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人三人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操作步骤1、 出场向评委汇报(ABC角共同出场, A角汇报, 汇报后等候评委指令)出场后BC角回到等候区(出场前等候区已准备了面罩、 氧气袋、 抢救箱、 气管插管物品及除颤仪等物品)2、 评定现场环境是否安全: 第一施救者(A角)看天看地(巡视上下左右四个点), 判定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假设环境安全)3、 A角做看表动作, 统计开始抢救时间。(同时考官掐秒表计时)4、 A角判定意识: A角抵达患者身边右侧, 尽可能靠近患者身体, 双膝分开、 距离与本身肩部同宽, 左膝平患者肩部水平。呼叫患者、 拍双肩, (要求凑近病人耳旁5公分), 分别对着左右两个耳朵各大声呼叫一遍
2、 “喂、 喂, 你怎么啦?”、 “喂、 喂, 你醒醒! ”(限时2秒), 发觉患者无反应, 然后用右手大拇指掐压患者“人中”穴。5、 A角观察呼吸: A角在掐人中同时, 用眼睛扫描患者口鼻及胸部, 观察是否正常(比如有没有呼吸急促、 呼吸缓慢甚至临终前异常呼吸等)。要求规范数数计时“1001、 1002、 1006”, 观察呼吸和掐人中动作限时6秒完成(前2秒掐人中, 后4秒指着胸部, 全程用目光自上而下地扫描式观察患者呼吸)。6、 A角开启BLS: 立刻高声呼救: “患者无反应、 呼吸不正常, 快来人呐、 准备抢救! 开启应急反应系统, 携带抢救物品及除颤仪! ”。7、 B、 C角回复“是
3、8、 摆放体位: A角将患者体位摆放成标准仰卧位, 理顺患者身体, 保持身体平直、 四肢无扭曲。(暂不解开上衣)9、 在A角摆体位同时, B角携带氧气面罩-复苏球囊、 氧气袋、 抢救箱等抢救物品快速上场, 站在患者头顶部, 提醒A角: “我已抵达”。10、 A角判定循环征象: A角用右手食指、 中指, 规范手法在正确部位(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 向侧方滑动23cm, 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触摸患者右侧颈动脉搏动, 同时眼睛沿顺时针方向巡视患者四肢, 检验肢体是否还在抽动, 最终 目光停留在脸部。数数计时(1001、 1002、 1006), 时间刚好控制在6秒钟完成, 说“患者无循环征象
4、 立刻CPR”11、 A角建立人工循环: 解开上衣, 暴露胸部, 立刻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即胸骨中下1/3处, 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胸部, 右手掌重合于左手背上且手指交叉互握, 左手五指翘起, 双臂绷直, 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 臂部肌肉力量向下按压30次,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按压深度5-6cm)。(在看表后30秒内开始第一次胸外按压)(注意: 第一轮按压不用边按压边数数, 即不管第一轮胸外按压次数有多少)在按压同时A角不停下达口头医嘱(待B角完成一个后方才下达另一个医嘱)。12、 C角上场说: “除颤仪到”13、 A角下医嘱“面罩-球囊接通氧气”“做好监护”“检
5、验清理口腔”“开放气道, 保持通畅”“固定氧气面罩”“球囊通气2次”14、 B角依据A角下医嘱, 连续大声回复“是”, 并做对应动作。15、 C角在听到A角下“做好监护”医嘱时回复“是”并做好对应动作(擦皮肤、 贴好电极片、 开机)16、 C角: “暂停按压, 观察心电图”17、 A角临时中止按压(观察心电图), 并换位至患者头顶部。18、 B角换位至患者左侧。19、 A角观察心电图后说“病人室颤”(张开双臂)20、 A角嘱B角“继续按压”21、 B角回复“是”并胸外按压22、 A角嘱C角“准备除颤, 非同时, 200J”23、 C角回复“是”并做动作, 选择能量、 涂导电糊、 充电24、 C
