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施工质量实测操作指引
1.1 施工控制线设置(砼结构阶段)………………………………………………………10
1.2 方正度(砌筑工程)…………………………………………………………………….13
1.3 …………………………………………………….14重要预制或现浇构件(砌筑工程)…………………………………………………….15
1.4 砌筑工序(砌筑工程)………………………………………………………………….16
1.5 ………………………………………………………………………………………….17………………………………………………………….……………………….17……………………………………….……….17………………………………………….………….18…………………………………….………………….19砼楼板和砼墙面给水管暗埋(设备安装)……………………………………………..20
1.6 砌体墙面给水管暗埋(设备安装)………………………………………….………….21
1.7 砌体墙电线管暗埋(设备安装)……………………………………….……………….22
1.8 ………………………………………………………………………………………….23………………………………………….……………………………………….23……………………………….………………………….23………….…………………………………………………….24……………………………….…………………………….25……………………………………………….………….26……………………….……………………………………….27…………………………….………….……………..28方正度(抹灰工程)………………………………………….………………………….29
1.9 …………………………………………….…………….30……………………………………………….………….31户内门洞尺寸偏差(抹灰工程)…………………………………….………………….32
1.10 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极差………………………………….…………….33降板(防水工程)………………………….…………………………………………….34
1.11 裂缝/空鼓(抹灰工程)………………………………………………………………….35
1.12 同户型同厨卫间管井尺寸偏差(抹灰工程)……………………………………..…….36
1.13 同户型同厨卫间窗底框标高偏差(抹灰工程)…………..…………………………….37
1.14 同户型同厨卫间窗侧框墙距偏差(抹灰工程)…………………..…………………….38
1.15 柜体嵌入位尺寸偏差(抹灰工程)……………………………………………..……….39
1.16 同户型同厨卫间开间/进深偏差(抹灰工程)………………………….……………….40
2 防水工程………………………………………………….……………………………………….41
2.1 基本原则………………………………………..………………………………………….41
2.2 卫生间涂膜厚度(防水工程)………………………..………………………………….41
2.3 外门窗框涂膜厚度(防水工程)…………………..…………………………………….42
2.4 卫生间附加防水层(防水工程)………………..……………………………………….43
2.5 防水反坎(防水工程)…..……………………………………………………………….44
2.6 卫生间地漏(防水工程)……………..………………………………………………….45
2.7 …………………………………………………………….…………………………….46…………………………………………………………..……………………….46………………………………………..………………….46…………………………………………………………..…….47…………………………………………………..…………….48………………..……………………………….49裂缝/空鼓(涂饰工程)………………………………………………………………….50
2.8 ………………………………………….……………………………………….51…………………………………………..……………………………………….51…………………………..…………………………….51………..…………………………………………………….52………………………………..……………………….53………………………………..……………………….54裂缝/空鼓(墙面饰面砖工程)………………………………………………………….55
2.9 ……………………………….………………………………………………….56…………………………………………..……………………………………….56…………………………………………..…………….56………………………………………..……………….57裂缝/空鼓(地面饰面砖工程)………………………………………………………….58
