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背诵全文.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92328 上传时间:2025-03-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诵全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背诵全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席慕蓉诗《雨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诗歌诵读能力,感知并描述雨后的形象。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梳理线索,赏析本诗含蓄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从而融入诗歌意境。 3、创设意境让学生置身诗境,通过仿写来重新立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梳理线索,赏析本诗含蓄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从而融入诗歌意境。 难点:创设意境让学生置身诗境,通过仿写来重新立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席慕蓉:女,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生于1943年10月,1981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代表作品有《记忆广场》《成长的痕迹》等。 2、引出本课学习内容,让学生展示个人的预习成果。 (二)诵读诗歌,体会意象 1、初读感知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对节奏,教师指导泥淖、滂沱的读音。 2、再读会意 读懂意思,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大意并描绘出雨后的情景。 3、三读成诵 教师引导学生抓关键动词“盼望——错过——等待”,梳理诗歌思路,将诗歌读熟,争取当堂背诵。 (三)品读诗歌,感悟生命 1、这首诗是寻梦者的历程,被繁华催醒过,在梦想中期待过,没有追上梦的脚步,直指走过的路,所有的梦铮铮不息。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的感悟。学生交流、讨论,明确:人生无坦途,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在生命探寻的旅途中,我们难免经历坎坷、挫折,但我们要敢于迎接暴风雨的洗礼,经挫折而不沉沦,历磨难益加奋起。 (四)细读语言,借鉴形式 1、进一步探究诗歌结构形式:本诗分为两部分,递进式说理:先提出假设“生命,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再得出结论“生命,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并注重结论形成的条件是“盼望”,搜寻”,“等待”。 2、完成后,朗读交流展示。并在互相评价中进一步感悟本诗表达的人生哲理:人们常说,风雨过后,面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荆棘过后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 (五)赏析感悟  诗中“搜寻”“盼望”“等待”等动作行为应该是“生命,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的前提,如果能够在希望中探寻,那么不管是泪是笑,是悲是喜,都是可以欣赏的。 五、教师小结后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雨后 席慕蓉 云彩           风雨            如诗 搜寻--盼望--等待-- 洁净 《雨后》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初中生正值诗意的年龄,因此,教会他们读点、写点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有着强烈的时代性、必要性等意义。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学生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的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诵读诗歌可以让学生体会出诗歌的节奏美、情感美、意境美。有鉴于此,我安排学生进行“初读”、“再读”、“三读”。 对于赏析感悟,教师不必作过高要求,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教师中肯点评,持赏识态度。 短知浅见,还望同仁、专家批评、赐教,以便我不断改进提升。 附录: 《雨后》 席慕蓉 生命,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 静静盼望,搜寻 怀带着逐渐加深的暮色 经过不可知的泥淖 在暗黑的云层里 终地流下了泪 为所有错过或者并没有错过的相遇 生命,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 在滂沱的雨后 我的心灵将更为洁净 如果你肯等待 所有漂浮不定的云彩 到了最后,终于都会汇成河流 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