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安徽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一)-学生用卷.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580772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安徽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一)-学生用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安徽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一)-学生用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安徽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一)-学生用卷 一、单选题 1、受到疫情影响,学校实施闭环式管理,餐厅为全体师生提供丰富且营养均衡的饭菜。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 卤鸡腿 B. 砂锅面 C. 蒸玉米 D. 炒青菜 2、材料、能源、环境与健康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B. 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都属于新能源 C.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导致酸雨 D. 合理摄入钙元素,可有效预防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 3、硒能抵抗镉对肾、生殖腺和中枢神经的毒害。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硒属于金属元素 B. 在化学反应中,硒原子易得电子 C.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 D. x的数值为16 4、科学家通过使用氰酸铵(NH4CNO)人工合成了尿素[CO(NH2)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尿素属于无机化合物 B. 尿素是由8个原子构成的 C. 氰酸铵和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不同 D. 尿素在农业上常用作氮肥 5、“粗盐提纯”实验中玻璃棒使用错误的是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转移 6、[劳育]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生活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原理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7、树状分类法是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图是一种树状分类的运用实例。下表所列的分类与图示分类相符合的是 A. A B. B C. C D. D 8、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火箭发射推进剂四氧化二氮(N 2O 4)中氮元素显+4价 B. 制造飞船外壳的材料是耐高温陶瓷材料,其属于金属材料 C.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舱体表面被灼烧,属于化学变化 D. 返回舱即将着陆时,需迅速释放剩余的燃料,防止发生爆炸 9、我国科学家在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化学式为C 2H 4 B.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 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中变化的微粒是原子 D. 参加反应的、的个数比为1∶4 10、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与事实相符的是 A. H 2O和H 2O 2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B. H 2O 2和KClO 3制氧气时都用MnO 2作催化剂,所以MnO 2可作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C. 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11、已知20℃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20℃时,取一定质量某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下图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 B. 丙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25 C. 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CuSO450℃时的溶解度比20℃时的大 12、[跨物理学科]课外实验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某校兴趣小组用鸡蛋和无色溶液A、B完成如下实验(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实验后有剩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根据实验可推测溶液A可能是Na 2CO 3溶液 B. 实验③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实验③鸡蛋壳表面的气泡使得鸡蛋所受的浮力增大,鸡蛋上浮 D. 实验④后再加入溶液B,会再次出现实验③中的现象 二、科普阅读题 13、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火星大气非常干燥、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如图为火星大气中的气体含量图。火星的两极永久地被干冰覆盖着。(1)火星大气密度比地球空气密度            (填“大”或“小”),目前火星上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原因是            。(2)从微观角度分析,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与两极覆盖的干冰相比区别在于            。(3)“天问一号”发射升空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液氢在液氧中的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天问一号”使用特种铝硅合金做外壳,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其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三、实验题 14、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⑥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组装发生装置时选择的仪器有            (填序号)。(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已集满的标志为            ;用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若未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四、流程题 15、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少量锌、铜、硫等单质。现欲回收锌和铜,设计流程如图所示。(1)若步骤①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2)步骤②中产生蓝色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3)步骤①中空气的量            (填“会”或“不会”)影响锌的回收率。 五、科学探究题 16、某兴趣小组以食品保鲜剂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生活中的保鲜方法】(1)已知:食物腐败的原因之一是微生物在食物上生长,当氧气和水充足时,在适当条件下微生物会迅速生长。袋装薯片采用充氮保鲜的原理是            。【认识保鲜剂】(2)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但通常不用作食品干燥剂的原因是            。【探究保鲜剂的成分】小组同学发现某品牌食品保鲜剂大部分为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白色粉末。探究一:黑色粉末的成分有什么?猜想1:可能有铁粉 猜想2:可能有炭粉(3)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证明猜想1成立。②另取少量样品用电炉充分灼烧,并在样品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观察到            ,证明猜想2成立。查阅资料得知,该食品保鲜剂的保鲜原理是利用铁粉与包装袋内的氧气、水反应,其中活性炭粉、氯化钠的主要作用是加快铁的反应,该类保鲜剂也称脱氧剂。探究二:影响脱氧速率的因素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省略,装置气密性良好),用消耗1 mL氧气所需要的时间表示脱氧速率。