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文两篇日月教案(人教版)石中初中部 谭地莲教学流程设计:一、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二、课文学习的导入:之前我们已经朗读了课文,扫清了字词的障碍,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完成了导学案的作业,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究课文内容,展示自我。大家看看,由日、月组成一个什么字?明,看到“明”字,你们会想到什么呢?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三、先学习短文日。(燃烧的心,赤诚的情。)1.听录音朗读,勾出重点字词句。2.拿出导学案,分组交流讨论学习问题,达成共识。3.分组展示,教师点评,精讲。(1)巴金在日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
2、生命甘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2)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作者在课文中写飞蛾扑火是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一般是作贬义,在这里是贬作褒用,赞美飞蛾敢于斗争、敢于牺牲、一往无前的精神。)(3)短文标题是日,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用主要篇幅来写飞蛾扑火、 “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重点把握: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作铺垫。(4)如何理解“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
3、的人生追求。此句寄寓着哲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大家还会联想到哪些关于生命的文章和句子?七年级上第3课短文两篇蝉小思(女)贝壳席慕容(女)(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我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要认真做事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七年级上第6课理想流沙河做一个大写的人;七年级上P35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
4、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臧克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活在人民心中,有益于人民的人。雷锋: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4.小结:小结:课文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是目的吗?写日又是目的吗?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文章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这种写法叫做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文学总要表现具体的社会历史生活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飞蛾,也就是赞美抗日将士。(战士的平凡
5、而伟大的形象自己的崇高理想。象征)四、学习短文月。1. 请大家自由、快速地阅读短文月,勾出文中重点字词句。2.出示预习、探究案中“自主学习、阅读探究”的问题,分组讨论。3.学生逐一展示,教师点评、精讲。(1)在宁静的月夜,皓月把柔美的清辉洒向海洋和大地,是会唤起诸多美丽联想和惆怅情思的。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并举例相关的诗句。(明月千里寄相思 思念之情)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
6、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2)从文中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思考: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感觉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7、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3)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我们从小听说的姮娥奔月故事是怎样的?作者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是要借此表达什么情感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即:我们从小听说的姮娥奔月故事是怎样的?作者写姮娥奔月又是为了什么?)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姮娥奔月”的传说,作者用疑问的语气寄托了自己的理想。(4)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把握: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某某人”可能有多种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但依据要充分。教师引导时要着重分析当时的背景,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五、由本文给予我们的启示(收获)。老师点拨:1.人生价值的思考:怯弱的人还不如勇敢的虫?甘愿做人间的飞蛾。志存高远,报效祖国2.写作的思考。(一、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启示;同一事物,写作目的不同,表达的内容也就不同。二、象征的写法。三、写出新意。)对光和热的赞美,对生命力的赞美,对探索者和殉道者的赞美,对漫漫长夜和严冷寒夜的憎恶,这就是巴金散文中反复出现的四组意象系列,这构成巴金散文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六、课后练习:请试着写一种植物,用以寄托你的人生信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