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程经济公式总结.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499163 上传时间:2025-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经济公式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程经济公式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经济公式总结 1.资金时间价值计算 2.投资回收期 有现金流量表: 无现金流量表: 3.差额投资回收期 产量相同时: 产量不一样时: Q为产量 4.净现值法: 净现值(NPV)就是将技术方案整个分析期内不一样时点上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基准年现值之和。 计算公式为: 项目分析期内年净现金流量相等 Kp-投资现值 Bt-年等额收益 Ct-年等额支出 L-残值 in-基准收益率 n-寿命 项目分析期内每年净现金流量不等: Ft-t年净现金流量 t-现金流量发生年份 5.内部收益率法 内部收益率又称内部酬劳率, 是指方案净现值等于零时收益率。即 6.年值法(AW): 用于项目收和支出皆为已知, 在进行方案比较时, 分别计算各比较方案净效益等额年值, 然后进行比较, 以年值较大方案为优。 公式为: AW=NPV(A/P,i,n) 其中NPV是净现值, (A/P, i,n)是资本回收系数。 7.年费用比较法(AC法): 和年值法相同, 用于技术方案逐年收益无法或无需核实时, 以计算各方案所花费用来进行比较, 并以费用最小方案作为选优标准。年费用比较法就是将各技术方案寿命周期内总费用换算成等额年费用值(年值), 并以等额年费用最小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Act=Ko(A/P,i, n)-KL(A/F,I,n)+c’ Act-年费用 Ko-投资额 KL-残值 c’-等额年费用 8.盈亏平衡分析法 基础公式: B=R-C=P*Q-(F+V*Q+T*Q) F——固定成本V——单位变动成本P——产品单价 Q——产品销售量 B——利润 R——总营业收入 C——总成本收入 T——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 则年产量盈亏平衡点为: BEPQ=F/(P-V-T) 营业收入盈亏平衡点为: BEPR=P*F/(P-V-T) 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为: BEPY=BEPQ/Q=F/{(P-V-T)*Q} (<75﹪) 9.决议树法: (1) 画决议树。决议点用方框表示, 机会点用圆圈表示。概率枝末稍用Δ表示。(2) 计算各机会点期望值。计算时从右向左逆向进行。 (3) 修枝选优, 作出决议。 关键计算期望值, 期望值=∑各状态枝损益值*其出现概率 10.FD法(强制确定)计算价值系数 第一步 计算功效评价系数=功效得分/总得分 第二步 计算功效成本系数=功效成本/总成本 第三步 计算功效价值系数=功效评价系数/成本系数 第四步 计算目标成本=总目标成本*功效评价系数 第五比 计算成本降低额=目前成本-目标成本 功效 单元 功效 得分 功效评 价系数 现实成本(元) 功效成本系数 功 能 价 值 系 数 按功效评价系数分配目标成本(元) 成本降低幅度(元) A 36 0.36 510 0.34 1.06 522 -12 B 25 0.25 420 0.28 0.89 362.5 57.5 C 18 0.18 260 0.17 1.06 261 -1 D 8 0.08 180 0.12 0.67 116 64 E 13 0.13 130 0.09 1.44 188.5 -58.5 累计 100 1.00 1500 1.00 1450 50 11、 平均优异分值法: 步骤: 1、 确定各功效单元得分和功效评价系数。功效评价系数=各单元得分/总得分 2、 列出各功效单元现在成本并求成本系数。成本系数=各单元现在成本/总成本 3、 求价值系数。各单元价值系数=功效评价系数/成本系数 4、 确定优异单元。价值系数由高到低, 取40%-50%, 作为优异单元 5、 求出平均优异分值。平均优异分值=优异单元成本之和/优异单元得分之和 6、 求出平均优异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平均现金分值*功效单元得分 7、 定出具体改善对象和次序。目标成本与目前成本差值即改善幅度。 12.基点法: 步骤: 1、 确定基点功效单元。通常题目告诉作为已知。 2、 计算基点系数。基点系数=C0/f0 即基点功效单元现在成本/功效得分 3、 计算无偏差影响价值系数V’i, V’i=(fi/ci)*基点系数, 即(每以功效单元功效得分/现在成本)*基点系数。 4、 计算目标成本。目标成本CI=fi*(co/f0), 即各单元功效得分*基点系数。 另目标成本=现在成本*无偏差影响价值系数。 13.直线折旧法: 这种方法是在设备折旧期内, 平均地分摊设备价值。 14.年限总额法(年数总和法) At-设备在最好使用年限内第t年折旧额T -设备最好使用年限 K0-设备原始价值 0-设备残值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折旧额最终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费=(固定资产原值-估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15.