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各类通讯协议及通讯方式详细介绍模板.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9519355 上传时间:2025-03-2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4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类通讯协议及通讯方式详细介绍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各类通讯协议及通讯方式详细介绍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S485介绍(zz) -11-17 15:08 智能仪表是伴随80年代初单片机技术成熟而发展起来, 现在世界仪表市场基础被智能仪表所垄断。究其原因就是企业信息化需要, 企业在仪表选型时其中一个必需条件就是要含有联网通信接口。最初是数据模拟信号输出简单过程量, 以后仪表接口是RS232接口, 这种接口能够实现点对点通信方法, 但这种方法不能实现联网功效。随即出现RS485处理了这个问题。 RS485接口 RS485采取差分信号负逻辑, +2V~+6V表示“0”, - 6V~- 2V表示“1”。RS485有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接线, 四线制只能实现点对点通信方法, 现极少采取, 现在多采取是两线制接线方法, 这种接线方法为总线式拓朴结构在同一总线上最多能够挂接32个结点。在RS485通信网络中通常采取是主从通信方法, 即一个主机带多个从机。很多情况下, 连接RS-485通信链路时只是简单地用一对双绞线将各个接口“A”、 “B”端连接起来。而忽略了信号地连接, 这种连接方法在很多场所是能正常工作, 但却埋下了很大隐患, 这有二个原因: (1)共模干扰问题: RS-485接口采取差分方法传输信号方法, 并不需要相对于某个参考点来检测信号, 系统只需检测两线之间电位差就能够了。但大家往往忽略了收发器有一定共模电压范围, RS-485收发器共模电压范围为-7~+12V, 只有满足上述条件, 整个网络才能正常工作。当网络线路中 共模电压超出此范围时就会影响通信稳定可靠, 甚至损坏接口。(2)EMI问题: 发送驱动器输出信号中共模部分需要一个返回通路, 如没有一个低阻返回通道(信号地), 就会以辐射形式返回源端, 整个总线就会像一个巨大天线向外辐射电磁波。 因为PC机默认只带有RS232接口, 有两种方法能够得到PC上位机RS485电路: (1)经过RS232/RS485转换电路将PC机串口RS232信号转换成RS485信号, 对于情况比较复杂工业环境最好是选择防浪涌带隔离珊产品。(2)经过PCI多串口卡, 能够直接选择输出信号为RS485类型扩展卡。 RS485电缆 在通常场所采取一般双绞线就能够, 在要求比较高环境下能够采取带屏蔽层同轴电缆。在使用RS485接口时, 对于特定传输线路, 从RS485接口到负载其数据信号传输所许可最大电缆长度与信号传输波特率成反比, 这个长度数据关键是受信号失真及噪声等影响所影响。理论上RS485最长传输距离能达成1200米, 但在实际应用中传输距离要比1200米短, 具体能传输多远视周围环境而定。在传输过程中能够采取增加中继方法对信号进行放大, 最多能够加八个中继, 也就是说理论上RS485最大传输距离能够达成9.6公理。假如真需要长距离传输, 能够采取光纤为传输介质, 收发两端各加一个光电转换器, 多模光纤传输距离是5~10公里, 而采取单模光纤可达50公里传输距离。 RS485布网 网络拓扑通常采取终端匹配总线型结构, 不支持环形或星形网络。在构建网络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取一条双绞线电缆作总线, 将各个节点串接起来, 从总线到每个节点引出线长度应尽可能短, 方便使引出线中反射信号对总线信号影响最低。有些网络连接尽管不正确, 在短距离、 低速率仍可能正常工作, 但伴随通信距离延长或通信速率提升, 其不良影响会越来越严重, 关键原因是信号在各支路末端反射后与原信号叠加, 会造成信号质量下降。 (2)应注意总线特征阻抗连续性, 在阻抗不连续点就会发生信号反射。下列多个情况易产生这种不连续性: 总线不一样区段采取了不一样电缆, 或某一段总线上有过多收发器紧靠在一起安装, 再者是过长分支线引出到总线。 总而言之, 应该提供一条单一、 连续信号通道作为总线。 在RS485组网过程中另一个需要主意问题是终端负载电阻问题, 在设备少距离短情况下不加终端负载电阻整个网络能很好工作但伴随距离增加性能将降低。理论上, 在每个接收数据信号中点进行采样时, 只要反射信号在开始采样时衰减到足够低就能够不考虑匹配。但这在实际上难以掌握, 美国MAXIM企业有篇文章提到一条经验性标准能够用来判定在什么样数据速率和电缆长度时需要进行匹配: 当信号转换时间(上升或下降时间)超出电信号沿总线单向传输所需时间3倍以上时就能够不加匹配。 通常终端匹配采取终端电阻方法, RS-485应在总线电缆开始和末端都并接终端电阻。