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议用时:6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
1.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这一主张( )
A. 初显了理性主义的思想理念 B. 构建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宏伟蓝图
C. 否定了雅典的城邦民主政体 D. 促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时期
2.“2015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提案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因材施教
D.兼爱非攻
3.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政治主张
B.自由观念
C.批判精神
D.公民意识
4.《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5.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冶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缺乏思辩化和系统性
C.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来源:学科网ZXXK]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6.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合理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7.下图中两位思想家
A.所持道德观与价值观完全相反
B.都符合统治阶级治国的现实需要
C.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D.两者的思想后来都成为正统思想
8.“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
A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西方人9.《论语》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
A知识即美德 B认识你自己
C因信称义 D人非工具
10.阿卡德米学园之所以成为地中海地区的著名学校,主要得益于该学校新颖的教学内容,即( )
① 研究政治,传授进行政治活动的本领 ② 重视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
③ 强调吟诗绘画,培养学生的文艺才能 ④ 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在东西方先哲中,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是( )
A.孔子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12.有这样一位哲学家,他设计的理想国,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这位哲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普罗泰格拉 D.圣西门
13.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 )
A.仁者爱人 B.君主法治
C.礼乐规范 D.三省吾身[来源:Z|xx|k.Com]
14.柏拉图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就不应该只爱他自己,也不应该只爱自己的事情,而应该只爱公正的事情,不论那件事情碰巧是他做的,还是别人做的。”这表明了柏拉图具有( )
A.广泛民主思想 B.理性主义思想
C.人民主权思想 D.法治思想
1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A.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实现强大 B.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民主国家
C.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国家 D.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
1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王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百姓信任,实施仁政
C.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主张“克己复礼”
17.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饮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
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这反映了
A.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B.运动与饮食相结合的主张
C.对传统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D. 中庸之道的观点
18.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在哲学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B.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 [来源:学科网ZXXK]
C.亚里士多德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提出哲学必须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对后世影响深远
D.亚里士多德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来源:Zxxk.Com]
19.关于“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句话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体现了一种尊师但不盲从的师生关系理念
B.说明仁爱是有等级的
C.体现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D.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思想
20.面对乱世,孔子忧心忡忡,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
B.孔子的主张不能助诸侯实现称霸梦想
C.孔子设计的那套礼仪规范太过繁琐
D.孔子试图混淆上下等级关系而遭拒
二、 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22题20分,满分40分)
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二 李大钊说:“余谓孔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身符,闻者骇然,虽然,无骇也。孔子剩余专制之社会,专制之时代,自不能不就当时之政治制度而立说,故其说确足以代表专制社会之道德,亦足为专制君主所利用资以为护符也。历代君王,莫不尊之祀之,奉为先师,崇为至圣,而孔子云者,遂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矣。”
材料三 毛泽东在《七律.读(封建论)》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阐述近代出现多轮批孔的原因。
2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二 李大钊说:“余谓孔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身符,闻者骇然,虽然,无骇也。孔子剩余专制之社会,专制之时代,自不能不就当时之政治制度而立说,故其说确足以代表专制社会之道德,亦足为专制君主所利用资以为护符也。历代君王,莫不尊之祀之,奉为先师,崇为至圣,而孔子云者,遂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矣。”
材料三 毛泽东在《七律.读(封建论)》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阐述近代出现多轮批孔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