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倍受争议帝王, 在她统治空前规模秦帝国期间, 开创了太多“第一”: 第一位皇帝、 第一个统一国家、 第一个中央集权政权……秦始皇建立起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模式, 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关键影响。
维度A基础知识
一、 选择题:
1、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理论起源于战国时期( )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2、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名号不更, 无以称成功, 传后世”, 反应了( )来历
A 上古天神名号 B 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
C 先秦王朝统治者称呼 D 中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
3、 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尊严, 作了哪些要求( )①皇帝称“朕”②皇帝命令称“旨” ③皇帝玉印称“玺”④增强皇帝神圣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 秦朝直接掌握郡守任免全是( )
A 皇帝 B 丞相 C 县令 D 御使大夫
5、 秦朝建立了一套完备中央政权组织, 其中地位最高三个官职是( )
A 丞相、 奉常、 卫尉 B 御使大夫、 郎中令、 太尉
C 丞相、 御使大夫、 太尉 D 卫尉、 御使大夫、 廷尉
6、 后人习惯上常以“三公九卿”概括秦朝中央官制, “三公”中地位仅次于丞相是( )
A 御使大夫 B 太尉 C 卫尉 D 廷尉
7、 秦朝中央政权组织形式与下列哪种制度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 )
A 分封制 B 等级制 C 三权分立制 D 宗法制
8、 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区分是( )
A.以什伍为基层单位 B.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
C.以编户为基层单位 D.直接接收朝廷命令和监督
9、 秦朝时期, 御史大夫关键职责是( )①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②执掌群臣奏章 ③管理军事 ④下达皇帝诏令 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0、 伴随中央集权制建立, 为安定边境、 维护国家统一, 秦始皇采取军事行动( )
A 统一度量衡、 货币和车轨 B 将战国时期防御城墙连接成长城
C 颁布通行秦律 D 北击匈奴、 南平百越
11、 下列相关郡县制评价不正确是( )
A 郡县制是对先秦政治制度发展 B 废分封、 立郡县是秦二世灭亡关键原因
C 郡县制替换分封制是历史进步D 废分封、 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控制
二、 材料分析:
12、
⑴上图反应了秦朝采取了哪些方法?另外还有什么方法?
⑵秦朝采取这些方法出于什么原因?
⑶这些方法起到了什么效果?对秦统治有何作用?
维度B能力提升
一、 选择题:
初并天下后, 秦王赢政宣告: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她总揽一切大权“天下之是无大小, 皆决于上。”请回复:
13、 下列相关秦始皇“皇帝”称号说法, 不正确是( )
A 含有神话皇权意图 B 表表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C 是君主集权专制产物 D 现了立志效法古代名君愿望
14、 秦朝时中央官制中为虚设官职是( )
A 太尉 B 丞相 C 御史大夫 D 卫尉
15、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改变改变最关键原 因是( )
A.交通发展 B.疆域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需要
伴随中央集权建立, 秦朝国力日益增强,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封建国家。请回复:
16、 秦统一中国后颁布了秦律, 它集中表现了 ( )
A.奴隶主贵族意志 B.小生产者意志
C.秦始皇个人意志 D.地主阶级意志
17、 秦朝能够推行“一法度、 衡、 石、 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 行同伦” 最关键原因是
A. 国家统一 B.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C.法治实施 D.秦始皇雄才大略
18秦实施中央集权制度主动意义是( )
A 加剧了社会矛盾, 无益于社会发展 B 缓解了社会矛盾, 有利于长治久安
C 避免了国家分裂, 有利于政局稳定 D 造成君主独裁, 造成政治黑暗
19、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关键政治制度。中国封建社会实施这一制度决定 性原因在于( )
A.地主阶级要求 B.封建经济分散性
C.法家思想启示 D.统治阶级权力欲
秦朝依靠皇帝专制权威, 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 但人民处境日益困难, 造成主动矛盾快速激化, 秦统治最终土崩瓦解了。
20、 下列古人对秦朝短命关键原因认识中最靠近史实是( )
A “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B “废先王之道, 燔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C “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D “所以殄灭而降辱者, (亡于)六王以后也”
二、 材料分析:
21、 材料一: 这是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竹简残片。其中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秦律部分内容: 秦律要求“盗徒封, 赎耐”, 即私自移动田界, 要判处耐罪, 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侵犯。……“盗”采他人桑叶不满一钱者, 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刑名计有斩首、 磔(断裂肢体)、 弃市、 斩左趾、 鋈(钛足)、 黥(割鼻)、 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 女子舂米, 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对劳感人民缴纳田税、 赋税、 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要求和限制, 违反者处以严厉刑罚……