6、角“充电完成”, 并将电极板递给B角。25、 B角暂停按压, 接过电极板, 放在正确位置上, 说: “位置正确”26、 A角在C角选择能量、 涂导电糊、 充电时说“大家都离开”, 并目光巡视四面确定无任何人与患者身体接触, 并在B角准备除颤前再次确定“心电图为室颤”。27、 B角按下放电键, 放电后随即大声汇报“除颤完成, 立刻按压”。28、 B角将电极板还给C角后立刻按压。29、 C角接过B角递过电极板, 将除颤仪调回监护状态。30、 A角: “开通静脉通道, 盐水250ml”31、 C角回应医嘱: “是”, 并完成输液步骤。32、 A角管理气道、 实施人工呼吸。并提醒B角: “快速按压、
7、用力按压、 让胸廓充足回弹、 尽可能降低中止时间、 避免过分通气”33、 B角按30:2交替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做3个轮回)34、 见B角已做3个轮回后说: “交换角色”(注意保持气道通畅交接), A角换位至患者右侧。35、 B角换位至患者头顶部接管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36、 A角继续30:2交替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2个轮回)。(注意5个轮回110-120秒内完成)37、 A角检验评定复苏效果: 触摸颈动脉搏动、 观察呼吸(1001-1008)38、 A角汇报结果: “患者呼吸、 心跳恢复, 现场心肺复苏成功! 呼吸弱, 立刻气管插管”39、 A角移位至患者头顶部, 开放气道, 面罩-
8、球囊加压给氧通气2次。40、 将面罩-球囊交予B角。41、 B角C-E手法接过面罩-球囊, 继续通气1次/6秒。42、 插管前物品准备(2分钟内完成) 头部两侧分别放置一个器械盘, 上面覆盖无菌诊疗巾 选择成人规格气管导管一根(内径最少7.0mm) 检验导管套囊是否漏气(充气5-8ml) 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 确定导丝距管口最少1cm 气管导管前1/3涂抹润滑油, 放置在右侧诊疗巾上 选择适宜弯形喉镜片(正确丈量镜片长度: 口角至喉结处), 检验喉镜光源亮灯后关闭, 放置在左侧诊疗巾上 一个带翼牙垫, 放置在右侧诊疗巾上 两条固定胶布(长度适宜) 吸引器连接吸痰管, 试运行良好后放置床边
9、胸前挂听诊器43、 A角汇报“物品准备完成”。44、 开始插管操作: 蹲弓步、 身体尽可能下沉。45、 吩咐B角“准备插管, 暂停通气, 开放气道”。46、 B角回应“是”、 放下面罩-球囊, 用“压额抬颌”法全程帮助开放气道。47、 左手拿起喉镜(注意姿势正确, 打开喉镜, 听到“咔嚓”声开始计时)。48、 右手拇指、 食指交叉拨开患者上下牙齿及嘴唇。49、 从右侧口角把镜片送入口腔内, 左小指顺势推开下唇, 然后在口腔内将喉镜向左移动、 推开舌体, 使喉镜位于口腔正中线上, 将右手移至患者前额, 用虎口压住额头, 维持病人头后仰状态。50、 逐步深入喉镜, 依次见悬雍垂、 会厌, 继续深入
10、 直至喉镜尖端抵达会厌谷盲腔底部。51、 向上方用力提喉镜(45度角协力上提), 从而抬起会厌, 充足暴露声门。(要求一步到位, 不能有往返进退、 左右移动、 反复寻求, 也不能以门齿为支点)52、 充足暴露声门裂后, 右手持笔式持气管导管(握持部位在导管中后1/3交界处), 将导管前端斜口面朝左, 沿着镜片右侧金属凹槽送入口腔, 直视下轻柔地旋转导管使其顺利地经过声门裂。53、 当气管导管过声门裂1cm后, 立刻吩咐B角拔除导丝。54、 B角回复“是”并立刻拔除导丝。55、 然后继续往里面送入5.0cm, 调整并确定刻度距门齿读数在21-23cm之间, 立刻用注射器给套囊充气5-8ml,
11、随即下达口头医嘱“球囊通气”。56、 A角眼睛观察双侧胸廓是否均匀隆起, 用听诊器听上腹部有没有气过水声, 并将听诊器移至左右肺底和肺尖部, 自下而上检验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楚、 对称(共听诊5个点), 一边检验一边口述汇报“导管在气管内”。(这时B角注意配合A角听诊, 适时捏皮球通气)57、 固定气管导管: 先往口腔放入牙垫、 再取出喉镜, 牙垫两翼应置于唇齿之间, 牙垫斜面朝前。将喉镜放回器械盘内, 随手关掉灯光。58、 B角继续通气1次/6秒。59、 A角退出喉镜后, 应立刻将患者头复位。60、 两条胶布以“八字法”固定气管导管(B角注意扶持并固定住气管导管帮助A角固定)。61、 A角妥善固定好气管导管后, 实施一次真实正确气管内吸痰。62、 最终, 配合整理病人, 穿好衣服, 收拾物品, 摆放复苏体位。(BC角帮助整理病人)63、 口述“送ICU继续抢救”64、 A角举手示意“操作完成”, 集体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