先将1.0 g铁粉和一定量的活性炭粉装入试管,然后滴入3滴食盐水,改变活性炭粉的质量,重复实验并记录消耗1 mL氧气用时如下表: (4)该实验是探究            因素对脱氧速率的影响,结论是            。【拓展探究】(5)同学们经查阅资料得知,该食品保鲜剂的白色粉末中含有硅藻土。硅藻土是一种填充剂,不溶于水,其作用在于吸附水分,为脱氧反应提供水分,同时疏松配料,使氧气易于接触铁粉。①研究表明:硅藻土与脱氧剂的最佳用量比例为0.35%,高于或低于最佳用量比例时,脱氧速度均会减慢。请分析造成脱氧速度减慢的原因:硅藻土用量过多时,            ;硅藻土用量过少时,            。②脱氧剂的脱氧速率可能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请写出一条并说明理由            。 六、计算题 17、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其他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1)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该实验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往往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1 、【答案】 D; 【解析】 【分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详解】A、卤鸡腿中富含蛋白质,故A不正确;B、砂锅面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B不正确;C、玉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C不正确;D、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故D正确。故选D。 2 、【答案】 C; 【解析】 【详解】A、合成材料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其特质与原料不同,如塑料、玻璃等,合成材料包括塑料、纤维、合成橡胶、黏合剂、涂料,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会导致酸雨,而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钙是人体内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常量元素之一,除形成骨架之外,主要是通过Ca2+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钙对人体至关重要,如果钙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生理性钙透支,造成血钙水平下降,缺钙会表现为儿童的佝偻病、成年人骨质软化、老年人骨质疏松等症状,因此,合理补钙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3 、【答案】 B; 【解析】 【详解】A、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4=2+8+x+6,x=18,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4 、【答案】 D; 【解析】 【详解】A、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通常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则可知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尿素是由尿素分子构成,一个尿素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一个氰酸铵分子与一个尿素分子均是由两个氮原子、四个氢原子、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二者的氮元素质量分数相同,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尿素含有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氮元素,在农业上常用作氮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5 、【答案】 B; 【解析】 【详解】A、溶解时,玻璃棒起到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不能在滤纸中搅拌,以免滤纸破损,操作不正确,符合题意;C、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转移时,使用玻璃棒转移,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答案】 B; 【解析】 【详解】A、通过煮沸对水进行杀菌、消毒,是因为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可杀死病菌,不符合题意;B、用铅笔芯粉末作门锁的润滑剂,是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滑腻感,符合题意;C、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将自行车三脚架进行涂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以防锈,不符合题意;D、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不符合题意。故选B。 7 、【答案】 A; 【解析】 【详解】A、液氧是氧气的液态形式,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但是;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由一种亚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所列的分类与图示分类相符合,符合题意;B、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属于溶液;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所列的分类与图示分类不相符合,不符合题意;C、氧化物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双氧水就是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火碱式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C所列的分类与图示分类不相符合,不符合题意;D、碱在化学上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属于盐,不属于碱;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故D所列的分类与图示分类不相符合,不符合题意;故选:A。 8 、【答案】 B; 【解析】 【详解】A、四氧化二氮(N2O4)中氧元素显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2x+(-2)×4=0,解得x=+4,故其中氮元素显+4价,故A说法正确;B、制造飞船外壳的材料是耐高温陶瓷材料,陶瓷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说法错误;C、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舱体表面被灼烧,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说法正确;D、由于返回舱返回时的动力来自液氢和液氧,返回舱即将着陆时,需迅速释放剩余的燃料,以防止氢气在不纯净时燃烧发生爆炸,故D说法正确;故选B。 9 、【答案】 A; 【解析】 【分析】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转化为乙烯(C2H4)和水,故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催化剂__△C2H4+4H2O。【详解】A、由图可知,的化学式为C2H4,故A说法正确;B、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变化,故B说法不正确;C、从微观角度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原子,故C说法不正确;D、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氢气个数比为2:6=1:3,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A。 10 、【答案】 A; 【解析】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故A正确;B、H2O2和KClO3制氧气时都用MnO2作催化剂,但是MnO2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故B错误;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是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一氧化碳高温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D错误;故选A。 