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实践成果顶岗实习报告姓 名:专 业:班 级:学 号:学校指导教师:工地指导教师:二一年六月目录第一章 实践概况11.1前言11.2工程概况11.3 复合载体夯扩桩简介2第二章 实习内容42.1概述42.2载体夯扩桩施工工艺原理及优点42.2.1夯扩桩的成桩原理42.2.2夯扩桩的特点优势42.3桩基础施工测量52.3.1桩基础施工测量技术要求52.3.2建筑物定位测量62.3.3建筑物桩位轴线及承台桩位测设72.3.4桩基础竣工测量质量控制82.4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8第三章 总结123.1问题与不足123.2认识与收获12致谢14第一章 实践概况1.1前言2010.03
2、052010.06.06在山东润州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实习,担任沂水御龙湾湾小区工程技术员。起初刚到时,主要就是学习放线,所以在学校所学的测量就显得很重要了,我们放线是用的全站仪,在工地上支仪器明显和在学校时支仪器不同,因为工地的地形更加复杂,没有那么平坦,所以也就增加了难度。我的工地指导老师在半分钟内就能支好,可我刚去时这对我来说还很困难,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好多了,越来越熟练速度也越来越快了。放线之前图纸的计算倒是很简单,只是要更加认真,否则就会造成偏桩。再后来,工地开工后有时也会放线,只是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测三击贯入度,此时经验就显得很重要了,有些老技术员,只是听声音就能知道贯入度是否达标,
3、以及桩机手是否在打三击时带了刹车或是离合。三击贯入度是桩基础承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我在做这项工作时格外认真,每天都跟在一些老技术后面,看着他们在测三击贯入度时是怎样做的,向他们多多的学习经验,最终也明白了很多窍门和原理。到后来工期近了,工地加班施工,那时候每晚都要通宵施工,我也就跟着加班,白天共有12台桩机施工,晚上最多时11台,最少是也有3台,原本有三个人轮流值班,没多久就只剩我和另外一个同事两人值班,工作24小时,再休息24小时,可这样还是把人累的不行,因为这样生物钟就全乱了,而且那时候还是三四月份晚上天很冷,整夜都不能休息,为了测三击贯入度要整夜整夜的在几台桩机间跑,很苦很累,可是
4、也都坚持过来了。工地完工后,还是有很多繁琐事情,虽然身体上不累,可是都很费精力,因为有些问题,例如:钢筋笼顶标高不规范、偏桩断桩问题等都需要和甲方、监理以及主体施工方协调。这些都很锻炼人的协调能力,这些都是在学校接触不到的,经常要向领导请示,有些问题领导也觉得很棘手很无奈时,我们这些手下的人也只能顶着头皮上,虽然有些事情办得不尽人意,可确实是锻炼了一把。工地完工后甲方又新添了一个单元总共46个桩,都是我在负责,这一次有了不少的经验,处理其问题来也得心应手了许多,没有任何问题的打完了这些桩,就去了另外一个新工地放线,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所以本文主要是简述桩基础施工测量技术。CCC润州岩土工程有限
5、公司实习,担任沂水御龙湾湾小区工程技术员。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工程概况沂水御龙湾湾小区工程地点位于沂水县双龙河东侧,采用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径420mm,混凝土桩身强度等级C25,三击贯入度小于10cm,单桩承载力设计均为800KN。参建单位有:甲方沂水城市建设开发公司乙方沂水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山东宏业监理公司,山东华厦监理公司分包单位:山东润州岩土工程有限公司1.3 复合载体夯扩桩简介1989年底山东某小区首次在湖北省内
6、引进并采用混凝土夯扩桩后,该桩型短时间内便得到了山东省建筑市场的广泛认可,短短几年,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从300KN迅速上升至2000KN,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钢筋混凝土夯扩桩就成了鲁东地区建筑市场的主力桩型,不但多层住宅采用,20层的楼房也采用,试桩的最大压力值曾经达到5000KN。技术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效益的追求,造就了混凝土夯扩桩历史的辉煌。现在,更为先进的复合载体夯扩桩已引进山东,该桩型克服了其他桩型的很多缺点,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桩型之一。它具有投资省、承载可靠、适用面广等特点,今后几年必将成为武汉市的热点桩型。目前北京的有关专家正在探索大承载力的复合载体夯扩桩,桩身为三根钢筋混凝土预
