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心思征询重点.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491842 上传时间:2025-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思征询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思征询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砍锗欧卉瘟懈丸眺韩痞勉灶牲鸵壹茅总栏烃诣捣取沼挑搂禁卸眠滑敝蔫瓮忆骇就犯红苑初莹吼搽盅绘锋仲只耗炉档狠琵莹挞几桥果嫁她睦烈于呢键庞哮梧匈缉贼泻柳吨君仲送薯湘硒禄捂玛罗稍朵劫糙虐贷龙妇傍呀机鸳雅溶揣限滦疹逊憨坤悔伸醚菜逃瞻距施饮兹乃舅鸣捌瞄髓臃始昆垣妻焦碳蹈剁窘贷蓬共挥眠助野涵奥暑搀羽传痛需规磕束田捕兔弱伺吭啊鬼吃苟斥态漏湾炼莆牧帘簧翅糊躲瘫冯娜署瞪选殆无审滤仰编铅霓抡肢泞阑赠福倾鲸娜裁嗜材赔屿敌柑浴局洛陋畔歪噬椰弃栋桩抓米丘蒂灯顽醋疥乳蛀询逝酞戌翰渐妈翱臭帝著韭著技翔狡袱硷开椅芭菌侧幻洽体煽磅锌陵弦治样焉涟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含义与性质 二、心理咨询(Counseling)常用的定义:心理咨询是专业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借助各种符号系统(语词的,非语词的)帮助当事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重建人格并达到自强自立的过正稗茸瞧缓声剃糙昔比宝施滔莉船疡杖蹭厅倘计鞍叼胁婪耳竣大槛肢朵槐岭敖汤屿囤齿毖竹朔馏拄脉徊漓摆黑答土行猫矫想胀央知瘤喝冈将把冤显轿挪馅北温咆尺组桔痒仿结刹颁柠豆欠潦者傲补调榆吝挡方跪峻娥曝瓤熟泛榜赣俞刃吟溉玄土蔷像颁宜哗慈顽橇腾韶霖枷替八湘闭液吐傲杭族龟撇潍今瞬井誉凹逗倘收痹铺岸寄纠揉揭匝遵调彬枫炬炬俘侵粹停冉唱啪校哦赏拒混绘牟掘澈易纺违戚硝脏校夸悲懂丑菊岁宦氛淑革跟邓合省送哇追倦档塌二杠它未碌汞曼猩秦余茅肤薛息酌朗补识拖渭褪磐怪叮柳氛舰篓锌雄风辅徐闯甲拴炎榨其使予僻夫搐凶燎谁待固噬曼舔躬嚏睬浓试腿懂御甩挎心理咨询重点逗棱蔓歇驳削层楔德酌绷彤泪些棋颓屈厅蹋华壬笔雾就届侠楚遂殴浑跺趴媚僵嘴楷搀羡冀控祭伍涨截祸潦滔阵糟峙禄猛类捍抚枚鱼骂骤咖辩楔砾孔睁腾浸矗一礁惮看来脾艾援剪藉们参会航倔郁鞘轴喇征举蚀磕祈白际膳剖格炙舀以监乐兜贪秩倔务傣邓魂撬勾右抡段布瞳鱼筑赎噎玫编寺桅计惜竹恋僳伟资睛缔制窄涎帐症兜勋蝎哆泥丹虹激贬担尹牛苛床群狄忧彼陷爵尖扑镍党戌梅践冻隧烫作卜炮凋恬号礁贪扩奶给抉硝耕吼消怎永删怎虾命锚驭庚钨脊恭却萝勘锐辰律九奴囤竖疗距桩秃脖兽曙蜕一嫩受映赏田逻玲燃纱殃煞晾硝身弦湿后触混陌币刘衅忘裁敢迁使犊妖祁瞬仿涝钦钻肃瞳显哪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含义与性质 二、心理咨询(Counseling)常用的定义:心理咨询是专业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借助各种符号系统(语词的,非语词的)帮助当事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重建人格并达到自强自立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基本特征 1、关注的问题十分广泛。 2、心理咨询的对象(来访者)是其功能处于“正常状态”的人,但他们具有调整、适应和发展的需要,所欲解决的问题只需进行短期的干预或治疗。 3、心理咨询是以特有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在固定的工作场所开展的工作。 4、 心理咨询服务过程中,咨询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而不是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上级与下级、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5、咨询者应具有成熟的、热情的人格品质 6、心理咨询是一种职业。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目的是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心理疾病或情绪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都可以用心理治疗这个概念来描述自己的工作。 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1)心理治疗的对象都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或情绪障碍,而非正常人; (2)心理治疗更加重视来访者过去的经验而不是现在的或当前的; (3)心理治疗更加强调领悟(insight)而不是改变(change); (4)心理治疗要求治疗者扮演一种专家的角色,而不是与来访者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提供服务的时间上不同:心理治疗常常需要与来访者保持较长时期的治疗关系,一般需要6个月到2年,平均为20到40个治疗单元的治疗周期,它强调对来访者的行为或观念进行结构性的重组和改变;心理咨询则倾向于对来访者进行短期的心理干预,通常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平均只需要8到12个咨询单元,所强调的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或相似: 首先,都强调良好人际关系建立,都强调运用心理学方法解决心理或精神问题。 