝后,光子只能一个接一个地到达光屏,经过足够长时间,仍然发现相同的干涉条纹。这表明光的波动性不是由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故A错误;
B.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故B正确;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但是不能证明光子除了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选项C错误;
D.α射线经过置于空气中带正电验电器金属小球的上方时,会使金属球附近的空气电离,金属球吸引负离子而使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会变小,选项D错误。
故选B。
18.A
【详解】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则有
,
解得m=1,n=0,故X是中子
故选A。
19.C
【详解】A.大量氢原子处于能级跃迁到最多可辐射出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
B.根据能级图可知从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
从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
比较可知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比跃迁到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高,故B错误;
C.根据能级图可知从能级跃迁到能级,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故C正确;
D.根据能级图可知氢原子处于能级的能量为-1.51eV,故要使其电离至少需要吸收1.51eV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20.D
【详解】A.双缝干涉实验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故A错误;
B.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B错误;
C.实验是有关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与原子核无关,故C错误;
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导致发现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21.B
【详解】根据
可得产生的电子数为
个
因在β衰变中,一个氚核产生一个电子,可知氚核的个数为1.0×1016个。
故选B.
22.D
【详解】A.由公式
可知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故A错误;
B.天然放射的三种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射线,故B错误;
C.由
当,可知截止频率与入射光频率无关,由材料决定,故C错误;
D.电子束穿过铝箱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故D正确。
故选D。
23.AB
【详解】A.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1,即为,故A正确;
B.常用的示踪原子有:,,,故B正确;
C.由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被释放出来,所以来自原子核内,故C错误;
D.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对于大量原子核衰变是成立的,个数较少时规律不成立,故D错误。
故选AB。
24.CD
【详解】A.秦山核电站利用的是重核裂变变释放的能量,故A错误;
B.原子核亏损的质量全部转化为电能时,约为
核电站实际发电还要考虑到核能的转化率和利用率,则原子核亏损的质量大于27.6kg,故B错误;
C.核电站反应堆中需要用镉棒能吸收中子的特性,通过中子的数量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故C正确;
D.反应堆利用铀235的裂变,生成多个中核和中子,且产物有随机的两分裂、三分裂,即存在的核反应,故D正确;
故选CD。
25.AC
【详解】AB.根据
可知,因直线ac过原点,可知在状态c的压强等于在状态a的压强,b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小于c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可知在状态b的压强大于在状态c的压强,选项A正确,B错误;
C.在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气体的内能保持不变,选项C正确;
D.在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不变,则气体不对外做功,选项D错误。
故选AC。
26.CD
【详解】A.(1)是 衰变,(2)是 衰变,均有能量放出,故A错误;
B.(3)是人工核转变,故B错误;
C.(3)式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原子核转变的方程,故C正确;
D.利用激光引发可控的(4)式核聚变是正在尝试的技术之一,故D正确。
故选CD。
27.ABD
【详解】A.聚变又叫热核反应,选项A正确;
B.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选项B正确;
C.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5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那么热核反应时要将轻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使它们具有足够的动能来克服核力而聚变在一起形成新的原子核,即高温能使轻核克服核力而聚变,但不是能使所有的原子核克服核力而聚变,选项C错误;
D.对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产能多,选项D正确;
故选ABD。
28.BC
【详解】A.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则X为中子,选项A错误;
B.根据能量关系可知
解得,选项B正确;
C.太阳每秒放出的能量
损失的质量
选项C正确;
D.因为
则太阳每秒因为辐射损失的质量为
选项D错误。
故选BC。
29. 2 3
【详解】[1][2]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得
[3]经过50年,排入海水中的氚的剩余质量为
30.
【详解】[1]根据可知波长越短,对应光子的频率越大,对应跃迁的能级差越大;可知最短波长对应基态到激发态的能量差最大,结合得
[2]波长为对应的光子动量为
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