材料二: 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 “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身份、 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要求, 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三: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 以秦律为基础, 参考六国律, 制订了全境通行法律。秦律经过汉朝损益, 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蓝本。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 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 遂毁先王之法, 灭礼谊之官, 专任刑罚, 躬操文墨, 昼断狱, 夜理书, 自程决事, 日县石之一; 而奸邪并生, 赭衣(指刑徒)塞路, 囹圄成市, 天下愁怨, 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问题: ⑴综合材料说明秦律含有哪些社会职能?制订秦律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⑵试评价材料四见解。
三、 问答题:
22、 撇开道德方面考虑, 秦只维持了那么短时期可能是件好事。不平常是, 尽管昙花一显, 她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制度传给了它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经过汉代完善和巩固, ……假如许可这项制度以原来法家方法来实现, 即对帝国结构各个部分进行严密中央集权控制, 那么它不可能维持这么久。……不管大家是否佩服秦成就, 但必需认可这个成就: 它在质和量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 以至它能够名之为“革命”, 即使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 而不是从下面推进。
问题: 秦政治制度有何特点?材料中认为秦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维度C探究应用
23、 位于山海关城东约6千米孟姜女庙, 是民间小说“孟姜女哭长城”遗址, 南宋名臣文天祥题孟姜女庙联: “秦皇安在哉, 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 千秋片石铭贞。”
这个传说是由一段史实加工演变而成, 它原型就在山东淄博临淄, 起源于杞梁妻小说。最早记载在信史《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里。前549年, 齐庄公夺取朝歌后回师, 在袭莒战斗中, 齐国将领杞梁、 华周英勇战死, 为国捐躯。杞梁妻哭迎丈夫灵柩于临淄郊外道路。齐庄公派人吊唁。杞梁妻认为自己丈夫有功于国, 齐庄公派人在郊外吊唁既缺乏诚意, 又仓促草率, 对烈士不够尊重, 便拒绝了齐庄公郊外吊唁。以后, 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 并把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从春秋到西晋, 这个小说经过大家添枝加叶, 到了唐代诗僧贯休诗《杞梁妻》那里, 就变得面目全非了。贯休在这首诗里, 把春秋时期事挪到了秦代, 把临淄事搬到了长城内外, 把“城”嫁接到“长城”, 再把“长城”直接定义为“秦长城”。 到了明代, 明政府为了预防瓦剌入侵, 大修长城, 招致民怨沸腾。老百姓为了发泄对封建统治者不瞒, 又改杞梁妻为“孟姜女”, 改杞梁为“万喜梁”(或范喜梁), 加了诸如招亲、 夫妻恩爱、 千里送寒衣等情节, 发明出全新“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请思索: 一个有史实原形历史事件为何会发生这么改变?
并请评价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影响。
第二课
1 C 2 D 3 D 4 D 5 C 6 A 7 C 8 D 9 D 10 D 11 B
12.统一文字、 货币、 修建长城; 另外还统一了度量衡、 车轨。原因: 统一后, 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维护皇帝最高统治地位。作用: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对祖国疆域初步奠定、 巩固国家统一, 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中华民族, 都起了重大作用。
13 B 14 A 15 D 16 D17 A 18 C19 A 20 A
21、 职能: 维护封建土地全部制; 保护私有财产; 确保地主对农民经济剥削; 重农抑商; 规范社会经济活动;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根本出发点: 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⑴否定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⑵认为秦刑法过重、 滥用民力、 治国过于苛责, 激起人民反抗斗争。⑶前者没有看到中央集权制进步意义, 秦始皇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政策方法, 维护了封建国家统一,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深入发展, 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不过, 但她统治残暴, 以刑杀为威, 修建豪华宫殿、 陵墓, 花费了巨大财力和人力, 加深了人民苦难, 又是历史上少有暴君, 材料中看到了这一点。
22、 秦朝政治制度特点是根据法家理论实施严密中央集权控制。秦朝短期而亡原因是过于严密中央集权控制, 缺乏必需灵活性, 以致引发反秦农民起义。秦汉行政制度治国策略特点是: 秦朝是单一法家方法, 绝对中央集权; 汉朝实际上是兼采法家和儒家, 把自上而下行政控制与基层管理结合起来, 现有坚定性, 又具灵活性。秦朝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从政治制度上改变了中国面貌, 含有“革命”意义。这种制度在中国沿袭了余年, 对中国政治、 经济、 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3、 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