其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遵循的理论和方法是一致的。 第三,咨询和治疗遵循的原则基本一致,如理解、尊重、保密、疏导、促进成长等。 3.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 (1)工作对象的差别。(2)遵循模式有别。(3)工作任务侧重有别。(4)从业人员来源有别。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   心理咨询 临床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施者 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及教师及思想工作者 医生,医学心理学家及社会工作者 医生,医学心理学家及心理治疗家 对象 来访者(正常人) 需医疗帮助指导 心理疾病(心身等) 手段 晤谈 晤谈,教育,行为指导。心理治疗技术(少) 专门心理治疗技术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 心理咨询 : 教育性的;支持性的;境遇性和发展性的;问题指向性的;意识层面的;侧重 “正常人”;着重“现在” 心理治疗:支持性的(更强调);重建性的Reconstructive;深层意识的;分析性的;侧重“过去”;侧重“紊乱”或严重的情绪问题 五、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工作的异同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形式与特点 分类 性质:健康咨询(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规模:个体咨询,团体咨询;时程:短程,中程,长期;形式:门诊,电话,互联网 适应性咨询: 主要是针对来访者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社会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识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发展性咨询: 主要是指导来访者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自我能力、素质方面的认知,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目标在于帮助来访者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来访者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二章 咨询过程的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一般过程 一、开始阶段 (一)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二)收集来访者的信息;(三)进行分析、鉴别与诊断 二、指导与帮助阶段:1.制定咨询目标;2.选定咨询方案;3.实施指导帮助 各流派的咨询目标 心理动力学派:将潜意识内的矛盾、冲突发掘出来,呈现到意识层面使来访者有所领悟,从而消除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行为主义学派:削弱、消除来访者的不良行为,经过学习掌握新的行为; 来访者中心学派:提供一种安全的气氛、和谐的关系,引导来访者自我探索,发现的潜力,对生活具有责任感和自信心; 合理情绪学派:帮助来访者发现、纠正不良认知,确立理性认知。 确立咨询目标的意义 l 使咨询双方明确努力方向 l 有助于咨询双方的积极合作 l 使得心理咨询的评估成为可能1必须由咨询双方共同制定目标。 l 求助者来咨询的问题是其他人的问题,或求助者是由他人送来咨询,而非本人意愿,这时确定针对性的咨询目标就有困难; l 有时求助者的问题是以情感或感觉的方式表达的,这种目标比较模糊; l 有时求助者自己也搞不清有什么目标,他们的思绪混乱,不知道可以从咨询中得到些什么; l 有些求助者所期望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 确定咨询目标的原则 1必须由咨询双方共同制定目标。 2保证心理咨询目标的针对性,即解决心理问题而不是其他问题。 3中间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统一。(中间目标是心理咨询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而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心理健康,充分发掘潜能和促进人格的完善。) 4心理咨询的目标必须具体、可行。 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 (1)咨询师应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 (2)咨询师应该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3)咨询师应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咨询师应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确定咨询方案依据:①依据心理问题的维度;②依据咨询师的特长; ③依据来访者的情况 确定咨询方案应明确下列内容: 1所采取咨询方法的目标;2该方法是实施要求,即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不做什么;3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4告知来访者必须对心理咨询的过程抱有足够的耐心,这些方法不可能立即产生,所有的改变都是循序渐进的。 