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2021北京初二(上)期中道德与法治汇编
在社会中成长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八年级期中)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服务冬奥会的行列,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志愿者,积极做各种服务工作。这种行为有利于学生( )
①关注社会,了解社会②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③培养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④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现如今,我们会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看到中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中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 )
①有利于中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
②付出太多时间和精力,必然影响学习
③有利于在交往和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目的在于认清社会的错综复杂,远离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1·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些对联和名言的内容告诉我们应该( )
A.主动关心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B.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要亲力亲为
C.对社会要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事业
D.专注学校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4.(2021·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属于积极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在学校,小青耐心地给同学答疑解惑
②为了图方便,小华给共享单车加装私锁
③小昭积极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捐款
④小亮为帮助朋友,将欺负人的同学打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8·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下列行为中体现了“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的有( )
①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 ②看到小区墙面有人乱贴广告,向居委会反映问题
③为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查找资料,进行知识宣传 ④过马路时搀扶老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6.(2020·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诗句中,要求我们关注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B.要主动了解社会,积极参与社会
C.要积极塑造健康的人格
D.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8.(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八年级期中)为避免类似下边漫画中人物悲剧的发生,我们应( )
①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
②关爱他人,不做“看客”
③有爱护公物的公德意识
④明辨是非,弘扬“正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1·北京二十中八年级期中)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佩尔独自住进一个地下溶洞。一年中,蒙佩尔在设备优越、起居舒适却封闭的环境中,吸了380盒香烟,看了100部录像片,在健身车上骑了1600多公里。一年后,当走出溶洞时,他脸色苍白,情绪低落。尽管他渴望热闹、渴望与人相处,但已经丧失了交际能力。这说明( )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立的
C.人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D.该专家内心不够强大,应该更加自立自强
10.(2020·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下列人物的做法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 B.
C. D.
11.(2020·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现如今,我们会在博物馆、敬老院、社区街道等公共场所看到越来越多中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中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 )
①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影响学习
②有利于中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
③有利于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④目的在于认清社会是错综复杂的,远离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的内容提示我们应该( )
A.主动关心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B.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要亲力亲为
C.对社会要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事业
D.专注学校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13.(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这些说明( )
A.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B.只有主动关心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C.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D.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14.(2020·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下列行为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社会化的是( )
①父母告诉子女网络交友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②小明经常和志趣相投的同学参观各类博物馆
③学校组织学生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
④老师提示小刚和小强不要在自习课上随便说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暴雨滂沱的夜晚,机场快轨发生故障,造成大量旅客滞留机场。一位网友通过微博发起“解救滞留旅客”的号召,许多私家车主看到这一消息后,纷纷响应号召加入了“爱心车队”,开车赶赴机场将被困在机场的旅客免费送回家。参与献爱心的私家车主的行为告诉我们( )
A.要注重社会实践,专注个人发展
B.要主动关心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
C.要放弃个人利益,实现人生价值
D.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
16.(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都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了解《指导纲要》的规定后,同学们议论纷纷,其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
①小张:“中学生学习任务非常紧,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会影响学习。”
②小王:“中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没有能力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③小李:“中学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培养能力。”
④小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因材施教,开展一些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我们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多一些对社会的关注和了解,多一些服务社会的参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青少年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
①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
②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能够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④能够让自己不犯错误,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青少年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也应该积极关心社会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这不仅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也是我们自己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
B.青少年要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C.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可以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
D.积极关心社会发展,就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19.(2021·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2019年9月,主演《女篮五号》、《苦恼人的笑》、《上海屋檐下》等多部优秀影视剧的演员秦怡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其丈夫金焰也是一名演员。她长期照顾生病的儿子金捷,2010年6月,秦怡曾被评选为“十大感动母亲”,获得“母亲真情杯”奖。这表明( )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②亲近、服务、奉献社会,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尊重认可
