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科技论文写作注意问题
科学论文写作质量不但影响发表该文期刊水平,也直接影响该文在读者心目中形象,一篇好论文不但要有科学分析论证,独到学术看法,而且还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合乎通常文字修词要求。然而,不少科技工作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方面问题,以致影响论文质量和可读性,进而影响论文投稿被采取率,同时也增加编辑工作难度和工作量。本文以自己从事编辑工作多年实践为依据,从编辑学角度对科技论文写作中常见关于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广大科技工作者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一、文题
文题是反应文章主要内容词组性标识,文题通常也是读者最先浏览内容,所以论文文题命名必须准确、鲜明、简短、有特异性和可检索性。这就要求我们作者在编写文题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忌千篇一律:题名应突出论文特异性、新奇性,不要千篇一律套用“*病**例临床分析”,或千篇一律地冠以“研究”、“探讨”、“观察”、“体会”之类陈词俗套命题材可有多个类型,除以上以外还能够目标命题、以对象命题、以方法命题、以结论命题等。
2.忌体
例不符:医学论文文题命名最基本2种表示方式是前瞻性研究论文体例和回顾性总结论文体例。前者强调研究结果,文中必须交待随机、均衡、对照、可比性等研究内容,常见题型为“χχ(药品、方法等)治疗χχ(疾病)效果观察”;后者重视经验总结,常见题型为“χχ(药品、方法等)治疗χχ(疾病)χχ例”。题型必须符合论文体例,与之相一致,不可混同。
3.忌题目过大过小:题名应紧紧围绕文章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述研究范围和深度,不可夸大其词,以偏概全,也不可缩小研究范围,以偏代全。
4.忌过于冗长:题材名应简短、精炼,言简意赅地表示文章中心思想。要删节一切可不用字词,以突出主题。通常汉字文题以不超出20个字为宜,英文以10个词以内为宜。要尽可能少用副标题。
5.忌术语不规范:题名就适应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需要,用词严谨规范,凡病名、解剖生理名词、治疗方法、检验方法等,不得用俗称、习惯用语或过时旧名词,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名词。题名中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外来语、缩略语、符号、代号、公式、商品名。
6.忌用词不准确:题名应准确反应文章特
定内容,提供有价值信息,故用词应贴切、准确,不能含糊其词,以免产生歧义。
二、论文结构处理
论文结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论文质量通常情况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1. 序言或引言过长
2. 文不对题
3. 缺乏基本功书面语言表示能力
4. 结语欠妥
三、医学科技论文中常见语法修辞问题
科技论文发表出来,主要在于交流。使人看过之后,能够正确了解和应用。为此,必须使用规范化语言,而不能随意采取习惯用语和方言更不能自造字、词,让人琢磨不定或误解。以下就来稿中常驻见语法修词问题作一简析。
(一)常见语法错误
1.搭配不妥:搭配不妥是语言中常见毛病,多属于逻辑性不合理,部分是语意含混或语法结构不妥。
例: 患者腕部创伤逐步恢复。
这句话也是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妥,也很常见。“恢复”有还原意思,“病好了”,只能说“健康恢复了”,不能说“病恢复了”。此句“恢复”能够
改为“好转”。
2.成份残缺:句子缺乏一些必不可少成份。最常见是缺乏主衙或谓语。
例: 经过病情分析,使我们找到了影响疗效原因。
这句话关键在于主句用了一个“使”字。“使”是动词,通常是有主语(可是一词或一个短语);形式上没有主语时候,通常则拿它前面分句作意念上主语。本句前面分句“经过病情分析”显然不能作主语,而正是本句实际主语“我们”行为。去掉“使”字这句话就完整了。不不过“使”字,其余一些动词也可造成类似情况。
3.位置颠倒:句子各种附加成份必须按照民族习惯和语法要求,放在适宜位置,不然会产生歧义。句子修饰语位置颠倒是常见,谓语和宾语颠倒例子也不少。
例: 大量事实证实,这种疗法不失为一个好治疗癌症方法。