7、制管桩的三桩联体复合载体夯扩桩,现在的试桩荷载已经达到10000KN,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复合载体夯扩桩的应用领域将大大拓展。总的说来,复合载体夯扩桩具有以下几点突出的优势:1、承载力高陆续的填料、不断的夯实,使夯扩头部形成了从内到外由夯实干硬性混凝土、夯实填充料、挤密土体和影响土体构成的复合载体,桩端下被加固土层中一定范围的土体得到了极大的密实,上部荷载通过桩身传到复合载体进行了充分的应力扩散,传递到下部较好的土层中。而下部的土层处于三向受压状态,纵向的实际承载力比较高,也有利于减小沉降。2、节省投资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桩长比较短,因为桩底复合载体处在中等强度的土层即可,通过不断的夯扩挤密土
8、层,可以达到其他需要较长桩身桩型的同等承载,而复合载体的造价却很低。同时桩身的长度准确,不会出现多于一米的接桩或砍桩现象。3、环境污染少噪音小、震动小,可以在城市中心地带施工,同时可以就地消耗建筑硬垃圾,减少外运,保护环境。4、地质适应面广除了岩石面距离地面很浅或上部淤泥、松土层总厚度达到15米以上地区,其他地质情况均可采用。5、场地不用清障在混有建筑硬垃圾的填土区、旧城的地基、硬地面等地区,采用复合载体夯扩桩不用清除地下的障碍,可以直接施工。经过物理计算,内夯锤从10米高处下落,孔底部的等效静压强为500吨/m2 以上,强大的夯击能量足以击碎大块的混凝土。6、成桩率高不会有失效的桩,在成桩之
9、前先下管,再施工复合载体,满足三击贯入度后,再施工桩身。承载力有保障。7、施工工艺简单,施工质量容易控制,施工速度快,安全文明8、布桩灵活即使是同样的持力层,仅控制最后三击贯入度也可得到不同的承载力(当然桩身要有相应的承载能力),给基础设计带来合理性和灵活性,也避免了桩承载力的浪费。9、抗拔性能好灌注桩桩身的钢筋可以进入复合载体内,与仅依靠桩身摩擦力作为抗拔力的等截面桩型相比,抗拔力可以成倍的提高。可以广泛应用于独立的地下室结构。因此,复合载体夯扩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第二章 实习内容2.1概述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
10、与众不同。他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通过三个多月的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工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2.2载体夯扩桩施工工艺原理及优点2.2.1夯扩桩的成桩原理夯扩桩是充分发挥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支承力的一种新桩型,以单桩承载力为主,同时起到
11、挤密和加固地基土,提高桩端地基土强度的作用。有资料显示,经静力触探测试,桩侧比贯入阻力提高5%10%,扩大头比贯入阻力提高25%35%。 夯扩桩是在锤击沉管桩的机械设备与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夯扩的方式将桩端现浇混凝土扩大成大头形的一种桩型,通过增大桩端截面和挤密地基土,使桩的承载力大幅提高。 锤击沉管夯扩桩成孔部分采用内外双管,外桩管为通心钢管,内桩管的下端封底,两管套装长度相等,一般无桩靴。用桩锤将其打到设计深度后拔出内管,往外管内灌入一定高度的扩底混凝土,重新插入内管并将外管向上拔一定高度,锤击力经内外桩管直接传给混凝土,通过桩管的挤撑作用,将管底的混凝土夯出管外,迫使扩底混凝土
12、向下部和四周基土挤压,形成扩大头(扩大头设计要求,采用一次或二次夯扩),再浇灌桩身混凝土。2.2.2夯扩桩的特点优势 夯扩桩实质上是种侧壁阻力与端承力共同承载的摩擦支承桩,通过增大桩端面积和挤密地基土使单桩承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夯扩桩有如下突出优点: 1、对地质适应性强、持力层选择范围广,投资省。只要层位稳定、有足够厚度的稍密密实的中砂砾砂层、硬塑坚硬状态的一般粘性土和网纹状粘性土、可塑硬塑状态的砂质或砾质粘性土,均宜作为桩端持力层,这样可以较容易找到合适的持力层,只要桩底处在中等强度的土层即可,通过不断的夯扩挤密土层,可以达到其他需要较长桩身桩型的同等承载,而夯扩桩的造价却很低,实际上减小
13、了桩的长度,并可最大程度地控制桩长的一致性。实践证明,除了岩石面距离地面很浅或上部淤泥、松土层总厚度达到15m以上地区,其他地质情况均可采用; 2、地基土挤密程度高,桩端面积大,承载力高。通过一次或二次夯扩,使桩端下被夯实土层中一定范围的土体得到了极大的密实,纵向的实际承载力比较高,也有利于减小沉降; 3、在内管底部放置干硬性混凝土作为薄型土塞,可有效起到止淤和短时止水作用,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4、相对其它桩型,特别是锤击沉管灌注桩,可省去桩靴或桩尖; 5、控制外管的提升距离,可以形成更为理想的扩大头形状; 6、桩身混凝土借助于柴油锤力量和内夯管的自重作用压密成型,能避免或减少缩颈和断桩等