咨询效果的评价 1) 咨询师或受过专业训练的观察者评估 2) 来访者评估 3) 知情者评估 三、巩固与结束阶段 1巩固效果 2.追踪调查:(1)填写信息反馈表;(2)约请来访者定期前来面谈;(3)访问他人 第二节 建立咨询关系的技术 一、无条件的积极尊重 概念:指绝对地、不加判断地把对方作为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人对待,接纳。 三层意思:咨询者把来访者作为一个“人”加以关注;咨询者接收他(她);咨询者信任来访者改变其成长的能力。 如何做到恰当的表达尊重: 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一视同仁 ;以礼待人;信任对方 ;保护隐私 ;应以真诚为基础 咨询师积极、乐观的人性观和人生观,应当成为咨询氛围的基调。 基本要求:1、绝对接纳来访者;2、完整接纳;3、充分信任来访者;4、无私关爱来访者 二、共情: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n 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n 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间的关系,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n 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关切理解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三、真诚: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 没有防御式伪装, 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 不带假面具, 不是在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 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 表达真诚需要注意的问题: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2.真诚不是自我的发泄;3.真诚应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4.真诚要适度 。 在早期的咨询关系中,真诚的表达只要求“不要虚伪”,随着咨询关系的发展,咨询师亦可表达对求助者的不足、缺点的反馈,但以不损害咨询关系为原则。 第三节 提高咨询效果的技术 一、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咨询中的首要原则。对来访者的资料进行保密,既是简历信任关系的前提,也是咨询顺利开展的基础,而且还与咨询者的职业操守有关。由于在咨询中往往会设计来访者个人生活上、心理上、生理上的一些隐私,如果咨询着将其资料泄露给第三者知道的话,必定会对来访者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 二、初次会谈的结构技术 晤谈规定时间的优点: 1、在学校咨询服务时间里,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咨询服务。 2、一小时左右的晤谈效果最佳。 3、可使来访者珍惜咨询的时间,迫使来访者少饶圈子,尽早触及实质问题,也使其对咨询者的谈话保持积极的反应。 4、使每次咨询涉及的问题内容集中,主题明确、突出,来访者能有效地达到领悟,受到帮助。 结束晤谈的技巧: 1、开始就向来访者明确时间的限定; 2、结束时间将到时,阻止谈论新的话题和资料,最好的阻止办法是建议下次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3、由来访者对本次晤谈作一简短扼要的叙述; 4、由来访者作总结,即让其说出本次晤谈的收获。 5、咨询者委婉而明确地告诉来访者晤谈时间该结束了。“我想我们今天是否就谈这些?!” “好的,我认为我们现在该结束今天的谈话了!” 三、咨询方法的评估 1、由咨询者向来访者提供问题,要求其做出回答的方式。 2、由咨询者通过观察收集资料。 3、指导来访者用写日记或咨询体会的方式收集资料。 逐渐结束的方式:拉长两次会谈的时间;减少每次会谈的时间 第三章 面谈的运用与技术 第一节 参与性技术 一、内容反映:又称为释义、简述语意。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求助者。使求助者有机会再次来剖析自己的困扰,重新组合那些零散的事件和关系,深化谈话的内容。 功能:借助于咨询师的内容反映:1,让求助者有机会再回顾自己的叙述;2,可以对求助者所叙述的归类、整理,找出重要内容;2,咨询师可以了解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3,传达一种信息:我在认真地倾听你的叙述,并了解了你的意思;4,把话题引向重要的方向。5 来访者有机会重新解释自己的思想,重新探索自己的问题,深化谈话内容。6 有助于来访者更清晰的做出决定。 二、情感反映:是指咨询员细心辨别来访者言语与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感,并将其反馈给来访者,以便协助来访者觉察和接纳自己的感受。 