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学案编写者
杜惠芳
教学用课时
6
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目标
1.经过现实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识别方向意识, 深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 使学生认识东、 南、 西、 北、 东北、 西北、 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一个方向(东、 南、 西或北)识别其它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路线图, 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关键与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 南、 西、 北四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路线图, 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准备与手段
东、 南、 西、 北卡片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 南、 西、 北等方向知识已经积累了部分感性经验, 并经过第一年学习, 已经会用上、 下、 左、 右、 前、 后描述物体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 使学生学习识别东、 南、 西、 北、 东北、 西北、 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并认识简单路线图。
例1使学生认识东、 南、 西、 北四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一个方向识别其它三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路线图(四个方向), 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 东南、 西北、 西南四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一个方向(东、 南、 西或北)识别其它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路线图(八个方向), 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 例1及练习。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统计
一、 导入新课
二、 新知
三、 巩固练习: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 使学生认识东、 南、 西、 北四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一个方向识别其它三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 培养学生良好观察能力。
一、 导入新课:
1、 发明情景让学生说说“前、 后、 左、 右、 向左、 向右、 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 组织学生活动: 面向黑板, 指一指前、 后、 左、 右。
3、 师: “谁认得东、 西、 南、 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
4、 出示课题: 东西南北
二、 新知:
1、 早晨, 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 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东边有什么?(黑板)
3、 东和西是相对, 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西边有什么?
4、 组织全班活动, 起立, 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示: 这边是北。指右边: 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 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东面, 体育馆在操场( )面。教学楼在操场( )面, 大门在操场( )面。
完成“做一做”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 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能够确定了两个方向: 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 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部署?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 在教室玩“走方向游戏”。
3、 小组讨论: 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 小组讨论: 你怎样记住我们嘉兴市东西南北方向?
5、 背儿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 前边是东后边是西, 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 小结。
课外作业: 认方向。
结合具体情境, 使学生认识东、 南、 西、 北四个方向
培养学生良好观察能力
组织学生活动: 面向黑板, 指一指前、 后、 左、 右
组织全班活动, 起立, 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示: 这边是北。指右边: 这边是南。
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 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
小组讨论: 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第二课时: 例2、 例3及练习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统计
一、 复习:
二、 新课
三、 巩固
目标:
1、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方向。
2、 使学生会看简单路线图, 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3、 深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一、 复习:
1、 汇报课外认方向情况。
2、 说说教室和校园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3、 玩“认方向”游戏。
二、 新课:
(一)例2:
1、 观察第3页校园图, 你能画出校园示意图吗?怎样画, 能让他人看懂方向?
2、 学生同桌合作画。
3、 交流汇报: 把学生画多个情况展示出来。
4、 请大家观察这多个不一样示意图, 你认为怎么样?(没有统一标准, 太乱了。)
5、 为了方便交流,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绘制。现在, 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方向。
6、 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示意图。
(二)例3:
1、 观察例3图, 你是怎么找到“北”边?(图上标有)
2、 两个儿童在做什么?
3、 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 同桌相互看看指对了吗?
4、 同桌相互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
去医院怎么走?
去商店怎么走?
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 巩固练
1、 认一认地图上方向: (挂图)
2、 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 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完成问题。
四、 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以后生活有什么帮助?
学生知道地图上方向。
学生会看简单路线图, 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说说教室和校园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学生同桌合作画。
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示意图
观察例3图, 你是怎么找到“北”边
同桌相互说
做一做: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统计
一、 练习:
二、 综合练
三、 总结。
四、 课后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深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认识。
2、 深入熟练依据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过程:
一、 练习:
1、 谁来说说前面两节课学习, 你学会了什么?
2、 老师给知一个方向(邮局在百货大楼东面), 学生说出其她3个方向。
3、 看图说方位: 出示挂图, 同桌相互说说谁在谁哪一边。
4、 分组活动: 送…回家(用东西南北卡片)
二、 综合练
1、 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 请依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 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 第6页第3题:
4、 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 先找出“五岳”。
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 你能依据这个说说其她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 谁说得对!
讲评。
5、 引导学生阅读: 你知道吗?
三、 总结。
四、 课后
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东西南北著名旅游区。
谁来说说前面两节课学习, 你学会了什么
看图说方位: 出示挂图, 同桌相互说说谁在谁哪一边。
分组活动: 送…回家
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引导学生阅读: 你知道吗?