14、现象的产生,设计桩径能够保证; 7、可视地层土质条件,调节施工参数、桩长和扩大头直径以提高单桩承载力; h采用振动拔管,可以增加桩身混凝土的密实度,改善成桩质量; 8、抗拔性能好,夯扩桩与仅依靠桩身摩擦力作为抗拔力的等截面桩型相比,抗拔力可以成倍的提高。可以广泛应用于独立的地下室结构; 9、施工机械轻便,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性价比高。2.3桩基础施工测量2.3.1桩基础施工测量技术要求设计和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尺寸精度要求不是按测量中误差来要求的,而是按实际长度与设计长度之比的误差来要求的,对长度尺寸精度要求分为2种:一是建筑物外廓主轴线对周围建筑物相对位置的精度,即新建筑
15、物的定位精度。二是建筑物桩位轴线对其主轴线的相对位置精度。1、建筑物轴线测设的主要技术要求建筑物桩基础定位测量,一般是根据建筑设计或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或基准线与新建筑物的相关数据,首先测设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进行建筑物定位测量,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定位矩形控制网,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最后再根据桩位轴线来测设承台桩位。2、对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桩基础施工测量的高程应以设计或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作为基准进行引测。在高程引测前,应对原水准点高程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才能使用,在拟建区附近设置水准点,其位置不应受施工影响,便于使用和保存,数量一般不得少于23个,一般应埋设水准点,或选用附近永久性的
16、建筑物作为水准点。高程测量可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和要求进行,其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应大于20Lmm,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桩位点高程测量一般用普通水准仪散点法施测,高程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cm.2.3.2建筑物定位测量建筑物的定位是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条件,将建筑物四周外廓主轴线的交点(简称角桩),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的依据,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建筑物定位测量。由于在桩基础施工时,所有的角桩均要因施工而被破坏无法保存,为了满足桩基础竣工后续工序恢复建筑物桩位轴线和测设建筑物开间轴线的需要,所以,在建筑物定位测量时,不是直接测设建筑物外廓主轴线交点的角桩,而是在距建筑物四周
17、外廓510m,并平行建筑物处,首先测设一个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作为建筑物定位基础,然后,测出桩位轴线在此定位矩形控制网上的交点桩,称之为轴线控制桩(或叫引桩)。1、编制桩位测量放线图及说明书为便于桩基础施工测量,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在作业前需编制桩位测量放线图及说明书。(1)确定定位轴线。为便于施测放线,对于平面成矩形,外形整齐的建筑物一般以外廓墙体中心线作为建筑物定位主轴线,对于平面成弧行,外形不规则的复杂建筑物是以十字轴线和圆心轴线作为定位主轴线。以桩位轴线作为承台桩的定位轴线。(2)根据桩位平面图所标定的尺寸,建立与建筑物定位主轴线相互平行的施工坐标系统,一般应以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西
18、南角的控制点作为坐标系的起算点,其坐标应假设成整数。(3)为避免桩点测设时的混乱,应根据桩位平面布置图对所有桩点进行统一编号,桩点编号应由建筑物的西南角开始,从左到右,从下而上的顺序编号。(4)根据设计资料计算建筑物定位矩形网、主轴线、桩位轴线和承台桩位测设数据,并把有关数据标注在桩位测量放线图上。(5)根据设计所提供的水准点(或标高基点),拟定高程测量方案。2、建筑物的定位根据设计所给定的定位条件不同,建筑物的定位主要有5种不同形式:一是根据原建筑物定位。二是根据道路中心线(或路沿)定位。三是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红线定位。四是根据建筑物施工方格网定位。五是根据三角点或导线点定位。在建筑物定位测量
