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犯罪与犯罪构成.ppt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953007 上传时间:2024-04-09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1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与犯罪构成.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犯罪与犯罪构成.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犯罪与犯罪构成.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犯罪与犯罪构成.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犯罪与犯罪构成.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犯罪的概念的类型一、犯罪的概念的类型犯罪概念是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犯罪概念是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从总体上看,各国刑法关于犯罪的定义,归说明。从总体上看,各国刑法关于犯罪的定义,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种类型。纳起来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犯罪的形式概念(一)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的形式概念,是指仅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上给犯犯罪的形式概念,是指仅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上给犯罪下定义,而没有涉及犯罪的本质特征,即完全回罪下定义,而没有涉及犯罪的本质特征,即完全回避为什么法律将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总

2、的来说,避为什么法律将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总的来说,就是把犯罪定义为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就是把犯罪定义为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处罚的行为。犯罪的形式概念多见于西方国家刑法。犯罪的形式概念多见于西方国家刑法。如如19371937年年瑞士刑法典瑞士刑法典第第1 1条规定:条规定:“凡是用刑罚威胁所凡是用刑罚威胁所确实禁止的行为确实禁止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就是犯罪行为。19441944年年西班西班牙刑法典牙刑法典规定,依自由意志及疏忽之行为而为法规定,依自由意志及疏忽之行为而为法律所处罚者谓之犯罪及过失罪。律所处罚者谓之犯罪及过失罪。犯罪的形式概念没有说明犯罪的危害性

3、何在,国家犯罪的形式概念没有说明犯罪的危害性何在,国家为什么对这些违法行为要科处刑罚,回避了为什么为什么对这些违法行为要科处刑罚,回避了为什么某种行为被法律禁止,为什么这种行为应受惩罚,某种行为被法律禁止,为什么这种行为应受惩罚,规定该犯罪的法律到底为谁服务。规定该犯罪的法律到底为谁服务。(二)犯罪的实质概念(二)犯罪的实质概念是指仅从犯罪的本质特征给犯罪下定义,而不涉及是指仅从犯罪的本质特征给犯罪下定义,而不涉及法律特征。如原法律特征。如原苏俄刑法典苏俄刑法典:“威胁苏维埃制威胁苏维埃制度的基础及工农政权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所建立的度的基础及工农政权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所建立的法律秩序的危害社会

4、的作为或不作为,都认为是犯法律秩序的危害社会的作为或不作为,都认为是犯罪。罪。”没有规格和标准,没有限定犯罪的法律界限,与罪没有规格和标准,没有限定犯罪的法律界限,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存在抵触,在实践中缺乏操作性,刑法定原则的精神存在抵触,在实践中缺乏操作性,为人治及罪刑擅断敞开了方便之门。为人治及罪刑擅断敞开了方便之门。(三)犯罪的实质与形式统一概念(三)犯罪的实质与形式统一概念犯罪的实质与形式统一的概念,是指从犯罪犯罪的实质与形式统一的概念,是指从犯罪的本质特征和法律特征两个方面对犯罪下定的本质特征和法律特征两个方面对犯罪下定义。义。这种概念至少从方法论上看克服了犯罪的形这种概念至少从方法

5、论上看克服了犯罪的形式概念和犯罪的实质概念所存在的片面性,式概念和犯罪的实质概念所存在的片面性,既阐明了犯罪的社会危害本质,又限定了犯既阐明了犯罪的社会危害本质,又限定了犯罪的法律界限,有利于真正揭示犯罪的内涵罪的法律界限,有利于真正揭示犯罪的内涵和外延。和外延。甲之妻乙系陕西人,多次与好友丙通信,说河南甲之妻乙系陕西人,多次与好友丙通信,说河南生活条件好。于是,丙也想到河南来,写信要求生活条件好。于是,丙也想到河南来,写信要求乙帮她找一个合适的人家,并要甲和乙到陕西来乙帮她找一个合适的人家,并要甲和乙到陕西来接她。甲在临去陕西之前找到邻村男青年丁,说接她。甲在临去陕西之前找到邻村男青年丁,说