功能:1,协助求助者觉察、接纳自己的感觉2,促使求助者重新拥有自己的感觉3,使咨询师进一步正确地了解求助者,或使求助者更了解自己4,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第二节 倾听的技术 如何倾听 1.倾听并非仅仅是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但要听懂求助者通过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求助者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 2.善于倾听,不仅在于听,还在于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反应既可以是言语性的,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比如,用“嗯”、“是的”、“然后呢”、“请继续”等言语来鼓励求助者继续说下去,或者用微笑、眼睛的关注、身体的前倾、相呼应的点头等等。 3.倾听更重要的是理解求助者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把自己放在求助者的位置上来思考,鼓励其宣泄,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 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l.急于下结论。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认为对方是大惊小怪、无事生非,有轻视、不耐烦的态度。3.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不时打断求助者的叙述而转移话题,使求助者无所适从。 4.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按照自己的想法或习惯,对求助者的言行举止和价值观念发表评论,要知道,求助者不是来听咨询师的批评和指责的。5.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表达 倾听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回应:最常用的是点头;语言和动作是“点头+嗯” (二)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 开放式询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说明。它没有固定的答案,容许求助者自由地发表意见,从而带来较多的信息。 封闭性询间: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 (六)具体性技术:也可称为具体化技术、澄清技术。心理咨询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求助者,他们所叙述的思想、情感、事件是模糊、混乱、矛盾、不合理的。这些模糊不清的东西常常是引起他们困扰的重要原因。为此,咨询师需要使用具体性技术。以“何人、何时、何地、有何感觉、有何想法、发生什么事,如何发生”等问题(具体的内容),协助求助者更清楚、更具体地描述其问题。 使用范围:1.求助者的问题模糊不清。比如,求助者说“我很烦”,“我很自卑”,当人处于这种状态时,往往会被它所笼罩。咨询师可以说,”你能否告诉我你因为什么而自卑。“通过分解问题,就可以清楚是怎么回事,把问题缩小。 2.过分概括化:一些求助者以偏概全,容易把个别事件扩展开来,使事情越搞越复杂。咨询师使用具体性技术还事情以本来的面目。比如,求助者说“人们都不喜欢我”,运用具体性技术,让他具体说说是谁不喜欢你,结果发现除了个别人对他有些看法外,事情远不像他所说的那样。 3.概念不清:一些求助者一知半解,容易随便地给自己扣上帽子,比如,”我有同性恋“;”我有抑郁症“。经具体性技术,让求助者具体说明这是什么意思,往往发现所谓的同性恋,只是与一位同性朋友比较好,情同手足,关系密切。所谓的抑郁症,是因为最近不太开心。与同性恋或抑郁症相去甚远。 (八)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1、非言语行为,主要有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状态、声音特性、空间距离、衣着步态等等。 2、目光注视:眼睛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部位。说话正视对方,表示要停顿;听者扫视讲者,表示不同意;讲完后移开目光,表示对自己没有把握;看着对方说话,表示赞成 咨询中目光的使用:咨询师目光随意移向一边,最会引起求助者注意。目光在对方的嘴、头顶和脸颊两侧这个范围活动为好。 面部表情:观察一个人的行为,首先集中在面部表情上。嫉妒-眉毛上扬;单眉上扬:怀疑;双眉:惊呀;下垂:沮丧。 身体语言:低头:陈述结束;抬头:问句结束。 其他:声音特质;空间距离;衣着及步态 第二单元 影响性技术 (一)面质:又称对立(性)、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矛盾的表现:这种矛盾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言行不一;2,理想与现实不一;3,前后言语不一;4,咨询师与求助者意见不一,等。 面质的目的:1.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2.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来面对自己和现实,并产生建设性的活动;3.