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
1、北京的地理位置
教师:学习地理位置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后回答:
海陆位置——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与河北省和天津市接壤
经纬度位置——北京大致位于北纬40度,东经116度;
相对位置——北京是东北、西北、南方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在华北的交汇处;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交通位置
交通位置——由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需要与各地联系,所以有着四面八达的铁路线,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教师: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了北京的气候类型,回忆北京的气候类型。
学生: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教师:这种气候的特点什么
学生:冬夏长,春秋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北京的地势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说出:西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低
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
东南部是平原
3、教师指导学生找出北京的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温榆河等
教师:河流为北京带来了什么?
学生: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分析概况出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
4、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②.战略位置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③.经济区位优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提问: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
5、北京的城市职能
教师: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职能,北京是我们伟大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你如何用自己的证据来证明北京的城市职能呢?
学生 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北京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国家最重要的新闻机构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也在北京。各国驻华大使馆都设在北京。
图片展示: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新华门、外交部、中央电视台
教师:北京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达。北京的高等院校最多、科研机构最多、博物馆最多……
图片展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京位于 平原北部边缘。该平原是我国第 大平原,其他两大平原是 和 。
(2)北京属典型的 气候,其特点表现为 、 。
(3)北京的地势表现为 高, 低。 、 、 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 平原。
(4)北京的地理坐标是 , 。
2.判断
(1)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围,是河北省的一部分。
(2)北京是个内陆城市,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3)流经北京市的河流大多属黄河水系。
(4)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此它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5)“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3.选择
(1)北京西隔 山就到 高原( )
A.太行山 内蒙古高原 B.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C.太行山 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 黄土高原
(2)人民大会堂是( )所在地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党中央 C.国务院 D.全国政协
(3)北京在全国的地位是( )
A.经济中心 B.政治中心 C.金融中心 D.文化中心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第二课时
本课主要是感受课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介绍了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京的政治职能,正是北京自古就是政治中心,所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了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的城市职能与古都有着直接的渊源,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
历史悠久的古城
讲授研讨新课: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历史悠久的古城”和阅读资料,并思考两个问题:北京的旧城城市布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布局?
学生:阅读资料、看图、讨论分析。
教师总结归纳出这样几个问题:
①北京是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②悠久的历史,使得今天的北京在建筑风格以及城市的规划格局上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风格;
③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无数名胜古迹,利用这一优势北京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
图片展示:北京的名胜古迹(长城、天坛、故宫、颐和园等)
转折过渡:北京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而成为历史名城,悠久的历史又为它留下了独特的文化色彩,在从古至今北京的发展中,自然环境一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看一看水源对于北京古城城址变迁的影响
学生活动:读图,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管城区如何变迁,有一个宗旨是不变的,那就是始终要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
学生得出结论:水源是造成历史上北京城市不断向北迁移的原因。
教师: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水源问题今日仍然困扰着北京城市发展,希望大家珍惜身边的水资源。
转折过渡:如今北京城又出现了新的矛盾,我们这一次又应该如何处理呢?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活动,分析讨论“有效的保护文化遗产”。
教师:历史为北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它,使之能够持续的利用下去,值得注意的是要掌握好“利用”与“保护”的“度”。
转折过渡:北京是古老的,北京也是现代的。
建设现代化的大都市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图“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布局”,了解现代化大都市的特征。
学生:从图中能分析出以下两个问题:
①北京周围密布着卫星城和新区,这是大都市的典型特征;②北京不仅有着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并且还有发达的公路系统,它使北京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内部各区的联系和沟通更加快捷、方便。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图“北京的重点功能区”,让学生了解北京城现代化的特征。
教师:高速的发展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看教材活动“城市的现代化”,来感受北京时代的气息。
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谈谈自己对城市现代化的认识。
教师:漫步北京街头,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交相辉映,既具文化特色,又显时代风貌,传统与现代共存。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也必然出现“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这对北京来说是一个考验。
学生:看教材图“北京城市道路改造一例”
教师:是“保护”还是“发展”,在如何对待“胡同”和“四合院”的问题上,人们反应不一,你的观点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教材提供的活动“四合院和胡同的改造”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烙印在北京的城市布局、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决定了它必须朝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北京一定是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历史与今天同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京建城的历史已有 年,最早称为 。先后有 、 、 、 各代在此建过都。
(2)北京旧城的格局形成于 , 两代,成 形。在这之前,旧城城区曾几度变迁,引起变迁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3)未来的北京将成为一个
2.判断
(1)北京是个文化古城,历史遗留建筑很多,严重阻碍了北京的发展,应坚决拆掉。
(2)今天的北京城已一改过去的旧面貌,历史对北京的今天毫无影响。
(3)北京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提高旅游收入,应延长营业时间,扩大游客量。
(4)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应加大工业发展的力度。
3.选择题
(1)北京旧城建筑排列为( )
A、环状 B、放射状 C、棋盘状 D、不规则状
(2)下列不属于北京的名胜古迹是( )
A、颐和园 B、故宫 C、天坛 D、秦始皇陵
(3)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是( )
A、高架屋 B、四合院 C、竹楼 D、蒙古包
(4)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 )
A、故宫 B、天坛 C、雍和宫 D、颐和园
(5)关于北京旧城格局叙述正确的是( )
A、中轴线东西延伸 B、中轴线南北延伸 C、城市东西对称 D、城市南北对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