19、时,可根据设计所给的定位形式选用直角坐标法、内分法、极坐标法、角度或距离交会法、等腰三角形与勾股弦等测量方法,为确保建筑物的定位精度,对角度的测设均要按经纬仪的正倒镜位置测定,距离丈量必须按精密测量方法进行。3、建筑物定位矩形网测量对建筑物定位矩形网测量,根据工程大小、复杂程度不同,一般采用下列方法:(1)定位桩法。 (2)主轴线法。4、测量质量控制(1)建筑物定位矩形网点需要埋设直径8cm,长35cm的大木桩,桩位既要便于作业,又要便于保存,并在木桩上钉小铁钉作为中心标志,对木桩要用水泥加固保护,在施工中要注意保护、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对于大型或较复杂、工期较长的工程应埋设顶部为10cm10c
20、m,底部为12cm12cm,长为80cm的水泥桩为长期控制点。(2)必须加强检查工作,对桩位测量放线图的所有计算数据。必须经第二个人进行百分之一百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到现场测设。在建筑物定位测量成果经检查满足要求后,才能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测量。2.3.3建筑物桩位轴线及承台桩位测设1、桩位轴线测设的质量控制建筑物桩位轴线测设是在建筑物定位矩形网测设完成后进行的,是以建筑物定位矩形网为基础,采用内分法用经纬仪定线精密量距法进行桩位轴线引桩的测设。对复杂建筑物圆心点的测设一般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对所测设的桩位轴线的引桩均要打入小木桩,木桩顶上应钉小铁钉作为桩位轴线引桩的中心点位。为
21、了便于保存和使用,要求桩顶与地面齐平,并在引桩周围撒上白灰。在桩位轴线测设完成后,应及时对桩位轴线间长度和桩位轴线的长度进行检测,要求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对单排桩位不应超过1cm,对群桩不超过2cm.在桩位轴线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承台桩位的测设。2、建筑物承台桩位测设的质量控制建筑物承台桩位的测设是以桩位轴线的引桩为基础进行测设的,桩基础设计根据地上建筑物的需要分群桩和单排桩。规范规定320根桩为一组的称为群桩。12根为一组的称为单排桩。群桩的平面几何图形分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多边形和椭圆形等。测设时,可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承台桩位与轴线的相互关系,选用直角坐标法、线交会法、
22、极坐标法等进行测设。对于复杂建筑物承台桩位的测设,往往设计所提供的数据不能直接利用,而是需要经过换算后才能进行测设。在承台桩位测设后,应打入小木桩作为桩位标志,并撒上白灰,便于桩基础施工。在承台桩位测设后,应及时检测,对本承台桩位间的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不应大于2cm,对相邻承台桩位间的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不应大于3cm.在桩点位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移交给桩基础施工单位进行桩基础施工。2.3.4桩基础竣工测量质量控制桩基础竣工测量成果图是桩基础竣工验收重要资料之一,其主要内容:测出地面开挖后的桩位偏移量、桩顶标高、桩的垂直度等,有时还要协助测试单位进行单桩垂直静载实验。1、恢复桩位轴
23、线。在桩基础施工中由于确定桩位轴线的引桩,往往因施工被破坏,不能满足竣工测量要求,所以首先应根据建筑物定位矩形网点恢复有关桩位轴线的引桩点,以满足重新恢复建筑物纵、横桩位轴线的要求。恢复引桩点的精度要求应与建筑物定位测量时的作业方法和要求相同。2、单桩垂直静载实验。在整个桩基础工程完成后,测量工作需要配合岩土工程测试单位进行荷载沉降测量,对桩的荷载沉降量的测量一般采用百分表测量,当不宜采用百分表测量时,可采用S05或S1精密水准仪和铟瓦尺施测。3、桩位偏移量测定。桩位偏移量是指桩顶中心点在设计纵、横桩位轴线上的偏移量。对桩位偏移量的允许值,不同类型的桩有不同要求。当所有桩顶标高差别不大时,桩位
24、偏移量的测定方法可采用拉线法,即在原有或恢复后的纵、横桩位轴线的引桩点间分别拉细尼纶绳各一条,然后用角尺分别量取每个桩顶中心点至细尼纶绳的垂直距离,即偏移量,并要标明偏移方向;当桩顶标高相差较大时,可采用经纬仪法。把纵、横桩位轴线投影到桩顶上,然后再量取桩位偏移量,或采用极坐标法测定每个桩顶中心点坐标与理论坐标之差计算其偏移量。4、桩顶标高测量。采用普通水准仪,以散点法施测每个桩顶标高,施测时应对所用水准点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才进行施测,桩顶标高测量精度应满足1cm要求。5、桩身垂直度测量。桩身垂直度一般以桩身倾斜角来表示的,倾斜角系指桩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桩身垂直度测定可以用自制简单