余额递减法 是用固定折旧率乘以扣除累积折旧额后设备净值。一样注意"余额"这个词, 就是每年折旧额计算基数是设备"余额"。这里计算是折旧额, 注意残值不能为零。 折旧率计算公式: 则逐年末设备净值为 每年折旧额为 16.双倍余额递减法: 这种方法折旧率是按直线折旧法残值为零时折旧率两倍计算。注意"双倍"不是指余额双倍, 而是按直线折旧法残值为零时折旧率两倍。抵达一定年限后, 再改为直线折旧法进行折旧计算。这里残值为0。 当残值为0, 设备最好使用年限为单数时, 改用直线折旧法年度是T/2+1.5; 当为偶数时, 改用直线折旧法年度是T/2+2。 即初始折旧率为直线折旧率两倍, 抵达(T/2+1.5)或者(T/2+2)年后, 改变折旧率, 折旧方法改为直线折旧法, 确定折旧率。 直线折旧法折旧率为 例题: 某单位一台设备原始价值为10万元, 最好使用年限8年, 估计残值为零, 试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该设备前3年年折旧额, 并指出从第几年开始改为直线折旧法。 分析: 利用双倍余额递减法, 首先要计算直线折旧法时折旧率, 然后以此折旧率二倍来作为折旧率进行折旧, 抵达一定年限后再改为直线折旧。所以首先计算直线折旧折旧率, 再计算折旧额。 解:由题可知: Ko=10万元 T=8年 O=0 则直线折旧率为 (10-0)/(8*10)*100%=12.5% 则用双倍余额折旧法折旧率为 2*0.125=25% 因以前三年折旧额为: 第一年10*25%=2.5万元 第二年(10-2.5)*25%=1.875万元 第三年(7.5-1.875)*25=1.406万元 第四年(5.625-1.406)*25%=1.055 第五年(4.219-1.055)*0.25=0.791 因为本设备最好使用年限为8年, 为偶数, 所以改为直线折旧法年限为: 8/2+2=6年 即从第6年开始改为直线折旧, 总共折旧3年, 所以折旧率为1/3。由上知, 第五年后残值为4.219-1.055-0.791=2.373 则折旧额为: 第六年 2.373*1/3=0.791 第七年 2.373*1/3=0.791 第八年 2.373*1/3=0.791 17.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计算: (1)计算公式: 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标准价格  (量差)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  (价差) 材料成本差异=材料用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 更简单直观: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2)分析: 材料成本差异为正值为不利差异, 反之为有利差异, 因为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时自然是不利。 18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和计算: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产品实际工时-产品标准工时) ×标准工资率 (量差)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 产品实际工时(价差)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最简单公式: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产品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产品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19 可变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和计算: 可变制造费效率差异=(产品生产实际工时-产品生产标准工时) ×可变制造费标准分配率 可变制造费开支差异=(可变制造费实际分配率-可变制造费标准分配率) ×产品实际工时 可变制造费用=可变制造费效率差异可变制造费开支差异 直观公式: 可变制造费用=实际工时×可变制造费实际分配率-产品生产标准工时×可变制造费标准分配率 20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和计算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产品生产实际工时-产品生产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预算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产品实际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标准固定制造费 21低劣化数值法计算公式 T=√2KO/入 T-更新周期 Ko-原始价值 入-年低劣化增加值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