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元教案
第(四 )单元 备课时间: 任课老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 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 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 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本单元关键内容有: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本单元笔算乘法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进行教学。本单元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 突出乘次序及部分积书写位置, 帮助学生了解笔算算理。接着, 编排进位,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笔算过程, 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方法。
本单元加强了“处理问题”教学。首先, 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背景之下, 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了解计算意义和作用, 探讨计算方法。然后, 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 有意义、 联络生活情境材料, 让学生利用所学计算方法处理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处理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作用,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亲密联络。而且, 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处理问题能力和良好数感是十分有利。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 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 两位数乘整十数、 整百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体会算法多样化。
2、 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 了解算理,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3、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处理问题过程中,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处理问题过程, 学会用两步计算和不一样方法来处理问题。
4、 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简单问题,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初步形成综合利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关键:
1、 掌握两位数、 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 两位数乘整十数、 整百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2、 了解算理,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 会用两步计算和不一样方法来处理问题。
课时安排
6课时
课时教案
课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
课型
新授
执教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材第41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
分析
教材出示“每筐装15盒草莓, 买3筐草莓有多少盒”这个问题进行引入, 让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进行口算练习, 从“15×3”拓展到“150×3”。这一个例题中, 教材并没有直接出示口算方法, 而是经过对话框出示了部分计算思索过程, 给学生留有足够大思索空间。
教
学
目
标
1、 会进行一位数成两位数口算。
2、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过程, 学会口算整十、 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 整百数。
3、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亲密联络。
教学
重难点
关键: 学会口算整十、 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 整百数
难点: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方法
教具
学具
准备
课件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导入新授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
二、 探索发觉
1、 独立尝试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复中选择例1两个问题:
每筐装15盒草莓, 阿姨买了3筐,
3筐草莓有多少盒?
2、 组内交流
请学生思索、 交流处理问题方法。引出算式:
15×3 3×15
3、 小组汇报
方法一: 将15分成10和5, 口算: 10×3=30,5×3=15,15+30=45。
方法二: 依据竖式计算方法, 5×3=15, 个位上数相乘满十向前进一, 十位上数1和相乘得3个十, 加上个位上进来1个十, 就是4个十。
4、 小结口算方法:
能够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 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积相加, 就能够利用竖式计算方法进行口算
三、 巩固发散
1、 基础训练
(1)出示: 42×10 23×30 14×200
(2)组织交流, 并由老师评价每种方法。
2、 拓展练习
13×5 12×6 25×2 150×4 46×2 14×3
22×4 410×5 27×3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 发觉规律。
3、 小华每分钟走48米, 从家到体育场要用5分钟, 小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180米, 从家到体育场要用4分钟。
(1)小华家到体育场有多少米?(2)小强家到体育场有多少米?
四、 评价反馈
谁来说一说这节课收获
说说口算方法
小组讨论: 怎样想出得数?
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多种口算方法。
请学生思索, 讨论怎么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一位数、 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
课型
新授
执教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材第42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材
分析
在例2中, 教材经过出示“橙子每盒6个, 10盒有多少个”这个问题进行引入, 提出“6×10”口算方法, 因为整十乘一位数在上期学习中有所展现, 学生学习起来应该不是很困难, 所以关键要放到第二个问题上去--------“苹果每盒12个, 20盒有多少个”, 这个知识点引入了“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
教
学
目
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 两位数乘整十数基础方法和算理。
2、 体验其口算方法多样化, 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形成一定计算能力。
3、 在处理简单问题过程中, 体验数学与生活联络, 感受数学价值。
教学
重难点
关键: 体验口算方法多样化, 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难点: 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算理。
教具
学具
准备
课件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导入新授
1、 口算下面各题:
40×1 60×2 30×4 300×7 200×8
12×4 24×2 13×3 30×3 11×5
2、 把在图中获取信息汇总, 说成完整一道题:
橙子每盒6个, 10盒有多少个?
已知每个盒子里面装有6个橙子, 求10个盒子里有多少个橙子, 应该用乘法计算, 列示10×6
二、 探索发觉
1、 独立尝试
(1)出示例2图: 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苹果每盒12个, 20盒有多少个?
已知每个盒子里面装有12个苹果, 求20个盒子里有多少个苹果, 应该用乘法计算
2、 组内交流探讨口算方法。
请学生思索、 交流处理问题方法。引出算式: 12×20
3、 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多种口算方法。
因为能够把20看作2×10, 所以口算12×20时, 能够先口算出12×2积, 然后再用它们积乘10.
(4)比较、 评价。
4、 老师小结
口算一位数、 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够先用一位数或两位数中0前面数相乘, 再在末尾添上一个0。
三、 巩固发散
1、 基础练习
8×10 9×10 13×10 19×10
28×20 33×30 11×20 22×300
集体订正, 讲讲口算方法。
2、 拓展练习:
水果商店运进30筐苹果, 每筐23千克, 水果店共运来多少千克苹果?
