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表达: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修改自己的习作》是第二板块的一节表达课,让学生学会4种修改符号,并在以后的作文当中坚持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练习。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完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三年级的学生要逐步学会修改自己习作中明显错误的词句,养成主动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会4种简单的修改符号:添字符号、调序符号、删减符号和修改符号,掌握简单的修改方法。
2、让学生了解修改的意义,并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趣味盎然。
大家都听过包公的故事吗?
喜欢包公这个人物吗?想当吗?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当包公,快把你的包公帽拿出来戴上。
这么多的包公,到底谁是真的?我要考一考。
二、实战考验,学习修改。
1、出示一段有错误的段落。
这坐森林公园里有一个池塘大大的。
一天早晨,我看到一只黑天鹅在独自游泳。它不是森林公园有意饲养的,是它自己从什么地方自己飞来的。
2、这段文字中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看谁能找出来,谁就是真正的包公。
3、学生自己认真读,寻找不当之处。自由发言,争当小包公。
明确修改方法:
(1)反复朗读法,在修改的过程中、反复朗读原稿。
(2)调整调换法,对顺序不当的地方进行调整、调换的修改方法。
(3)增加删减法,指增加字、词、句、段,使表达内容更加明确、更加充实。
(4)改词换句法,把用得不准确、不合适的词语改动,把病句找出来,改成正确的句子。
4、认识一些常用修改符号。
(1)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不过,大家要明白,修改作文要认识和会使用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就好像抓坏蛋。
要使用一些必要的武器。我们先来了解常用的修改符号吧。(投影出示常用修改符号表)
(2)弄清每个符号如何使用。
5、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原文。
6、将原文与修改后的相比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
一、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上节课,这么多的小包公,共同“审”了一个“案子”,看不出真本事,下面我们再来比试一下。出示练习:
1、人群里,说笑声不绝,八十岁的贺大爷,手里拿着拐杖,对大家说:“这进代真是变化快呀!前几年人们能买辆手扶拖拉机就了不得了。
现在连小轿车都买回来了。以后,还能买飞机吧!”
2、清晨,大道上没有一点动静。我背着书包走在宁静的大道上。不觉到了学校。打开门窗,开始扫地工作。扫完以后,打壶水洒在干净的地上。然后,又擦桌子。然后,开始,自习了。当、当、当,放学了。
我又开始值日了。扫完地,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心想,下次要更好地值日。为同学服务。
二、总结评价,主题升华。
同学们,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修改符号,以后,我们要自觉地用它们来修改我们的作文。
更多资源:
左手按住Ctrl键(键盘左下方),然后鼠标单击此链接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