6、要为他从陕西介绍一个媳妇,并要求丁提供要为他从陕西介绍一个媳妇,并要求丁提供15001500元作路费,丁满口答应,遂给甲元作路费,丁满口答应,遂给甲15001500元。回到河元。回到河南后,甲将丙介绍给丁为妻。丙与丁二人均感婚南后,甲将丙介绍给丁为妻。丙与丁二人均感婚后生活很满意。后生活很满意。构成犯罪否?构成犯罪否?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一)概念(一)概念刑法第刑法第1313条: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

7、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一定义不仅较为详细地揭示了我国现阶段犯罪的本质特征,这一定义不仅较为详细地揭示了我国现阶段犯罪的本质特征,而且揭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征,同时将犯罪行为与

8、普通违法行而且揭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征,同时将犯罪行为与普通违法行为区别开来,是对我国社会上形形色色犯罪所作的科学概括,为区别开来,是对我国社会上形形色色犯罪所作的科学概括,是我们认定犯罪、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基本依据。是我们认定犯罪、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基本依据。(二)特征(二)特征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所谓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法律所保所谓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这样或那样损害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这样或那样损害的特性。的特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最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是一切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本的特征;是一切违法行为包括犯

9、罪行为的共有的特征;决定了该行为是否是为的共有的特征;决定了该行为是否是犯罪,是否适用刑罚犯罪,是否适用刑罚。决定危害性大小的因素:决定危害性大小的因素:1 1、侵犯的客体。、侵犯的客体。2 2、行为的手段、后果、时间、地点。、行为的手段、后果、时间、地点。3 3、行为人的情况及其主观因素。、行为人的情况及其主观因素。社会危害性的分类社会危害性的分类1 1、现实性危害与可能性危害。、现实性危害与可能性危害。2 2、物质性危害与非物质性危害。、物质性危害与非物质性危害。2 2、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体现罪刑法定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体现罪刑法定原则。原则

10、。只有当行为不仅具有社会危害性质,而且违反了刑只有当行为不仅具有社会危害性质,而且违反了刑法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反之,某种行为虽然具法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反之,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如果该行为没有触犯刑法,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如果该行为没有触犯刑法,就不能把它作为犯罪处理。就不能把它作为犯罪处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刑事违法性是由社会危害性决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刑事违法性是由社会危害性决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第一性的,刑事违法性是第二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第一性的,刑事违法性是第二性的,行为不是因为违法才具有危害性,而是因为性的,行为不是因为违法才具有危害性,而是因为具有危害性才违法。

11、具有危害性才违法。形事违法性的认定的问题:形事违法性的认定的问题:当主客观不符合时,是以行为本身的违法当主客观不符合时,是以行为本身的违法性来认定还是结果的违法性来认定?性来认定还是结果的违法性来认定?行为无价值论(德国行为无价值论(德国 威尔采尔)和结果威尔采尔)和结果无价值论的对立。无价值论的对立。行为无价值论认为,违法性的根据在于行为行为无价值论认为,违法性的根据在于行为本身的样态本身的样态(反伦理性反伦理性)以及实施行为时的心以及实施行为时的心情,即行为本身恶是违法性的根据;情,即行为本身恶是违法性的根据;结果无价值论则认为,违法性的根据在于行结果无价值论则认为,违法性的根据在于行为对

12、法益的侵害或者威胁的结果,即结果恶为对法益的侵害或者威胁的结果,即结果恶才是违法性的根据。才是违法性的根据。例:甲用枪射击乙时,刚好乙已经在外套里例:甲用枪射击乙时,刚好乙已经在外套里藏着手枪正要射击甲。甲的行为从外形上看藏着手枪正要射击甲。甲的行为从外形上看是正当防卫,但他是以杀人故意实施的射击是正当防卫,但他是以杀人故意实施的射击行为,而没有防卫的意图。那么,对甲的行行为,而没有防卫的意图。那么,对甲的行为如何处理呢为如何处理呢?例:刑事诉讼的证人,故意作与其记忆相反例:刑事诉讼的证人,故意作与其记忆相反的陈述,但是其陈述的内容,偶然地与客观的陈述,但是其陈述的内容,偶然地与客观事实相符合