25、测斜仪直接测完其倾斜角,要求盘度半径不少30cm,度盘刻度不低于10。6、桩位竣工图编绘。桩位竣工图的比例尺一般与桩位测量放线图一致,采用1:500或1:200,其主要包括内容:建筑物定位矩形网点、建筑物纵、横桩位轴线编号及其间距、承台桩点实际位置及编号、角桩、引桩点位及编号。2.4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发现的问题如下:(1)定桩位时放线出错,如:漏桩、桩位放偏等; (2)桩的直径不能保证,容易发生缩颈问题,缩颈减少了桩的断面,影响桩的承载力; (3)桩身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好或相邻桩浇筑施工影响形成缩颈断桩; (4)钢筋笼的标高不易控制,过高过低,都会造成下道工序的施工困难; (5)夯扩
26、头不足或过大,夯扩头不足造成桩的端承面积不够,影响桩的承载力,夯扩头过大则影响到相邻桩的夯扩头的形成; (6)桩管内进入水或泥浆; (7)桩头不密实,且部分严重得桩头还灌进土;(8)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9)混凝土质量差。2、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采取的控制措施:(1)放线出错出错原因:a.计算出错;b.放线时读数错误;c.放完线后钢筋头被轧偏。对于此问题应在放线时,多加仔细,认真对待,特别是图纸更要认真去看去算,算好的数据要由另外一个人在核对一遍。放线时要看好经纬仪和米尺以减小误差,放完线要对着图纸再核对一下每个桩位要,尽量将钢筋砸得深些结实些。 (2)夯扩头比设计的不足或超大
27、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地质资料同钻探资料不符;b.夯扩投料过多过少所致;c.夯扩施工工艺没有按施工规范进行,上拔高度h过大所致。 采取的主要措施为:首先进行试夯扩,根据夯扩情况,请设计确认计算夯扩头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规范要求计算出夯扩料投料高度,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不得随意增减。严格控制外夯管上拔高度h。内外夯管同步下沉量必须达到设计规定高度,一般控制在0.3m,使夯扩头混凝土同外围土层密实。 (3)桩的直径不能保证,发生缩颈 产生的主要原因:a.在淤泥质土中,由于套管在该层的震荡作用使混凝土不能顺利灌入而被淤泥质土填充进来,造成桩在该层缩颈。b.在饱和黏土层中沉管时,
28、由于土受到强制扰动挤压,产生空隙水压,在桩管拔出后挤向新浇注的混凝土,使桩身局部直径缩小。c.混凝土的稠度太大,和易性较差,拔管时管壁对混凝土产生摩擦力造成缩颈。d.相临桩桩位相距太近,施工相临桩时,混凝土未达到初凝状态时受到挤土效应的挤压过大,造成缩颈。 采取的主要措施为:首先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810cm。其次控制拔管速度,拔管时“慢拔密击”。对于设计的部分桩间距小于4d的采用跳打法施工。排桩基础隔排进行施工,群桩基础间隔跳打合理安排施工。第一批桩施工7天后再施工剩余的桩。此方法虽然能保证施工中不缩径,但由于后施工桩土体的挤压拱起现象,对已经施工的桩产生很大的负摩擦力,使装身产生拉应
29、力,若桩强度不够易造成断桩。在实际工程中,实测施工前与施工后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有的高达0.2m。经开挖出来对桩顶做沉降观测有抬高现象。故采用此法施工时必须要保证已施工的桩达到60的设计强度,若采用隔夜跳打施工只会增加断桩的可能性。 (4)断桩 产生的主要原因:a.拔管的速度太快,混凝土尚未流出桩管外,周围的土迅速回缩,造成断桩。b.桩成型后尚未达到初凝状态,由于震动对于上层较硬下层软弱土层的波速不一样产生剪切力将桩剪断。c.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太大,浇注混凝土时在管内发生“架桥”现象,造成断桩。d.混凝土浇注工作不连续,中间间断时间过长,先浇筑的混凝土已超过初凝,形成先后混凝土的分层现象,或浇筑时
30、泥浆注入所致。e、振捣棒未振捣彻底 主要采取的控制措施: 合理地组织施工,避免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断,对中断时间超过砼初凝时间的采用复打法,重新浇筑混凝土。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若采取跳打方式时,要保证已施工桩强度达到60后在施工相邻桩。 控制拔管速度,在淤泥质土中,拔管速度0.5m/min。 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粗骨料粒径。振捣棒要插到底且桩头部位要超灌部分混凝土,以保证桩头不会出现蜂窝。 (5)筋笼的标高控制 在施工中发现钢筋笼的标高很难控制。主要原因是a.钢筋笼下放标高不准确;b.由于地质情况变化大,各桩位处在拔外管时引起的砼下沉量不同,造成钢筋笼标高在拔外管前后差异不同;c.新灌注的混凝土处于