2.10 ……………………………………………….………………………………….59…………………………………..……………………………………………….59……………………..………………………………….59……………..………………………………………….60……………………………………..………………….61………………………….…………………………………….62………………………………………………..………………………………….62…………………………………..……………………….62………………………………..……………….63………………………..………….64门窗框固定(铝合金-塑钢窗)……………………………..………………………….65
2.11 边框外表面防水层(铝合金-塑钢窗)……………………………………..………….66
2.12 边框收口与塞缝(铝合金-塑钢窗)……………………………………..…………….67
1.1. ……………………………………………………….………………………….68…………………………………………………..……………………………….68…………………………………..….68……………………………..………………….69……………..……………………………….70………………………………...71………………………..….72…………………………………………….………………………………………….73……………………………………….………………………………………………….74………………………………..…………………………….74各一线公司应根据本指引制定本公司实测实量执行细则,明确:施工单位应按分户对所有实测区进行100%实测实量并建立分户/分层实测档案;监理公司对施工单位实测数据按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复测;项目部及工程部专职质量工程师对监理公司复测数据按不低于50%的比例进行复测;一线公司应将经监理及公司相关部门复测后的实测数据作为对施工单位付款及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区域及集团进行实测实量时应对一线公司实测数据进行检查核对。
(1) 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顶板天花线约30cm处位置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1个测点),分别测量砼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偏差值≤15mm时实测点合格;最大偏差值≤20mm时,5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0计)的实际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最大偏差值﹥20mm时,5个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计,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5个计算点。
(1) 超声波楼板测厚仪(非破损)或卷尺(破损法)每个实测区取1个样本点,取点位置为该板跨中区域。
(2) 测量所抽查跨的楼板厚度,当采用非破损法测量时将测厚仪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分别置于被测楼板的上下两侧,仪器上显示的值即为两探头之间的距离,移动接收探头,当仪器显示为最小值时,即为楼板的厚度;当采用破损法测量时,可用电钻在板中钻孔(需特别注意避开预埋电线管等),以卷尺测量孔眼厚度。1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1.2. 施工控制线设置(砼结构阶段)
1.2.1. 指标说明:反映砌筑、抹灰、装修尺寸前期控制的偏差,以便控制砌筑、抹灰和装修的尺寸精度,为砌筑、装修房集中加工等提供控制条件。
1.2.2. 合格标准:每面砌体正手墙要求设置砌筑控制线(对剪力墙则为抹灰控制线)、水平标高控制线。
1.2.3. 测量工具:5m钢卷尺
1.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面墙、每一个卫生间、每一个厨房各作为一个实测区,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累计实测实量40个实测区,其中卫生间、厨房各选取10个测区,非卫生间墙面选取20个测区。所选2套房中砌筑节点的实测区不满足4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每1个实测区只取1个实测点,其实测值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2) 测量方法:采用目测、尺量方法,检查同一个实测区是否设置二线,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数据记录:每一实测区未设置二线,则该实测点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点合格。不合格点均按“1”记录,合格点均按“0”记录。
1.2.5. 示例(1套房、14个实测区):
墙7
墙14
墙13
墙12
墙11
墙6
墙5
墙4
墙3
墙15
墙10