第四课时: 例4以及练习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统计
一、 复习:
二、 学习新知:
三、 练习:
四、 总结:
学习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 东南、 西北、 西南四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一个方向(东、 南、 西或北)识别其它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关键: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 东南、 西北、 西南四个方向。
教、 学具准备: 指南针
过程:
一、 复习:
1、 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 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 那么, 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何方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 学习新知:
1、 出示例4图, 观察: 多功效厅在哪两个方向之间?
2、 这个方向称为“东北方向”。
3、 我们知道了“东北方向”, 你能说出下面这多个方向是什么吗?
4、 我们又认识了“东北、 东南、 西北、 西南”, 你计划怎样记住这四个方向?请你把她们记下来。
5、 请自己画一个标有8个方向方向示意图。
6、 观察例4图: 请说说校园东北、 东南、 西北、 西南各有什么?
三、 练习:
1、 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知识?
2、 第10页第1题: 在黑板上标出自己家位置。
四、 总结:
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你会用到这方面知识吗?
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观察: 多功效厅在哪两个方向之间?
你能说出下面这多个方向是什么吗?
你计划怎样记住这四个方向?请你把她们记下来。
观察例4图: 请说说校园东北、 东南、 西北、 西南各有什么?
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知识
第五课时: 第9页例5以及练习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统计
一、 导入:
二、 新知
三、 巩固练习:
四、 总结
目标:
1、 使学生会看简单路线图(八个方向), 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关键: 使学生会看简单路线图(八个方向), 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过程:
一、 导入:
1、 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8个方向, 同桌相互看看指对了吗?
2、 老师说方向, 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 北、 西南、 东北、 西、 东北等。
3、 出示中国地图: 请你分别指出东、 西、 南、 北、 东北、 东南、 西北、 西南这8个地域。
二、 新知:
1、 出示例5挂图: 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
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2、 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 处理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能够怎样走?
(在动物园西北角, 能够先往北走到狮山, 再向西北走。)
还能够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指名到黑板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
同桌相互提问各个馆行走路线, 比一比, 谁说得准!
4、 每个动物馆行走路线是不是唯一?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一样几条行走路线时, 有什么发觉吗?
5、 小结: 假如从不一样路线走, 说方向就有所不一样了。
三、 巩固练习:
1、 说一说, 1路公共汽车行车路线。
2、 第10页第2题:
全班读题: 熟悉小健描述。
依据小健描述, 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合适位置上。
讲评。
四、 总结:
收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
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8个方向, 同桌相互看看指对了吗?
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指名到黑板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
同桌相互提问各个馆行走路线, 比一比, 谁说得准
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一样几条行走路线时, 有什么发觉吗
全班读题: 熟悉小健描述。
依据小健描述, 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合适位置上。
第六课时: 位置与方向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统计
一、 练习
二、 综合练习
三、 总结:
目标:
1、 经过综合练习, 深入培养学生识别方向意识、 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认识东、 南、 西、 北、 东北、 西北、 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一个方向(东、 南、 西或北)识别其它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路线图, 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关键:
认识8个方向、 会看简单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过程:
一、 练习:
1、 说一说你认识8个方向: 同桌相互考一考。
2、 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方向示意图, 比一比, 谁画得准!
3、 老师说方位, 学生指出来。
二、 综合练习:
1、 11页第3题:
2、 11页第4题:
3、 学生独立完成12页第5题:
4、 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 总结:
这一单元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对你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
学生熟悉认识东、 南、 西、 北、 东北、 西北、 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学生会看简单路线图, 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关键:
同桌相互考一考。
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方向示意图, 比一比, 谁画得准!