13、,是否构成犯罪?事实相符合,是否构成犯罪?3 3、应受刑罚惩罚性。、应受刑罚惩罚性。应受惩罚性是将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是将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联系起来的中间环节,是对行为的社会危联系起来的中间环节,是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评价。害性的评价。注意:注意:刑法刑法1313条的但书部分规定:同条的但书部分规定:同时具备时具备“情节显著轻微情节显著轻微”和和“危害不大危害不大”两个条件的,不认为是犯罪(排除了社会两个条件的,不认为是犯罪(排除了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19931993年年5 5月月3 3日,夏学红(女)与卜根六(男)在原宣州市新日,夏学红(女)与卜根六(

14、男)在原宣州市新田乡人民政府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婚后由于双方性格难以田乡人民政府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婚后由于双方性格难以协调,常为生活琐事发生争吵、打架,夫妻感情逐渐恶化,协调,常为生活琐事发生争吵、打架,夫妻感情逐渐恶化,20002000年年6 6月月1919日,应夏的要求双方一同到新田镇法律服务所协日,应夏的要求双方一同到新田镇法律服务所协议离婚,并签订了离婚调解协议,对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等议离婚,并签订了离婚调解协议,对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等均作出了处理。均作出了处理。由于当日新田镇民政办的有关人员不在,卜根六交了由于当日新田镇民政办的有关人员不在,卜根六交了2020元离元离婚证工本费后二

15、人离开,未领离婚证。此后,双方不再一起婚证工本费后二人离开,未领离婚证。此后,双方不再一起共同生活,经济互相独立,且双方亲戚互不来往。共同生活,经济互相独立,且双方亲戚互不来往。20012001年年3 3月,月,新田派出所在重新办理全镇户口登记时,由于派出所工作人新田派出所在重新办理全镇户口登记时,由于派出所工作人员认为卜根六与夏学红已经离婚,故未将夏学红的姓名登记员认为卜根六与夏学红已经离婚,故未将夏学红的姓名登记在卜根六为户主的户口簿上。在卜根六为户主的户口簿上。20002000年底,卜根六与张蕾相识,年底,卜根六与张蕾相识,后两人共同在新田镇街道开设后两人共同在新田镇街道开设“老六餐馆老

16、六餐馆”,期间,卜根六,期间,卜根六告诉上诉人张蕾其已离异,并向张蕾出示了离婚协议,两人告诉上诉人张蕾其已离异,并向张蕾出示了离婚协议,两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于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于20012001年年1111月共同在宣城市九洲小月共同在宣城市九洲小区购置了商品房一套。同年区购置了商品房一套。同年1212月,张蕾的名字被以孙儿媳的月,张蕾的名字被以孙儿媳的名义刻在上诉人卜根六祖父的墓碑上。名义刻在上诉人卜根六祖父的墓碑上。被告人乔甲(被告人乔甲(1919岁)因家中人多房少不能住岁)因家中人多房少不能住,于于19931993年年6 6月到其叔乔乙家借宿。同年月到其叔乔乙家借宿。同年9 9月

17、月2828日日,乔甲在叔乔乔甲在叔乔乙家午睡后乙家午睡后,闲着无事闲着无事,想找本杂志翻阅想找本杂志翻阅,就随手拉乔就随手拉乔乙忘了上锁的书桌抽屉乙忘了上锁的书桌抽屉,发现内有一叠崭新的发现内有一叠崭新的1010元面元面值人民币值人民币,乔甲顿起贪心乔甲顿起贪心,趁家中无人趁家中无人,偷偷从中抽走偷偷从中抽走5050元。由于乔乙大意元。由于乔乙大意,没有发现其抽屉内短少的现金。没有发现其抽屉内短少的现金。乔甲见第一次窃取得逞后乔甲见第一次窃取得逞后,胆子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又分别于又分别于同年同年1010月、月、19941994年年3 3月两次趁乔乙不在意月两次趁乔乙不在意,共窃取其共窃取其

18、人民币人民币600600余元。当乔甲又于余元。当乔甲又于19941994年年6 6月月1010日趁乔乙日趁乔乙家无人之机家无人之机,打开抽屉欲寻找现金时打开抽屉欲寻找现金时,不料被躲在家不料被躲在家里逃学的乔乙之子乔丙发现里逃学的乔乙之子乔丙发现,遂案发遂案发,随后乔甲家属随后乔甲家属代其偿还了乔乙的损失。乔乙曾到公安机关要求不代其偿还了乔乙的损失。乔乙曾到公安机关要求不要处理乔甲。要处理乔甲。乔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乔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拓展知识拓展知识刑法学界对三要素说的质疑:刑法学界对三要素说的质疑:第一,除了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之外,其他违第一,除了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之外,其他违