③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2021·北京市平谷区峪口中学八年级期中)节假日期间,某中学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擦洗垃圾箱,给交警送水,宣传法律法规等。他们这样做( )
①是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②可以使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
③没有积极意义④能够在小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2021·北京市清河中学八年级期中)社会之于人,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之于植物。这意味着我们应该( )
①积极融入社会,汲取精神滋养 ②提高自保意识,谨慎接触社会
③合理利用条件,发展成就自己 ④利用物质支持,投身社会实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2020·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中)“垃圾可变宝,分类更环保”,为了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中学生小杰利用休息日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有的同学笑他浪费时间,更有同学说他多管闲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杰应该节约时间,专心学习②社区问题应该是居委会的责任
③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④亲社会行为在社会实践中养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2020·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中)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同学们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这表明( )
①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②中学生要奉献集体、服务社会
③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④亲社会行为在社会实践中养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019·北京·北理工附中八年级期中)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②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③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④要主动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2019·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人是在社会生活中成长的。作为未成年人,我们
①只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大事
②要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关注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成就,并为之自豪
③只关注自己的学习,不必投身社会实践
④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6.(2019·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人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里,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材料表明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
④人们的社会身份是完全相同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2019·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中)某校开启中学生学农活动周,学生自带铺盖,自主选课,参加田间劳动,学配餐做饭,活动结束时都有自己的劳动成果。对此活动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
B.有助于培养磨砺中学生的意志品质
C.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D.会占用学生的时间,分散学习精力
二、简答题
28.(2020·北京四中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2011年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麻袋哥”的扬州大学生物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利用周末背着麻袋收废品资助藏族学童。他们除了获得掌声,还带动了更多的人在课余加入到公益的队伍中来。在谈到参加活动的感受时,很多参与者提到了自己行为习惯、性格发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成长,既体验了社会,又发展了自己。
材料二 2017年10月30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在教育部网站发布。《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要从小学到高中全面实施,具体内容包括考查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
(1)请结合实际生活,列举两个亲社会行为的具体例子(要求自己亲自参与的)
(2)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谈谈亲社会行为对中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3)请结合所学和生活体验,说说中学生应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分析说明题
29.(2021·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中)金秋九月的一天,一零一中学文化广场进行学生社团招新活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参加。八年级(1)班的小明,看到“爱心服务社”的招新简介,内容如下:
爱心服务社
本社团将对多个街道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社区宣传讲座、社区走访,帮助社区老人等,每周集中活动两次
小明回到家,和父母沟通,从青少年应该养成哪些亲社会行为、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两个方面,说明自己决定参加“爱心服务社”的理由,父母非常高兴,支持小明的选择。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在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青少年需要养成哪些亲社会行为,以及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四、综合探究题
30.(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将近2.5亿的老年人,而60岁以上的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仅有32%,也就是说10个老人中有将近7个老人没有使用智能手机。被互联网遗忘的老人们,不应该被任何一个时代抛下。信息时代下,他们不应该被忘记。
为减少老年人与现代社会的隔阂,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方便,自2019年3月以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银鹤苑养老院共同携手,以“教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为抓手,开展关心老年群体、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的志愿服务活动。累计300多名附中同学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活动中,学生们精心准备,认真讲解,耐心解答;老人们仔细聆听,专心笔记,反复询问。除此之外,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了解了老人们的人生,以及他们的处世之道。从而也更加尊敬这些老人,在活动中,同学们也学会了如何陪伴老人、如何与老人交流等,收获满满。
看到这一附中校园新闻,小宇同学有以下的看法:“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参加这样的活动多浪费时间啊。再说陪伴照顾老人是养老院的事,‘教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的活动对我们中学生没有什么意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小宇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
(2)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参与社会生活?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
①②③④:冬奥会的志愿者,他们是积极参与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有利于培养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故①②说那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2.B
【详解】
本题考查服务社会的意义。
①③:我们应该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奉献社会。中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有利于中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有利于在交往和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故①③说法正确;
②:正确处理参与志愿者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并不会影响学习,故②说法错误;
④: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故④说法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本题考查培养亲社会行为。
A:题文中的对联告诉我们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A说法正确;
B:曲解了题文中的意思,并不是大事小事都要亲力亲为,B说法错误;