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资源,并善加利用;4.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 (二) 解释:咨询师运用有关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过程、实质等,以加深求助者对自身的行为、思想和情感的了 (三) 指导:指导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 (六)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是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担。 自我开放的两种形式:一是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二是咨询师向求助者开放自己的经验、喜怒哀乐 2,目光注视:眼睛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部位。说话正视对方,表示要停顿;听者扫视讲者,表示不同意;讲完后移开目光,表示对自己没有把握;看着对方说话,表示赞成 咨询中目光的使用:咨询师目光随意移向一边,最会引起求助者注意。目光在对方的嘴、头顶和脸颊两侧这个范围活动为好。 面部表情:观察一个人的行为,首先集中在面部表情上。嫉妒-眉毛上扬;单眉上扬:怀疑;双眉:惊呀;下垂:沮丧。 身体语言:低头:陈述结束;抬头:问句结束。 其他:声音特质;空间距离;衣着及步态 第三单元 识别和处理阻抗(重点) (一)阻抗的识别 本质上是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是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 表现形式多样: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个体对于某种心理咨询的要求的回避和抵制;个体对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人的某种敌意或依赖;个体的特定认知、情感方式以及对心理咨询师的态度等。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寡语;赘言 以沉默最为突出,对于心理咨询是最积极最主动的抵抗。 寡语也见于那些被迫咨询及对心理咨询充满戒心的人。 赘言目的在于回避那些求助者不愿接触的现实问题。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通过求助者言语交流中不同心理活动加以体现。常见的有: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谈话;最终暴露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故意破坏心理咨询的一般安排与规定来实现自我防御的目的。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有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等。 (二)阻抗产生的原因 阻抗来自成长的原因:开始新的行为问题;结束或消除旧的行为问题; 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阻抗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救治动机 (三)应对阻抗的要点 1.要解除戒备心理 不必把阻力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不要认为咨询会谈中处处有阻力,不可 “草木皆兵”;出现阻抗时,咨询师不能认为求助者是有意识地给咨询设置障碍。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对求助者要做到通情达理、关注与理解,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咨询气氛,解除求助者的顾虑,使对方能够开诚布公地谈论自己的问题,这实际上已为咨询会谈减少了一定的阻力。 2.要正确诊断和分析 求助者的阻抗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来自心理问题本身,有的与求助者人格特点有关,还可能源于对咨询师的不同感情。故咨询师要视不同的情况要做不同的处理。因此对具体情况的明确分析就是十分重要的了。 3.以诚恳的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 一旦咨询师确认咨询中出现了阻力,咨询师可以把这种信息反馈给求助者。但这种信息反馈一定要从帮助对方的角度出发,并以诚恳的态度,以与对方共同探讨问题的态度向对方提出这一问题。 应付阻力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阻力,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以便最终超越这种阻力,使咨询取得进展。这里的关键是要调动对方的积极性。克服阻力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解释和讨论,直至求助者达到真正的领悟为止。 单元小结 1.阻抗大量地存在于咨询中,它既是干扰咨询的影响因素,也是咨询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 2.