终接电阻在RS-485网络中取120Ω。相当于电缆特征阻抗电阻, 因为大多数双绞线电缆特征阻抗大约在100~120Ω。这种匹配方法简单有效, 但有一个缺点, 匹配电阻要消耗较大功率, 对于功耗限制比较严格系统不太适合。另外一个比较省电匹配方法是RC匹配。利用一只电容C隔断直流成份能够节省大部分功率。但电容C取值是个难点, 需要在功耗和匹配质量间进行折衷。 还有一个采取二极管匹配方法, 这种方案虽未实现真正“匹配”, 但它利用二极管钳位作用能快速减弱反射信号, 达成改善信号质量目, 节能效果显著。 最近两年部分企业基于部分企业信息化实施已完成, 工厂中已经铺设了延伸到车间每个办公室、 控制室局域网现实状况, 推出了串口服务器来替换多串口卡, 这关键是利用企业已经有局域网资源降低线路投资, 节省成本, 相当于经过tcp/ip把多串口卡放在了现场。 RS485和其它总线网络区分: 我们把工业网络归结为三类: RS485网络、 HART网络和现场总线网络。 HART网络: HART是由现在艾默生提出一个过分性总线标准, 她关键是在4~20毫安电流信号上面叠加数字信号, 物理层采取BELL202频移键控技术, 以实现部分智能仪表功效, 但此协议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开放标准, 要加入她基金会才能拿到协议, 加入基金会要一部分费用。技术关键被国外几家大企业垄断, 近两年中国也有企业再做, 但还没有达成国外企业水平。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智能仪表都带有HART圆卡, 都含有HART通讯功效。但从中国来看还没有真正利用其这部分功效, 最多只是利用手操器对其进行参数设定, 没有发挥出HART智能仪表应有功效, 没有联网进行设备监控。从长远来看因为HART通信速率低组网困难等原因, HART仪表采购量会程下滑趋势, 但因为HART仪表已经有十多年历史现在在装数量非常大, 对于部分系统集成商来说还有很大可利用空间。 现场总线网络: 现场总线技术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热点之一, 被誉为自动化领域计算机局域网, 它出现标志着自动化控制技术又一个新时代开始。现场总线是连接设置在控制现场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控制设备数字化、 串行、 多站通信网络。其关键标志是能支持双向、 多节点、 总线式全数字通信。现场总线技术多年来成为国际上自动化和仪器仪表发展热点, 它出现是传统控制系统结构产生了革命性改变, 是自控系统朝着智能化、 数字化、 信息化、 网络化、 分散化方向前进, 形成新型网络集成式全分布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不过现在现场总线多种标准并行存在而且都有自己生存领域, 还没有形成真正统一标准, 关键是看不到什么时候能形成统一标准, 技术也不够成熟。另外现场总线仪表种类还比较少可供选择余地小, 价格也偏高, 从最终用户角度看大多还处于观望状态, 都想等到技术成熟以后在考虑, 现在实施少。 RS485网络: RS485/MODBUS是现在流行一个布网方法, 其特点是实施简单方便, 而且现在支持RS485仪表又特多, 尤其是在油品行业RS485/MODBUS简直是一统天下, 现在仪表商也纷纷转而支持RS485/MODBUS, 原因很简单, 象原来 HART仪表想买一个转换口非常困难 而且价格昂贵, RS485转换接口就廉价多而且种类繁多。 RS232串口方法(zz) -11-17 14:46 在串行通信中, 数据通常是在两个站(如终端和微机)之间进行传送, 根据数据流方向Intel Mobile Pentium III-M(Tualatin)可分成三种基础传送方法: 全双工、 半双工、 和单工。但单工现在已极少采取, 下面仅介绍前两种方法。 1、 全双工方法(full duplex) 当数据发送和接收分流, 分别由两根不一样传输线传送时, 通信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 这么传送方法就是全双工制, 如图1 所表示。在全双工方法下, 通信系统每一端都设置了发送器和接收器, 所以, 能控制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送。全双工方法无需进行方向切换, 所以, 没有切换操作所产生时间延迟, 这对那些不能有时间延误交互式应用(比如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十分有利。这种方法要求通讯双方都有发送器和接收器, 同时, 需要2 根数据线传送数据信号。(可能还需要控制线和状态线, 以及地线)。       图1 比如, 计算机主机用串行接口连接显示终端, 而显示终端带有键盘。这么, 首先键盘上输入字符送到主机内存; 其次, 主机内存信息能够送到屏幕显示。通常, 往键盘上打入1个字符以后, 先不显示, 计算机主机收到字符后, 立刻回送到终端, 然后终端再把这个字符显示出来。