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大真题部分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97151 上传时间:2025-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大真题部分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大真题部分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 科目代号:802 招生专业:经济学各专业 考试科目:经济学综合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虚拟资本积累的特点和经济影响。 答:(1)所谓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在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基础上逐步发展的货币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虚拟资本可以不依托于现实资本定期获得收入,还可以独立运动,在自由买卖中获益。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基础。 (2)虚拟资本积累的特点 ①虚拟资本积累是实体资本积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逐步产生的,它的产生天然就是为了促进实体资本积累更好地发展。虚拟资本的积累必然以实体资本的积累为基础。②虚拟资本积累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发生和实体资本积累脱节的,即虚拟资本积累反映的价值符号可以与实体资本的真实价值无关,其运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3)虚拟资本的经济影响 虚拟资本不等于虚无资本。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高度发达的产物,对商品经济已经和正在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首先,虚拟资本的存在和发展使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约束被缓解。银行信用和虚拟资本的共同作用,使得企业因为资本不足不能发展的可能性被降低到最低的限度。虚拟资本的存在拓宽了公众的投资渠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购买股票、债券等来分享高增长行业和企业的利益,当然也就用资本支持了这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其次,虚拟资本导致财富虚拟化,加快了整个经济的虚拟化进程。随着股票、债券及其他衍生证券交易规模的扩大及盈利水平的变动,围绕着证券交易展开的各种经济活动也在不断扩张,有越来越多的收入被资本化,按虚拟资本的特殊运动方式来运动。 2.简述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答: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1)资本周转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反映了资本周转的速度。资本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越慢;反之则越快。周转时间由资本的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所构成。 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处于生产领域中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劳动过程的正常中断时间、生产要素的储备时间。在这三部分时间中,劳动时间是生产时间中最重要的部分。要加快资本周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劳动时间;另一方面,也要尽量缩短非劳动时间,如减少储备时间、自然力作用时间和停工时间。 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处于流通领域中的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影响流通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供求状况、生产企业与市场距离的远近,以及交通运输和信息条件等。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就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改进运输工具。 (2)生产资本的构成 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比例不变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加快,则预付总资本周转也加快;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不变时,固定资本比重越大,总资本周转越慢;流动资本比重越大,总周转越快。这是因为,固定资本价值是在多个生产过程中分批转移,并逐渐地分批加以回收;流动资本价值是在一个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转移,并通过产品出售而全部回收。相应地,两者的物质形态的更新方式也不同,固定资本在其跨越多个生产周期的较长的有效使用期内可不必更新;流动资本则需在每一生产周期开始前都得到及时更新。所以,固定资本是预付量大,且分批转移,因而价值回收较为缓慢,周转期长;流动资本是一次预付,一次全部回收其价值,因而价值回收期短,周转期短。 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画图并说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的关系式是如何得到的? 答:(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V·帕累托提出,并因此而得名。帕累托指出,在社会既定的收入分配条件下,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的福利同时增加,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状态。 (2)消费者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要满足交换的最优状态。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为:,该条件可以通过埃奇沃斯盒状图推导出来。 如图1所示,盒状图画出了消费者A、B消费两种商品X、Y的无差异曲线。两条横轴表示A、B消费X的数量,两条纵轴表示A、B消费Y的数量。凸向原点OA的实曲线IA、IIA、IIIB等为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OB的虚曲线IB、IIB、IIIB等是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A、B两人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于P1、P2、P3。把所有这些切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就可得到契约曲线CC'。因为在A、B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因此CC'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就是帕累托最优点的轨迹,曲线上的交换都是最大满足的交换。 