(1)学生认真读题, 了解题目要求。
(2)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四、 评价反馈
把在图中获取信息汇总, 说成完整一道题
小组讨论: 怎样口算得数?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请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课型
新授
执教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材第4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
分析
本节教材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关键处理乘数学和第二部分积书写位置问题, 使学生掌握基础乘法笔算方法。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关键是: ①掌握乘次序②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 乘得数末尾要和因数十位对齐。遵照由易到难标准。
教
学
目
标
1、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过程
2、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
3、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络。
教学
重难点
关键: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难点: 了解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乘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
学具
准备
课件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导入新授
在开始本节课之前, 我们先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知识。
1、 基础训练
出示算式: 51×8 34×2 列竖式计算
老师总结: 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算法, 强调数
位对齐, 从个位乘起。
2、 导入新课
学过知识大家掌握都很好, 下面老师考考没学过知识你们能不能主动思索, 算出正确结果?
二、 探索发觉
1、 独立尝试
从图中你能读出哪些数学信息?谁能列式不计算。
每套书有14本, 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列式: 14×12=
2、 组内交流
(1)观察这个算式和原来学过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汇报
学生一: 先算14×2=28, 14×10=140 再算140+28=168
师: 把12个14分成了2个14和10个14.我们要算12个14, 把两部分合并起来。
分开算后就变成了以前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 或是两位数乘整十数计算了。
学生二: 先算4×12=48, 10×12=120
再算: 120 +48=168
(3)老师点拨
学生出现笔算方法: 刚才还有同学列竖式计算, 勇敢进行了尝试, 谁愿意将你竖式展现给大家看看。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笔算方法计算14×12。(板书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在列竖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看了这个竖式, 你有什么不明白地方?28是怎么来?140是怎么来?168是怎么来?
三、 巩固发散
1、 基础训练(竖式计算)
44×11 32×12 23×13 12×12 13×22
2、 拓展训练
李爷爷家用24个笼子养兔子, 每个笼子里有12只兔子, 李爷爷家养了多少只兔子?
四、 评价反馈
经过本节课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说一说, 在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用学过方法试着计算本题结果, 说出算法;
数位对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随堂练习
姓名:
一、 基础训练
1、 计算32×12时, 能够这么想: 32×10=( ), 32×2=( ),
( )+( )= ( ); 计算23×21时, 能够这么想: ( )×( ) =460, ( )×( )= ( ), ( )+( )=( )。
2、 用竖式计算:
13×21= 55×11= 23×22= 41×12=
33×21= 14×12= 21×31= 43×11=
二、 能力提升
1、 有31个小区老人进行了体检, 每个小区有22人。有多少老人进行体检了?
2、 食堂一周需要11袋大米, 每袋大米重25千克, 食堂一周需要大米多少千克?
3、 每辆玩具摩托车售价是32元, 幼稚园老师要为儿童买13辆摩托车, 最少带几百元?
4、 一页信纸有18行, 每行有12个字, 一页信纸能写多少个字?
课时教案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计算
课型
新授
执教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材第4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材
分析
这部分知识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以及对乘法进位也有一定经验基础上进行, 目是使学生深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算法。经过学生熟悉生活情境进行展开, 让学生在经历具体活动中, 拓展学生思维, 体验算法策略多样化, 深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算法。
教
学
目
标
1、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
2、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经历计算全过程, 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
3、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络。
教学
重难点
关键: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
难点: 在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方法教学过程。
教具
学具
准备
课件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导入新授
展现下酸奶画面, 介绍相关酸奶特点及优点。
春风小学有37个班, 平均每班有48人, 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置一盒酸奶, 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二、 探索发觉
1、 独立尝试
用估算方法处理问题48≈50 37≈40
50×40=(盒)
2、 小组交流: 怎样计算48×37
3、 小组汇报
各组展示本组算法。不轻易说清楚, 就写在黑板上。
(1)请学生说一说, 喜爱哪种方法?为何?
(2)老师对学生发表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个算法特点和适用范围。
4、 老师点拨
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计算过程相同, 第二个因数个位上数和十位上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 与哪一位乘得积满几十, 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然后把两次乘得积相加, 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三、 巩固发散
1、 基础练习(竖式计算)
15×23 89×23 57×35 25×25 28×31
2、 拓展练习
三年级同学植树, 共植了25行, 每行16棵, 共植树树多少棵?
四、 评价反馈
1、 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并交流。
2、 老师强调: 用竖式计算时, 每次乘得数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 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处理这个问题, 从而列出算式
37×48。
请把想出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随堂练习
姓名:
1、 填一填:
(1)、 2730倍是( ), 12个30是 ( )。
(2)、 0乘任何数都得( ), 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
(3)、 两位数乘两位数, 积可能是( )位数或者( )位。
(4)、 最大三位数与最小两位数积是( )。
2、 用竖式计算:
13×45= 75×24= 53×33= 47×82=
68×24= 76×45= 56×37= 85×19=
3、 一辆大客车一次能够运输65人, 28次能够运输多少人?
4、 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看电影, 每张电影票16元, 三(1)班共有48人, 一共要花多少钱?