这么, 前一个字符回送过程和后一个字符输入过程是同时进行, 即工作于全双工方法。 2、 半双式方法(half duplex) 若使用同一根传输线既作接收又作发送, 即使数据能够在两个方向上传送, 但通信双方不能同时收发数据, 这么传送方法就是半双工制, 如图2 所表示。采取半双工方法时, 通信系统每一端发送器和接收器, 经过收/发开关转接到通信线上, 进行方向切换, 所以, 会产生时间延迟。收/发开关实际上是由软件控制电子开关。          图2 当计算机主机用串行接口连接显示终端时, 在半双工方法中, 输入过程和输出过程使用同一通路。有些计算机和显示终端之间采取半双工方法工作, 这时, 从键盘打入字符在发送到主机同时就被送到终端上显示出来, 而不是用回送措施, 所以避免了接收过程和发送过程同时进行情况。现在多数终端和串行接口都为半双工方法提供了换向能力, 也为全双工方法提供了两条独立引脚。在实际使用时, 通常并不需要通信双方同时既发送又接收, 像打印机这类单向传送设备, 半双工甚至单工就能胜任, 也无需倒向。 RS-232串口通信协议 -11-26 08:46 RS-232是个人计算机上通讯接口之一, 由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EIA) 所制订异步传输标准接口。通常 RS-232 接口以9个接脚 (DB-9) 或是25个接脚 (DB-25) 型态出现, 通常个人计算机上会有两组 RS-232 接口, 分别称为 COM1 和 COM2。   RS-232-C   RS-232-C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制订一个串行物理接口标准。RS是英文“推荐标准”缩写, 232为标识号, C表示修改次数。RS-232-C总线标准设有25条信号线, 包含一个主通道和一个辅助通道。在多数情况下关键使用主通道, 对于通常双工通信, 仅需几条信号线就可实现, 如一条发送线、 一条接收线及一条地线。   RS-232-C标准要求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50、 75、 100、 150、 300、 600、 1200、 2400、 4800、 9600、 19200波特。   RS-232-C标准要求, 驱动器许可有2500pF电容负载, 通信距离将受此电容限制, 比如, 采取150pF/m通信电缆时, 最大通信距离为15m; 若每米电缆电容量减小, 通信距离能够增加。传输距离短另一原因是RS-232属单端信号传送, 存在共地噪声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扰等问题, 所以通常见于20m以内通信。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经过使用和发展, 现在已经有多个。但都是在RS-232标准基础上经过改善而形成。所以, 以RS-232C为主来讨论。RS-323C标准是美国EIA(电子工业联合会)与BELL等企业一起开发1969年公布通信协议。它适合于数据传输速率在0~0b/s范围内通信。这个标准对串行通信接口相关问题, 如信号线功效、 电器特征都作了明确要求。因为通行设备厂商都生产与RS-232C制式兼容通信设备, 所以, 它作为一个标准, 现在已在微机通信接口中广泛采取。   在讨论RS-232C接口标准内容之前, 先说明两点:   首先, RS-232-C标准最初是远程通信连接数据终端设备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与数据通信设备DCE(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而制订。所以这个标准制订, 并未考虑计算机系统应用要求。但现在它又广泛地被借来用于计算机(更正确说, 是计算机接口)与终端或外设之间近端连接标准。显然, 这个标准有些要求及和计算机系统是不一致, 甚至是相矛盾。有了对这种背景了解, 我们对RS-232C标准与计算机不兼容地方就不难了解了   其次, RS-232C标准中所提到“发送”和“接收”, 都是站在DTE立场上, 而不是站在DCE立场来定义。因为在计算机系统中, 往往是CPU和I/O设备之间传送信息, 二者都是DTE, 所以双方都能发送和接收。   一、 RS-232-C   RS-232C标准(协议)全称是EIA-RS-232C标准, 其中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代表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RS(recommeded standard)代表推荐标准, 232是标识号, C代表RS232最新一次修改(1969), 在这之前, 有RS232B、 RS232A。。它要求连接电缆和机械、 电气特征、 信号功效及传送过程。常见物理标准还有有RS-232-C、 RS-422-A、 RS-423A、 RS-485。 这里只介绍RS-232-C(简称232, RS232)。 