19、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也具有社会危害性,故将社会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也具有社会危害性,故将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并不利于区分犯罪危害性作为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并不利于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导致具备犯罪的最与其他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导致具备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的行为不一定是犯罪。本质特征的行为不一定是犯罪。第二,这一观点将从立法角度看犯罪特征与从司法第二,这一观点将从立法角度看犯罪特征与从司法角度看犯罪特征混淆起来了。如果站在立法角度而角度看犯罪特征混淆起来了。如果站在立法角度而言,立法机关在规定犯罪时所考虑的是行为的社会言,立法机关在规定犯罪时所考虑的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否达到了

20、应当科处刑罚的程度,而不考虑危害性是否达到了应当科处刑罚的程度,而不考虑其形式的刑事违法性;如果站在司法角度而言,司其形式的刑事违法性;如果站在司法角度而言,司法机关在认定犯罪时所考虑的是行为是否违反了刑法机关在认定犯罪时所考虑的是行为是否违反了刑法的禁止性规定。但三特征说混淆了这一问题。法的禁止性规定。但三特征说混淆了这一问题。第三,应受刑罚处罚能否作为犯罪的一个独立特征第三,应受刑罚处罚能否作为犯罪的一个独立特征还值得研究。在立法上,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立法机还值得研究。在立法上,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立法机关权衡某种行为应否作为犯罪处理的一个标准,即关权衡某种行为应否作为犯罪处理的一个标准,即并非

21、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犯罪,只有当立法者并非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犯罪,只有当立法者认为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需要以刑罚予以禁止时,认为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需要以刑罚予以禁止时,才会将其规定为犯罪。从这些意义上说,应受刑罚才会将其规定为犯罪。从这些意义上说,应受刑罚处罚性是限制社会危害性程度的概念,将其作为独处罚性是限制社会危害性程度的概念,将其作为独立特征不利于完整地理解犯罪概念。正因为如此,立特征不利于完整地理解犯罪概念。正因为如此,现在的许多教科书对这种的三特征说进行了修正,现在的许多教科书对这种的三特征说进行了修正,表现为社会危害性前加上表现为社会危害性前加上“严重的严重的”或或“一定的一定

22、的”定语予以限制,以便与其他违法行为相区别,但在定语予以限制,以便与其他违法行为相区别,但在保留应受刑罚处罚性是一个独立特征的同时又在保留应受刑罚处罚性是一个独立特征的同时又在社会危害性前面加上社会危害性前面加上“严重严重”等限制词,仍有疑问。等限制词,仍有疑问。三、确立刑法中犯罪概念的意义三、确立刑法中犯罪概念的意义(一)犯罪概念是划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一)犯罪概念是划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一个行为究竟是犯罪或者不是犯罪,是犯罪还是其一个行为究竟是犯罪或者不是犯罪,是犯罪还是其他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错误,从总体上说,就他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错误,从总体上说,就是看这个行为是否具有一定的社

23、会危害性,并且是是看这个行为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并且是否达到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否达到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二)犯罪概念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属性和法律(二)犯罪概念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属性和法律特征特征1 1、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属性,它揭示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属性,它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本质。社会政治本质。2 2、刑事违法性和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刑事违法性和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这一定义明确指出犯罪必须是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这一定义明确指出犯罪必须是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如果一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罚惩罚的行为,如果一个行为具有严

24、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法律没有规定其为犯罪,或者没有规定对这性,但法律没有规定其为犯罪,或者没有规定对这种行为的刑罚处罚,那么也就不能认定为犯罪。种行为的刑罚处罚,那么也就不能认定为犯罪。四、犯罪分类四、犯罪分类 (一)理论上的分类(一)理论上的分类1 1、自然犯和法定犯、自然犯和法定犯(1 1)自然犯又称刑事犯,是指违反公共善良风俗和)自然犯又称刑事犯,是指违反公共善良风俗和人类伦理,由刑法典和单行刑法所规定的传统性犯人类伦理,由刑法典和单行刑法所规定的传统性犯罪,如:故意杀人、抢劫、强奸、放火。罪,如:故意杀人、抢劫、强奸、放火。(2 2)法定犯又称行政犯,是指违反行政法规中的禁)法定犯又称行