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 201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学案编写者
杜惠芳
教学用课时
17
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 整百、 整千数,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笔算过程, 掌握通常笔算方法, 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 会表示估算思绪, 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络,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简单问题。
教学关键与难点
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探求。加强乘除法之间联络, 提升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1.加强学生自主活动, 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探求。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教材既没有注明通常口算思绪, 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法则, 为是避免学生在不了解算理情况下, 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 套用计算法则。充足调动学生已经有计算知识和经验, 主动探索计算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经有口算经验, 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经有与除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相关联口算经验有: 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 整百数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基础。所以, 教课时, 应采取主动方法, 激活学生已储存相关口算经验, 唤起学生对已经有知识回想, 并将它灵活利用在除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这么一个新情境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算理和计算规律, 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终做什么”有序思索方法。教课时, 应充足利用学生已掌握除法口算经验, 结合一定直观操作活动, 使学生养成一个有序地思索和操作习惯, 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练语言表述思索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过程, 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过程, 它是计算活动过程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应发明条件, 给学生一个宽松说话环境。首先, 让学生在思索每个例题时, 自言自语地、 轻声地说出自己思索过程。其次, 让学生在小组(或与同桌)说自己思索过程。最终, 提供说话范例。让说得很好学生在班上交流, 或者老师依据多个学生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不一样解题策略。经过有层次地说过程、 说算理, 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基础方法, 同时学会用简练语言表述自己思索过程。
2.拓宽专题图情境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处理问题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 丰富多彩生活场景, 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处理若干问题。不过, 这些素材远不能满足广大城镇师生需要。所以, 实际教课时, 老师应依据当地情况和学生需求, 将除法学习与人生活环境、 健康成长、 交通、 体育、 娱乐、 饮食、 科普知识等联络起来, 使枯燥乏味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一切活动之中, 提升学生学习趣味性和探究性。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 笔算相同关键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并解释估算过程”, 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相关估算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 老师教学行为应该有以下改变: (1)充足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广泛应用, 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培养含相关键意义。(2)将估算、 口算、 笔算教学结合起来。教课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 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 使学生真切感受不一样计算方法作用, 感受估算应用价值。(3)合适补充部分亲密联络学生生活估算内容, 加大估算应用力度, 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4.加强乘除法之间联络, 提升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含有亲密联络, 所以教课时, 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关系入手, 将乘法运算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 )时, 可引导学生思索3×( )=60。又如, 教学除法验算时, 可依据乘除法之间互逆关系, 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检验方法。这么, 经过从矛盾着双方入手, 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相互关系, 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计算, 又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见解。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第一课时: 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统计
一.、 教学例1
二.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三.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四、 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口算方法。
2.能正确、 熟练地口算简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3.在与她人交流思维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关键、 难点: 经过分木棍实践操作活动, 让学生了解、 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
1. 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 这里有多个小木棍?(学生数, 并口答。)
2.假如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 你计划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 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方法合解。
4.假如不分小木块棍, 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 老师板书:
这么算 6÷3=2
60÷3=20
6.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索, 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 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么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三.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索, 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 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么算 24÷3=8 240÷3=80
四、 巩固练习
1、 口算下列各题, 并说说 口算方法。
40÷5 640÷8
2、 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 作业: 17页1.2
正确、 熟练地口算简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学生数, 并口答。
学生实践操作, 得出结论。
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方法合解
学生独立完成
先独立思索, 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方法。
结合学生汇报, 出图验
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结合学生汇报, 出图验证
口算下列各题, 并说说 口算方法
第二课时: .估算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统计
一、 听算
二.新授
三.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16页例2
1.教学目标: 会进行对应乘、 除法估算和验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索, 学会处理问题。
教学关键、 难点: 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 听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数学。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需要。
2.出示例题2, “你有什么样解答方法?”
3.学生一边说, 老师一边列示124÷3≈ ,让学生明白处理问题能够有不一样方法, 只要合理都能够采取。
4.让学生多说自己想法, 但注意其完整及简练。
5.小结, 总结加强。
三. 巩固练习:
做一做:
1. 260÷4≈ 260能够看成240, 也能够看成280。
2. 估算练习。
四、 作业: 第18页6、 7题。
会进行对应乘、 除法估算和验算
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需要
学生一边说, 老师一边列示124÷3≈
让学生多说自己想法, 但注意其完整及简练。
第三课时: 口算练习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统计
一、 听算
二、 估算比赛
三、 笔算比赛
四、 说一说: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 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基础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 能在生活中学会利用。
教学关键、 难点: 注意发觉学生错多, 难以明白部分经典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 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 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爱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 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 师生评价, 表彰发奖。
四、 说一说: 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 你有什么发觉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 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经过多练多想, 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基础法。
用你自己喜爱方法估一估: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 师生评价, 表彰发奖。
说一说: 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 你有什么发觉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第四课时: .笔算除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统计
一.复习引入
二.新授
三.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1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分小棒地过程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次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索, 学会处理问题。
教学关键、 难点: 以表内除法笔算、 一位数除两、 三位数口算基础上, 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笔算除法, 难点是着重帮助学生了解被除数哪一位, 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打开书本第3页, 在 里填上正确地数。
60÷3=
9÷3=
———————
69÷3=
80÷2=
6÷2=
———————
86÷2=
二.新授
1. 出示例1,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
3.假如用竖式计算你会吗?(老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学生说说理由。依据她回复, 同学们用小棒替换书, 分一分。看看她这么计算与思索对吗?