比如, 现在在IBM PC机上COM1、 COM2接口, 就是RS-232C接口。   1.电气特征   EIA-RS-232C对电器特征、 逻辑电平和多种信号线功效都作了要求。   在TxD和RxD上: 逻辑1(MARK)=-3V~-15V   逻辑0(SPACE)=+3~+15V   在RTS、 CTS、 DSR、 DTR和DCD等控制线上:   信号有效(接通, ON状态, 正电压)=+3V~+15V   信号无效(断开, OFF状态, 负电压)=-3V~-15V   以上要求说明了RS-323C标准对逻辑电平定义。对于数据(信息码): 逻辑“1”(传号)电平低于-3V, 逻辑“0”(空号)电平高于+3V; 对于控制信号; 接通状态(ON)即信号有效电平高于+3V, 断开状态(OFF)即信号无效电平低于-3V, 也就是当传输电平绝对值大于3V时, 电路能够有效地检验出来, 介于-3~+3V之间电压无意义, 低于-15V或高于+15V电压也认为无意义, 所以, 实际工作时, 应确保电平在±(3~15)V之间。   EIA-RS-232C与TTL转换: EIA-RS-232C是用正负电压来表示逻辑状态, 与TTL以高低电平表示逻辑状态要求不一样。所以, 为了能够同计算机接口或终端TTL器件连接, 必需在EIA-RS-232C与TTL电路之间进行电平和逻辑关系变换。实现这种变换方法可用分立元件, 也可用集成电路芯片。现在较为广泛地使用集成电路转换器件, 如MC1488、 SN75150芯片可完成TTL电平到EIA电平转换, 而MC1489、 SN75154可实现EIA电平到TTL电平转换。MAX232芯片可完成TTL←→EIA双向电平转换。   2、 连接器机械特征:   连接器: 因为RS-232C并未定义连接器物理特征, 所以, 出现了DB-25、 DB-15和DB-9多种类型连接器, 其引脚定义也各不相同。下面分别介绍两种连接器。   (1)DB-25: PC和XT机采取DB-25型连接器。DB-25连接器定义了25根信号线, 分为4组:   ①异步通信9个电压信号(含信号地SG)2, 3, 4, 5, 6, 7, 8, 20, 22   ②20mA电流环信号 9个(12, 13, 14, 15, 16, 17, 19,23, 24)   ③空6个(9, 10, 11, 18, 21, 25)   ④保护地(PE)1个, 作为设备接地端(1脚)   DB-25型连接器外形及信号线分配如图3所表示。注意, 20mA电流环信号仅IBM PC和IBM PC/XT机提供, 至AT机及以后, 已不支持。   (2)DB-9连接器   在AT机及以后, 不支持20mA电流环接口, 使用DB-9连接器, 作为提供多功效I/O卡或主板上COM1和COM2两个串行接口连接器。它只提供异步通信9个信号。DB-25型连接器引脚分配与DB-25型引脚信号完全不一样。所以, 若与配接DB-25型连接器DCE设备连接, 必需使用专门电缆线。   电缆长度: 在通信速率低于20kb/s时, RS-232C所直接连接最大物理距离为15m(50英尺)。   最大直接传输距离说明: RS-232C标准要求, 若不使用MODEM, 在码元畸变小于4%情况下, DTE和DCE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为15m(50英尺)。可见这个最大距离是在码元畸变小于4%前提下给出。为了确保码元畸变小于4%要求, 接口标准在电气特征中要求, 驱动器负载电容应小于2500pF。   3、 RS-232C接口信号   RS-232C规标准接口有25条线, 4条数据线、 11条控制线、 3条定时线、 7条备用和未定义线, 常见只有9根, 它们是   (1)联络控制信号线:   数据装置准备好(Data set ready-DSR)——有效时(ON)状态, 表明MODEM处于能够使用状态。   数据终端准备好(Data set ready-DTR)——有效时(ON)状态, 表明数据终端能够使用。   这两个信号有时连到电源上, 一上电就立刻有效。这两个设备状态信号有效, 只表示设备本身可用, 并不说明通信链路能够开始进行通信了, 能否开始进行通信要由下面控制信号决定。   请求发送(Request to send-RTS)——用来表示DTE请求DCE发送数据, 即当终端要发送数据时, 使该信号有效(ON状态), 向MODEM请求发送。它用来控制MODEM是否要进入发送状态。   许可发送(Clear to send-CTS)——用来表示DCE准备好接收DTE发来数据, 是对请求发送信号RTS响应信号。当MODEM已准备好接收终端传来数据, 并向前发送时, 使该信号有效, 通知终端开始沿发送数据线TxD发送数据。   这对RTS/CTS请求应答联络信号是用于半双工MODEM系统中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之间切换。在全双工系统中作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之间切换。在全双工系统中, 因配置双向通道, 故不需要RTS/CTS联络信号, 使其变高。   接收线信号检出(Received Line detection-RLSD)——用来表示DCE已接通通信链路, 通知DTE准备接收数据。