25、政犯,是指违反行政法规中的禁止性规范,并由行政法规中的刑事罚则(附属刑法)止性规范,并由行政法规中的刑事罚则(附属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如:职务犯罪、经济犯罪等。所规定的犯罪,如:职务犯罪、经济犯罪等。2 2、身份犯与非身份犯、身份犯与非身份犯以分则对具体犯罪主体是否有特殊要求为标准以分则对具体犯罪主体是否有特殊要求为标准(1 1)身份犯:贪污罪、玩忽职守罪、受贿罪、滥用)身份犯:贪污罪、玩忽职守罪、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职权罪。(2 2)非身份犯:刑法对其犯罪主体条件未作特别限)非身份犯:刑法对其犯罪主体条件未作特别限定的犯罪,如故意伤害罪,盗窃罪,抢劫罪。定的犯罪,如故意伤害罪,盗窃罪,抢劫罪

26、。3 3、行为犯与结果犯、行为犯与结果犯(1 1)行为犯是指仅以侵害行为之实施为构成)行为犯是指仅以侵害行为之实施为构成要件或以侵害行为实施完毕为构成既遂条件要件或以侵害行为实施完毕为构成既遂条件的犯罪。如脱逃罪、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如脱逃罪、诬告陷害罪(2 2)结果犯是指以侵害行为产生相应的法定)结果犯是指以侵害行为产生相应的法定结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或者是指以侵害结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或者是指以侵害结果的出现而成立犯罪既遂形态的犯罪,如:结果的出现而成立犯罪既遂形态的犯罪,如:盗窃罪、交通肇事罪。盗窃罪、交通肇事罪。4 4、实害犯与危险犯、实害犯与危险犯(1 1)实害犯是指出现法定的危害

27、结果为构成要件)实害犯是指出现法定的危害结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多为过失犯罪。如:过失损毁交通工具的犯罪,多为过失犯罪。如:过失损毁交通工具罪。通常认为实害犯不等同于结果犯。罪。通常认为实害犯不等同于结果犯。(2 2)危险犯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以实施危害行为)危险犯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以实施危害行为并出现某种法定危险状态为构成要件的犯罪。如并出现某种法定危险状态为构成要件的犯罪。如放火罪;破坏交通工具罪;放火罪;破坏交通工具罪;五、我国的立法分类五、我国的立法分类1.1.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军事犯罪)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军事犯罪)2.2.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3.3.亲告罪与非亲告罪亲

28、告罪与非亲告罪4.4.基本犯、加重犯与减轻犯基本犯、加重犯与减轻犯20012001年初,年初,5050岁的被告人王某某在某市场岁的被告人王某某在某市场卖菜,偶遇在外流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卖菜,偶遇在外流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4040多岁的丁某。王某某见其以垃圾充饥,衣多岁的丁某。王某某见其以垃圾充饥,衣着破烂,便生出恻隐之心,将其带回家中,着破烂,便生出恻隐之心,将其带回家中,为其提供食宿,照料有加。王某某还到村为其提供食宿,照料有加。王某某还到村治保那里说:治保那里说:“我就把她当老伴吧!我就把她当老伴吧!”(注:王某某系独身一人)于是,二人就(注:王某某系独身一人)于是,二人就开始了持续一年的同

29、居生活,期间,王承开始了持续一年的同居生活,期间,王承认多次与丁发生性关系。经鉴定,被害人认多次与丁发生性关系。经鉴定,被害人丁某患有精神分裂症,在受到侵害时,没丁某患有精神分裂症,在受到侵害时,没有性自我防卫能力。据此,检察机关以强有性自我防卫能力。据此,检察机关以强奸罪对被告人提起公诉。奸罪对被告人提起公诉。王某的行为是否应当按照强奸罪定罪处罚王某的行为是否应当按照强奸罪定罪处罚?谭某,谭某,6262岁,农民,长期生病医治无效。某天,谭岁,农民,长期生病医治无效。某天,谭某来到镇上,向一算命先生求教。算命先生告知谭某来到镇上,向一算命先生求教。算命先生告知谭某做一个和其身高相仿的稻草人,将