墙2
墙1
1.3. 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测量部位选择正手墙面。方正度(砌筑工程)
以短边墙为基准进行校核,无误后采用激光扫平仪打出十字线或吊线方式,沿长边墙方向分别
1.4. [-5,10]mm重要预制或现浇构件(砌筑工程)
1.4.1. 指标说明:反映墙体砌筑中,控制墙体裂缝和渗漏的重要节点构造的实施情况。
1.4.2. 合格标准:
(1) 门窗框预制块:采用预制混凝土块、实心砖;空心砖墙体则在门窗洞边200mm内的孔洞须用细石混凝土填实;预制块或实心砖的宽度同墙厚;长度不小于200mm;高度应与砌块同高或砌块高度的1/2且不小于100mm;最上部(或最下部)的混凝土块中心距洞口上下边的距离为150~200mm,其余部位隔砖安装,且对称分布。
(2) 砌体墙空调孔:须用预制混凝土块安装,无倒坡。
(3) 现浇窗台板:宽同墙厚,高度≥120mm,每边入墙内≥400mm(不足400mm通长设置);
(4) 现浇构造柱: 底部、顶部各预留或植筋4根钢筋,砼一次浇注至梁底;板底位采用二次灌缝;砼浇注密实。
(5) 洞口(大于600mm)的过梁:同墙宽,入墙不少于250mm。
1.4.3. 测量工具:目测,5米钢卷尺
1.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户内每一面砌体墙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30个实测区。所选2套房中实测区不满足3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每1个实测区取5个实测点,分别检查门窗框预制块、空调孔预制块、现浇砼窗台板、洞口预制过梁、现浇构造柱5项内容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2) 测量方法:采用目测、尺量、放滚珠方法。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内,只要有5个实测点有一个不符合合格标准,则该实测区不合格;反之,则合格。不合格实测区计算点均按“1”记录,合格实测区计算点均按“0”记录。
墙9
墙8
1.4.5. 示例:(1户、15个实测区,15个实测点)
墙7
墙14
墙13
墙12
墙11
墙6
墙5
墙4
墙3
墙15
墙10
墙2
墙1
1.5. 砌筑工序(砌筑工程)
1.5.1. 指标说明:反映墙体砌筑过程中,墙体出现裂缝重要控制工序。
1.5.2. 合格标准:
(1) 无断砖、通缝、瞎缝;
(2) 墙顶空隙的补砌挤紧或灌缝间隔不少于7天;
(3) 不同基体(含各类线槽)镀锌钢丝网(规格为10×10×0.7mm)或耐碱玻纤网(需放置与两层抹灰之间),基体搭接不小于100mm;挂网前墙体高低差部分采用水泥砂浆填补。
(4) 砌体墙灰缝须双面勾缝。
1.5.3. 测量工具:目测,5米钢卷尺,水泥钢钉、铁锤
1.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户内每一面砌体墙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20个实测区。所选2套房中砌筑节点的实测区不满足2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同一实测区,分别检查合格标准中的4个实测点是否符合合格标准;一个实测区有4个实测点。一个实测区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2) 测量方法:采用目测、尺量、钉钉等方法;对于瞎缝,则每一个测区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的水平或竖向灰缝随机选取3点,如有两点或三点用铁锤和水泥钉钉穿,则该测项不合格。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内,只要有4个实测点有一个不符合合格标准,则该实测区不合格;反之,则合格。不合格实测区计算点均按“1”记录,合格实测区计算点均按“0”记录。
1.5.5. 示例:(1户、15个实测区,15个实测点)
墙9
墙8
墙7
墙15
墙13
墙14
墙12
墙4
墙11
墙10
墙6
墙3
墙5
墙2
墙1
(1) 本指标在墙面打灰饼或抹灰完成或装饰面完成阶段,且管孔填嵌固定后测量本指标原则上在抹灰阶段或底盒标高调整并固定完成测量。
1.6. 砼楼板和砼墙面给水管暗埋(设备安装)
1.6.1. 指标说明:反映砼墙面、地面给水管暗埋过程中,避免破坏结构、产生空鼓裂缝的重要控制节点。
1.6.2. 合格标准:
(1) 线槽形式:线槽采用预留方式,严禁人工打凿; 砼楼板和墙面的给水管预留线槽不得损坏结构钢筋。墙槽用水泥砂浆填补密实,且与砼面齐平;地槽用细石混凝土填补密实,并做出保护坎。
(2) 线槽尺寸:砼楼板和砼墙面预留槽深≤15mm,槽宽≤dn+60mm。
1.6.3. 测量工具:目测,5米钢卷尺、游标卡尺