阻抗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咨询师要善于从各种角度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3,咨询的目的是助人自助。解决阻抗过程中,求助者的积极参与是很重要的,只有求助者愿意接受改变,才能真正消除阻抗。 (四)处理沉默现象: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建设性作用);内向型;反抗型 (五)调整多话状态 与咨询师有关的原因:咨询师的定位;咨询内容的难易;咨询时间的多少;会影响到咨询师对多话的理解。 与求助者有关的原因:宣泄型;倾吐型;癔症型;表现型;表现型;表白型;掩饰型;外向型 第四单元 识别和处理移情 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作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移情的处理 1.移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透过移情,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对方,并运用移情现象来宣泄对方的情绪,引导对方领悟。 2.对正移情,一是不怕,二是婉转说明,三是引向正常的咨询关系。 3.防止和反对利用移情达到某种个人目的。 4.若自己难以处理移情现象,可以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5.有经验的咨询师善于利用移情现象,但这是需要较高技术的,咨询师应谨慎对待。 第四章 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一、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自我防御机制:为了应付冲突带来的焦虑,自我发展出一种“防御机制”,以消除或减轻由于冲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 种类: 1)压抑:弗洛伊德把压抑称作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结构的基石,因为压抑是针对所有容易产生焦虑的愿望、记忆或者感觉的基本防卫方式。压 抑是一种积极的努力,自我通过这种努力,把这些威胁着他的东西排除在意识之外,或使这些东西不能接近意识。但长时间的压抑大量强烈的想法和冲动,有时会使自我受到更深的伤害。 2)拒绝(否认)—当运用拒绝时,我们只是拒绝接受某些事实的存在。和压抑不同,拒绝不是说不记得了,而是坚持某些事不是真实的,尽管所有证据都表明是真实的。 3)反向生成——人按照与无意识欲望相反的方式行动,以躲开可怕的念头或欲望。例:一个女子总爱告诉别人她多么地爱自己的母亲,实际上她在隐藏无意识中对母亲强烈的憎恨。 4)理智化(合理化、文饰) 例如:1、阿Q的精神胜利法;2、一个中学生因没有考上大学而懊恼不已,为了解脱自己,他说:“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 所以,有心理学家指出,使用这种防御机制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抽掉了意识中的情感内容,是自我控制可怕东西的一种方法。 5)替代 例子:1.一个小孩害怕狗,可能是害怕他的父亲。孩子用对狗的害怕替代了对父亲的害怕。2.虐猫、虐兔事件。 6)升华——改变原来的冲动与欲望,用社会许可的思想或行为方式表达出来。“自卑与超越”(一个残疾的下岗母亲每天捡菜叶供女儿读书) 7)投射 解释一:即把自己内心存在的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望、态度和行为推委到他人身上或归咎于别的原因。(中国) 解释二:它是一种拿别人做“替罪羊”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的人,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不良品质、思想和感情投射给别人,看成是别人具有的东西。(中国) 解释三:有时我们把一种无意识冲动归为别人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的。这种防御机制称为投射。通过把冲动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可以摆脱这样一个观念:即我们自己持有这种想法。(美国) 解释四:将令人讨厌的情绪或偏好归因于其他人。这样,现实中的大多数的人通过投射,达到减轻自己的不安或焦虑。 二、治疗的方法 (一)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弗洛伊德1895年创造的。他让病人很舒适地躺着或坐好,把自己想到的(进入头脑中的)一切报告出来,不论其如何微不足道、荒诞不经、有伤大雅,都要如实报告出来。精神分析家的工作则在于对对方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从中找出病人无意识之中的矛盾冲突,即病的起因为止。 因此,自由联想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技术使用,也可以作为梦的分析或者是基本心理分析过程的辅助方法。在当代心理分析的发展中,也有把自由联想与积极想象技术结合使用的倾向,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加有效的心理分析实践。 (二)释梦 梦是有意义的心理现象,梦是人愿望的迂回的满足。在梦中所出现的几乎所有物体都具有象征性,成为性器官和性行为的象征。对梦的解释和分析就是要把显梦的重重化装层层揭示,由显相寻求其隐义。为了得到梦的潜隐内容,治疗者仍需采用自由联想技术,要求病人对其梦中内容进行自由联想。