在契约曲线外的D点,A、B两人的边际替代率不同,从而不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此时可以通过把商品在A、B之间重新分配,从而在不减少A(或B)的效用的情况下,提高B(或A)的效用。如果重新分配沿IB进行,则到达P3点时没有改变B的效用,而A的效用从IIA水平提高到IIIA;如果沿着IIA进行是同样的道理。这种重新分配的结果都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满足了交换的最优条件。 图1 埃奇沃斯盒状图:交换的帕累托状态 4.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什么不同?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这种不同的? 答:(1)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差异在于: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较为平坦的曲线,如图2(a)中的SRAS所示;而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出Yf处的垂线,如图2(b)中的LRAS所示。 图2 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 (2)新凯恩斯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吸取非凯恩斯主义某些观点与方法形成的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关于价格粘性的假设,并从微观上对价格粘性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形成价格粘性的原因有:①在西方国家里有大量工会存在的情况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和工人都希望通过谈判签订长期劳动合同,以便预先规定厂商和工人的未来行为,工资因此会在一个合同生效期内固定不变,合同到期后也不一定能得到迅速调整;②因为存在风险与不确定性,使企业不敢轻易调整工资,而宁愿接受生产数量的变动;③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面临一条弯折的劳动供给曲线,降低工资可能会使人才流向其他企业。 在价格粘性的基础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短期内,由于工资调整缓慢和价格呈现粘性,因此,短期总供给曲线较为平直,而在长期内,工资和价格能够自由调整,使得产出总能达到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处的垂线。 二、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5.假定一个竞争性厂商,其生产函数为:,生产要素L和K的价格分别为w和r。 (1)试求在K为不变投入时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 (2)求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并讨论不同的规模报酬对平均成本曲线形状的影响。 解:(1)在短期,假设K保持在水平不变,则生产函数为:,因而可得劳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为: 因此,短期成本函数为: 。 (2)在长期内,劳动和资本都可以改变,因而厂商的成本最小化问题为: 设拉格朗日函数为: 一阶条件为: 从而可以解得:, 从而可得长期成本函数为: 平均成本为: 对于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而言,时,规模报酬递增;当时,规模报酬不变;当时,规模报酬递减。 因此,当,即规模报酬递增时,,从而随着产量的递增,平均成本减少,平均成本曲线因而向下倾斜;当,即规模报酬递减时,,从而随着产量的递增,平均成本递增,平均成本曲线因而向上倾斜;当,即规模报酬不变时,,从而平均成本不受产量的影响,平均成本曲线因而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宏观) w:R]!e_6\9   一、名词解释 ddMM74   1、效率工资 gT7I9 (x!W   答:(1)效率工资指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它主要是为了激励工人努力工作以及留住优秀员工。 PDZ)*$EE   (2)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劳动力的平均素质取决于它向雇员所支付的工资。如果企业降低工资,最好的雇员就会到其他企业工作,而留在企业里的是那些没有其他机会的低素质员工。另外,由于企业不可能完全监督其雇员的努力程度,便通过提高工资,增加工人因偷懒行为而被惩罚的机会成本,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进而提高工人效率。 qid1b b   (3)效率工资一般高于市场出清工资。因为当工资影响生产率时,减少工资将导致成本的增加。所以,效率工资理论认为,支付比市场出清工资更高的工资,劳动总成本可能最小,厂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cFxSDTR   c=<v.J@K   2、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 >,w P! ;dh   答:(1)资本的产出弹性是指资本变动的百分比与产出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值。 zN/Gy}   (2)用道格拉斯函数来说明: !j'guT&9]   , vKV{ $|   则资本的产出弹性 = = =  = 。 2f /bEpi   (3)资本的产出弹性反映了资本变动对产出变动的影响,可以用来测量资本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上述的 越大,则资本增加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则更明显,也就是说资本的贡献率大,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可能比较好。 CTh1;U20   f(W,m >.;   3、爬行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制 4>d[qr*<   答:(1)是指由一篮子货币盯住汇率制和爬行盯住汇率制组合而成的复合汇率制度,它是弹性的中间汇率制度的一种,兼有盯住汇率制度的稳定性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灵活性、防冲击性。 !FO:^P   (2)一篮子货币盯住汇率制用于确定中心汇率,其作用是保持有效汇率的稳定,可防止主要国际货币之间汇率变化引起的负面影响。 yA457 'R1   (3)爬行汇率制的作用是调整物价变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当本国物价上升快于国外物价时,相对物价的变化将引起本币实际汇率高估,为了阻止这一趋势,本币需要贬值,其结果名义汇率脱离水平运动并形成爬行走势。 >4F d xa   (4)以上两种汇率机制的配套使用可保持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宏观) =vEkMJ Os   一、名词解释 LDQ e^   1、适应性预期 e'~ Q@_D   答:(1)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 r8v:|Q1"   预期分为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而所谓适应性预期则是运用某经济变量的过去记录预测未来,反复检验和修订,采取错了再试的方式,使预期逐渐符合客观的过程。适应性预期是货币主义分析的一个基本概念。 K&S@F!