31、流朔状态,由于相邻桩沉入桩管的振动,使钢筋笼沉入混凝土中。 能有效解决钢筋笼问题。首先,根据设计标高及桩架高度,地面标高计算出吊放钢筋的钢丝绳长度。在卷杨机上做好标记。保证每次下放钢筋笼都得到控制。对已施工的桩位进行开挖。探明钢筋笼标高差异情况,钢筋笼偏低量计算出系统误差,在下放时就预先提高系统误差。采用上述方法,钢筋笼的标高得到 了有效控制。 (6)桩管内进水或泥浆 封底不牢所致。主要方法有采用预制砼桩尖封底时缠绕麻绳或垫硬纸板等;选择合理的沉桩工艺缩短沉桩时间。(7)保护层厚薄不一将钢筋头略微向外侧掰,使钢筋头抵在护筒内壁上,再灌混凝土。(8)混凝土和易性差原因:a、混凝土搅拌时放水过多导
32、致流动性大黏滞度小,容易离析;b、搅拌机距施工场地较远,运输花时间较多。解决的办法是:少放些水多放些水泥和沙子,提高混凝土和易性,实践证明,这样的混凝土即使防止很久也不易离析。 (9)加强质量监控、现场管理和工人的教育 质量问题的出现,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外,更多的是人为因素,是管理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工作,采取随即抽查的方法,对沉桩工艺及所有原材料等进行检查,对工人多加有关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教育。第三章 总结3.1问题与不足在实习期间难免会有一些问题与不足:1、刚到工地时一切都很陌生,话很少,与人交流也少。2、工作时信心不够,怕出事不相信自己,因为琐事犯愁。3、一开始工作心不在焉,好
33、多都不懂4、以前没有干太累的活,刚到工地时,吃住都成问题,事很多。5、对所学知识不能够灵活的运用。总之,还有很多的问题,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希望这些问题会尽早解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美好的明天。3.2认识与收获在施工现场的生产实习生活,虽然能够学习到不少新的知识和知道许多我说不知到的事,但并不是每天都有特别的是发生或是有机会学到新鲜的事物与知识的。大部分在施工现场的实习生活,是用在将我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的深化巩固并使其使用化的学习实践过程。是将我所已经掌握的建筑装饰技术的相关知识用于实践,在施工现场体验作为一名施工管理与组织者的现场实际经验。通过本次实习,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
34、,全站仪的基本操作,还有怎样施工放线,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同事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
35、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
36、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这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只有团结才能把事办好。我在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难,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自己不会放线,放不好,担心只有很短的测量时间,自己不能按时的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的反复测量,我们的团结、默契,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终于按时完成了工作。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致谢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从各位老师那学到了很多知识,得到了很多帮助。使我在经过对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对建筑、结构、施工等方面的知识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几个月的努力,认真地完成了毕业实习,以此检验我自身的知识结构的掌握水平,这也是工作前的最真实的实战阶段,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在此对他们由衷的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