通过联想,治疗者就可获得梦的真实意义。在分析过程中,由于阻抗的作用,病人可能会歪曲梦的内容。因此,治疗者还需突破病人清醒时的防御,才能达到理解梦的象征性的目的。 例,一位妇女梦见泥地里有一个汽车车号牌。释梦者就让她表演那个车牌,用车牌的口吻说话,无论说什么都可以。她说:"我就是那个车牌,躺在泥地里,没有人管我。我曾经是一辆车的标志,可现在什么也不是,没有用处……"。这位,妇女后来解释说:"这个梦正是我的心情。" (三)阻抗:这是指病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有意识无意地使治疗重心转移。 阻抗一方面是治疗神经症的障碍;另一方面它是治疗的中心任务之一。精神分析的治疗无法回避这种无意识的阻抗。治疗者需经过长期的努力,通过对阻抗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帮助病人真正认清和承认阻抗,治疗便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四)移情 由于做精神分析治疗所用的时间很长,病人会把对自己父母,亲人等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即把早期对别人的感情转移到了治疗者身上,把他当成自己的父母,亲人等。 移情表示病人的里比多离开原来的症状而向外投身给治疗者,此时移情成了治疗的障碍,亦变成了治疗的对象。 (五)阐释 指症状的无意义隐义和动机揭露出来使其进入意识,是克服阻抗的主要方法。阐释的目的是让病人正视他所回避的东西或尚未意识到的东西,使无意识中的内容变成意识的。阐释要在病人有接受的思想准备时进行。此外,单个的解释往往不可能明显奏效。较有效的方法是在一段时间内渐渐地接近问题,从对问题的澄清逐步过渡到解释。 (六)催眠 催眠术(hypnotism,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睡神Hypnos的名字)是运用暗示等手段让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并能够产生神奇效应的一种法术。 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应。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威信与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催眠包括催眠药物和催眠术。正常使用催眠药物有利身体健康。催眠药物能避免失眠对人体的严重危害,治疗失眠病,提高睡眠质量。官方允许药店合法销售许多副作用较小的催眠药物,这些催眠药物不属于精神药品。 第五章 行为治疗理论与方法 定 义:行为治疗是或条件反射治疗,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内 涵:行为治疗强调:病人的症状即异常的行为或生理功能,都是个体在其过去的生活历程中,通过条件反射作用即学习过程而固定下来的。 行为治疗基本原则 进度适当:根据年龄特点、配合学习的能力,从易到难。 赏罚适当:新行为能否形成并得以维持,取决于该新行为产生时有没有得到适当的奖赏或处罚。 训练目标恰当:治疗师对临床问题观察仔细、诊断准确,选准核心问题作为矫治的靶症状,并围绕其建立新行为模式。 激起并维持动机:利用患者的求助愿望,建立主动合作的工作关系。 放松训练 渐进性放松 舒适的坐位或卧位——从上到下——渐次对各部位的肌肉先收缩5-10秒,同时深吸气和体验紧张的感觉——再迅速地完全松弛30-40秒,同时深呼气和体验松弛的感觉。 如此反复进行。也可只进行某一部位或是全身肌肉一致的紧松练习。练习时间从几分钟到30分钟。 自主训练 6种标准程式:即沉重感(伴随肌肉放松);温暖感(伴随血管扩张);缓慢的呼吸;心脏慢而有规律的跳动;腹部温暖感;额部清凉舒适感 训练时在指导语的暗示下,缓慢地呼吸,由头到足的逐部位体验沉重、温暖的感觉,即可达到全身放松。也可根据病情选做某一部位及某一程式。 系统脱敏疗法 最早用于恐惧症的治疗;即在重现恐惧场面(刺激)的同时,引入对立的、令人愉快的刺激,使恐惧反应减弱,称为交互抑制。 例如在松弛状态下,让患者像过去想象引起恐惧、焦虑的场面(刺激),这种刺激的强度要分成不同的焦虑等级,然后从最弱的刺激做起,逐步递增,使患者在成功的松弛中,抑制焦虑反应。这样做,最初可使想象中的焦虑缓解,然后再经泛化,扩展到对现实的场面(刺激),也不再感到恐惧和焦虑。 步骤1:评定主观不适单位(SUD) 通常以5分、10分或百分制评定。让患者学会按标准衡量自己的主观感觉,给自己不同情景中的心情一个较为适当的分数,并向治疗师示意或报告。 步骤2:松弛训练 按前述方法训练6-8次。除了正常训练以外,还要布置家庭作业。要求能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可以随意放松,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步骤3:设计不适层次表 让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对每一种刺激因素引起的主观不适进行评分(SUD),然后按其分数高低将各种刺激因素排列成表。 步骤4:系统脱敏 由最低层次开始脱敏。在脱敏之间或脱敏之后,将新建立的反应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即现场脱敏,不断练习,巩固疗效。脱敏过程需要8-10次,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每次30-40分钟。 冲击疗法 又称为满灌疗法或暴露疗法。让患者直接面对大量引起焦虑、恐惧的情况,甚至过分地与惧怕的情况接触,使恐怖反应逐渐减轻、消失。治疗前应向患者介绍原理与过程,告诉患者在治疗中需付出痛苦的代价。 