当当地MODEM收到由通信链路另一端(远地)MODEM送来载波信号时, 使RLSD信号有效, 通知终端准备接收, 而且由MODEM将接收下来载波信号解调成数字两数据后, 沿接收数据线RxD送到终端。此线也叫做数据载波检出(Data Carrier dectection-DCD)线。   振铃指示(Ringing-RI)——当MODEM收到交换台送来振铃呼叫信号时, 使该信号有效(ON状态), 通知终端, 已被呼叫。   (2)数据发送与接收线:   发送数据(Transmitted data-TxD)——经过TxD终端将串行数据发送到MODEM, (DTE→DCE)。   接收数据(Received data-RxD)——经过RxD线终端接收从MODEM发来串行数据, (DCE→DTE)。   (3)地线   有两根线SG、 PG——信号地和保护地信号线, 无方向。   上述控制信号线何时有效, 何时无效次序表示了接口信号传送过程。比如, 只有当DSR和DTR都处于有效(ON)状态时, 才能在DTE和DCE之间进行传送操作。若DTE要发送数据, 则预先将DTR线置成有效(ON)状态, 等CTS线上收到有效(ON)状态回复后, 才能在TxD线上发送串行数据。这种次序要求对半双工通信线路尤其有用, 因为半双工通信才能确定DCE已由接收方向改为发送方向, 这时线路才能开始发送。   2个数据信号: 发送TXD; 接收RXD。   1个信号地线: SG。   6个控制信号:   数传机(即modem)准备好, Data Set Ready. 数据终端(DTE, 即微机接口电路, 如Intel8250/8251,16550)准备好, Data Terminal Ready。   DTE请求DCE发送(Request To Send)。   DCE许可DTE发送(Clear To Send),该信号是对RTS信号回复。   DCD数据载波检出, Data Carrier Detection当当地DCE设备(Modem)收到对方DCE设备送来载波信号时, 使DCD有效, 通知DTE准备接收, 而且由DCE将接收到载波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 经RXD线送给DTE。   振铃信号 Ringing当DCE收到交换机送来振铃呼叫信号时, 使该信号有效, 通知DTE已被呼叫。 总结: RS-232数据接发方法为全双工, 不过传输距离较短, 通常为15m, 不能应用于数据传输距离较长系统中。 RS232缺点: 因为RS-232-C接口标准出现较早, 难免有不足之处, 关键有以下四点: (1) 接口信号电平值较高, 易损坏接口电路芯片, 又因为与TTL 电平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TTL电路连接。 (2) 传输速率较低, 在异步传输时, 波特率为20Kbps。 (3) 接口使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返回线而组成共地传输形式, 这种共地传输轻易产生共模干扰, 所以抗噪声干扰性弱。 (4) 传输距离有限, 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50英尺, 实际上也只能用在50米左右。 本文来自CSDN博客, 转载请标明出处: 串口通讯概念及接口电路(zz) -11-17 14:50 伴随计算机系统应用和微机网络发展, 通信功效越来越显关键。这里所说通信是只计算机与外界信息交换。所以, 通信既包含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 也包含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换。因为串行通信是在一根传输线上一位一位传送信息, 所用传输线少, 而且能够借助现成电话网进行信息传送, 所以, 尤其适合于远距离传输。对于那些与计算机相距不远人-机交换设备和串行存放外部设备如终端、 打印机、 逻辑分析仪、 磁盘等, 采取串行方法交换数据也很普遍。在实时控制和管理方面, 采取多台微机处理机组成份级分布控制系统中, 各CPU之间通信通常都是串行方法。所以串行接口是微机应用系统常见接口。很多外设和计算机按串行方法进行通信, 这里所说串行方法, 是指外设与接口电路之间信息传送方法, 实际上, CPU与接口之间仍按并行方法工作。 1 串行通信概念 图1-1 所谓“串行通信”是指外设和计算机间使用一根数据信号线(另外需要地线,可能还需要控制线),数据在一根数据信号线上一位一位地进行传输, 每一位数据都占据一个固定时间长度。如图1-1所表示。这种通信方法使用数据线少, 在远距离通信中能够节省通信成本, 当然, 其传输速度比并行传输慢。因为CPU与接口之间按并行方法传输, 接口与外设之间按串行方法传输, 所以, 在串行接口中, 必需要有“接收移位寄存器”(串→并)和“发送移位寄存器”(并→串)。经典串行接口结构如1-2所表示。          图1-2 在数据输入过程中, 数据1位1位地从外设进入接口“接收移位寄存器”, 当“接收移位寄存器”中已接收完1个字符各位后, 数据就从“接收移位寄存器”进入“数据输入寄存器”。