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9529843 上传时间:2025-03-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伴随时代发展,文明进步,社会对教师期望值越来越高,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摆在我们面前迫切任务是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数学教师队伍,才能促进我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有效实施,深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对全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水平现实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及我们初步分析与思索汇报以下。一、现实状况分析为使调查结果客观、真实,具备代表性,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有针对性地调查了区内不一样层面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现实状况,二是对全区1600余名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了解情况组织了统一考试,将教师专

2、业水平外显现象进行了以下归纳分析。值得必定成绩1.教师继续教育取得了很好成绩。一是全区小学数学教师1600余人均以取得中师以上学历,其中取得专科及本科共有1395人,占%,达成了义务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师学历要求。二是近几年培养了市、区和校级骨干教师343人,占21%。三是小学数学教师都参加了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培训。2.教师教育观念有所更新,业务素质有较大提升。围绕新课程学习落实实施,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深入实践与探索。一是教学目标注意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目标整合,从调查课例中能够看到,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

3、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意识有所增强;二是教学方式上教师正努力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教学方式,开始注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学习活动中;三是优化了教学伎俩,从课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教师课件设计巧妙、形象生动,充分展示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丰富了课内容,真正表现了多媒体教学伎俩优越性。问题及成因1.问题尽管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水平在不停提升,但从整体看,我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要求依然存在着显著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专业素养不强。我区小学数学教师即使都达成了学历要求,但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是非数学专业专、本科学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一定文化底蕴和

4、数学素养。从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试卷反应出:一是一些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上一些基础知识都未完全掌握。如,包括“三角形分类”、“梯形面积计算”、“运算定律”等一些基础题都不会解答,不及格占%。二是部分教师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如“一个正方体它高增加5厘米变为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240平方厘米。若把这个正方体削成最大圆锥体,削去部分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厘米?”该题错误率达成%;三是部分教师分析处理问题能力不强。专业水平考试其中“处理问题”共5个题,抽样分析200份试卷,失分率占%。教师数学素养方面反应出问题,从调查课例中也能够看出,好课和很好课不到20%,就是一些展示课,尽管课堂上都比较重视学生参加,也注意课

5、堂气氛营造以显示学生思维活跃。不过听完之后,总感觉缺乏一个让人回味东西,缺乏一个厚重感,究其问题原因,主要是教师本身功底不够扎实和缺乏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素养。问题二:教师对课标和教材了解不深透。数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缺乏深入学习研究,把握不准新教材编写意图及特点,不能很好了解教材,处理教材。一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不能准确反应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预期效果,对知识技能、数学思索、处理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不能很好整合,无视育人功效;二是片面了解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不依照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论什么数学问题都一味地让学生去探究发觉;三是一些教师为了表现数学与生活联

6、络,教课时什么问题都要创设生活情景,都让学生以生活经验为起点学习数学,片面认为只有生活中数学或者经过“生活化”数学才是有价值数学,把联络生活与数学本质对立起来,数学课没有数学味。问题三: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强。一是课堂教学内容密度不够,很多人把一节课内容上了二节课,再有课堂练习题量也不够,本该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题,很多安排在课外去完成;二是一些教师教学中缺乏充分、有效开启学生思维活动方法和方法。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思索少;一问一答多,合作交流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一些教师教学中碰到疑难问题,只是经过和个别优生交流来处理,无视了多数学生思索;一些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教学中出现问题,不能灵活

7、处理,不能很好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而是一味按照教学预设进行教学;三是教学伎俩较为单一,教师日常教课时,基本上都只是粉笔、黑板、书本,较少使用教具、学具,多媒体辅助教学伎俩多数时间是在研究课、展示课露一下脸。2.成因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很多年轻教师对教师职业感到不满意。从问卷调查反应出,有%教师对教师职业感到不太满意,有%教师是感到很不满意。所以一些教师在工作和学习中缺乏热情,不思进取。管理部门缺乏对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支持。一是主管部门缺乏专门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习经费,学校经费又困难,无力支付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经费开支,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基本上没有外出学习机会,从调查问卷反应出,有%小学数学

8、教师近五年没有参加过任何外出培训学习;学校订阅供教师专业学习教育杂志也极少,通常都只有一至二种;二是学校缺乏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习规划和相关激励、评价制度。教师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一是教育学院及教师进修学校重学历培训,而对“教师专业发展取向”校本培训内容重视不够,或者重视理论培训,无视实践研究;二是校本教研方式、制度还没有跟上课程改革步伐,一些学校还完全停留在集体备课、上课、评课,缺乏围绕课改开展专题研究及教师培训,再有教研活动同伴互助、集体研究不够,学校未能很好搭建起教师之间、教师与校长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平台。当前学校对教师工作评价主要是看学生考试成绩。一些教师感到教学工作压

9、力大,再有农村教师很多家住在城区,天天两头跑,无暇顾及学习。从调查问卷反应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没有明确详细目标和规划占%;教师平均天天用于学习专业书籍时间:不到半小时占%,半小时1小时占%,1小时以上占%,几乎没有时间占%。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一些地域和学校在评先选优、评职晋级中,不严格执行政策,按照德、能、勤、绩去考评评价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和学习主动性。二、策略和方法1.落实落实教师法,保障教师正当权益。切实处理当前教师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实际问题,真正让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芒职业成为人人羡慕职业,让教师热爱教育工作,主动投身教育事业,用更大热情去投入工作和学习。2.教育管理部门

10、要抓紧抓好教师培养与管理。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要给予更多政策和经费支持。一是可定时或不定时组织在职教师培训,让教师知识能得到不停更新,不停充实;二是建立和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励、评价制度,激励教师加强学习,不停提升本身道德涵养和专业水平;三是深入培养和打造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发挥他们在学科领域专业引领作用;四是要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工作,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与发展。3.激发教师专业成长主动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态度应居重量级地位,因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经过培训、研讨来不停提升,这是一个在外在压力下能够完成培训,而一名教师假如没有对专业热爱,没有对成为

11、成熟教育工作者向往和追求,那他专业成长将永远处于一个被动状态,进步和成长必定是迟缓。一名教师只有拥有了这种向往,这种热情,她才会去爱。有了这种对教育、对学生、对专业热爱,她定会主动地工作,并从各方面努力完善自己,完善自己教师素质后两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提升教师职业境界、控制教师工作压力、建立学校与教师间信任关系是引导教师发展适度主动专业态度基本策略。4加强校本教研,培养教师研究习惯和能力。校本教研是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发展为宗旨,以课程改革实施中所面正确各种详细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理论指导下实践研究。教师自我反思、集体同伴互助、教授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力量。学校要制订切实有效校本教研计划、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营造一个民主友好学习、研究气氛,确保校本教研切实有效进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教研工作对全方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备主要作用。教科所要加强学校教学研究指导。要以教师教学观念更新和教学行为改进为重点,重视教师教学潜能开发和专业水平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