5、 一个书架有三层, 平均每层有22本书。图书馆里有29个这么书架, 能够放多少本书?
课时教案
课题
用连乘运算方法处理问题
课型
新授
执教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材第52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材
分析
教材以超市购物为素材, 展示实际活动中计算问题-----用连乘方法处理实际问题, 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基础含义了解。同时, 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 去分析、 选择处理问题方法, 进而处理问题, 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处理问题过程。
教
学
目
标
1、 掌握分析连乘问题中数量关系方法,会列综合算式。
2、 在探索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建立连乘模型, 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3、 处理连乘问题过程中,学会脱式计算,掌握运算次序。
教学
重难点
关键: 掌握用连乘方法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
难点: 分析连乘问题中数量关系。
教具
学具
准备
课件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导入新授
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 再局部观察具体信息。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 每个保温壶卖45元, 依据以上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依据学生可能会提出数学问题, 老师适时板书: 一共卖了多少钱?)
二、 探索发觉
我们一起处理: 一共卖了多少钱?
1、 独立尝试
要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能够先求出每箱保温壶有多少个, 然后用这个数量乘保温壶单价。
2、 组内交流
3、 小组汇报
班内交流处理问题方法, 学生可能会用分步做, 依据学生回复老师板书:
45×12=540(元) 540×5=2700(元); 12×5=60(元) 60×45=2700(元); 可能会用连乘做, 板书: 12×5×45
4、 老师点拨
(1)找学生说一说, 这么列式理由, 先算了什么, 又算了什么?课件出示第一个算法: 45×12=540(元) 540×5=2700(元)。
(2)列综合算式,分析分布与综合异同
这位同学和大家列都不一样, 她是怎么想呢, (课件出示12×5×45)。
三、 巩固发散
1、 基础训练
25×6×7 104×4×6 40×7×4 12×8×7 5×18×23
以后碰到像这么连乘运算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2、 拓展练习
一只啄木鸟天天大约吃300只害虫, 4只啄木鸟3天能够吃多少只害虫?
四、 评价反馈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说出这节关键内容连乘、 脱式计算。
(1)说一说, 同位间相互说一说搞清题目条件和问题。
(2)依据题目条件和问题怎样列式
同学上台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乘除混合运算方法处理问题
课型
新授
执教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
内容
教材第53页例4及相关练习
教材
分析
例题关键内容是利用乘除混合运算处理实际问题。教材展现了两种解题方法, 意在让学生能够从不一样角度去思索问题, 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处理各方面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应用。
教
学
目
标
1、 使学生能够利用乘除混合运算处理实际问题, 并能正确计算。
2、 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处理问题方法, 培养处理问题能力, 体验处理问题策略
多样性。
3、 学生在处理问题过程中, 感受乘除混合运算在生活中应用, 取得成功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信心和爱好。
教学
重难点
关键: 用乘除运算处理问题方法探讨。
难点: 利用乘除混合运算处理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
学具
准备
课件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 导入新授
计算下面各题
12÷3= 24÷4 90÷3
二、 探索发觉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演出, 老师将参与演出60人平均分成2队, 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 独立尝试
她们用多个方法处理, 以开阔思绪, 拓展思维。你还能用其它方法处理这个问题吗?看谁想方法最多。
2、 组内交流
3、 小组汇报
(1)能够先求出每队有多少人, 再求每组多少人
(2)也能够求出60人一共要分成多少组, 再用总人数除以小组数, 算出每组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说出算理, 同时还要说出解题思索过程, 理清每步算法依据。
60÷2÷3=10(人) 60÷(3×2)=10(人)
4、 老师点拨
同学们很棒! 用多个方法处理了这个问题, 你能够用自己喜爱方法做, 但要注意一点:
列出算式一定要能讲出为何, 这么正确性会更高。
三、 巩固发散
1、 基础训练
125÷5÷5 40×(50÷5)
以后碰到像这么连乘运算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2、 拓展练习
(1)学校开展了爱好小组, 参与舞蹈组有28人, 参与英语组人数使参与舞蹈组4倍, 把英语组分成8个小组, 平均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2)小明家离学校168米, 她从家去学校用了3分钟发, 照这么速度, 她去图书馆用了12分钟, 小明家里图书馆有多远?
四、 评价反馈
同学们,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混合运算应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
把自己想法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尝试计算带括号乘除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乘除混合运算》随堂练习
姓名:
58×(61-23) 834-17×35 488÷8-27 (79+68)÷7
456÷8×67 (613-578)×27 23×24÷8 56×37-678
201-495÷5 78×35÷7 (73-37)×89 729÷(102-93)
357÷7-29 (47+29)×29 412-67+78 14×(39+27)
(91-12)×23 278+22×39 567+891÷9 357÷7-37
341-236÷4 (37+19)×78 523-378-89 309÷(41-38)
901-354÷6 (425-257)÷8 160÷5×57 951-23×27
37+29×3 58×(78÷6) 564-18×24 20+180÷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