#g   (2)适应性预期适应范围 ? ( 12aU   适应性预期在物价较为稳定的时期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西方国家的经济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好如此,因此适应性预期非常广泛地流行了起来。适应性预期后来受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认为它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适应性预期的权数分布是既定的几何级数,没有利用与被测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对经济预期方程的确定基本上是随意的,没有合理的经济解释。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理性预期”逐渐取代了“适应性预期”。 </Z Ha:=7   eH[y[~r   2、真实的经济周期   o* _g$   答:实际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第二代经济周期理论,它是相对于以卢卡斯为代表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而言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以普雷斯科特为代表,他们把注意力转到实际因素方面来,试图用实际因素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之源是技术冲击,分析了波动传导以及货币与产出的关系。 SALCuo"L   (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变革是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把总量生产函数表示为y=zf(k),其中,y为实际收入,k为资本存量,z为技术状况。于是生产中的技术变动即z值的变动便引起生产函数的变动。由此可知,技术变动能够引起产出、消费、投资及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 <2)v9c   (2)波动的传导。技术变动通常首先发生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内,被称为部门性波动源,然后,这个部门的技术变化能够传导到整个经济中去。如果一个部门出现了技术变革,引起其他部门对其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扩张,从而部门的冲击引起了整个经济的波动。 8b~7~VCk   (3)货币与实际变量。实际周期论认为,即使在短期内货币也是中性的:名义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变化。 K#)bjxz   ?>TbT fmR   3、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函数) ee\Gl?VN   答:(1)卢卡斯通过考察典型企业的供给函数,并引入预期因素,得到整个经济的总供给函数: ,参数 >0, 为公众对价格的预期。在理性预期的前提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不管在长期还是在短期都是垂直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的。 x`3. Wu\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从理性预期和自然率的假说出发,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由于价格和工资都是完全弹性的,当价格变化时,人们调整自己的预期,名义工资得以迅速调整直至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产出水平总能维持在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上。因此,长期内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也是垂直的。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宏观) 0h kZ   一、名词解释 de9e7.(2   1、古典二分法 _aU :[v*!   答:(1)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的变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义变量,如货币量;另一类是是实际变量,如就业、实际产量等。由于市场机制有效,价格、工资等都有弹性,所以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化只会影响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对产量和就业等实际变量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即货币中性。 B~E>=85z   (2)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价格、工资粘性,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所以古典的两分法失效。 - i{1h"        /g1;`F(MS/   2、奥肯定律 6o^O%:0g   答:(1)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产出将低于潜在产出2个百分点。是由奥肯根据经验数据得出的关于产出与失业之间关系。 |RBL5,t^   (2)奥肯定律可用公式写为: =- (u-u*)其中,y为实际产出, 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 为大于0的参数。该式的含义为: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这时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上升,这时为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 mqBX1D`e2   (3)奥肯定律说明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着反向替代关系,提供了一种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它对于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把握潜在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以及把握实际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rcf#8   +O1=Ao   3、菜单成本 _QtW)\)5 \   答:(1)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所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价格。产品的价格变动如同菜单价目表的变动,这些成本是厂商在调整价格时实际支出的成本。另有一类成本是厂商价格调整的机会成本,它虽不是厂商实际支付的成本,但同样阻碍着厂商调整成本,也被称作菜单成本。 #bb$Icmtk   (2)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厂商不愿意经常变动价格(只有当价格调整的利润增量大于菜单成本时,厂商才会调价),价格具有粘性。 Pk8(2fAYk   (3)菜单成本是新凯恩斯主义为反击新古典主义的批判并证明其所主张的价格刚性的重要理由。关于菜单成本能否引起价格的短期粘性,并未达成共识。