CPU从“数据输入寄存器”中读取接收到字符。(并行读取, 即D7~D0同时被读至累加器中)。接收移位寄存器”移位速度由“接收时钟”确定。在数据输出过程中, CPU把要输出字符(并行地)送入“数据输出寄存器”, “数据输出寄存器”内容传输到“发送移位寄存器”, 然后由“发送移位寄存器”移位, 把数据1位1位地送到外设。“发送移位寄存器”移位速度由“发送时钟”确定。接口中“控制寄存器”用来容纳CPU送给此接口多种控制信息, 这些控制信息决定接口工作方法。“状态寄存器”各位称为“状态位”, 每一个状态位都能够用来指示数据传输过程中状态或某种错误。比如, 用状态寄存器D5位为“1”表示“数据输出寄存器”空, 用D0位表示“数据输入寄存器满”, 用D2位表示“奇偶检验错”等。能够完成上述“串<- ->并”转换功效电路, 通常称为“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 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经典芯片有: Intel 8250/8251,16550。 TCP/IP完整基础介绍(zz) -11-17 14:43 我们通常说TCP在传输层, 而IP在Internet层. TCP/IP应用程序包含我们平时常常见到Ping,Telnet,Ftp,Finger等等 配置TCP/IP包含IP地址, 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 正确检测TCP/IP四个步骤: PIng 127.0.0.1(回环地址)假如通表示TCP/IP已经装入, Ping自己表明用户机正常(关键是网卡), Ping网关表示局域网正常, Ping路由外地址表示完全正常, 当然你也能够直接进行第四步, 通常来说没这么麻烦, 但理论是基础 IP地址是四段八位二进制数组成, IP分为A,B,C,D,E五类地址 A类高端为0,从1.x.y.z~126.x.y.z .B类高端为10,从128.x.y.z~191.x.y.z C类高端为110, 从192.x.y.z~223.x.y.z D类高端为1110是保留IP地址 E类高端为1111, 是科研用IP地址 其中255是广播地址, 127是内部回送函数 一、 以下内容是子网设定 若企业不上Internet,那一定不会烦恼IPAddress问题,因 为能够任意使用全部IPAddress,不管是AClass或是BClass, 这个时候不会想到要用SubNet,但若是上Internet那IPAddress 便弥足珍贵了,现在全球一阵Internet热,IPAddress已经愈 来愈少了,而所申请IPAddress现在也趋保守,而且只有 经申请IPAddress能在Internet使用,但对一些企业只能申 请到一个CCLassIPAddress,但又有多个点需要使用,那这 时便需要使用到Subnet,这篇短文说明Subnet原理及如 何计划。 SubnetMask介绍 设定任何网路上任何设备不管是主机、 PC、 Router等 皆需要设定IPAddress,而跟随著IPAddress是所谓NetMask, 这个NetMask关键目是由IPAddress中也能取得NetworkNumber ,也就是说IPAddress和NetMask作AND而得到NetworkNumber,以下所表示 IPAddress 192.10.10..00001010.00001010.00000110 NetMask 255.255.255..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AND ------------------------------------------------------------------- etworkNumber 192.10.10..00001010.00001010.00000000 NetMask有所谓预设值,以下所表示 ClassIPAddress范围NetMask A 1.0.0.0-126.255.255.255255.0.0.0 B 128.0.0.0-191.255.255.255255.255.0.0 C 192.0.0.0-223.255.255.255255.255.255.0 在预设NetMask都只有255值,在谈到SubnetMask时这个值 便不一定是255了。 在完整一组CClass中如203.67.10.0-203.67.10.255NetMask255.255.255.0, 203.67.10.0称之NetworkNumber(将IPAddress和Netmask作AND),而 203.67.10.255是BroadcastIPAddress,所以这? 