5.有疑问吗?(假如学生提不出问题, 老师能够提问。)
6.试一试。
三. 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在 里填上正确地数。
你会列式计算吗?
说说你是怎样算
假如用竖式计算你会吗?
假如学生提不出问题, 老师能够提问。
第五课时: 20页例2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统计
一、 准备
二、 新授
三、 巩固
教学目标: 1、 经过实际操作, 了解每求出一位商, 余下数必需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数要与下一位商数合并造继续除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 培养学生思索和处理问题能力。
教学关键、 难点: 经过分钱币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 要把余数和后一位数结合起来继续除”计算过程, 从而明白算理。
教学过程:
一、 准备
1.口算
2.出示人民币3张100元、 4张10元、 2张1元券。
观察: 一共有多少元?
依据学生操作回复, 老师板书:
300÷3=100
30÷3=10
12÷3=4
关键问一下12是从哪里来?
342÷3=114
二、 新授
1.出示例2: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假如学生猜对了: 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假如学生猜得不正确: 问我们能够用什么方法正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26。
3.老师巡视, 部分教导, 然后依据学生汇报, 老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4.书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假如发觉错误, 请学生判定, 并说明原因。
5.小结: 你认为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 巩固
.第21页第4题。
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依据学生操作回复
12是从哪里来?
假如学生猜对了: 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假如学生猜得不正确: 问我们能够用什么方法正确计算
然后依据学生汇报, 老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第六课时: 练习: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统计
一、 基础练习
二、 笔算练习
三、 作业
教学目标: 1.经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关键、 难点: 经过练习意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除次序和竖式书写格式, 练习时不仅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足重视, 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 整齐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练习
1.口算: 全体练习, 同桌校对
2. 出示书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索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络?
3.界上很多事物, 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络, 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 填填、 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络。
二、 笔算练习
1. 80÷5 68÷4 98÷7
864÷4 936÷2 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 作业
.第21页第5题。
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算理和计算方法
口算: 全体练习, 同桌校对
边做边思索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络
算算、 填填、 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络。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七课时: 22页例3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统计
一、 引入
二、 新授
三、 练习
教学目标:
1.再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中了解一位数除法, 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 需要看被除数前两位再除算理。
2.再经历一系列计算练习后, 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笔算步骤, 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再合作交流中主动发表自己意见, 同时学会倾听, 并从中体验探究乐趣。
教学关键、 难点: 经过学生独立尝试, 小组交流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 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 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出示74×4=296 52×7=364
296÷4= 364÷7=
你能依据上面乘法算式, 很快地填写除下一个除法算式商吗?你是怎么想?
3. 出示284÷4= 350÷7=
16÷4= 14÷7=
296÷4= 364÷7=
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有什么联络?
二、 新授
1.出示例3。
2.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 你是怎么处理?
(2)处理后得到商你写在被除数哪一位商?为何?
(3)接下来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何?
学生说, 老师板书:
3. 试一试: 156÷3集体订正
4. 计算。
378÷6 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数余除数进行比较, 问: 你发觉了什么?
强调: 为何每求一位商, 余下数必需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三、 练习
1.做一做
156÷3 434÷8 605÷5 863÷7
2.计算。
176÷2 456÷4
381÷3 495÷5
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 为何有商是两位数, 而有商是三位数?想想商为数与被除数、 除数有什么关系?
了解一位数除法, 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 需要看被除数前两位再除算理。
口算
很快地填写除下一个除法算式商吗?你是怎么想?
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有什么联络
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接下来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何
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数余除数进行比较, 问: 你发觉了什么?
计算
第八课时: 第23页练习五1——8题。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统计
教学目标:
1.经过多个形式地练习, 提升计算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思索能力, 在练习中体验成功喜悦, 激发学好数学愿望。
教学关键、 难点: 经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练习, 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方法, 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除法算法, 并让其认识到数学起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 (列出全部题目)
基础练习
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
2.书本第23页第一题, 给适宜题目涂上颜色。
3.第23页第二题, 看好, 并用尺子连线。经过除法运算, 锻炼计算能力。
4.处理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规范, 然后认真检验除法竖式正确是否, 是否漏了单位等。
5.“蚂蚁迁居”: 设置情境, 让学生依据自己能力尽可能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
6.优异行估算商是几位, 然后再计算。
7.第7、 8题, 是综合练习。
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 除数是一位数乘除法知识、 万以内数加减法知识和分析、 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简单实际问题。另外第7题解法有多个, 引导学生用不一样方法来解答。
提升计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