11 、【答案】 C; 【解析】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为原溶液,在甲中加入2g硫酸铜完全溶解后得到乙溶液,则乙溶液中溶质比甲中多2g;在乙中加入2g硫酸铜得到溶液丙,丙中有固体剩余,则丙中的溶质与甲溶液溶质的差值m取值范围为2≤m<4g;丙升温后得到丁,丁中无固体剩余,则丁中溶质比甲中溶质多4g;甲、丙、丁中溶剂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分析得出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丁>丙>甲,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故选项说法正确;B、丙中的固体有剩余,则丙一定为20℃时的饱和溶液,此温度下CuSO4的溶解度为32g,则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2g硫酸铜,故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100=8:25,选项说法正确;C、乙溶液中无固体剩余,则乙可能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丙溶液加热至50℃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全部溶解,证明温度升高后CuSO4的溶解度变大,则CuSO450℃时的溶解度比20℃时的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2 、【答案】 A; 【解析】 【分析】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因此可知溶液A显碱性;在实验②的烧杯中加入溶液B时观察到实验③的烧杯中的现象为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且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B显酸性,后向实验③的烧杯加入溶液A,实验④的烧杯中的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溶液中但未见气泡。【详解】A、根据实验③烧杯中的现象可知,此时烧杯中的溶液显酸性,若加入的溶液A为碳酸钠,则会和酸性溶液中的酸发生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验④的烧杯中会有气泡产生,但实验④的现象仅为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实验③中产生的气体是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实验③鸡蛋壳表面的气泡使得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所受浮力也增大,鸡蛋会上浮,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实验③的烧杯中加入碱性溶液A后,溶液由红色又变为蓝色(烧杯④),再次向烧杯中加入显酸性的溶液B时,酸性溶液B与碱性溶液A反应完全后,还会与鸡蛋壳表面的碳酸钙继续反应,会再次出现实验③中的现象,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 、【答案】 (1)     小     氧气含量很低(合理即可)(2)分子间间隔不同(3)2H2+O2 点燃__2H2O(4)硬度大(或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等,合理即可) ; 【解析】 【详解】(1)火星大气非常干燥、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所以说火星大气密度比地球空气密度小,目前火星上氧气含量只有0.15%,氧气含量太低,不适宜人类居住;(2)从微观角度分析,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与两极覆盖的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相比区别在于分子间间隔不同;(3)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__2H2O;(4)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其优点是硬度大(或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等,合理即可)。 14 、【答案】 (1)集气瓶(2)     2KClO3 MnO2Δ2KCl+3O2↑     ①③⑤⑦(3)     集气瓶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或集气瓶中的水已排尽)     氧气不纯(或铁丝表面有铁锈等,合理均可) ; 【解析】 【详解】(1)根据仪器的形状可知,仪器⑥的名称是集气瓶。(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的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MnO2Δ2KCl+3O2↑,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故组装发生装置时选择的仪器有①③⑤⑦。(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已集满的标志为集气瓶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或集气瓶中的水已排尽);用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若未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氧气不纯(或铁丝表面有铁锈等,合理均可)。 15 、【答案】 (1)酸雨(2)     CuO+H2SO4= CuSO4+H2O     复分解反应(3)不会 ; 【解析】 【详解】(1)若步骤①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酸雨;(2)步骤②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蓝色溶液)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由于步骤①中中加入空气,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铜、锌与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步骤② 中氧化铜和氧化锌都会与稀硫酸反应,步骤①中空气的量不会影响锌的回收率,因为锌不论是否转化为氧化锌,锌和氧化锌都会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锌,然后经过一系列操作转化为锌,不会影响其回收率。 16 、【答案】 (1)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和水)(2)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3)     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     活性炭粉的质量     在实验范围内,其他条件相同时,活性炭粉的质量越小,脱氧速率越快(5)     硅藻土会包裹在铁粉表面,导致铁粉与氧气接触不充分,从而减慢脱氧速率(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硅藻土吸附水分不足,不能为脱氧反应提供充足的水分,铁粉反应不充分,从而减慢脱氧速率(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温度;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解析】 【详解】(1)已知:食物腐败的原因之一是微生物在食物上生长,当氧气和水充足时,在适当条件下微生物会迅速生长。袋装薯片采用充氮保鲜的原理是隔绝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和水);(2)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但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所以通常不用作食品干燥剂;(3)①根据结论猜想1成立,说明含有铁粉,铁粉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证明猜想1成立;②根据结论猜想2成立,说明含有炭粉,炭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另取少量样品用电炉充分灼烧,并在样品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猜想2成立; (4)由表格可知,活性炭粉的质量不同,消耗1mL氧气的用时也不同,所以该实验是探究活性炭粉的质量因素对脱氧速率的影响,结论是在实验范围内,其他条件相同时,活性炭粉的质量越小,脱氧速率越快;(5)①研究表明:硅藻土与脱氧剂的最佳用量比例为0.35%,高于或低于最佳用量比例时,脱氧速度均会减慢。硅藻土用量过多时,硅藻土会包裹在铁粉表面,导致铁粉与氧气接触不充分,从而减慢脱氧速率(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硅藻土用量过少时,硅藻土吸附水分不足,不能为脱氧反应提供充足的水分,铁粉反应不充分,从而减慢脱氧速率(其他合理答案均可);②脱氧剂的脱氧速率可能还受温度影响,因为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7 、【答案】 (1)生成CO2的质量为370g-363.4g=6.6g。解:设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100x+2HCl=CaCl2+H2O+CO2↑446.6g10044=x6.6gx=15g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5g20g×100%=75%答: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75%。(2)锥形瓶中可能会残留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 【解析】 【详解】(1)见答案。(2)如果二氧化碳测得的质量偏小,那么实验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也会偏小,可能的原因是锥形瓶中可能会残留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第13页, 共13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