C:热心公益事业也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但与题意不符,C说法错误;
D:题文中强调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B
【详解】
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表现的正确认识。
①③: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等都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小青耐心地给同学答疑解惑、小昭积极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捐款都是亲社会的行为,①③说法正确;
②:小华给共享单车加装私锁是侵犯他人合法财产的表现,②说法错误;
④:小亮为帮助朋友,将欺负人的同学打伤是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表现,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5.D
【详解】
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③:看到小区墙面有人乱贴广告,向居委会反映问题,为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查找资料,进行知识宣传,这是些关心社区发展,并为之献计献策的表现,②③说法正确;
①④: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过马路时搀扶老人,这些都是在做好事的表现,传递正能量,与社区治理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D。
6.A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认识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①:根据教材知识,我们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①符合题意;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诗句,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②符合题意;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③符合题意;
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意思是我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金石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B
【详解】
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
B:“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自明末顾宪成题于东林书院,用于教育人读书与关心国家事都很重要,结合教材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关心社会发展,养成亲社会行为,所以B正确;
ACD:此三项说法均正确,但都与题干内容无关,所以ACD错误;
故本题选B。
8.B
【详解】
在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首先要认真观察漫画,尤其是漫画的标题、文字提示、人物表情等,准确提取有效信息;二要深刻理解漫画的寓意;三要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①②④:仔细观察漫画内容,面对社会中的冷漠现象,这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这从反面告诉我们,应该培养亲社会行为,关爱他人,不做“看客”,明辨是非,弘扬“正气”,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这是对材料的曲解,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9.C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D:从毛里奇·蒙佩尔独居地下溶洞一年后,最终导致丧失了交际能力。从事例中可以看出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C说法正确,D说法是对题文中的错误认知;
A: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A说法正确与题不符;
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B说法正确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C。
10.B
【详解】
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
B:依据教材知识,亲社会行为又称为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助人、谦让、分享、合作、安慰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图片中的中学生给老人让座,这是关爱他人的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B正确;
ACD:图片中的乱扔垃圾、在马路上横穿护栏、近距离触摸文物拍照等,都是不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不属于属于亲社会行为。ACD错误;
故本题选B。
11.C
【详解】
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
②③:分析题干可知,中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是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有利于中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有利于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③正确;
①:题干中“必然影响学习”的说法太绝对,①错误;
④:中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是为了认识社会、融入社会,不是远离社会,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2.A
【详解】
本题考查关注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的内容不仅要关心自己,还要关心社会国家,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应该主动关心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故A正确;
B:“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要亲力亲为”说法错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凡事未必都要自己去做,故B错误;
C:材料未体现对社会要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事业,故C错误;
D:我们要专注学校学习,立志报效祖国,但材料强调的是主动关心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故D错误;
故本题选A。
13.D
【详解】
A:题干没有涉及青少年时期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故A错误;
B: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故B错误;
C:题干没有涉及社会关系,故C错误;
D: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这说明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故D正确;
故本题选D。
14.D
【详解】
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②③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离不开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如父母告诉子女网络交友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小明经常和志趣相投的同学参观各类博物馆;学校组织学生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老师提示小刚和小强不要在自习课上随便说话。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5.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知识。
A:材料强调私家车主加入“爱心车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并没有强调要专注个人发展,故A错误;
B:许多私家车主加入了“爱心车队”,将被困在机场的旅客免费送回家,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要主动关心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故B正确;
C: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不一定要放弃个人利益,故C错误;
D:材料强调为社会做贡献、献爱心,不涉及遵守社会规则,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16.A
【详解】
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
③④:依据教材知识,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社会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学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培养能力,但要注意开展实践活动应该因材施教,开展一些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活动。③④正确;
①:中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不一定会影响学习,①错误;
②: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②错误;
此题反向选择,故本题选A。
17.A
18.A
【详解】
1.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的意义。
①②③:青少年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不让自己犯错误,过于绝对,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原因。
A:青少年要积极关心社会发展,是因为这不仅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也是我们自己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A说法正确;
B: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B说法错误;
CD:青少年关心社会发展,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从小事做起,C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9.C