一部分人认为:菜单成本通常非常小,不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另一部分人认为,菜单成本虽然很小,但由于总需求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名义价格出现粘性,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周期性波动。 !MOcF5M   _AiGD   4.摩擦性失业 G&yF9s)Lvs   答: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者改变工作,需要对新的工作机会进行寻找和选择而形成的短期性失业。在市场经济中,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一些企业因产品不适应新的需求而倒闭,一些工作机会也因此消失,而适应新的需求的企业或工作机会不断产生。因此,作为劳动力资源的劳动者也像其他资源一样需要在市场上实现重新配置。由于劳动力的重新配置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对新的工作机会进行寻找、比较、选择、尝试等,因而劳动者在这一较短时间里就处于失业状态。由于这种失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摩擦性失业并不影响充分就业。当充分就业实现时,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通常也不作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目标。但是,政府的人力政策或劳动力市场改善政策,会通过提高信息质量和降低寻找成本而有助于降低摩擦性失业。 R?] S<Z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宏观) \9R=fA18   一、名词解释 KppYe9?   1、潜在的GDP     `yC[Fn"E^   答:(1)潜在GDP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实现的GDP,又称充分就业的GDP,它反映了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一个经济的内在潜力,但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 jcRe),   (2)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即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的差额,称为国内生产总值缺口。当实际GDP大于潜在GDP时,表明社会的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这种现象一般是由投资、政府支出等过度引起的)会造成使物价上升,货币贬值,产生通货膨胀。 TQQh:y   (3)增加潜在产量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实现技术进步,降低自然失业率。 tHr4/   4hkyq>c}   2、自然失业率 .dwbJT   答:(1)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 XQ8q)B=   (2)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 \$gA2r   (3)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被定义为“非加速通货膨胀率的失业率”,即经济的通货膨胀既不加速又不减速时的失业率。货币主义从这个假设及理性预期出发推导出宏观经济政策无效的结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9ZuKED   pdjRakN   3.新货币数量论 gu&W:FY   答:新货币数量论是指弗里德曼的以货币需求函数的形式加以表述的货币需求理论。在这一货币需求函数中,弗里德曼以恒久性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以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即预期物价变动率)作为机会成本变量,同时,还以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之比以及其他综合变量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其货币需求函数为:M=f(P , rb , re , 1/p*dp/dt , w , Y , u ) LZQG.   弗里德曼对货币流通速度、决定货币需求的收入作了重新表述,而且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在短期内实际产出也变动);弗里德曼新货币数量说深受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启发,借鉴了其分析方法,将货币替代品由只有债券一种发展为多种,在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和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上均有新的认识。 bgkBgugZhX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宏观) oDvE0"Sz   一、名词解释 q n2X._`   1、IS曲线 ^@a|s Sb   答:(1)IS曲线是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任一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IS曲线的斜率为负,向右下方倾斜。 s+jL BY   (2)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上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的供给;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需求,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U`HSq=J   (3)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等膨胀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会导致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就表现为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WXgGB[x   l^,"^ vz   2、货币中性论 Vr1yj   答:(1)货币中性论与货币非中性相对,是关于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问题的一种理论,指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只会引起名义变量的变化,而不会引起消费或投资方式的变化,不能改变经济中的实际变量。 = "N?v-   (2)在长期,价格和工资具有充分弹性,价格能够立即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同比例的变动。工资等名义变量也相应进行调整,实际工资不变,从而就业和产出水平可以保持不变。 k:JlC(^h   (3)货币中性是古典理论的一个基本特点。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也认为:在长期内,货币增长率主要影响价格,而不会对实际产出产生影响,即货币长期中性。卢卡斯的理性预期理论也认为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只会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这些都支持了货币中性的观点。