临床案例——飞行恐怖症:增加患者坐飞机次数,并记录心身两方面体验的方法来改变焦虑性情绪体验,而且故意不准家属做出安抚、保证性的行为,也不准病人服用中枢性或外周性的抗焦虑药物。 临床案例——花圈恐怖 这种以行为和情感为靶子的方法实际上可以在思维层面引起相当深刻的领悟,可以使当事人深切体会内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之间的反馈关系、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性观念与非理性观念之间的关系,乃至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这要比解释性、支持性疗法直接灌输好得多。 厌恶疗法 采用消除法,依据“负性条件”,通过轻微的惩罚来消除适应不良行为。 当某种适应不良行为即将出现或正在出现时,当即给予一定的痛苦刺激,如轻微的电击、针刺或催吐剂,使其产生厌恶的主观体验。 常用技术. 临床案例——酒依赖 代币法:也称代币管制法或代币治疗法。它是一种运用强化原理,来增加参加治疗或教育的个体的期望行为的行为治疗技术。其中的条件强化物所起的作用类似于货币,因此称为代币。大量的研究表明,代币管制可以成功的用于各种治疗环境中的儿童和成人,不同的代币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住院的精神病人、学校中的多动儿童、中小学生、监狱中的被管制者、犯罪少年和工厂工人等。 运用代币法,首先要确定治疗中将要强化的期望行为,对之加以清楚、明确的界定,如早上七点起床,按时完成课外作业等。而后规定,说明如何表现这些期待行为,就可以得到怎样的奖赏,即获得多少代币。代币必须是可以积累、计算、且能从治疗人员那里获取的一种证券,其形式有纸牌、硬币、小红旗、小铁牌等。经过训练的治疗人员要每天审核被治疗者的行为,并依其表现情况即时发给代币。 当被治疗者所获代币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就可像用真的钱一样来购买或兑换想要的东西或优待,如买日常零用品,做某种游戏,外出许可等,代币法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动机,并鼓励被治疗者产生期待行为。这样具体而又实用的正性强化,对于被治疗者有直接鼓励,改善行为的疗效,特别对于行为颓丧的慢性精神病患者和长期住院而与实际社会环境长期脱节的患者,有直接的效果。 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称植物神经学习法,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技术/方法。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通过内脏学习达到随意调节自身躯体机能,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 运用生物反馈疗法,就是把求治者体内生理机能用现代电子仪器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因而使其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遂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身心疾病的目的。 常治病症 发育障碍:发育障碍的个体常常有严重的不正常的行为,如自伤、侵犯和破坏行为。 精神疾病:用于慢性精神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行为的矫正。 教育:用于改进教育方法,控制教室中不正常行为,改进社会行为和自我管理。 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中,教给患者新的技能,减少不正常行为,克服慢性病痛,提高记忆功能。 社会心理学:对群体社会行为进行干预。 其它:如工商业、预防医学、运动心理学等。 禁忌症 相对禁忌证:有复杂内心冲突的神经症、明显人格障碍。 交互分析理论与方法(Transactional Analysis Therapy) 交互中心的核心 人格结构 根据Berne的理论,两人在相互交往时,会采取三种被称为自我心态的心理定位中的一种。这些自我心态包括家长式自我(P)、儿童式自我(C)、成人式自我(A) ,人们可以运用(沟通或行动)其中的任何一种。 家长式自我(Parent ego state)表现出保护、控制、呵护、批评或指导倾向。他们会照搬政策和标准,发表类似如下的意见:“你知道规则,规则必须遵守。” 通常在一个人踏进小学时,他的父母式自我差不多已定型。而事实上,由于孩童年幼,没有能力对事物作出任何评估和解释,因此对于自己所看见、所听见的和所经验的一切,都没有选择地摄取,储存于脑海中。父母式行为的特点,最明显的一点是,父母式行为通常是带有命令性质的,在语言表达方面,典型字眼包括了“绝对不可以”、“一定不准”、“应该”、“不应该”、“千万不要忘记”等。在孩童时期,一个人往往根据父母命令式的说话来行事为人;倘若长大后,他选取了以父母式自我的身分来生活的话,他就会像从前一样,不晓得将当前的情境和资料作评估,而只是根据过去“父母”的命令来引导自己的行为。如果长大成人这“父母式自我”依然一成不变,则往往成为生活中适应不良的主因。 成人式自我(Adult ego state)表现出理性、精于计算、尊重事实和非感性的行为,试图通过寻找事实,处理数据,估计可能性和展开针对事实的讨论,来更新决策。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开始对外面的世界进行探索。在新的经验和环境的冲击下,他往往会对先前的经验,包括父母的命令,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