1.6.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户设2个实测区,其中冷热水主管为一个实测区,冷热水支管为一个实测区。1个实测区取1个实测值,1个实测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所选2套房累计20个实测区,不满足2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测量方法:未采用压槽工艺可不测此指标。采用目测检查其线槽形式是否符合合格标准;同一个实测区选取疑似尺寸最大值,用钢卷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检查线槽尺寸等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线槽形式或线槽尺寸有任何一项不符合合格标准,则该实测区的实测值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的实测值合格。不合格实测值均按“1”记录,合格是实测值均按“0”记录。
1.6.5. 示例:(节点构造尺寸示意图,实测区参照第5.6节砌筑节点)
1.7. 砌体墙面给水管暗埋(设备安装)
1.7.1. 指标说明:反映砌体墙面给水管暗埋过程中,避免空鼓、裂缝的重要控制节点。
1.7.2. 合格标准:
(1) 线槽形式:采用预留、预埋或机械开槽和开洞,严禁人工打凿;墙槽用水泥砂浆填补密实,且与砌体墙平;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的竖向管线应随墙体砌筑埋设在孔洞内,并在安装完后用水泥砂浆或细石砼灌实,如采用开槽工艺,线槽部位必须用细石砼灌注密实。
(2) 线槽尺寸:砌体墙槽深度≤dn+10mm,槽宽≤dn+60mm;空心砌块外墙水平沟槽长度小于390mm。
1.7.3. 测量工具:目测,5米钢卷尺,游标卡尺
1.7.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面暗埋给水管的墙面作为1个实测区。1个实测区取1个实测值。1个实测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所选2套房累计20个实测区,不满足2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测量方法:未采用砌体内暗埋工艺可不测此指标。每一面砌体墙面暗埋给水线槽全检。采用目测检查其线槽形式是否符合合格标准;同一个实测区选取疑似尺寸最大值,用钢卷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检查线槽尺寸等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线槽形式或线槽尺寸有任何一项不符合合格标准,则该实测区的实测值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的实测值合格。不合格实测值均按“1”记录,合格是实测值均按“0”记录。
1.7.5. 示例:(节点构造尺寸示意图,实测区参照第5.6节砌筑节点)
1.8. 砌体墙电线管暗埋(设备安装)
1.8.1. 指标说明:反映砌体墙面电线管暗埋过程中,避免空鼓、裂缝的重要控制节点。
1.8.2. 合格标准:
(1) 线槽形式:砌体墙面电线管应采用预留、预埋或机械开槽与开洞,严禁人工打凿;墙槽用水泥砂浆填补密实,且与砌体墙平;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的竖向电管线应随墙体砌筑埋设在小砌块孔洞内,并在安装完后用水泥砂浆或细石砼灌实;
(2) 线槽尺寸:砌体墙槽深度≤dn+20mm,墙槽宽度≤dn+60mm,墙槽用水泥砂浆填补密实。空心砌块外墙水平沟槽长度小于390mm。
1.8.3. 测量工具:目测,5米钢卷尺,游标卡尺
1.8.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面暗埋电线管墙面作为1个实测区。1个实测区取1个实测值。1个实测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所选2套房累计20个实测区,不满足2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测量方法:未采用砌体内暗埋工艺可不测此指标。每一面砌体墙面暗埋线槽全检。采用目测检查其线槽形式是否符合合格标准;同一个实测区选取疑似尺寸最大值,用钢卷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检查线槽尺寸等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线槽形式或线槽尺寸有任何一项不符合合格标准,则该实测区的实测值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区的实测值合格。不合格实测值均按“1”记录,合格是实测值均按“0”记录。
