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学七级语文月月考试题苏教版解析.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49302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学七级语文月月考试题苏教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学七级语文月月考试题苏教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5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月亮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冰冰的。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yán黄子孙。我们这个民族,赋予月亮不xiǔ的生命,主要的不是靠神话,而是从心灵的深处,从日常生活中,从感觉中,真zhì地爱上了月亮。我们fù予月亮一种永恒不朽的诗趣。 ——选自《中国的月亮》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松鼠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C.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D.飞机在6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竟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存在,对此,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 B.五月的鲜花开遍山野,泰州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四方游客,我与多年未见的同学也在老街不期而遇。 C.“泰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D.她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曲径通幽处, 。 ② ,乾坤日夜浮。 ③君子坦荡荡, 。 ④长袖善舞, 。 ⑤古人善于咏物以抒怀。虞世南在《蝉》中借“ , ”来议论: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杜甫在《孤雁》中,通过“ , ”描写来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 5.名著阅读。(6分) (1)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象孩儿一般。……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 选段中师徒一行西行至何处?果子敲落后为何找寻无踪影?行者怒推果树后,又是如何让果树复活的?(3分)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紫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悟空才救回王后娘娘。 B.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一孙行者一弼马温一齐天大圣一孙悟空一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C.孙悟空具有超高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比如,白骨夫人多次变化,均被悟空一一识破。 D.《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小明在阅读中发现了一张漫画,你能说出漫画的含义吗?(图片中文字为“非法狩猎”)(2分) 小明的爸爸在菜场看到了有活的青蛙出售,他想买些回家烹饪,如果你是小明,你准备如何劝说爸爸呢?(2分) 南京紫金山的萤火虫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驻足观看,但有不少游客的行为造成了萤火虫死亡。为此,小明准备在紫金山景区的网站上发布《萤火虫观赏指南》,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帮他完成“指南”中的“注意事项”(至少写出2条) (4分) 萤火虫生命周期短暂,被抓后最多只能活两三天。它发光的目的,是为了求偶从而繁衍下一代,其耐光性非常强,之要存在光污染,如照相机和手机的闪光灯、手电筒、车灯,萤火虫便无法发现异性。无法进行交流,甚至无法交配产卵。太过嘈杂的环境,会让胆小的萤火虫提高警觉躲在书从中不出来,或者因受到惊吓而死亡。 萤火虫观赏指南 一、观赏时间 1.每年的7月是最佳观赏月份。 2.每天最适宜观赏时间在19点到21点。 二、必备物品 1.防蚊液 2.长袖衣裤和旅游鞋 三、注意事项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题。(6分) 鹧   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颔联运用典故,很容易勾起读者对 等历史传说的联想。 品味颈联中“乍”、“才”两字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诗借鹧鸪的悲啼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必为名士 ( ) ②宗元革其乡法( ) ③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 ) ④即草奏章(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时人义之 A.黔之驴(《黔之驴 》) B.事列《神仙》之传(《黄鹤楼 》) C.主人处处款之(《于园》) D.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9.请根据要求,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此 不 为 远 者 小 而 近 者 大 乎 (标在主谓和动宾之间)(《两小儿辩日》)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2分) 译文: (2)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2分) 译文: 读了选文后,柳宗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12—14题。(10分)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12.说说文章标题有何作用。(3分) 13.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4分) (1)第六段中加点词语“几乎”有何表达作用? 第六段中划线句子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1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有误?( )(3分) A.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D.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或许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四)阅读短文,完成15-17题。(10分)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ƒ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 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⑦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⑧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 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⑨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 24 版)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3分) A.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 B.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C.无论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D.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三段和第六段举出了钱钟书的读书治学的事例,为何作者不放在一起介绍?