30、谭某的旧衣服某做一个和其身高相仿的稻草人,将谭某的旧衣服给稻草人穿上,再将谭某自己的生辰八字写在纸上,给稻草人穿上,再将谭某自己的生辰八字写在纸上,放入稻草人穿的衣服里,然后将穿衣服的稻草人放放入稻草人穿的衣服里,然后将穿衣服的稻草人放在公路上,来往的汽车从稻草人身上轧过去,谭某在公路上,来往的汽车从稻草人身上轧过去,谭某的霉运即可消除。谭某如法炮制。司机李某正常行的霉运即可消除。谭某如法炮制。司机李某正常行驶中,突然发现前方一驶中,突然发现前方一“人人”躺在路上,遂紧急刹躺在路上,遂紧急刹车,但由于雨天路滑,车侧翻于旁边稻田中,将正车,但由于雨天路滑,车侧翻于旁边稻田中,将正在插秧的甲、乙两

31、人撞死,李某本人也受伤。在插秧的甲、乙两人撞死,李某本人也受伤。谭某构成犯罪否?谭某构成犯罪否?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构成犯罪构成 一、概念与特征一、概念与特征(一)概念(一)概念 是指由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种行为是指由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罪所必须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统一。(二)特征(二)特征 1 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2 2、只有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法定意义、只有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

32、度具有法定意义的事实特征才是其构成要件的事实。的事实特征才是其构成要件的事实。只有抽象概括出来的带有共性的,对于犯罪性质只有抽象概括出来的带有共性的,对于犯罪性质和社会危害性有决定意义的事实才成为构成要件。和社会危害性有决定意义的事实才成为构成要件。3 3、法定性、法定性 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诸要件是由刑法加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诸要件是由刑法加以规定的,事实特征只有经过法律的选择才能成为犯规定的,事实特征只有经过法律的选择才能成为犯罪构成要件。罪构成要件。(三)犯罪构成的排序顺序(三)犯罪构成的排序顺序犯罪客体犯罪客体犯罪客观犯罪客观犯罪主体犯罪主体犯罪主观犯罪主观这样排序的意义:这

33、样排序的意义:1 1、坚持从客观到主观认定犯罪,是人类形成的进、坚持从客观到主观认定犯罪,是人类形成的进步成果和科学经验。步成果和科学经验。2 2、客体、客观要件、主体、主观要件的传统顺序、客体、客观要件、主体、主观要件的传统顺序是按照司法机关认定犯罪的顺序、途径排列的是按照司法机关认定犯罪的顺序、途径排列的 。再次,即使是按照犯罪行为产生的顺序来安排犯再次,即使是按照犯罪行为产生的顺序来安排犯罪构成体系,主体罪构成体系,主体主观客观客体的观点的主观客观客体的观点的合理性也值得怀疑。因为:合理性也值得怀疑。因为:其一,就过失犯罪而言,不可能先产生过失心理然其一,就过失犯罪而言,不可能先产生过失

34、心理然后在过失心理支配下实施客观行为;事实上,主观后在过失心理支配下实施客观行为;事实上,主观上的过失心理与客观上的过失行为是同时存在的,上的过失心理与客观上的过失行为是同时存在的,而且因为客观行为造成了危害结果,才反过来考察而且因为客观行为造成了危害结果,才反过来考察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失。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失。其二,即使就认定故意犯罪而言,行为人主观上是其二,即使就认定故意犯罪而言,行为人主观上是何种犯罪的故意,也不是将所谓行为前的故意、而何种犯罪的故意,也不是将所谓行为前的故意、而是将行为时的故意作为定罪的主观依据。是将行为时的故意作为定罪的主观依据。如,行为人事先打算伤害他人,具