1.8.5. 示例:(节点构造尺寸示意图,实测区参照第5.6节砌筑节点)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一测尺的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计算点。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在同一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选取左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1次,在距离地面20cm左右的位置水平测1次;当墙面长度大于3米,在同一墙面4个角任选两个方向各测量1次,在墙长度中间位置增加1次水平测量,在距离地面20cm左右的位置水平测1次;所选实测区墙面优先考虑有门窗、过道洞口的,在各洞口45度斜测一次;以上各实测值作为合格率1个计算点。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一测尺的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计算点。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门洞口墙体垂直度为必测项。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一个实测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实测区:合格率计算点:-30,30﹥30mm或﹤-30mm实测区: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合格率计算点:以垂直距离的
1.9. 方正度(抹灰工程)
以短边墙为基准进行校核,无误后采用激光扫平仪打出十字线或吊线方式,沿长边墙方向分别
1.10. 毛坯房交付地面或龙骨地板基层表面平整度≤4mm;面层为瓷砖或石材的地面基层表面平整度≤4mm装修房地板交付面表面平整度≤3mm。共测量3次。同一功能房间内的3或4个地面平整度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或4个计算点户内门洞尺寸偏差(抹灰工程)
高度偏差[-10,10]mm;宽度偏差[-10,10]mm;墙厚偏差[-3,3]mm。实测最好在施工完地面找平层后,同一个户内门洞口尺寸沿宽度、高度各测2次。若地面找平层未做,就只能检测户内门洞口宽度2次。高度2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高度偏差的1个实测值;宽度的2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宽度偏差的1个实测值;墙厚则左、右、顶边各测量一次,3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墙厚偏差的1个实测值。每一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一个测区有三个实测值,一个实测点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极差反映外墙窗内侧墙体厚度偏差程度,同时提高收口面瓷砖集中加工的效率。[0,4]累计20个实测区,其中卫生间、厨房等四边瓷砖收口外窗实测区为10个;
1.11. 降板(防水工程)
1.11.1. 指标说明:反映厨房、卫生间降板情况,间接反映渗漏风险。
1.11.2. 合格标准:
(1) 厨房地面完成面应比相邻厅/房完成面低10~20mm。
(2) 卫生间地面完成面应比相邻/厅房完成面低20mm。
1.11.3.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5米钢卷尺
1.11.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各降板自然间作为1个实测区,如厨房、卫生间等, 1个实测区的实测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所选2套房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测量方法:采用目测、尺量、激光扫平仪等方法,检查实测区内的降板高差是否符合合格标准。
(3) 数据记录:如无标高差,或标高差不符合设计要求,则该实测值不合格;反之,则该实测值合格。不合格点均按“1”记录,合格点均按“0”记录。
1.11.5. 示例:(1个户型、4个测区、4个实测点)
实测区3(卫生间)
实测区2(卫生间)
实测区1(厨房)
1.12. 裂缝/空鼓(抹灰工程)
1.12.1. 指标说明:反映户内墙体裂缝/空鼓的程度。
1.12.2. 合格标准:户内墙体完成抹灰后,墙面无裂缝、空鼓
1.12.3. 测量工具:目测、空鼓锤
1.1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每一自然间作为1个实测区。每一自然间内所有墙体全检。1个实测区取1个实测值。1个实测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所选2套房累计15个实测区,不满足15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通过目测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裂缝,通过空鼓锤敲击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空鼓。