二者皆不能使用,实 际只能使用203.67.10.1--203.67.10.254等254个IPAddress,这是以 255.255.255.0作NetMask结果,而所谓SubnetMsk尚可将整组C Class分成数组NetworkNumber,这要在NEtMask作手脚,若是要将 整组CCLass分成2个NetworkNumber那NetMask设定为255.255.255.192, 若是要将整组CCLass分成8组NetworkNumber则NetMask要为 255.255.255.224,这是怎麽来,由以上知道NetworkNumber是由IP Address和NetMask作AND而来,而且将NetMask以二进位表示 法知道是1会保留,而为0去掉 192.10.10.193--11000000.00001010.00001010.10000001 255.255.255.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 192.10.10.0--11000000.00001010.00001010.00000000 以上是以255.255.255.0为NetMask结果,NetworkNumber是192.10.10.0, 若是使用255.255.255.224作NetMask结果便有所不一样 192.10.10.193--11000000.00001010.00001010.10000000 255.255.255.224--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 -------------------------------------------------------------- 192.10.10.192--11000000.00001010.00001010.10000000 此时NetworkNumber变成了192.10.10.192,这便是Subnet。 那要怎样决定所使用NetMask,255.255.255.224以二进位表示 法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改变是在最後一组,11100000 便是224,以三个Bit可表示23次方便是8个NetworkNumber NetMask二进位表示法可分多个Network 255.255.255.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255.255.255.128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255.255.255.192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255.255.255.224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255.255.255.24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255.255.255.248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255.255.255.252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以下使用255.255.255.224将C Class203.67.10.0分成8组NetworkNumber,各 个NetworkNumber及其BroadcastIPAddress及可使用之IPAddress 序号NetworkNumberBroadcast可使用之IPAddress 1 203.67.10.0 203.67.10.31 203.67.10.1-203.67.10.30 2 203.67.10.32 203.67.10.63 203.67.10.33-203.67.10.62 3 203.67.10.64 203.67.10.95 203.67.10.65-203.67.10.94 4 203.67.10.96 203.67.10.127 203.67.10.97-203.67.10.126 5 203.67.10.128 203.67.10.159 203.67.10.129-203.67.10.158 6 203.67.10.160 203.67.10.191 203.67.10.161-203.67.10.190 7 203.67.10.192 203.67.10.223 203.67.10.193-203.67.10.222 8 203.67.10.224 203.67.10.255 203.67.10.225-203.67.10.254 可验证所使用IPAddress是否如上表所表示 203.67.10.115--11001011.01000011.00001010.01110011 255.255.255.224--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 -------------------------------------------------------------- 203.67.10.96--11001011.01000011.00001010.01100000 203.67.10.55--11001011.01000011.00001010.00110111 255.255.255.224--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