句中“好”应移到“方法”前面,改成“大量事实证实,这种疗法不失为一个治疗癌症好方法。”就顺多了。
4.非类并列:把几个不一样种类,不一样性质词或或词组并列起来作句子同一成份,往往会使整句意思含混。
例: 调查表明,一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吸烟和遗传,都
可成为诱发肿瘤原因。
句中并列第一“亚硝胺”是化学物质,第二“吸烟”是个行为过程,第三“遗传”是一个生理现象。这三种并列起来作为句子主语,共同使用谓语“成为”, 不论从语法上还是语意上都是不严谨,必须重新调整句子结构:调查表明,一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烟草中尼古丁等都可成为诱发肿瘤原因;遗传原因影响也不可无视。
5.主语偷换:一个句子由多个分句陈说同一事物,而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
6.词性误用:不一样类词在句子中有不一样使用方法。在行文时,如将甲类词误用为乙类词,称词性误用。
7.指代不明:利用代词指代什么必须明确,不然易使人产生误解。
8.语序混乱及其余:各民族语言不一样,语序也不一样。
(二)常见修辞问题
1.不合逻辑:所谓逻辑,就是说在道理上一定要讲得通,不能自相矛盾或主观颠倒,因果无据、时间先后不明等。
2.费解:话说不明白,让人猜测。
3.层次不清:科技论文中长句较多,或讲叙方面较多,行文时如不细加推敲,往往层次不清。
例1 患者有高热、呕吐、腹泻及连续性上腹痛。体温波动在~39℃之间,无寒战。轻度恶心,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便每日3~4次,呈糊状
,无脓血。自术尿量比往是降低,但无尿急、尿痛。
4.累赘:所谓累赘,多是因为语言堆砌,或前后内容重复,篇幅用了不少,所谈内容却不多。这些比较 轻易了解,就不一一举例了。
四、惯用而又轻易用错几个介词
1.“”、“地”、“得”、“所”:它们同属于助词,置于词或词组后面,表示一定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在详细使用方法上则有所不一样。
“”一词用在名词或介词之后,表示领属关系,如“心脏”、“神经”。也可用在形容词之后而紧接出现又是名词时,如“大面积创伤”、“快速节律”。“”字还以附在实词或词组之后,组成“”结构,如“刚入院”、“受到照料”。“”字结构具备名词语法作用,能够作主语或宾语,如“其后紧接着出现u波”、“他是刚入院”。
“地”通惯用于形词之后,修饰动词,如“仔细地观察”、“快速地出现“。
“得”用于形容词和动词之后,修饰副词或形容词,表示他后面成份有补充说明作用,如
“复述得好”、“强壮得很”。
“所”通惯用于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结构,如“所见”、“所述”。这种名词性结构加上助词“”,可作定语,如“所见现象”、“所述问题”。
2.“和”、“与”、“及”、“以及”:它们同属于连词,用来连接词或词组,但“和”、“与”、“及”不能用来连接分句或句子,而“以及”能够用来连接分句、句子和短语。
“和”是当代口语中连词,在论文中也惯用。用和连接成份必须同类词或词组。假如前面是个动词,后面是个名词,或前面是个主谓短语,后面是个句子,都有不能用“和”来连接。如“这例恢复快是因为医生精心治疗和体质强壮”,用“和”来连接就不妥,应分开来叙述。
“与”是从文言中继承过来,当代使用方法同“和”大致相同,惟在论文标题或书名用“与”比用“和”多,可能它原来是文言字,因而显得庄重些缘故。
“及”也是从文言里继承过来,它跟
“和”、“与”稍有不一样地方,是含有由此及彼意思。在它之前或之后出现词或词组在意义上有先后轻重之分,不能随意倒过来,如“代表们来自北京、上海及其余大中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则不宜用“和”、“与”来代替“及”。
“以及”用处比“及”广些,不但能连接词和词组,还可连接分句、句子和短语。不过在“以及”后词、词组、分句等,都是更为次要成份。
关于语法修辞内容很多,以上所述仅为其中一些,最基本、最惯用且在平时轻易犯错内容作一简析,以提醒大家在工作中注意。
五、计量单位使用
法定计量单位颁布实施已经有多年,各种期刊稿约也重复强调,但仍未引发广大作者足够重视,来稿中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仍相当普遍,如mg/dl、mg/ml等,编辑在稿件加工过程中,必须把国家已明令废止使用计量单位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不但费事,更主要是易犯错,稍有不慎就会把错误带到出版物上,使读者误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