(3) 数据记录:同一实测区任何一面墙发现1条裂缝或1处空鼓,该实测点不合格。如无任何裂缝或空鼓,则该实测点为合格。不合格点均按“1”记录,合格点均按“0”记录。
1.12.5. 示例:(共1户、7个测区、7个实测点)
自然间1
自然间5
自然间7
自然间3
自然间2
自然间6
自然间4
1.13. 同户型同厨卫间管井尺寸偏差(抹灰工程)
1.13.1. 指标说明:反映厨房、卫生间管井/烟道尺寸精度,确保瓷砖集中加工效率。毛坯房不测此指标。
1.13.2. 合格标准:[0,5]mm
1.13.3.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
1.1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厨卫间的管井作为一个实测区;所选户型数量不少于2个;每户型的所选套房为2套;累计实测区不足10个,需增加不同户型的厨卫间;如户型数不足,需增加同一户型的套房数。
(2) 确定同一位置(同一户型)的管井的长度、宽度设计值,记为A1、B1。
(3) 分别测量A1、B1所对应的两套房管井的长度L1、L2和宽度W1、W2;计算L1、L2与A1的偏差值P1、P2;计算W1、W2与B1的偏差值P3、P4;分别判断P1-P4个实测偏差值是否符合合格标准;一个实测偏差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
(4) 按第(2)-(3)条的方法,分别测量其他户型的实测偏差值,分别作为相应实测区的实测偏差值。每一个实测偏差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
1.13.5. 示例:(1个户型、2个实测区,4个测量值)
实测区2(卫生间)
实测区1(卫生间)
1.14. 同户型同厨卫间窗底框标高偏差(抹灰工程)
1.14.1. 指标说明:反映厨房卫瓷砖墙面窗框预留位精度,提高集中加工效率。毛坯房不测此指标。
1.14.2. 合格标准:[0,10]mm
1.14.3.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5米钢卷尺
1.1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厨卫间的一个外窗作为一个实测区;所选户型数量不少于2个;每户型的所选套房为2套;累计实测区不足10个,需增加不同户型的厨卫间;如户型数不足,需增加同一户型的套房数。
(2) 首先确定同一户型同一位置厨卫间的瓷砖墙面窗口的相对标高数值B1,核实同一实测区同一厨卫窗口水平标高线的相对标高数值,记为H1;使用激光扫平仪复核水平标高线是否水平;测量激光水平线与相对标高线的距离,记为H2;如不水平,则以窗侧框与水平标高线的交点作为测尺位,测量H2值。
(3) 测量同一实测区同一厨卫的瓷砖墙面窗框底部居中位(未抹灰收口阶段)或窗台抹灰收口底边居中位(已抹灰收口阶段)与激光水平线的距离,记为H3。
(4) 记该套房窗框底的相对标高A1=H1+H2-H3;计算A1、B1的偏差值P1;判断P1是否符合合格标准;一个实测区的P1实测偏差值作为一个合格率计算点。
(5) 重复第(2)至(4)步骤,分别测量其他户型的实测偏差值,分别作为相应实测区的实测偏差值。每一个实测偏差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
1.14.5. 示例:(实测区划分参考第7.15节,A1值的测量和计算参考图如下)
1.15. 同户型同厨卫间窗侧框墙距偏差(抹灰工程)
1.15.1. 指标说明:反映厨房、卫生间窗口在墙面位置的精度,提高集中加工效率。毛坯房不测此指标。
1.15.2. 合格标准:[0,15]mm
1.15.3.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
1.1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同户型所选3套房同一位置厨卫间的瓷砖墙面窗口作为一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区不足6个,需增加不同户型的厨卫间瓷砖面窗口。所选户型数量不少于2个;每户型所有厨房、卫生间的瓷砖窗口位全选。
(2) 确定同一位置(同一户型)的窗侧框与墙距离的设计值,记为A、B。
(3) 测量同一实测区同一厨卫的瓷砖墙面窗侧框外边居中位(未抹灰收口阶段)或窗框抹灰收口侧边居中位(已抹灰收口阶段)分别与所处墙面左、右第一条垂直阴角线的距离,分别记为A1、B1;计算A与A1、B与B1的偏差值P1、P2;分别判断P1、P2是否符合合格标准;一个实测偏差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
(4) 按第(2)-(3)条的方法,分别测量其他户型和实测区的偏差值,分别作为相应实测区的实测偏差值。每一个实测偏差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 。