35、有伤害的故意;如,行为人事先打算伤害他人,具有伤害的故意;但在伤害的过程中,由于被害人的反抗等原因,行但在伤害的过程中,由于被害人的反抗等原因,行为人将犯意提升为杀人,进而实施了杀人行为。在为人将犯意提升为杀人,进而实施了杀人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显然不能以事先的故意为据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显然不能以事先的故意为据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而应以行为时的故意及其行为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而应以行为时的故意及其行为为据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为据认定为故意杀人罪。3 3、在区分故意与过失时,也是以行为时的心态为标准。、在区分故意与过失时,也是以行为时的心态为标准。例如,某甲一直想杀害自己的妻子某乙,但苦于没

36、有机会;例如,某甲一直想杀害自己的妻子某乙,但苦于没有机会;某个周末,某甲与某丙约定上山狩猎,甲在出发前擦枪时,某个周末,某甲与某丙约定上山狩猎,甲在出发前擦枪时,不慎走火将妻子打死。司法人员应以行为时的过失为根据认不慎走火将妻子打死。司法人员应以行为时的过失为根据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而不得凭事先的杀人意图认定为故意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而不得凭事先的杀人意图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这些都说明,由主观到客观的犯罪构成体系也并非杀人罪。这些都说明,由主观到客观的犯罪构成体系也并非完全符合犯罪行为的发生顺序。完全符合犯罪行为的发生顺序。三、犯罪构成概念与犯罪概念的关系三、犯罪构成概念与犯罪概念的关系(一

37、)联系在于: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一)联系在于: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1 1、犯罪概念的基本特征即、犯罪概念的基本特征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刑事违法性,也是犯罪构成的基本属性事违法性,也是犯罪构成的基本属性,离开了犯罪,离开了犯罪概念所揭示了的犯罪的共同本质的认识和对其的体概念所揭示了的犯罪的共同本质的认识和对其的体现,犯罪构成就就失去了立法和理论上的根据。现,犯罪构成就就失去了立法和理论上的根据。2 2、犯罪构成是、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及其基本属性的具体化犯罪概念及其基本属性的具体化。犯。犯罪构成通过一系列主客

38、观要件,使犯罪行为的社会罪构成通过一系列主客观要件,使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这一本质特征得到具体而明确的体现;犯罪危害性这一本质特征得到具体而明确的体现;犯罪构成在通过犯罪成立必备的诸要件,使犯罪概念的构成在通过犯罪成立必备的诸要件,使犯罪概念的法律特征具体化,反映出犯罪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及法律特征具体化,反映出犯罪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及应受惩罚性。应受惩罚性。(二)区别在于:功能不同(二)区别在于:功能不同 犯罪概念是从行为的社会政治本质上,犯罪概念是从行为的社会政治本质上,从从整体整体上回答何为犯罪,犯罪有何上回答何为犯罪,犯罪有何基本属基本属性性。而犯罪构成则是在犯罪概念基础上而犯罪构成则是在犯

39、罪概念基础上进进一步一步回答:犯罪使怎样成立,构成犯罪必回答:犯罪使怎样成立,构成犯罪必须具备哪些法定的具体条件,它要解决的须具备哪些法定的具体条件,它要解决的是构成犯罪的是构成犯罪的规格或标准规格或标准问题。问题。四、犯罪构成分类四、犯罪构成分类(一)基本与修正的犯罪构成(一)基本与修正的犯罪构成(二)简单和复杂的犯罪构成(二)简单和复杂的犯罪构成五、构成要件分类五、构成要件分类(一)客观的要件和主观的要件(一)客观的要件和主观的要件(二)记叙的要件和规范的要件(二)记叙的要件和规范的要件(三)共同的要件和选择的要件(三)共同的要件和选择的要件(四)具体的要件和一般的要件(四方面)(四)具体

40、的要件和一般的要件(四方面)六、犯罪构成的意义六、犯罪构成的意义(一)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一)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 (二)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二)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 (三)有助于正确裁量刑罚(三)有助于正确裁量刑罚 犯罪构成的主要作用是为正确定罪提供法律标准,犯罪构成的主要作用是为正确定罪提供法律标准,但定罪是量刑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定性准确,才但定罪是量刑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定性准确,才能量刑适当。因此,犯罪构成对正确量刑也有一能量刑适当。因此,犯罪构成对正确量刑也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在加重构成与减轻构成的情况定的意义。尤其是在加重构成与减轻构成的情况下,正确地运用犯罪构成对于量刑更具有重要意下,正确地运用犯罪构成对于量刑更具有重要意义。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