(4分)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   )(3分) A.学者、作家读书时必须作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作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做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阅读短文,完成18-21题。(20分) 其实很简单 戴希   “抓强盗——抓强盗啊!……”女人歇斯底里地叫喊着。   光天化日下,一个歹徒正在抢劫,旁若无人;被抢的女人拼命抱紧自己的挎包,死活不放。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不仅不敢制止,连呵斥一声的举动也没有;不仅不敢呵斥,就是悄悄用手机报个警也无人肯试。   沉默。好一阵可怕的沉默。   沉默过后,有个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的小伙忽然一声怒吼,像狼一般冲向歹徒。   歹徒大惊,立即掏出一把尖刀,目眦尽裂地瞪着小伙:“狗咬耗子是吧?再不识趣老子捅了你!”   小伙愣怔一下,仍然像狼一般猛扑上去。   很快,小伙摇摇晃晃,蹲了下去;但片刻,又咬紧牙关站立起来。虽然被锋利的尖刀刺中下腹,但小伙强忍剧痛,没有倒下。他一手紧紧抓住刀柄,不让尖刀深入;一手像钳子,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   女人趁机挣脱,嗷嗷大叫,挥拳砸向歹徒。   歹徒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一时不知所措。   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   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报警。   警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迅速给歹徒戴上了手铐。   人们小心扶住小伙,送上警车。   “儿子,我的儿子!”听到小伙吃力的呻吟,人们才发现小伙的身旁还站着个小男孩。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   警车一路鸣笛,将小伙送到医院。   幸亏没有刺中要害。几天后,小伙的伤情得到缓解。 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消息传来,小伙所在的单位竟炸开了锅。   “他可是我们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啊!”   “平常谨小慎微得不敢踩死一只蚂蚁!”   “说歹徒不费吹灰之力抢劫了他,我们还信!他会赤手空拳与扬着凶器的歹徒搏斗,太邪!”   ……   这样的议论传出,记者深感蹊跷。 “当时,那么多人鱼不动、水不跳的,你一个文弱书生,何来胆量挺身而出?特别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歹徒凶狠的尖刀,你为什么还敢奋勇向前?”记者找到病榻上的小伙,好奇地探问。    小伙犹豫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   “当然想听真话!”   “那好,只是我的话你千万不要对外报道。”小伙的脸上飞过一朵红云。   记者认真地点点头。   “当时,我的儿子憋不住拽了一下我的手,‘爸,抓歹徒、抓歹徒呀!’我的儿子才6岁,还是稚气未脱的小毛孩,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在他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吧?”   记者一愣:“就这一点?”   “对,就这一点!”    (选自《小说界》2013年第1期,有删改。) 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4分) 歹徒抢夺女士挎包,现场一片沉默。 ‚ ƒ群众合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 ④ ⑤记者去医院探访,真相大白。 19.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6分) (1)文中写道:“沉默。好一阵可怕的沉默。”请问“可怕”有着怎样的含义?(2分) (2)文中写小伙单位的人“炸开了锅”,议论纷纷,有什么作用?(4分) 20作者以“其实很简单”为题,蕴含着怎样的深意?(4分)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材料】他勇猛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台。窗口边的旅客都看着他,然后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跳进了车厢,淹没在济济的人群里了。 ——《我们家的男子汉》 本文第(29)段中的划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何不同?用意又有何不同? 三、作文(60分) 22.请以“温暖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初一语文月考参考答案5月19日 1.炎 朽 挚 赋(4分) 2.D(2分) 3.C(2分) 4.略(8分) 5.(1)(1)五庄观(或:万寿山。);这果子遇土而入;借助观音的净瓶水(或:甘露水)。3分 (2)B(3分) 6.(1)捕捉蟾蜍等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2分) (2)示例:爸爸,青蛙是有益的动物,我们捕食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况且,青蛙体内可能存在寄生虫,吃下去不太安全,我们还是买其他菜吧。(2分) (3)不要捕捉萤火虫;拍照时不要使用闪光灯;不要用手电筒、车灯等强光照射;不要大声喧闹。(2分) 7.(1)屈子怀沙或湘妃泣竹,意对即可。(2分) (2)“乍”、“才”两个虚词起强调作用,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的哀怨,感动人心。(2分) (3)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2分) 8(1)成为 变革、更新 去世 起草、书写(4分) (2)C(2分) 9.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2分) 10.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 11.体恤百姓,勤于政事;关爱朋友,替朋友着想;学识过人,指导有方。至少答两点。 12.运用问句的形式,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作者的阅读兴趣,1分同时,提示了本文的说明内容。1分 13.(1)“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1分“几乎”在句中表明,雨滴在与蚊子的碰撞中还是会有减速现象的,只是不太明显而已,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1分 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蚊子能借助自身体重轻的优势,通过瞬间加速下降的方式来避免伤害,有较强的感染力。1分 B(3分) B(3分) 前者是为了证明大量、广泛地记笔记是治学的基础,2分后者是为了论证“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材料运用的目的不同,自然不能合并。2分 B(3分) 文弱小伙挺身而出,身负重伤。2分 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奖,却受到小伙同事的质疑。2分 (1)“可怕”就在于面对邪恶势力,人们选择了冷漠与袖手旁观,这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哀。(2)这一情节进一步强调了小伙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性格特点,1分与前面介绍小伙弱不禁风的外表相照应;1分反衬他见义勇为的不易;1分为下记者探寻小伙见义男为的原因作了铺势。1分 小说意在告诉人们:在关键时刻只要有人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那么唤醒人性之美,打造具有良好风气的和谐社会,其实很简单。这个简单的题目中含着作者对真善美的呼唤,也引发读者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分析肤浅酌情扣分。 链接材料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正面描写),本文划线句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侧面描写亦可)。2分前者表现了“我们家的男子汉回家途中表现出的勇敢、成熟与沉着。2分后者表现了文弱小伙”儿子“的纯真的童心与见义勇为的美好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