1.15.5. 示例:(实测区划分参考第7.15节,A1、B1值的测量参考图如下)
1.16. 柜体嵌入位尺寸偏差(抹灰工程)
1.16.1. 指标说明:反映嵌入收纳系统的预留洞口精度,提高集中加工效率。毛坯房不测此指标。
1.16.2. 合格标准:[0,10]mm
1.16.3.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
1.16.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每一个户内柜体嵌入位洞口都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10个实测区。所选2套房中户内门洞尺寸偏差的实测区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实测前需了解所选套房各户内柜体嵌入位洞口。实测前洞口需完成抹灰收口和地面找平层施工,以确保实测值的准确性。
(3) 实测最好在施工完地面找平层后,同一个洞口尺寸沿宽度、高度各测2次。若地面找平层未做,就只能检测户内门洞口宽度2次。高度2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高度偏差的1个实测值;宽度的2个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高度偏差的1个实测值;每一个实测区的高度、宽度的2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区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1.16.5. 示例:(1个户型、1个测区、4个测量值、2个计算点)
1.17. 同户型同厨卫间开间/进深偏差(抹灰工程)
1.17.1. 指标说明:反映厨房、卫生间平面尺寸的精度,提高瓷砖集中加工效率。毛坯房不测此指标。
1.17.2. 合格标准:[-5,5]mm
1.17.3.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5米钢卷尺
1.17.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厨房或卫生间各作为一个实测区;所选户型数量不少于2个;每户型的所选套房为2套;累计实测区不足10个,需增加不同户型的厨房、卫生间;如户型数不足,需增加同一户型的套房数。
(2) 确定同一位置(同一户型)厨卫间的开间、进深设计值,记为W、L。
(3) 同一位置(同一户型)厨卫间按开间、进深分别测量两次W1、W2和L1、L2; W1、W2的2个开间测量值与设计值W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开间偏差的1个实测值;L1、L2的2个进深测量值与设计值L之间偏差的最大值,作为进深偏差的1个实测值;每一个实测区的开间、进深的2个偏差最大值作为判断该实测区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4) 按第(2)-(3)条的方法,分别测量其他户型的开间、进深实测最大偏差值,每一个开间、进深实测最大偏差值作为1个合格率计算点。
1.17.5. 示例:(1个户型、3个测区、6个合格率计算点)
实测区3(卫生间)
实测区1(厨房)
实测区2(卫生间)
2. 防水工程
2.1. 基本原则
2.1.1. 实测前,根据同一标段内各楼栋进度随机选取处于防水工程施工阶段的2套房作为实测套房。户数最多的房型为必选。
2.2. 卫生间涂膜厚度(防水工程)
2.2.1. 指标说明:反映卫生间涂膜防水施工质量合格程度。
2.2.2. 合格标准:卫生间地面、墙面(非附加层部分)防水涂膜成膜良好,无分层。涂膜防水层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最小厚度大于设计厚度80%。
2.2.3.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5m卷尺
2.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1个卫生间为1个实测区,累计6个测区,不足6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每个实测区取1个实测值。每个实测值作为1个计数点。
(2) 测量方法:
l 涂膜施工阶段,同一实测区,在非附加层范围内,选择1个疑似厚度最薄部位,采用针测法或割取20×20mm实样,目测涂膜成膜与分层,用卡尺测量厚度;
l 保护层完工阶段,同一实测区,在非附加层范围内,随机选取一点(不同测区选取不同位置,如地面、浴室墙面不同高位等),剥离防水保护层,采用针测法或割取20×20mm实样,目测防水涂膜成膜与分层,用卡尺测量厚度;
l 如装饰面已完,则通过闭水检验,不实测此指标。
(3) 数据记录:当一个测区防水涂膜切片发现无成膜或分层现象,实测值不合格;切片厚度小于设计厚度的80%时,实测值不合格;既无分层且厚度符合要求时,按合格计;不合格点按“1”记录,合格点按“0”记录。
2.2.5. 示例:(共1户、2个实测区、6个实测点)
实测区1
实测区2
2.3. 外门窗框涂膜厚度(防水工程)