【详解】
此题考查个人与社会关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题干主旨,准确分析和理解选项,推导正确答案。
①②③:题文中秦怡曾被评选为“十大感动母亲”,获得“母亲真情杯”奖。这表明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亲近、服务、奉献社会,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尊重认可,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故①②③正确;
④:题意表述的意思是亲近、服务、奉献社会,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尊重认可,并没有涉及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C。
20.B
【详解】
本题考查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④:题文中,走上街头,擦洗垃圾箱,给交警送水,宣传法律法规等。这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是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可以使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能够在小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这具有积极意义,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1.C
【详解】
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题干“社会之于人,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之于植物”体现了人与社会是紧密联系的,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要积极融入社会,汲取精神滋养,观点①正确;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要合理利用条件,发展成就自己 ,观点③正确;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 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观点④正确;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不是谨慎接触社会,观点②错误;所以选C。
22.D
【详解】
依据题文描述,中学生小杰利用休息日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这说明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亲社会行为在社会实践中养成,③④说法正确;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不会影响学习,①说法错误;关心社区建设是大家的责任,②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择D。
23.B
【详解】
题干描述了研学旅行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表明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因此中学生要奉献集体、服务社会,①②说法正确。③错误,团结的集体力量是强大的。④是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与题干不符,应排除。故选B。
24.B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题文中的观点强调了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表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发展,①是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文主旨;②观点虽然正确,但没有体现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③④观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选B。
25.D
【详解】
本题考查丰富的社会生活。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关注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成就,并为之自豪,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所以②④说法符合题意;①③说法错误,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关心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故选D。
26.A
【详解】
题干告诉我们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具有不同的责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④错误,人们的社会身份是不相同的。故选A。
27.D
【详解】
本题考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某校开启中学生学农活动周,学生自带铺盖,自主选课,参加田间劳动,学配餐做饭,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也有助于培养磨砺中学生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ABC正确,D是错误的,这样的活动对学习有促进作用,故本题选D。
28.(1)两个具体例子,符合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即可
(2)材料一中“麻袋哥”资助贫困学童的亲社会行为赢得了别人给予的掌声,还带动了更多人的参与,这些人都得到了多方面的成长,说明了中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是:①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正确价值观念,获得他人与社会的认可与接纳②体验社会,发展和成就自己,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我认为,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应该: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发展,投身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热心帮助他人。
【详解】
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1)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的例子,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本题考查了中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依据教材知识,从亲社会行为对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依据教材知识,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养成亲社会行为,从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树立法律意识、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帮助他人等方面回答即可。
29.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有:对自己负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帮助他人,会谦让,懂分享;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养成亲社会行为,青少年需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帮助他人。
【分析】
背景素材: 小明参加爱心服务社
考点考查: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养成亲社会行为、科学精神、健康生活
【详解】
①第一步:审设问。
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分析材料,运用教材知识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爱心服务社→可联系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承担责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②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可以根据教材知识回答。
【点睛】
政治主观题中结合材料的方法:①在答案中,要出现材料的人名,或简要概括事件②可以写出书中观点后,结合材料人物行为或做法点评是材料中人物否做得到什么③可以从材料中引用材料句子稍作修改做为答案。
30.(1)①小宇的看法是错误的。参加这样的活动并不是浪费时间,而且非常有意义。②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青少年要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③这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体现人生价值;要勇于承担责任,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④同学们在活动中尽自己所能帮助老人,学会了陪伴老人关心老人,也学会了替人着想。
(2)综合实践课、学校社团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学农等。
【分析】
背景素材:教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
考点考查:培养亲社会行为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公共参与
(1)
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参加这样的活动浪费时间,对我们中学生没有什么意义;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论据①: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论据②:同学们在活动中尽自己所能帮助老人,学会了陪伴老人关心老人,也学会了替人着想;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本题是辨析题,首先先提炼情境中的观点,然后结合教材知识,明确答题方向,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分析作答,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言简意赅。
(2)
本题考查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方式的认识和理解,开放性试题,结合我们的社会生活实际进行举例作答。
15 / 1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