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规则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并认为只有对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才可以提高实际经济水平。 -%g&O-i\   %x2_njDd   3、BP曲线   ZNX=]]HM<n   答:(1)BP曲线指国际劳务收支保持不变时收支和利率组合的轨迹,即BP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利率和收支的组合都可以使当期国际收支均衡。BP曲线的方程为: "dN4EA&QJ   (2)在BP曲线上方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入顺差即 >F;在BP曲线下方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支逆差,即 <F。 &LD=Zp%   (3)净出口减少使BP曲线右移,净出口增加使BP曲线左移。 0:SR29(p1   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宏观) U%n,XOJ   一、名词解释 hafECs   1、资本深化   RCQAtBd   答:(1)资本深化与“资本广化”相对而言,是指以超过劳动力增长的速度积累资本。人均占有资本量增加,即资本—劳动比率上升。 To">DOt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以一定的比率增长,但是资本积累的速度更快。这种变化的结果,是资本广化与资本深化一般是同时进行的,难分彼此。资本深化一般意味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技术进步。纯粹的资本广化则没有什么技术进步。 QjqBO+   (3)计算公式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Wge ho   k=ts&9\   2、理性预期   Pu-p7:99;'   答:(1)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充分利用包括过去、现在、将来的一切信息,据此做出无偏的预期,并引导自身的行为决策,理性预期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广为应用的基本概念。 KjBOjD'I   (2)理性预期的含义有三个:首先,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其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最后,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 xM%`K P.8X   (3)理性预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假设(其余三个为个体利益最大、市场出清和自然率),是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 ^DzL$BX   .#sz|0   3、奥肯定律           fEB195#@9   答:(1)是由奥肯根据经验数据得出的关于产出与失业之间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产出将低于潜在产出2个百分点。 FOc|*>aKP   (2)奥肯定律可用公式写为: =- (u-u*)其中,y为实际产出, 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 为大于0的参数。该式的含义为: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这时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上升,这时为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 A*a7\id!y   (3)奥肯定律说明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着反向替代关系,提供了一种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它对于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把握潜在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以及把握实际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Q H4k!^   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宏观) s21wxu:   一、名词解释 JH:0 L   1、平衡预算乘数 o] mD"3_   答:(1)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0ez(A   (2)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 时, K_K5'2dE      rXA*NeA3v   得到: q$aaA`E%   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 AY_2>7   (3)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可以把财政政策的作用归纳为三种情况:①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减少税收将对国民收入有巨大促进作用;②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保持平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③政府在减少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将会抑制国民收入的增长。 3E 3HL7   JA)] _H P   2、菜单成本 Q'%PNrN   答:(1)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所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价格。产品的价格变动如同菜单价目表的变动,这些成本是厂商在调整价格时实际支出的成本。另有一类成本是厂商价格调整的机会成本,它虽不是厂商实际支付的成本,但同样阻碍着厂商调整成本,也被称作菜单成本。 hUYd0qEbEt   (2)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厂商不愿意经常变动价格(只有当价格调整的利润增量大于菜单成本时,厂商才会调价),价格具有粘性。 |Pg@M   (3)菜单成本是新凯恩斯主义为反击新古典主义的批判并证明其所主张的价格刚性的重要理由。关于菜单成本能否引起价格的短期粘性,并未达成共识。一部分人认为:菜单成本通常非常小,不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另一部分人认为,菜单成本虽然很小,但由于总需求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名义价格出现粘性,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周期性波动。 ATR!7i\|   S{Er?0wm.R   3、流动偏好陷阱 .w]GWL   答:(1) 流动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Sv  &[f}S   (2)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 v'e[GB 0   (3)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 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宏观) H4Ek,m|c   一、名词解释 nHjwT5Q+Q   1、自然律假说 _ 0E,@[   答:(1)自然率主要是指自然失业率,按自然率假说,任何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vUb   (2)认为的经济政策的作用可以暂时或在短期中使得实际的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失业率,但是在长期中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miSC'!   (3)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两种失业,即摩擦性失业和自然失业,二者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有的比例即是自然失业率。自然率的假说实际上就是说,资本主义 在长期中不会存在非自愿事业的现象。 Z4' v   (4)自然律假说是货币主义以及理性预期学派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它们挑战凯恩斯理论的强大思想武器。 9~I WGj?   ')c u/   2、收入政策 @("AkYPj   答:(1)收入政策又称工资物价管制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一套关于物价和工资的行为准则,由价格决定者(劳资双方)共同遵守,其目的在于限制物价和工资的上涨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同时又不致造成大规模的失业。 m=V2xoMw6   (2)收入政策主要针对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收入政策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①以指导性为主的限制。②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如果工资物价增长率保持在政府规定的幅度之内,就以减税作为奖励;否则,就以增税作为惩罚。③强制性限制,即政府颁布法令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甚至实行暂时冻结。 iI0'z=J   (3)收入政策也存在缺陷:①如果是指导性政策或税收政策,其效果如何取决于劳资双方与政府能否通力合作。②强制性收入政策会妨碍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③如果在价格管制的同时没有采取相应的紧缩需求的措施,公开的通货膨胀就会转变为隐蔽的,一旦重新放开价格,通货膨胀就会以更大的力量爆发出来。 17d$gZ1O:   owhht98y(   3、挤出效应 f *vziC<m   答:(1)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下降的经济效应。 B#yyO>0k]   (2)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NQ!F`   (3)“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 “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这两者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Fj_ N   (4)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是:①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竞争加剧,价格上涨,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因而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②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引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 w5Xdq_e3   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宏观) _(K)(&   一、名词解释 TY(B]Q_o   1、庇古效应 Q]9+-p(=   答:(1)庇古效应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相互关系。物价水平下降造成金融资产实际价值的增加,从而产生的消费刺激效应,称为庇古效应。 T<hS   (2) 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既定数量的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或下降。如果物价水平的上升与家庭现有可支配货币收入的上升相对应,则可使其实际收入不变;但是,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对所拥有的资产的实际抑制效应,仍可能促使家庭实际消费支出减少。相反地,如果物价水平的下降与家庭现有可支配货币收入下降比例相对应,那么它仍可以由于所拥有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产生刺激效应,从而增加消费支出。 X"4 :#s   (3) 庇古效应只在货物和劳务市场中起作用;它与凯恩斯效应不同,凯恩斯效应只在债券市场中起作用。 VH.m H<   WR&>AOWAD   2、菲利普斯曲线 p#5U[@TK   答:(1)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菲利普斯根据英国近一百年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经修改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π=-ε(u-u*) <G9HVMiP   (2)按经济中调整时间的长短,菲利普斯曲线可以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8HK_eQn   (3)短期中,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仍存在着替换关系,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有效;从长期来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在自然失业率水平垂直的线,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 Z~g6C0   |fL|tkGEa   3、国际收支平衡 z\d{A7   答:(1)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也称为外部均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0。国际收支净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或BP=NX-F。 o1kT B&E4B   (2) 国际收支平衡一般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来反应,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它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 [@VM'@e7   (3) 国际收支总全平衡与否,反映了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总体情况。总体顺差或逆差,反映的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之比例失调。国际收支总体失衡,不论是总体逆差还是总体顺差,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