2.3.1. 指标说明:反映外门窗框涂膜防水施工质量合格程度。
2.3.2. 合格标准:防水涂膜成膜良好,无分层。涂膜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最小厚度大于设计厚度80%。
2.3.3.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2.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1个外门或窗作为1个实测区。所选2套房的实测区累计10个测区,其中每套房应选择3个外窗、2个外门。如每套房不足5个测区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每个实测区取1个实测值。每个实测值作为1个计数点。
(2) 测量方法:
l 涂膜施工阶段,同一实测区,在非附加层范围内,选择1个疑似厚度最薄部位,采用针测法或割取20×20mm实样,目测涂膜成膜与分层,用卡尺测量厚度;
l 保护层完工阶段,同一实测区,在非附加层范围内,随机选取一点(不同测区选取不同位置,如地面、浴室墙面不同高位等),剥离防水保护层,采用针测法或割取20×20mm实样,目测防水涂膜成膜与分层,用卡尺测量厚度;
l 如装饰面已完,则通过淋水检验,不实测此指标。
(3) 数据记录:当一个测区防水涂膜切片发现无成膜或分层现象,实测值不合格;切片厚度小于设计厚度的80%时,实测值不合格;既无分层且厚度符合要求时,按合格计;不合格点按“1”记录,合格点按“0”记录。
2.3.5. 示例:(共1户、1个实测区、3个实测点)
实测区1(外窗1)
实测区3(外窗3)
实测区4(外门1)
实测区2(外窗2)
2.4. 卫生间附加防水层(防水工程)
2.4.1. 指标说明:反映卫生间附加防水层施工质量合格程度。
2.4.2. 合格标准:
(1) 设置部位:卫生间的侧排口、落水口、管道周边、阴阳角、烟道反坎、管井反坎、门框底等部位须设防水附加层。防水附加层材料与防水层相同;
(2) 设置尺寸:防水附加层应从阴角开始上反和水平延伸各不小于250 mm。附加层四周上返高度超过地面完成面300mm,过门框向外延伸200mm。
(3) 涂膜厚度:附加层部位的切片厚度不小于非附加层部位设计厚度的150%。
2.4.3.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卷尺
2.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每1个卫生间作为1个实测区。所选2套房累计4个测区,不足4个测区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每个实测区内附件层设置部位设一个实测点,取1个实测值。所有实测值全部合格,则该实测区合格;一个实测区作为1个计数点。
(2) 测量方法:同一实测区内
l 涂膜施工阶段,分别在侧排口、落水口、管道周边、阴阳角、烟道反坎、管井反坎、门框底7个附加防水层部位,分别在附件层范围内选择1个疑似厚度最薄部位,采用针测法或割取20×20mm实样,目测防水涂膜成膜与分层,用卡尺测量厚度,用卷尺测量附加层范围(长、宽、高);
l 保护层完工阶段,在7个设置附加层的边缘部位,分别剥离防水涂料保护层,采用针测法或割取20×20mm实样,目测防水涂膜成膜与分层,用卡尺测量厚度,用卷尺测量附加层范围(长、宽、高);
l 如装饰面已完,则通过闭水检验,不实测此指标。
(3) 数据记录:当同一个测区内,7个实测点的防水涂膜切片无成膜或分层,或范围不符合合格标准、或切片厚度小于设计厚度的150%时,该实测区不合格;以上各条均符合合格标准,该实测区按合格计;不合格点按“1”记录,合格点按“0”记录。
2.4.5. 示例:(共1户、2个实测区、7个实测点)
实测区2
实测区1
实测点3(地漏)
实测点2(管道井)
实测点1(阴角)
2.5. 防水反坎(防水工程)
2.5.1. 指标说明:反映砌筑阶段按设计和施工要求设置防水反坎构造,以降低渗漏风险。
2.5.2. 合格标准:
(1) 空调板、雨蓬板、凸窗上部、卫生间和厨房周边后砌墙根部等部位须设置砼反坎;厚度同墙厚,高度不小于200mm;
(2) 沉箱式卫生间烟道和管井根部设置两道反坎,底部反坎宽200mm,高与装饰面层基层平,上部反坎宽不小于50mm,高出装饰完成面不小于100mm;
(3) 非沉箱式卫生间烟道和管井根部设置一道砼反坎,宽不小于50mm,高出楼地面完成面不小于100mm;
(4) 如砼反坎未与主体结构砼一起浇注,则底部须凿毛。
2.5.3. 测量工具:目测、5米钢卷尺
2.5.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实测区与合格率计算点:所选户型内各应设反坎部位分别为1个实测区,如卫生间、厨房间、空调板或飘板等。每一个实测区取1个实测值,每1个实测值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所选2套房中实测点不满足10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2) 测量方法:目测各实测区是否按要求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