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Si+n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学方程式中n=1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2.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 )
A.Zn+H2SO4(稀)=ZnSO4+H2↑
3.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且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 B.可能只有氢气
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D.可能只有甲烷
4.“绿色化学”要求生产尽可能不产生废物,即实现“废物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最容易实现“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中和反应 D.置换反应
5.食用米饭、馒头,主要为人体补充营养素的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D.油脂
6.下列关于某些营养物质的化学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
A淀粉遇碘水会变蓝 B.蛋白质遇可溶性重金属会失去生理活性
C.油脂能在人体内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
D.葡萄糖在人体内可转化为蔗糖、淀粉和纤维素
7.下列玻璃仪器名称错误的是( )
8.下列说话正确的是( )
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B.CO能溶于水生成酸
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用CO可以在O2中燃烧
9.实验室用高猛酸钾制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 ②.从水槽中拿出导管 ③.从铁架上拆下试管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②③
10.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和尿素都是白色固体,也是重要的化肥。下列物质能够将尿素从这四种化肥中鉴别出来的是( )
A.氢氧化钙 B.稀盐酸 C.氯化钙 D.水
11.常温常压下在实验收集NH3(气体),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是( )
A.NH3的密度 B.NH3在水中的溶解性
C.空气的密度 D.NH3的质量
12.下列对知识点的归纳,有误的是()
A.区分碳粉和氧化铜粉末的方法
B.电解水可得到的结论
燃烧,观察现象
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通入氢气加热,观察现象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C.降低氢氧化钠溶液PH的方法
D.粗盐提纯试验中玻璃棒的作用
加水稀释
加入稀盐酸
加入硫酸铜
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时起到引流的作用
蒸发时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二.化学反应方程式有关书写
1. 活性铁粉是一些食品保鲜剂“双吸粉”的主要成分,某保鲜剂已经完全变成了红色粉末,彻底失效,将这些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2. 自来水中含有较少量Ca(HCO3)2等可溶物,烧水时能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3. 化石燃料中有一种是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中的一种是 ,汽油中添加乙醇的目的是 (答一种),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4.运载火箭所用的高能燃料偏二甲肼C2H8N2在点燃的条件下,与N2O4(气体)反应生成氮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
5.向一支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有黑色固体出现,这一变化的方程式为
6.打开碳酸饮料瓶盖,发现有大量气泡冒出来,其原因是 。取适量汽水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浅红色,微热后,又冒出大量的气泡,且溶液溶液 ,发生方程式为
7.若NaOH+A B+C,且A溶液呈蓝色,写出B和H2SO4反应的方程式
8.含有高价态的化合物,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通常具有氧化性。如:氯化铁溶液能和单质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另一种铁的氯化物。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氧化性的物质是 。
9. 3个硫酸分子 2个汞原子
归纳:Cu2+、、S2-、CO32-中数字“2”的含义是:
三.
1.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燃烧匙中装入的药品应为: 其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21%,推测可能原因 ,若采用其他可燃物测定氧气的含量,挑选可燃物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是
2. 右图为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分子种类
的示意图。回答:该反应中,生成物中各物质的粒子个
数之比为 ,B和C的质量之比
3.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下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序号,下图)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4.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制取氧气,,我们最好挑选 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其优点为
(2)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该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室中一氧化氮采用的收集装置为 ,我认为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从气体的性质考虑的因素是: 、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程式为
。制取氨气选用的反发生装置是:
5. 已知某物质在20℃时溶解度是34g,70℃时溶解度是29g,70℃时向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固体该物质,再将烧杯中的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6.
(1)某物质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蒸汽和二氧化碳,检验气体生成物时,先将气体通过
,是为了检测气体 ,现象是
再将其体通过 ,是为了检测气体 ,现象是
选择上述装置做该物质分解并检验二氧化碳和水的联合实验,组合顺序是 。
(2)若用C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由 端导入。收集氧气呢?
(3)在上述检验CO性质的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说明CO具有的 性质
7. 下图中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是氧化物。
(1)得到溶液的操作①的名称为:
(2)若I是红褐色沉淀,则G + F I 化学方程式为
(3)若的I是蓝色沉淀,则B +稀盐酸 G的化学方程式
8. A、B、C、D为常见的物质,短线表示物质能发生反应,箭头表示两物质间能相互转化,(1)若A是一种碱,B是被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的生产。则B的化学式是D的化学式是
(2)若A是一种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B、D可能是单质②B、C可能都是盐③A、D也可能发生方法④D一定不能转化成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